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来说,德国陆军是希特勒的合作者。
希特勒对此早有不满,自不愿意增加德国陆军的声望,扩大其声势。
而且在当时,空军越来越受到重视,认为是主要作战力量,却还不熟悉空军的使用。杜黑的《制空论》被许多人奉为圭皋。其实,在不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时候,面对训练有素,有所防备的敌人,空军还不足以成为决定性力量的。地面的战斗,始终还是需要地面部队来解决。
希特勒相信了戈林的许诺,把任务叫给了“自己人”——戈林一手建立的空军,是出于政治需要,也是觉得,“煮熟的鸭子飞不了”。
谁知道,“煮熟的鸭子”还真是飞了。
由于天公不作美,恶劣天气从五月底一直持续到六月中旬,德国空军的打击力度大受影响,而海滩上的环境,也大大减轻了轰炸的威力,敦刻尔克的英军部队损失有限。
反而使盟军获得了一个意外的喘息机会,他们得到时间调整了防御,巩固了敦刻尔克周围的袋形阵地。
5月30日,在丘吉尔的命令下,英国海军开始执行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公报反复宣称,“在阿托瓦的法军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被迫退入敦刻尔克周围地区的英军在我们集中进攻之下正走向毁灭”。
与此同时,英国海军却只花了四天时间,就撤退了13万多人。
等到德国人发现问题严重的时候,却为时已晚。德军面对的是一条稳固的防线。在战争中,穷寇莫追,归敌勿迫。这是因为想要逃命的敌人,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会拼死作战。再强的军队,面对拼命的敌人,也一样会头痛。
为了能够撤退,英法联军就是在拼命作战。在德军的疯狂进攻和猛烈轰炸下,盟军阵地仍巍然不动。
说到底,“为了消灭敌人”与“为了生存”,两者爆发的作战意志完全是两个层次的。
加之,英法联军阵地完备,兵力多达数十万,武器装备的差距再大,也没有抗日时中日两军的差距大。德军若是能顺利攻克,才是奇迹。
6月3日,知道德国已经察觉到撤退行动,英国干脆号召沿海的居民都参加到撤退行动中。许多有船的英国人,就驾驶自己的船,加入到行动中来,这大大增加了撤退的速度。
海军部地图室主任皮姆海军上校和他的两三个同事在四天时间里驾着一艘荷兰小船运回800多人。要知道,号召发出以后,参与撤退的船只多达2000多艘。
到6月10日德军攻克敦刻尔克为止,这些船只把34万英军士兵和法军士兵运到了英国。虽然因条件所限,这些人抛弃了所有重武器和军需物资,只随身携带了步枪等轻武器。但是,训练有素的战士,才是最宝贵的。这些训练有素,经历过战争的士兵,在此后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丘吉尔在英国国会下院,宣布了敦刻尔克撤退取得成功,他发表了那篇流传甚广的著名战斗宣言: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的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演讲是很精彩,丘吉尔的信心十足。但他面临的处境,比想象中的更为艰难,在德国大通了中德航线以后,德国的物资补给,就不存在问题了。简单地说,丘吉尔面对的是一个全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战斗,前所未有的德国,他的战斗力超过了任何时候。
我对英国首相的演说,深感钦佩,却没有放在心上。英国的没落,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谁也无法挽回,就算有美国的支持,也是一样的。我更关心的是,中国国防军的扩军备战。在一场席卷全世界的战争中,想要独善其身,也是需要有强大武力支持的。
德国对西欧的进攻,虽说有着小小的不足,没能取得全胜。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德国的胜利。这一战,德国缴获了2500门大炮,1万1千挺机枪,俘虏了125万人,其中有50万名法国人,45万名比利时人,25万名荷兰人,5万名英国人。
战地记者黄远生发回的照片上,尸体、卡车和各种武器的残骸遍布敦刻尔克海滩。
6月19日,德军进占巴黎;23日,德军占领法国西北端的布雷斯特,并在第二天攻占莱昂斯。至此,法国丧失了几乎全部武装。
6月27日,德法两国在贡比涅签订了停战协定。签订协议的地点,被胜利者选在了欧战中德国签字投降的同一辆铁路客车上。希特勒亲自出席了签字仪式。
停战协定中,德国保持了克制,只夺回了阿尔萨斯—洛林地区,并吞并了卢森堡。法国则被分成两部分,北部由德国占领,南部保持独立,但需要成为德国的合作伙伴。
消息传回德国以后,德国人民举国狂欢,这一刻,希特勒在德国的威信达到了顶峰。
法国的投降,对于丘吉尔是意料之中的。为了避免法国舰队落入德国手中,他命令“占领所有法国战舰”。7月7日,英国皇家海军进攻了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的一支重要的法国海军舰队,杀死1300人。
意大利眼看德军势如破竹,便在6月17日对法国和英国宣战。众所周知,意大利军队的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在多数时候,意大利军队只是起到了拉德军后腿的作用。
有消息说,丘吉尔是与墨索里尼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双方的通信联系始终不断,似乎有着某种秘密协定。当然,这也始终是个传言,没有任何确凿的证据。政治就是如此,成王败寇,其间的过程永远模糊不清。
40年6月19日,晴,碧空如洗,是柏林夏天常见的好天气,令人一见便心胸开阔。
戈林一行驱车前往柏林郊外的空军机场,远远的就见到吴彪在那里等候,戈林阴沉沉的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下了车,他高高兴兴地给了吴彪一个拥抱。
吴彪与戈林是多年的老朋友了,尽管是通过希特勒介绍才认识的。但戈林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负责纳粹的经济,不仅与吴彪接触机会更多,也更有共同语言,相处的极为融洽。戈林喜欢收集艺术品,而吴彪更是此方面的大师。不顾是东方的艺术品,还是西方的艺术品,吴彪都有很深的造诣,并偶尔会送几件罕见的珍品给戈林。
吴彪是董氏的一个高级代理人,戈林早就清楚,但这不影响两人的交情。吴彪很少求戈林什么事。十几年下来,也就三四回。有什么事情,吴彪自己就都给办了。老实说,也无须打谁的旗帜,以吴彪经常出没在纳粹高层,谁也会给几分面子。除非关键问题,自是不须找到戈林。一个麻烦少,好处多,谈得来的朋友,戈林当然高看一眼。
因此,吴彪此次前来相求,戈林虽正在倒霉中,也还是安排了一次小小的演习。
在等待观看演习的时候,吴彪谈笑风生,戈林不由得心情好了许多,胖胖的脸上浮现出一片笑容。敦刻尔克的失误,真是让戈林焦头烂额,费尽心机才保持住希特勒对他的信任。好在希特勒认为戈林并不是一个真正懂军事的人,痛斥了一顿戈林之后,对此次失误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英国十分干脆的关闭了和谈的大门,战事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如何征服英国,成为摆在希特勒面前的首要问题。最高统帅部正在策划对英国的登陆战,戈林则要指挥空军为登陆战扫清障碍。彻底消灭英国的空中力量,以夺取制空权。
故而,戈林正是忙的时候。戈林并不认为中国的飞机会比德国自己的产品好,但吴彪已经忙了几个月,经过了空军技术局的详细测试,确定其性能确实不错,却不过吴彪的面子,他也只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
即使提前拿到了参数,中国战斗机的性能,还是超出了戈林的预料之外。
这一时期,是世界飞机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短短两年间,冯如虽说把注意力集中在喷气式飞机的改进工作,安飞还是对冯如…10丁型飞机,进行了改进。39年初陆续开始服役的,中国现役战斗机是FR…10J(冯如…10己)型战斗机。
比起之前的FR…10丁型飞机,FR…10J战斗机的速度更快,最高速度达到667KM/H,并保持了FR…10B型飞机在转弯和爬升上一贯的优势,使用了更多的铝合金和复合材料,减轻了飞机本身的重量,增加了载弹量,航程也增加到1280公里。如果加挂副油箱的话,还可以把航程增加一半。
当然,对比德国飞机的经典之作Me…109战斗机,FR…10J战斗机速度?
小说推荐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
- 中国近代史
- 蒋廷黻(﹏(﹏ 蒋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九六五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七岁时负芨远游,先后肆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返国,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年后始到国民政府供职,还政后又
- 最新章:第19章
-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第一部分 序章第2节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三国的人民作为近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发生争斗和战争。在19世纪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以前,三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三国的关系 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存在国
- 最新章:第14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2-历史的底稿
-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第38章
- 5890-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发表,比较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第3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1-历史的坏脾气
- 《历史的坏脾气》堪称去年畅销书市场上的“黑马,作者张鸣继续“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写就《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即从帝制崩溃到现代中国初立这一段,是中国历史上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岁月。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清理,是今日知识分子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风趣,把晚清到民国有争议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挨个
- 最新章:历史的坏脾气-第41章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作者:荡寇入关与出关楔子雨亭是一个大学生,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中国的文科其实也很轻松,至少在雨亭看来是这样的。当别人都在死记硬背的时候,他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书,他只是觉得背书太累了,不如看书,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自己也没多大压力。老天还是不长眼,高考中居然获得了
- 最新章:第14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