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方面考虑,中国接收犹太人的数量,应该不会超过一百万的。”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人心不足是常理,哪国人都一样,希特勒现在听到此事竟感到些许不满意。
颜惠庆没有注意希特勒的想法,就算知道希特勒不满,他也不会有多在意。
“犹太人的问题解决,终究还是在于德国自己。
其次是建立集中地。这个办法不错,德国可以在集中地边缘成立大批工厂,从中招募合格的工人,为德国服务。
不过,集中地容纳的犹太人数量也是有限的,不能够根本解决问题。”
希特勒点点头,他把60万波兰犹太人送到卢布林南部的一个巨大的保留地里,当地政府的首脑弗兰克就抱怨说,他的辖区不能再接受更多的人了。
“归根到底,还是要成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把所有这些犹太人都迁移过去。
为此,可以让犹太人出资,甚至武装部分犹太人部队,让他们为自己打下一片土地,成立自己的国家。
这个国家可以在非洲,可以在南美洲,或者其它什么地方。
在此之前,可以把犹太人集中到某个容易控制,又不重要的地区,成立大面积的集中地。建议让集中地的犹太人自己管理自己,限制其出入,对进出商品进行严格控制。
……
总而言之,请尽量避免出现‘有失尊严’的传闻。这伤害了德国人的名誉,也会伤害德国之朋友的名誉。”
希特勒爽快地答应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并督促尽快开始中德之间的航线。
说起来,希特勒起初并无意屠杀,他是希望自己成为德国的救世主,而不是欧洲恶魔。纳粹是鼓励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的。但瑞士、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陆续决定限制他们准备接受的移民数量,尤其是英国把巴勒斯坦接收犹太人的数量限制在七万五千人,希特勒的强制移民措施也就注定了失败。在41年年底之前,德国并不限制犹太人移民的。战后,各国对犹太人也是一样歧视的,波兰还发生过波兰人对犹太人的屠杀。
换言之,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英、法、美等各国在道义上,都是负有责任的。“我不杀伯仁”,都不足以形容这种责任。确切地说,各国对屠杀应该算是“推波助澜”的。
40年3月,中国国会通过了《犹太人入境特殊管理法》。随后,该法案便在中德两国的通力协作下,迅速予以贯彻执行。到43年犹太国成立为止,中国共接纳犹太人二百一十七万之多,远远超出了事先的预计。由于中国方面的坚持,其中妇女和儿童超过了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即使在犹太国成立以后,仍然有近三十万的犹太人希望选择定居中国。
考虑到犹太人的问题时,我有些犹豫。在我的印象中,希特勒极端反犹,屠杀了六百万犹太人,如果我提出这样的建议,多半对中德关系有破坏没建设,希特勒也会很生气。但是,我犹豫再三,还是决定为此做一点什么。
我不是个好人,对一个政治家有好坏来区分,纯粹是个笑话。远了不说,在欧战中直接,或者间接因我而死的人,数以百万计,若是从道德角度看,地狱就算一百层也容不下我。我虽问心无愧,却也不敢谈什么道德观念。然,作为一个人而言,我终究还是有一点点良知的,我是希望华夏文明崛起,是希望华夏民族在各方面崛起,而不是希望中国变成畜牲,丧失基本的是非观念。如果中国崛起后像日本一样,那还不如没有我之存在。
来到这个世间,我也无法区别判断关于犹太人的是是非非。“犹太人的行为”与“对犹太人的歧视”,我分不清谁是谁非,总觉得这是个“鸡与蛋”的问题。像德国两犹太银行家家族对全德国的抢劫行为,必然会遭到报复的。但种族灭绝,就过分了——当然,考虑到美洲大陆土著居民的消失,我们都清楚,“贼喊捉贼”的意思。
无论如何,凡事都有道德底限的,虚伪也好,伪善也罢,要我坐视六百万人被屠杀,还是超过了我的忍耐能力。说白了,也是饱暖思淫欲,呃,不对,应该是温饱足而知荣辱。总之,我是这样想的——犹太人活的再艰难困苦,也要比死在煤气室里要强。
再说,希特勒就算不喜欢又能怎么样。我精心准备了几十年,不是他冒险几年就能相提并论的。现如今,中国已经不必再畏惧任何国家。中国已经拥有原子弹若干颗(具体数字我是不会告诉你滴,反正十几颗总是有的),这一数字还在随时间而不断增加。需要的话,我随时可以进行核试验。配合百万国防军,五年之内,中国所向无敌——这,我还是有成竹在胸的。
若是YY的话,即使与全世界战斗,中国也能打上十年八年的。哦哈哈哈……我已稳居于不败之地。希特勒算是哪儿根葱?!
YY结束后,我详细地考虑了事情的得失。没有大屠杀,犹太人就不会非常感激我——算了,这点小小的不足,还不会让我袖手旁观。
与德国关系恶化,则要从两方面考虑,一者会否恶化,德国要消灭苏联,就不能没有中国,两国关系应该是可以弥补的;二者恶化的影响,德国再仇恨中国,也不可能越过苏联来攻击中国,就算苏联灭亡了,德国、日本联手,中国也有足够的实力战而胜之——至少不会战败。
至于是否会影响中国挣钱,我认为不会,有日本与德国两大客户,再加上美国,中国一定会挣的比美国还多。
……
总而言之,我在综合考虑后,觉得问题不大,便悲壮地作出了决定。
风萧萧兮易水寒……
然而,随着调查局情报不断汇集到我手中,我发现白悲壮了。
这时候的希特勒是有点神经质,却还不是疯子,“屠杀犹太人”还不在元首阁下的计划之中。
果然不出所料,希特勒不但没有生气,反因中国为之解决了个大问题,而对中国充满了好感。
加之,中国是唯一能够并愿意为德国提供大量物资的国家。简而言之,中国可以为德国提供充足的农产品、石油、矿产和工业产品等一切物资,质量上成,价格适中。
3月18日,中国在克拉根福增设了一个驻德代办处,专门负责为前往中国的犹太人办理签证。
克拉根福是奥地利南部重镇,位于阿尔卑斯山北麓,依山徬水,兼有山水之胜,是个风景秀丽的边境城市,距离意大利只有60公里,有铁路班车直通本国的维也纳、维拉赫、萨尔兹堡、茵斯布鲁克,以及意大利的威尼斯,公路交通也很便利。
自40年3月下旬开始,前往克拉根福观光旅游的游客,迅速为办理签证的犹太人所取代。中国驻克拉根福代表处设在城东一个广场边上,广场面积不大,只有八百多平方米,是当地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然而,到了3月20日,马丁·莫姆森早晨去锻炼的时候,发现广场上密密麻麻挤满了人,吓了他一大跳儿,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后来一打听,才知道都是犹太人,准备在这里办理签证,前往中国。
克拉根福的代表处办理签证的窗口,起初设置了三个,但这远远不够,在几天后,便变成了五个,七个,一直增加到十二个。最多的时候,代表处一天为7351人办理了去中国的签证。最平常的日子,等候的人也会排成七八列长队,广场上到处挤满了等待签证的人。一句话,有三四年的时间,当地人没有使用过这个广场。
因为中国在办理签证的时候,对妇女和儿童优先——她们的申请从来没有被驳回,很多单身的犹太人就会与之约好,装成一家人前去申请签证——这是要付钱的。
德国在此很是不仗义,居然有组织的使用闷罐车,向克拉根福大批运送犹太人,在收到中国方面的抗议以后,才有所收敛,这也是前往中国的犹太人数量远超估计的原因之一。
可想而知,中国…伊朗…土耳其…地中海…意大利…奥地利…德国的航线,就成了世界上最挣钱的黄金线路,大量的物资从中国流向德国,而数量庞大的犹太人则从德国涌入中国。一来一往之间,运输公司满载而归。
中德两国之间的贸易主要是通过西疆…伊朗…土耳其铁路,地中海…意大利/巴尔干半岛,以及欧洲的铁路进行的。
以前,由于从中国运来的货物远远超过从德国发出的,这一线路只不过是南海…东南亚(东南亚市场),马六甲海峡…印度…印度洋(南亚和非洲市场),横穿太平洋(南美洲市场)等众多的远洋贸易路线之一。不但无法与现在相比,与其它线路比也不占优势。那些线路回程的时候,可以运输中国需?
小说推荐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
- 中国近代史
- 蒋廷黻(﹏(﹏ 蒋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九六五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七岁时负芨远游,先后肆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返国,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年后始到国民政府供职,还政后又
- 最新章:第19章
-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第一部分 序章第2节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三国的人民作为近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发生争斗和战争。在19世纪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以前,三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三国的关系 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存在国
- 最新章:第14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2-历史的底稿
-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第38章
- 5890-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发表,比较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第3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1-历史的坏脾气
- 《历史的坏脾气》堪称去年畅销书市场上的“黑马,作者张鸣继续“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写就《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即从帝制崩溃到现代中国初立这一段,是中国历史上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岁月。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清理,是今日知识分子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风趣,把晚清到民国有争议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挨个
- 最新章:历史的坏脾气-第41章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作者:荡寇入关与出关楔子雨亭是一个大学生,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中国的文科其实也很轻松,至少在雨亭看来是这样的。当别人都在死记硬背的时候,他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书,他只是觉得背书太累了,不如看书,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自己也没多大压力。老天还是不长眼,高考中居然获得了
- 最新章:第14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