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富即安》第102章


“这个,咳。咳”薛黎干咳几声,知道自己问的唐突了,装出一副淡然的样子想着词来开脱“我怎么可能没有参加过,只是那是我在家里地事了。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我刚嫁到这里来,又不知道这里的风俗跟我家那里有没有什么区别,有人请我去过节,我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不合礼数,所以特地来问问你。”
“原来是这样,呵呵,那嫂子你可问错人了,我来这里地时间比你还晚,怎么可能知道这里地风俗呢。对了,你这么一说倒是想起来,要不我去打听问问?”惠云猛然想起来自己也跟村里的姑娘们约定好了拜织女,是不是也应该问问。
“好啊。”薛黎想着让惠云去问不显眼,比自己好多了,遂答应了。果然惠云下午就招了几个小姑娘叽叽喳喳地在院里说了半天,薛黎在一旁边做针线,边弄清了一些风俗。
七夕,又名重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小儿节、穿针节等多个别称。薛黎在心里暗暗算着,叫重七恐怕是因为日月皆为七,所以比照重阳节的叫法来的。巧夕则是因为有乞巧的风俗,有这名字很正常。女节和小儿节大概是因为参与的对象多是女人以及小孩儿有了这称呼,也是可以想到。只是这香日、星期、兰夜、穿针节的说法,她倒是从未听过。
“为什么要叫香日?”倒是惠云先不解的问了,显然她在家乡也没有听到这种说法。有一个脸盘长的圆圆的女孩笑着解释道,“大家都说七夕节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你想想,织女去见她的情哥哥,难道不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么?仙女打扮起来当然是满天飘香的,所以七夕又叫香日了。”
她话刚落音,旁边就另一女孩就捂着嘴吃吃的笑起来“是翠花自己想打扮了吧,那天晚上是不是也要打扮的香喷喷的去见你的情哥哥?”
翠花被她这么一调笑,脸就红了,但是嘴上毫不客气的反击回去“你有本事那天就不要斋戒沐浴穿衣打扮,我看你敢不敢臭烘烘的出门。”
话说出口,显然说到了姑娘们的心上,于是又有一阵哄笑声,薛黎悄悄问了惠云才知道,一般姑娘都会前一天斋戒沐浴,不少爱美的更是前三四天准备,以求到时候身上没有异味。
“那为什么叫兰夜?”薛黎见再无人开口询问,只有自己出口了,这次到是所有人异口同声回答道“因为七月是兰月啊!”
薛黎听了倒是吃了一惊,她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只是听过“雾月政变”,知道法国十二个月的别称分别是“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芽月、花月、牧月、获月、热月、果月”,当时还感慨过法国人民的浪漫,连月份都可以叫的这么诗情画意,倒是没有想到中国古代也有同样的说法。
“一月柳月、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蒲月、六月荷月、七月兰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十月阳月、十一月葭月、十二月腊月,分别对应杨柳、杏花、桃花、槐花、菖蒲、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葭草、腊梅十二种花草。”另一边一个个子颀长、长相清秀的女孩一口气说出了十二个月的别称以及花草,倒是让众人吃了一惊。毕竟这些东西,偶然记得一两个特别的算是正常,但若真是记清这十二种,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倒是不容易了。
“果然王先生的女儿就是不一样,”不知道有谁轻声赞叹了一句,女孩儿听到脸上浮现一丝得意之色,薛黎这才记得,这女孩儿正是村上的教书先生家的女儿,怪不得与一般的村姑有所不同。呵呵,写到那么多优美的名称,一时忍不住缀了这么多……恩,这首诗放在文中不合适,所以添在后面供大家欣赏,呵呵,真的是很美的节日说法啊。
“正月银柳插瓶口,二月红杏闹枝头,三月桃花粉面羞,四月槐花满枝头,五月蒲艾门前挂,六月荷色翠欲流,七月兰花清香溢,八月桂花遍地开,九月菊花傲秋霜,十月芙蓉显小阳,冬月葭草吐绿头,腊月梅花散清幽”
第一百二十九章 七夕(二)
除了那些个说法,薛黎又理解道原来所谓的星期之说,意思为牛郎星织女星两个星星相会的日期,并不像后世所谓的星期一星期二那种叫法的意思。至于穿针节,这便又牵扯道七夕节另一个重要风俗:“穿针”
穿针的习俗始于汉,《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那名叫王芸娘的教书先生的女儿果然不一般,对史籍非常娴熟,见薛黎对这些有兴趣,就洋洋洒洒的把自己记得的史据都被了出来,听的薛黎是敬佩不已,旁边的一群女孩子也是恍然大悟。她们往日里只知道七夕节要穿针,比拼巧手,却也不知有这么多讲头。
至于七夕的另一项重要风俗,便是“喜蛛应巧”了,也就是在七夕这天,各捉蜘蛛放在盒子里,然后第二天早上起来看蛛网的密稀程度,以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薛黎听到这个觉得倒是新鲜。
在女孩子们的叽叽喳喳声,薛黎算是弄明白了七夕中的各种风俗与忌讳,心里踏实多了。而后的日子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七夕节的前一天,贾珍珠中午就派人来接薛黎过去。
“怎么,你不跟我们一起去?”薛黎上了车,本以为惠云也会跟她一起去看热闹,她记得这小丫头几天前就开始偷偷熨洗裙子了。怎么今天倒推托了起来。
“不去不去,我在家带孩子。”惠云抿起嘴直笑,“难得有空。你跟大哥两个人好好过节去吧。”
薛黎虽然很乐意,但是想想把这三个小的放家里总不怎么踏实。正想再劝劝,不知候三从哪个角落里突然冒出来了,一脸笑意的应承着苏靖“你们就放心的去吧,我帮你们看着家还不行,放心放心。”
薛黎看着惠云羞涩的低下了头去。心里就明白了七八分,七夕节本来就是女儿家求偶地好时节,她走的时候也听到了村子里的少年少女们有不少节目呢,嘻嘻,既然这样,自己也就不做那坏人姻缘地不识趣之人。遂点了点头,拉着苏靖的手上了车。
到了贾家,一向忙地脚不沾地的贾珍珠总算闲了下来,正指挥着人在搭台子。摆果品,好不热闹。
薛黎见贾家的花园里已经拣平坦的地方铺了地毯,上面放着案几。几上置了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估计等夜里便是在这里祭拜了。
“你怎么知道晚上我要约你去放河灯,呵呵,竟然自己还带了灯来,我看看我看看,哎,这灯扎的还真不错,不过怎么样式看起来有点眼熟。”贾珍珠见薛黎进来,笑着招呼道,见她手上拿地花灯,便要过来欣赏。
“怎么,这个不是你派人送去的?”薛黎把灯递了出去,听贾珍珠的语气,这竟然不是她送的,不由得有点奇怪。
“你想想我要派人去接你来,自然准备好东西放我这里要方便得多,哪有送去再让你拿来的道理。再说了,这做灯的鲛绡可是珍品,我怎么可能舍得拿这么贵的东西做灯罩。”贾珍珠是行家,拿到手里一摸便分出了究竟。
听她这么一说,薛黎更加吃惊了,心里有种不好的预感,贾珍珠看她不快活,也有点担心,“怎么。你不知道这东西是谁送的?那用了会不会有事?”
“这是我们家孩子在门口捡到地,说是有封信,但小孩子家不懂事把信弄丢了,所以就变成一桩摸不着头脑的案子。”薛黎面带苦笑的说“我和靖哥还猜是你送地呢。”
两人正说话间,苏靖走了过来听到两人的谈话,倒是爽朗一笑“既然不是她,那也必定是哪个与我们交好地人送地。人家是一片好意,你就大方的用吧,别辜负了人家地美意。”
“就是就是,”贾珍珠点点头附和道,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一笑“说不定是哪个背后爱慕你的人送的呢,要知道我们这里,这灯又名姻缘灯,可不是随便乱送的哦。”
“有这讲究?”薛黎不信,回头望望苏靖,苏靖见她不问出个子丑寅卯不肯罢休的样子,便点了点头“像这事先送的,便是男子送给自己的意中人,问人家是否接受自己爱慕的信物。姑娘收了便是应允了别人的爱意,若是不收,便是拒绝。还有一种是姑娘自己做的,到七夕夜里放在流经月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