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新传》第165章


由贸易的对象不难看出,长崎可以说走四个窗口中最重要的口岸,而且也是荷兰人、中国人在东瀛唯一合法的聚居地。签于此,德川幕府自然不会放松对它的控制,不仅派了自己的亲信执掌此地,其兵力部署更占据了九州岛近三分之一的力量。
不过话说回来,九州岛全部的军事力量加起来也不过七八万而巳,这三分之一的力量对上王燃的坚船利炮外带装备较东瀛远为先进的十万陆军……虽然张煌言与庄子固走头一次实战配合,而庄子固更是第一次实战登岛,动作生涩不可避免,但东海舰队本身实力较长崎巳是强大的多,又借奇袭之势,不仅牢牢地控制了制海权,更对陆军登岛提供了近乎不计成本的炮火压制,使得大姑娘上轿头一次的陆军终于在比预定时间晚了近两个时辰后完成了登陆这一战术动作。
陆军既然登了陆,接续的战术动作自然就没有任何问题。刘译清带出地部队欺负老百姓固然本领不错,但本身战斗力也极是不弱。否则也不可能在乱世中生存下来。
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庄子固本身的品行才能自不用说,其精忠报国之名早已名震四海……在斩杀一批害群之马外加高额军饷再加上爱国主义教育后,其麽下的十万兵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竟有了根本牲的变化。
庄子固虽说憋了一肚子火,但毕竟经历过不少大仗。虽说在那里跳着拈爹骂娘,指挥却是不乱。而且不管在人数上还是装备上都明显占据着优势,十万兵马很快便将守敌全部压退回了长崎城,并顺利将这座城池四面围住。
“九州虽有九国,但我们只要拿下长崎就等于占据了九州的核心……在此立住脚。我们就有条件某中优势兵力将他们一个个吃掉……”夏允彝兴奋地建议道:“不过我们地动作要快,以防德川幕府从本州及四国调兵增援……”
王燃和庄子固对“要快”这条建议显然非常重视。当即决定兵分九路,除在长崎城下留下两万人马外,其余每路一万,以抓阉的形势确定了奔袭方向。对九州地九国同时展开攻击……抓阉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九国内大名的数量不一样,有的只有一位大名,有地却有两三个,但既然是练兵,就没必要费时间挑来拣去。
大名是东瀛对各领主的称呼。王燃并不担心九州各大名会某中兵力吃掉自己分散地兵力。用夏允彝的话来说:“这还真要感谢德川幕府制定的权力机制啊……”
德川幕府在政治上实行的是幕藩制。
整个东瀛被置于幕府将军和各领地领主(被称为“藩主”或“大名”)地支配下。即中央政权是幕府,地方分为二百七十个左方的半独立藩。各大名受将军控制,对幕府负担政治、径济及军事的义务,但他们在自己领地上是最高的专制君主,拥有财政、军事、司法和行政的权力。至于天皇,早就论为了一个傀儡。
德川家族统一东瀛后,幕府形式上尊奉皇室,装成将军走由天皇册封、幕政由朝廷委托的假象。实际上却把天皇当作傀儡,利用它来对付诸藩,凡是敢于反德川幕府者就可以作为“朝敌”来镇压。这倒真有点曹操与汉献帝地关系。
德川幕府给皇室的租米只占全国公定土地年产量0。5%,整个朝廷,包括全部公卿贵族的收入加起来也远不及一个大诸侯。皇室既靠幕府供养,只能事事听命幕府,讨好将军。
同时,德川幕府还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规定天皇只许从事学问,朗诵《群书治要》、《禁密抄》,吟咏和歌,不得过问政治。武士官职也改由幕府授予,从而隔断了皇室和武士之间的联系。
天皇表面之上位高权重,但实际上如果天皇如触犯幕府,随时可被罢免,后水尾天皇就是其中一个例子。此时东瀛的德川幕府,就是这样种凌驾于天皇之上的权力关系。
这恐怕也是自称果敢勇毅的日本天皇难以忍受的主要原因。这样推算起来,这个时空的后水尾天皇和光明天皇较之王燃时空的好些天皇有骨气多了。
而正是由于光明天皇做出了类似汉献帝给刘皇叔传血衣诏的动作,这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想学曹圣干脆来个慕权也就可以理解了了。
另一方面虽然全国大名各自保持割据状态,但全国的军政大权实际上自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起,便完全由德川幕府掌握。
德川幕府在政治、径济、军事上占据着绝对优势。政治上不用说,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还有废除天皇的权力。在经济上,德川幕府拥有全国四分之一的租米,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垄断了金银矿山开采和货币铸造,并控制江户、京都、大肢、长崎等大城市的工商税金,掌握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至于全国军事指挥权自然也走由幕府军直接掌握。
而其余二百七十个左右的诸候中,最大的一藩在租米方面也只能达到幕府的七分之一,至于军事力量则更为可怜,还不足德川幕府的四十分之一。
即便是这些与幕府相比徽不足道的利益各大名也并非一定能拿到。德川幕府为强化武家统制,更是颁布了《武家诸法度》,对不听从自己号令者处以禁闭、“改易”(减封、转封、除封,没收家禄和城邑,贬为平民),甚至赐死的严刑。更明定大名“参照交代”的制度,大名必须隔年到江户遇见将军,一年值勤幕府,一年驻守领地,妻子留江户作人质。同时派遣特务于各藩侦察地方动静,加强对大名的控制。
同时,德川幕府还将这些大名按照与幕府的亲疏关系又被分为三类,即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亲藩大名与德川家族具有血缘关系,谱代大名是在“关原之战”之前臣服德川家族的大名,此战是德川家族获得全国政权的关键之役,而外样大名则是在其后臣服德川家族的大名。
亲藩大名和谱代大名大多配置在重要地区,前者给予较高的名誉,但没有实权,后者领地虽然较少,但可以担任重要幕府职务,而外样大名虽然领地较大,但不仅被置于偏远地区,周边还有谱代大名对其进行监视,而且也不能参与幕政。
而为更有效地控制各藩,德川幕府还使各藩领地交错,以收互相牵制之效……既然是互相牵制,自然谈不上互相救援,彼此提防还来不及呢……这便是王燃等人断定九州各大名不可能联合的深层次原因。
更让王燃等人敢于兵分九路进行练兵的还有一个原因,说起来还要再感谢一下德川幕府……,他们为防各大名叛乱,颁布了“一国一城令”,即一个藩只能修建一座城堡,供大名居住和处理政务,其余的城堡一律拆毁……这无疑对王燃所部练习此次的重点科目,也就是登岛后的奔袭攻坚战提供了绝佳的教练场地。
实际上,海陆协同的枪滩登陆、长途奔袭与攻坚、再加上准备放到本州岛练习的城市防守战,就走王燃选择用兵东瀛最重要的原因……,到哪儿去找既能培养部队作战感觉、又不会造成部队太大损伤,还能掩人耳目、有效防止泄漏军事机密的地方?而王燃的这次练兵之所以要掩人耳目,一方面是不想过早的暴露自己的战略意图,而另一方面则不愿意被敌人探知自己的军事实力。
因为这次装备张煌言所部东海舰队和庄子固十万陆军中,使用了可称之为“杀手锏”的秘密武器。这次的练兵正担负着依据这些新式武器演练相应战术战法的伎命。这也是王燃坚持亲自跟到东瀛的原因,掌握这一手材料可以使自己更明确作战升划。
第六卷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第二章 杀手之锏
“诸君不要担心,汉人的船虽然厉害,但它的炮射程再远,却也打不到长崎城……他们的陆军能上岸,他们的火炮却上不了岸……已经获得准确消息,并没有发现对方的炮车……”长崎城上一名高级东瀛军官大声鼓舞着士气,用手指着城下的中华志愿军:“瞧!他们手里只有火枪!跟我们玩火枪,他们岂是对手?”
应该承认,东瀛在其战国初期,于火器尤其走火镜(东瀛称之为铁炮,相当于明朝同时期的火绳枪)的制造与使用方面相当有一套。著名的丰臣秀吉火枪队采用的三段击战术,在当时火绳枪精度低、射速慢等性能较低的情况就曾大败过对手的骑兵部队。
在王燃时空有一种说法,明朝的鸟嘴统,就是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战斗中,根据缴获的火绳枪,加以研究改进而研制出来的。
不过东瀛人显然太容易自满,在学习到这项技术后便坐井观天,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