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东东变相提高了我个人的声望——感觉已经可有可无了——但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好在《安庆日报》、《安徽时报》和《申报》等少数我重视的报纸,尚未如此,而是详细地阐述了环境保护的意义,给我几分安慰。从某种意义看,我也是个“香蕉”。
我不喜欢这东东,而今听到赫尔的恭维,也高兴不起来,倒觉得有几分嘲笑的意味。我也觉得这很愚昧无知,但听到别人说,还是有些不舒服。自己怎么说都可以,别人说一句都不愿意。
极不明显地停顿了一下,我就把赫尔的话当成是善意的恭维了。
从道理上说,赫尔没有必要为了讽刺我,特意学汉语。况且,就算是讽刺,我也得装作不知道。
我和赫尔又说了几句闲话,才步入正题。
果然不出所料,赫尔对中国与日本间的军火交易,提出了批评。
我整理了一下思绪,还是用预先想好的理由回答赫尔——“中国需要市场,企业需要订单,日本需要生存……”
我平铺直叙地讲述了我的处境,我的困难,我所说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强调,也没有夸大其词。谁也不是傻瓜,美国人来之前,只怕比我分析的还明白。
最后,我耸了耸肩膀,用一句很美国式的语言,结束了我的话——“生意就是生意。”
赫尔自然不会同意我的看法,生意是生意,但这笔生意可是对美国很不利,他当然要坚决反对。
唐绍仪把话接了过去,对于交涉,我是高手也是业余高手,人家才是职业高手。一番话说下来,似乎中国不与日本作生意,日本经济维持不下去,战争早就发生了。换而言之,是中国维护了世界和平,维护了亚洲稳定。中国与日本的交易,大大有利于美国云云。
我听的在心中暗笑,赫尔却是目瞪口呆,气急败坏。
……
唇枪舌剑几个回合后,赫尔眼看无法在此处占据上风,也就放弃了这个话题,反正他也无意对此纠缠不休。
国与国之间唯有利益,如同我说的那样,中国对美国依然友好如故,没有丝毫改变,这只是一笔生意。即便这笔生意对美国不利,但在美国提供更大的交易之前,中国显然不会放弃的——换成美国也一样不会放弃。
赫尔访华,目的也不在于此处。
罗斯福以为:国家之间需要相互依存,即国家之间为了长期的繁荣与和平而互相信赖;而且一项有效的对外政策需要国内稳定牢靠的支持。换言之,他相信,美国经济的繁荣最终要依靠国外正常经济的恢复——通过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主要的贸易强国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的恢复,中国也是其中之一。
罗斯福清楚,繁荣与和平之间是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一方面,他发现世界经济萧条和侵略问题是不易解决的;另一方面,他担心美国严重的困难和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是否允许他在海外作出任何行动。
不管是从美国繁荣的角度,还是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中国都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所以,赫尔访华,首要目的是扩大美国的对华出口贸易,最好能够从中国基建工程中风一杯羹,以恢复美国经济;其次才是日本,希望中美之间能够合作,抑制日本的扩张;再次则是加深中美关系,就算不能够与中国结成同盟,也务必要保持中国的中立立场。
也就是说,美国已经默认了日本在东印度群岛的行动,只是担心日本会进一步扩张。
赫尔对中日军火交易,提出批评,是希望打乱中方的阵脚,也是希望减少中日间的贸易——美国人对此也是垂涎欲滴。既然这两个目的达不到,也就算了,赫尔没有破坏中美关系的意图。中国与日本孰轻孰重,赫尔还是知道的。
于是,赫尔说过就算,把话题转到更实际的问题上,像如何限制日本继续行动。
……
三天的会谈困难重重,没有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如何扩大中美之间的贸易,不是短短几天能够达成协议的。于是,我们约定稍为晚些时候,两国间将会举行一次贸易谈判,争取扩大双边贸易。
如何限制日本的扩张,短期内日本也没有继续扩张的可能,一旦日本继续扩张,与英美法发生战争的可能性超过百分之九十,想来日本人不会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这个我答应了,但只签署了一个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和平协议,声称共同维护亚洲和平。
不过,中美此后高层互访频繁,双边贸易总额稳步增长,又限制了日本的扩张。要说赫尔圆满完成任务,也不为过。
英国与法国的态度,与美国类似,都是默认了日本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吞并,只是增加了在东南亚的兵力,以为警示。老实说,我觉得这毫不解决问题。
日本需要时间消化荷属东印度群岛,也无意于一场必败的战争。
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穿梭外交之后,各国承认了日本对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占领。东南亚的局势逐渐缓和下来。
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亚洲局势稍定,欧洲战事又起。
正文 第110章[全]
1938年5月14日,是阿道夫·希特勒有生以来,最荣耀的日子。古人云,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今天,德国元首希特勒就回到了故乡。
40辆坦克在前面开路,坐满军官的警车作后卫,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车上,他身着棕色的突击队员军服,向狂热的支持者们挥手致意。极度兴奋的希特勒近乎歇斯底里了。
数以万计的奥地利人走上街头,高呼着“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的口号,疯狂地拥护“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帝国”军队的到来。希特勒返回维也纳来,在数千人的簇拥之中,他骄傲地宣布“德奥合并”。
“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希特勒在维也纳宣称:“也是所有其他德园人的共同感受。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今天宣称的统一的德帝国,再也不会被任何人所分裂,永远不会处于分裂状态。”
至此,奥地利终于成了第三帝国下辖的一个省。
在凡尔赛和平条约中,有一条禁止将奥地利与德国合并的条款。
希特勒这么做,自然是违反了该项条款。但希特勒对此毫不在意,这又不是他第一次违反凡尔赛和约了。
时势造英雄,希特勒的上台,便是如此。
慕尼黑啤酒馆政变也好,《我的奋斗》也罢,不过是给希特勒带来几分名气,而这种只怕也是好坏参半。那时候,希特勒在芸芸众生中,并不显得出色的,没人觉得他能成气候,他只是一个善于言辞,精通演讲的“德国下士”。他的极右翼主张在主流社会,总是被当作笑柄。
但是,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了世界,德国损失惨重。随着德国人失业人数的增多,希特勒的政治纲领就显的娓娓动听,为愈来愈多的德国民众所接纳。
希特勒提出,要废除不平等条约,重整军备,建立新的强大的德国,消除失业。这些符合各个阶层德国人民的要求。
30年,希特勒领导的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赢得了选举中的第一次胜利,取得107席,成为德国议会第二大党。
此后,希特勒便一发不可收拾。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并在第二年兼任德国总统。希特勒将总统与总理两个职务合二为一,拥有无限的权力,废除了民主,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即独裁者。
希特勒他的施政纲领早已确定。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毫不隐晦自己的计划,清楚地阐明了奋斗目标:为德国人寻求生存的空间,以欧洲东部国家为代价,将领土扩展到乌拉尔山脉;获得军队和政权;与犹太人展开殊死斗争。
希特勒也正是这样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希特勒是个非常诚实的政治家(^o^)。
35年,希特勒宣布德国军队将重整军备,并实行兵役制,从而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他重新武装了国民保卫队,并改为武装部队。到第二年,德国陆军就已拥有30万人的正规军,大大超出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10万。
36年,希特勒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巴黎和约》,进兵莱茵河非武装地区。
对此,英、法两国并没有加以阻止,仅仅提出“强烈抗议”。
对英国来说,中国、苏联和德国都是威胁。
中国是东方国家,然中国的组织形式、政治结构完全是美国式的,与各国之间是利益纷争,规则是一致的,无论胜负均可以共存。中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大,对东南亚怀有企图,中国的威胁很大。然,中国距离欧洲远,与印度也没有接壤,从中国到?
小说推荐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
- 中国近代史
- 蒋廷黻(﹏(﹏ 蒋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九六五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七岁时负芨远游,先后肆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返国,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年后始到国民政府供职,还政后又
- 最新章:第19章
-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第一部分 序章第2节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三国的人民作为近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发生争斗和战争。在19世纪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以前,三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三国的关系 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存在国
- 最新章:第14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2-历史的底稿
-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第38章
- 5890-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
- 作为一个教书匠,读书写字,本是自家的功课,时间一久,就变成了习惯。每天如果不看几页文字,几天不写上几个字,心里就空得慌。据说,古代有写了文字,不求人知而藏之名山的,近人也有宣称,写东西只为自娱自乐,根本不想发表的。不过我从来没有这么高的境界,除了曾经写过的情书和偶尔写过的日记之外,写了就想发表,比较
- 最新章:历史的底稿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ⅱ-第38章
- 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1-历史的坏脾气
- 《历史的坏脾气》堪称去年畅销书市场上的“黑马,作者张鸣继续“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写就《历史的底稿。晚近中国,即从帝制崩溃到现代中国初立这一段,是中国历史上危机与生机并存的岁月。对这段历史进行反思和清理,是今日知识分子关注的课题之一 在书中,作者以其一贯的风趣,把晚清到民国有争议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挨个
- 最新章:历史的坏脾气-第41章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
- 《新中华民国史之戏说张作霖》作者:荡寇入关与出关楔子雨亭是一个大学生,高中的时候学的是文科,中国的文科其实也很轻松,至少在雨亭看来是这样的。当别人都在死记硬背的时候,他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的看书,他只是觉得背书太累了,不如看书,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自己也没多大压力。老天还是不长眼,高考中居然获得了
- 最新章:第14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