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皇恩负天下:绝世师尊》第215章


雨丝越来越密。
春天的雨有着脱离冬季后的温柔,却仍有些清寒,就像端华骨子里的清冷,以及那不易察觉的柔情。
端华怀抱子惜,纵身而飞,迅速远离战场。
端木信、君莫染等人默默地目送端华师徒,心里都有预感,今日一别,人海茫茫再难相见。
结果,谁也没能实现儿时的梦想,端木信没能登基为帝,君莫染没能快意江湖,子惜没能与端华在素心庄宁静地生活到白头,身边的亲人、朋友、仇人一个个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好在一个时代结束了,他们似乎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玄溟教的人想要追赶上去,却都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前前教主带着教主消失在朦胧的雨幕里。
自此以后,子惜的名字在江湖上销声匿迹,子惜与她师尊的故事在民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去。传说里,子惜是祸乱天下的大魔头,唯端华能降住她,端华便被后人赞为——风骨一身,绝世师尊。
——————
本书到这里是第五卷,下一卷是最后一卷,主要写些家长里短,篇幅不会太长,大家当成番外看就好。
、生活安定(1)
端华怀抱昏迷的子惜离开战场后,再也没有回去玄溟教,二人仿佛从世间蒸发了。
玄溟教从端华为教主的时代开始,教主便很少管理教务,到落碧尘任教主时,基本处于全教一起散漫、无聊等死状态,所以子惜这个教主失踪了,几乎没有人想去寻找教主的下落,大家都是该干什么干什么。
然而,就在应秋碧野之战结束后的两天,玄溟教发生了一件震惊全教的人口失踪案。
原居住在九重天的乐儿、阿玉儿、上官小蝶、九渊四人于一夜间集体失踪,事后断定为一起诱~拐少女儿童的刑事案件,主犯是九渊。然而一天以后,居住在七重天的弟子们发现神医也失踪了,跟着一起失踪的是神医的药箱、药炉、药锄,以及全部的珍惜药材,当然也包括日常替换的衣物。
大家将两起失踪案件结合起来思考,震惊地发现,这其实是集体离家出走!
落碧尘当场就怒了,他反复思考加揣摩,认定是端华嫉妒乐儿爱他多一点,于是偷偷把人全带走了,此后他展开了上天入地的搜捕行动。
与此同时。
应秋,悠城。
悠城不像朝歌城那般处于权利中心,充斥着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也不像云中城那般位于交通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当然它也不属于经济中心,没有奢华喧闹的街道,也没有太大的人口流动。总之,是一座宁静而祥和的城市,不是很大,也不算太小,喜欢争权夺位干一番大事业的人是绝对不会喜欢这座过于平静的城市的。
悠城里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宅院,它是悠城百姓仰望的富贵人家,十多年来却一直空着,但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人打扫。了解一些内幕的人知道,那是十多年前一个叫风清绝的年轻人购置的,然而风清绝却不是户主。户主的名字只有屈指可数的人知道,而知道的人却都不敢随便宣扬出去。
久而久之,这座宅院的户主成为了悠城里一直被人仰望,从未被人见过的传奇人物。
七天前,这座宅院终于迎来了它的主人,两天后,宅院的门楣上挂上一块匾,工整地写了两个字——端府。
悠城百姓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户主姓“端”,至于是真姓,还是假姓,谁也没有想过,此后的几天大家都想一睹户主的风采,却始终不得见,那些登门拜访的贵人也都被拒之门外。
********
子惜在战场上被端华打晕后,思维和意识长期处在半梦半醒之间,恍恍惚惚地度过了好几天,她是在一个阳光充沛的上午彻底清醒过来的。
那天,房间里除她以外,在无旁人。
入眼的是洁白的床帐,就像普通人家里挂的那种,身上盖的被子薄薄的,绣着精致的龙凤呈祥,床前放着梅兰竹菊的屏风,大概是为她挡风用的,因为窗户开着,有蜜蜂误闯了进来,嗡嗡叫唤,听起来格外静谧。
——————
说明一下,上一章不是本书的大结局,第六卷也属于正文,请大家无视上一章最后一句话,以后我会注意的,不说这些容易引起误解的话了。
、生活安定(2)
子惜起身坐在床~上,身上是干净整洁的中衣,好像有谁为她换过了。她的意识虽然清醒了,然而,周围的景物陌生之余又显得极为梦幻,使她的思维出现了短暂的阻塞。
她侧过头,视线转向没有被屏风挡住的地方,呆呆地望着一地明媚的阳光,有细小的微尘在阳光里漂浮。那只误闯进来的蜜蜂的影子投射在温润的木地板上,又转了两圈,终于找到回家的路,一掠出窗。
此时,一阵风过,窗外正值花期的海棠花随风飘摇,沙沙作响。
此情此景,静谧安详。
恍惚出神中,那些旧梦、旧事、旧人都已远远离去。在仇恨里孕育出的冷情杀伐、在绝望里孕育出的漠然疏离、在漫长岁月里孕育出的爱恨情仇,在这个安逸得近乎梦境的上午,一点一滴地沉淀在灵魂的最深处。
有人静静地临窗走过,素雅的白衣在阳光里散发着令人沉醉的柔和光晕。
子惜的目光随之跟随白衣人,看着白衣人优雅而从容地靠近自己,最终停在床前,自己的面前。
她茫然地抬起头,望向他。
发如墨,衣如雪,凌霜般高洁的风姿,一如多年前的初见,从未改变的清冷眼神,从未衰老的清逸容颜。他像一幅永恒的画,即便岁月已老,持画人已变,也不能夺走那落笔之时的神韵。
“师父,这里是哪儿?”子惜平静地问。
她的人生从没有像现在这般轻松自在。
经历万般磨难,爱过、恨过、痴过、傻过、幸福过、绝望过、失望过、也心死过,她从浑浑噩噩中蓦然清醒过来,放下沉重的负担,舍弃不必要的执念,解开心灵的枷锁,守护当下已拥有的。原来只要“放下”,她就能开始新的生活。
端华端着粥碗,微微一怔。
从子惜的眼神、表情、语气不难看出,子惜对他十多年的痴迷、敬畏、爱恋都放下了,所以她才能如此平静地与他对视,与他说话。
这个徒弟,他看着她从小男孩变成小女孩,从小女孩变成小女人,又从女人变为母亲,每一次蜕变都在生死线上走一回,每一回都是人生的转折点,一路磕磕碰碰,流血流泪,走到今天,他却什么都没能给她。
做她的师父何其幸福,做他的徒弟却艰辛坎坷,那么余下的时间就做他的妻子吧。
端华心里想说的话,因为子惜过于平静的表现而没能出口,他不是急躁的人,也不善于表露感情,就不了了之了。
他在床边坐下,简单地说道:“家。”
然后低头,舀一勺稀粥,放在自己唇边轻轻地吹散热气,之后送到子惜的嘴前,开始这段日子以来例行的喂食工作。子惜处于半昏半醒之间时,只能进一些流食,全靠端华按时喂她。
子惜没有多想,抬手去接端华手里的勺子,道:“我自己来。”
“我喂你。”端华固执地不给她,手臂蓦地往前一送,直接将一勺稀粥倒进子惜的嘴里。
、生活安定(3)
子惜没来得及防备,一勺稀粥呛在喉咙里,直犯咳嗽。端华搁下粥碗,近前拍打子惜的后背,为她顺气。不一会儿,子惜一声重咳,总算把米粒全给咳了出来。端华则默默伸出白皙的手掌,接住子惜吐出来的一口和着口水的粥。
子惜的脸被呛得通红,羞愧似地抬头看端华,赧然道:“师父,对不起。”
端华抽出随身携带的手绢,一边擦拭手心里的粥渣,一边起身绕过屏风,走了出去。
子惜看着端华那不以为然的背影,心里不是滋味。她发现自己很早以前就习惯了端华待她的方式,会责骂她笨手笨脚、不思进取,会惩罚她出言不逊、行为不尊,唯独面对她的爱时,他会冷然以对、漠然无视。
现在,她拒绝他的喂食,又吐了他一手,他不打不骂不责罚,既不冷眼也不生气,虽然不像失忆的时候那么温和迁就,却也不是那种寡情冷淡到令人心寒的程度。
她忽然无所适从起来。
端华在外屋倒了一杯温水进来,看见子惜低垂着脑袋略显低落,他不由地微微笑了笑,看来无论她能放下多少,他的一言一行仍旧死死地牵制着她的情绪。
见端华去而复返,子惜困惑地抬起头。
端华安之若素地坐在她面前,青花瓷的水杯直接送到她的嘴前。子惜抬手,又打算从端华手里接过来自力更生。端华依旧固执不给她,这次却没打算强行灌她喝水。子惜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总不能为这点小事上去和他拼抢。
也就在这时,子惜幡然醒悟过来。眼前的端华已经不是失忆的端华了,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