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谍香》第59章


“母亲她… 一切可好?”
虞从舟目光微颤,灰了神色缓缓向后退了两步,垂首道,“娘亲她… 在周王十七年、故去了… ”
范雎沉沉一阖眼。他本已在黑暗中跌滚多年。若注定此生无光,为何要让他误信零星的希望?他心中苦道,“原来我还是无福无缘,上天还是不肯让我多见一眼!”
他怔怔咬着唇、却听见从舟撩起衣摆,跪在他面前,轻声说,“娘亲临终、最大的心愿,便是要我找到哥哥,与你兄弟相认。”
母亲已逝,膝前跪着的、是他此生唯一的兄弟。范雎心中狂浪,冲碎石化已久的重重栈防。他伸出手,几乎就要触上从舟双肩,但那一瞬间,他的脑海里有太多思绪纠缠堵截,亟待梳理。当年母亲如何逃脱死劫?从舟为何会在赵国出生长大?他再次忆起从舟的卷宗,“虞从舟… ” 他喃喃自语道,“原来,是虞愿清… ”
范雎的思绪如扁舟掠过万重山阙,最终偏偏胶着在从舟极像母亲的容颜上。自己已经走上一条不归路,若与从舟相认,岂不是会连累他一起坠入无间?他望向窗外,阳光在湖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他借着那一点刺痛,把激荡之心重又凝结成冰。
他冷冷说,“我不是你要寻的人。我与你,不是兄弟。”
“你!为什么要骗我?!”
范雎方才明明泪流不止。城府如他、亦会有那种失措、那番反应,这令虞从舟心底认定是他。此时未料他会如此作答,虞从舟仰看他道,“你的眼神骗得了谁?难道我不像娘亲么,难道你看见我、不会想起娘的模样吗?!”
范雎靠近他一步,不遮不避地看着他,决绝道,“虞上卿,我即不像你的母亲,也不像你的父亲,难道你看见我,会觉得我是他们的儿子么?”
虞从舟一时哑然。他细看范雎,玉眸挺鼻,五官灼灼,仙气榷凝,但的确、并不似父母。他略微皱眉,但很快反驳道,“你若没有见过他们,怎知自己不像?!”
范雎收了目光、瞥向天际,不理不答。
虞从舟霍然站起,从怀中拿出毕首玉,一按玉珠,锃锃匕首霎时翻弹而出。他递到范雎眼前说,
“那,这样东西呢?你也不认识了?”
范雎刹那失神,他怎么可能不认识?他右手下意识地摸上自己腰间。恍惚间听见从舟又说,
“不用摸了。这不是抢你的,也不是仿你的。‘毕首玉’,世上本有一双,上阕在你腰际,下阕在我手中。”
世上本有一双?范雎呼吸急促、起伏难控,目光定定、却心绪游移。虞从舟不紧不慢地问道,“你的玉上,可是正反各有二字,一面刻着两个‘毕’字,另一面刻着‘白’与‘相’字?”
从舟说得丝毫未错,范雎看着他的双眼,不禁喉咙酸涩。二十多年来,他始终揣测不出这四个字是何意义,甘叔叔也全无头绪,竟未想过这半圆玉璧其实另有一阕。
从舟沿着他的思绪肃声问道,“难道,你从来没有想过,这四个字究竟何意?难道你从来没有好奇过,这玉是否还有另外一半?”
虞从舟再不理礼数,一手伸进他衣襟深处,夺出范雎那阕毕首玉。他在范雎眼前,将一双白玉合璧,竟然丝丝吻合,就连玉上的朱红凝脂都融连贯通。这一对玉,正反各刻有四字,上下阕相连为:
“毕生毕亲”
“白首相守”
眼前这一幕,令范雎零散的记忆忽然冲出网桎、在脑海中不断闪回。彼时,他稚嫩的童声,在阳光下问道,“为什么叫匕首玉?是不是会变出匕首的玉就叫‘匕首玉’?”
有一个俊朗的男子朗声笑着,同样将这一双玉合在一起,就如同此时在他眼前的样子,对他说,
“淮儿,这不是‘匕首玉’,它叫‘毕首玉’,寓意‘毕生毕亲,白首相守’。”
范雎手指微颤,摸上这一对玉,一时难掩自责、轻声诉道,“父亲同我说过,我竟忘了……”
父亲彼时无限深情地望着母亲,那样的画面他再没见过。
虞从舟亦是第一次看见双玉合璧,想起娘亲一生眷念,心下动容,一时悒悒切切,脱口而出唤了一声,
“哥哥……”
这一声,让范雎瞬间梦醒。他久处寒冰,些许温暖、反而如同火炙凌心,让他不禁痛苦退避。他横下心,收回手,背扣于身后,淡淡说,“不要叫我哥哥,我不是。”
“哥哥,你为什么不肯与我相认?到底为什么?!”
“相认?认罪可以,认亲可免。” 范雎眼中,如山林火尽,一木一枝悉成灰烬,“你是赵国的上卿,你的人生太美好,不要与我相认。岂不知、情有双刃?!”
作者有话要说:^_^ 本文中的时间点:
(跟后文有不少关系,所以列一下先:)
* 范雎生于公元前312年,即周赧王三年
* 赵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07年
* 虞从舟生于公元前306年,即周赧王九年
* 虞从舟与小令箭于公元前287年第一次在邯郸“偶遇”。此时虞从舟十九岁,小令箭十五岁。同年,五国联兵攻秦。
、天坠流星
虞从舟回到府上;心中意念难平。而那一日午后,络绎有人来访,使他无暇它顾。
大多议事,都与石匣战事有关。秦人攻打石匣已经一月有余,赵军频频落于被动,或许石匣守军中有秦国暗人潜藏。
入夜;虞从舟依然在书房处理军务。楚姜窈一如往常,穿着一身黑色夜行衣、像隐身人一样坐在侍卫房的屋顶上;遥望着他房中的光亮,和窗户上他摇曳的身影。现在明明是暖春;为何这几天却像是多事之秋,是不是她的冬天会提前到来?
天空中密密茫茫地飘起了雨,为何每一入夜就会下雨… 风吹拂着她湿漉漉的衣衫;她觉得身体很冷,脑袋很烫。她抱紧双膝,仍自微微发抖。她想,或许是昨晚在子期草庐里穿了一夜湿衣、没有换下的缘故。
今夜虽无雷,但寒雨不霏,其实自己应该回房去吧,但她偏偏就是留恋从舟房中那一点烛光、那一度温暖。
忽然从舟熄灭了烛火,她眼前真的一片墨黑了。她略有失落、又忍不住会心一笑,想象着从舟又和衣而卧、歇在书房里那张窄窄的藤床上的样子。
原来没有了温暖的理由,她还是会找出黯淡的借口。不管从舟身边、是明是暗,她都不舍得离开。
眼前漆黑,回忆闪回。从舟在众人面前,那一句含着怒气的“今夜你是我的!” ,萦萦又在耳边响起。她无法自控地摸上双唇,此时微微发烫、似乎还留着他霸道的温度。她有些看低自己,竟为这种尴尬的回忆而笑,实在卑微得有些入尘了。
可是,他为什么要吻她?他吻过她两次,每次都激烈而沉绝,每一次,她都想不出原因。
烦恼中她忽然想到更烦恼的事。主人让她在从舟身上打探,赵王是否会增派援兵、解石匣之困,若是,会派哪位将军、兵力几何。
但从舟早就不许她靠近书房半步,近来发生诸多事情,又怎么可能让从舟告诉她这些紧要军事呢。
她憎懑地挠了挠头,没有解痒的功效、反而头更胀了。这时听见下面侍卫房里有小兵吱哇叫道,“啊呀,这边屋顶又漏雨啦,咋就偏偏在我床铺上呢!”
她又听见樊大头问,“漏大雨,还是漏小雨?”
那小兵道,“漏… 漏毛毛雨。”
“那明日再上屋顶修吧,今晚你睡俺的床铺,俺睡你那里。”
“这… 樊将军使不得……”
“少啰嗦!”
两人犀利梭罗地挪了铺盖,楚姜窈倒没想到樊大头和士兵一起时还挺亲和的,为什么就是不待见她呢?
她瞥看过去,果然有一小片屋顶缺了几片釉瓦,露出黑灰色的木顶,显然年久失修了。她极轻地走过去,在那片缺了瓦的屋顶上坐了下来,雨水依旧漫洒在她身上,顺着她的衣裙流向下方的屋檐,但她至少挡住了这一小片屋顶。
不一会儿,她果然听见樊大头傻乐呵地喊道,
“不漏雨了嘛,哈哈,俺一过来、这儿就不漏雨啦!”
姜窈坐在房顶上抱着膝盖、淡淡一笑。
没有星辰,她不知道夜入几更。她摸了摸额头,似乎真的发热了,不过也不排除是因为手太冰的缘故。但嗓子肯定是真痛,就像有硬核噎哽,咽口唾液都如同嚼沙。
慢慢的雨似乎停了,她正打算离开,却感觉到夜幕中好像有人迅速移动。她昏沉的头脑立刻清醒过来,仔细望去,竟有八、九个轻功甚好的黑衣人,从北房的檐顶上一跃飞上从舟书房屋顶、沿着屋脊轻移。他们的身形隐在黑夜中,不易辨认,但手中一把把明晃晃的弯刀却闪得楚姜窈心惊胆颤。今夜是沈闻守在从舟书房门外。但此时夜深,他垂着头、明显困倦了。
她迫切地想大喊一声“有刺客!”,偏偏一张口,才发觉嗓子哑得发不出声。眼见黑衣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