《致远天下》第99章


在军火复装倒卖这方面,家族毕竟是占了大头的,李鼎新只能在其中得到一部分的收入。而这部份收入,李鼎新才能自己支配,可是办军校,养那海军陆战队也要钱啊!只靠官方的补助根本就不够,李鼎新养的这些人,一个人的费用就是官方洋枪队的五倍以上,如果不是现在李鼎新的老爸一直在补贴,估计李鼎新已经破产倒闭了。
如果李鼎新没有新的进项,估计李家也扛不了多久。李鼎新这次要造舰也主要想依靠马尾船厂抢救出的机器,材料以及技工的。
李鼎新计算了一下,靠这马尾船厂抢救出的那些宝贝机器,建个火药厂,枪子厂,还能勉勉强强的建个炮厂。再要建设其他的,可就没东西可用了。
不过想想,这两人提出的东西也对,你总不能除了壳子是自己造的以外,动力系统,武备系统全部都是外国造的吧!成本大不说,光是在现在还没有标准件的时代,如果坏了一个螺栓可能连整个机器都使用不了,难道要上战场的军舰还要等外国进口配件不成?
除了资金,配套设施以外,经验才是李鼎新最担心的东西。在英国和法国,从来都不缺建造军舰的技工,而在中国,近代军舰只是刚刚开始制造而已,马尾船厂抢救出来的数百工人,数十技工恐怕算是这个时代比较有经验的技工了,即便如此他们也不过是制造过千吨级的军舰,2千吨级的运舰而且还全部都是木质铁肋的船体。而现在提出的设想,那肯定是五千吨以上,全钢船体的巡洋舰,恐怕不光是李鼎新心里没底,就连面前这两个主持过军舰建造的人心中,也没有十全的把握吧!
难道就算了,李鼎新脑子中刚刚闪现这个念头,立刻就被自己所否决掉了。他慢慢的站起身来,走到书桌前,看这一直铺在那里的南海的海图。李鼎新的手指点在平潭,接着他的目光向左右两边延伸着。
台湾,海南,这两个中国最大的海岛。台湾地处中国海区东南部前沿,又位于亚洲东部岛链中环,绝对的战略要地,最重要的是台湾有金,铜等金属矿产,更有煤,石油等能源,天然丰富的硫磺,这些东西都是军事必备。而海南岛则有富铁矿,更临近越南,越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炭多为非常优质的无烟煤,铁矿也多为优质铁矿。
现在平潭的资源已经无法满足李鼎新的胃口了,中国内地的广大地区倒有很多适合的建造钢厂煤矿的地方,可是现在清政府对内地的控制要严密的多,像这种类似制造局的工厂机构,别说那些老古董的顽固派,就连李鸿章等这些洋务派恐怕都不会让这些机构掌握在私人手上,何况掌握这些机构的还是个中国人。
李鼎新把手拍在整个中国南海的岛圈上,回头道:“我们先把军舰定型再说。”坚定的一挥手,“我们边建设,边制造,争取三到五年之内,建设成亚洲最大的轮船机械制造所的同时,也把我们的战列巡洋舰的首舰制造成功。”
看这李鼎新考虑再三的回答,两人已经没有必要再追问什么,全部把心思放在了自己最专业的方面,开始了对这种新式战舰的研究。
第五十三章圣旨到(上)
既然将其他方面的难题全部放下以后,那么相对来说,定型问题就能方便的多。不过即便如此也不是四个人能在一天晚上所能决定的。在激烈的讨论了一晚上以后,也不过是对船型,船体材质,水密封舱以及底舱设计等几个小的方面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便是这种速度,李鼎新也觉得有些太快,反复的强调,对这些设计一定要论证再论证,直到没有一丝破绽为止。
说完这些,李鼎新和陈英两人已经困的睁不开眼睛了,可两人看着另外两个正在相互论证的两人,才知道在科技研究面前,估计铁人三项的冠军也无法和他们的体力相提并论。
似乎已经意识到李鼎新两人许久没有说话了,魏翰停下话来,看了两人一眼,咧嘴一笑道:“我们是早就已经习惯了的,你们先去休息吧!”
李鼎新揉了下已经闭上的眼睛,搽了下快要滴到地上的口水,尴尬的一笑道:“那好,这两天两位就住在我府上好了,等基本讨论的差不多再回平潭好了。”
魏翰摇摇头道:“我们下午就回平潭,有很多资料都需要进行查找,这里是没有的,现在连马尾绘事院里面的资料都没有咱们平谭船厂的多,林文和那就属海盗的,趁着乱,把这些没什么人保护东西一股脑的全都拉到平潭,我敢说,现在平潭船厂的绘事院,集中了全中国最全最新的资料,集中了全中国最多的舰船设计人才。”
看这魏翰一脸自豪的样子,这让李鼎新心中非常的欣慰,这些人已经把平潭船厂看做是自己的一般,这种主人翁的心态,必将让他们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在目前中国舰船研究的后备力量几乎没有的情况下,这些设计人才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
瞬间,李鼎新就做出了决定:“我决定在平潭水陆学堂加设一到两个专业,专门培养舰船研究人才的,先在这里学些基础的东西,然后送去留洋,这样也算多给中国的培养点人才。”
“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现在不光是支撑海军。看李统的意思,恐怕整个中国的造船业,重工业都要支撑起来,如果现在江南制造局也归李统管辖,那就太好了。”魏翰接着续道:“就设机械和工程两科,学制就三年好了,教员我们绘事院派。说起来留洋,我认为从水陆学堂中选出这种人才,还是很方便的,将这些人加强一下,今年就能送出去三五十人。”
李鼎新眼睛一翻,重工业的重任那是我的意思吗?明明是你们老几位的意思,怎么就加到我头上了,听到三五十人,李鼎新又是心中嘀咕,清政府一年送的人不过是几人,十几人,一下就让我送个三五十人出去,如果每个军阀都有这样的实力,那中国的人才基础以后真的没跑了。不过李鼎新心中说这话时,显然没有意识到,现如今,有当军阀心思的恐怕只有他李鼎新一个人吧,而且离真正意义上的军阀还有一定距离。
出了书房,送走陈英,李鼎新忽然发现自己没有地方可去。小五小鹿都没在,自己那个名存实亡的老婆也在平潭,即便在这里李鼎新也不会向那里凑。
李鼎新忽然没了瞌睡,回到平常和众人议事的堂屋。就看见桌上有留给自己的纸片,落款是一个火焰样子的图形。
李鼎新哑然失笑:“比你强的地方记不住,就只记得自己放的那把火。”笑着摸摸自己还没好完全的腿,仔细看这纸片上写的东西。
渐渐的李鼎新就再也笑不出来了,将纸片拍在桌子上,“爱搞阴谋的人总是不介意把人心象最坏处想象。”
话是这样说的,李鼎新也觉得他提出的这个问题绝对是李鼎新的一个失误。“我怎么就没从街上随便捡个外国人当船厂的法人代表啊!”
纸片所说的就是平潭船厂的事情。民间自有船厂当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现在的平潭已经作为练军水师的锚地,而一些修理军舰的工作都是由平潭的李氏船厂完成的,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平潭船厂有能力修理甚至制造近代军舰,这不是朝廷能够允许的。如果是中法战争没有爆发以前,李鼎新官场上没有什么敌人的情况下,各方多多打点一下,这事情也就各方也就只做没有看见,过去就过去了。毕竟,在中国官场上,还是银子开路,拿银子办事嘛!
现在可不同了,中法开打,马尾开战。整个朝廷各位大佬的眼光可都集中在这里,顽固派在找洋务派的麻烦,洋务派在挑顽固派的眼,清流更是瞪大了眼睛想找些政绩,而主战派和主和派则将这三个派系的人物都包裹其中,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光看从福州大佬就知道了,张佩伦是清流,何如璋是洋务,这两人都是比较坚定的主战派。而其余的多是顽固派,主和一流。
在这种两派互掐,又都无法奈何对方的情况下,双方的下属会当然的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时候不漏口实还是比较好的。何况如果有一天,张珮伦同志在其他方面找不到政绩了,心情一不好,把我给弄上去可不是个事。
看来需要时间和德国老头好好聊聊天了,想办法把平潭船厂转成德资公司。可是,一转念,李鼎新又有了新的想法,觉得这样有些不妥。现在的平潭对德国人的依赖太过严重。
船厂方面的订单是跟德国人接的,原材料要从德国进口,武器装备方面更是如此。如果现在再需要和德国人谈船厂的法人问题,恐怕会附加很多条件吧?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