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公主》第17章


“那为什么呢?”秦王问。
李斯说:“韩非本是韩国公子,一向忠于韩王,他多次向韩王提出联合六国、削弱强秦的建议,韩王没有采纳。但他一心向韩的初衷显未改变。至秦大兵压境,韩王是以国使的身份派他来与秦国谈判,谁又保证他不是来继续实现他的弱秦计划的?大王现在要兼并诸侯,韩非作为韩国公子,最终还是要为韩国作想。现在,趁大王还没有用他,不如把他杀了,免得留下后患。”
秦王听了心中一惊,说道:
“若不是相国提醒,险些中了他的计谋。”
说罢,下令把韩非关押起来。
华阳公主这几天心情特别好,她没想到,自己只不过为了消遣打发愁闷的日子看些闲书,居然对父王有这么大的帮助。看那天父王听我背书多么认真,还赞不绝口说韩非的文章写得好,说能跟那样有学问的人朝夕相处死而无憾。后来,竟为了他发兵攻韩,直到把他弄到手为止。看来,自己虽然瘫倒在床,对父王、对秦国还能有这么大的用处。她越想越兴奋,便命宫女到处搜集书籍,她立下志向要把天下的书读完。
这天,她正在专心读书,只见小红匆匆从外面走来,喊一声“公主”便跪在榻前,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怎么,谁期负你啦?”华阳公主问。
“呜……”小红不停地哭。
“快说,什么事?”
“救命……”
“谁要杀你?”公主被她哭糊涂了。
“不,要杀公子。”
“什么公子?怎么尽说些没头没脑的话,别哭了,从头说。”
小红略略忍住了哭声,断断续续地述说着。
公主终于听明白了。她觉得奇怪,为什么父王要杀韩非呢?他不是对他那么崇拜,那么重视吗?不知怎的,她第一个就想到相国李斯,她觉得这事一定与他有关。
“小红,别哭了,快起来。”公主望着仍在流泪的小红,产生了一个疑问,她问:“你为什么对韩公子这么关心?”
“他……他是奴婢的叔叔。”
“啊,怪不得。如此说来,他也是韩国贵族的后裔了。这几年也算委屈你了。此事你放心,我一定尽力。”
“谢公主……”
说也凑巧,这天下朝后秦王又到华阳公主小院来玩,他故意把脚步走得重重的,但却未能如往常一样听到女儿的欢笑声。院落里静得耍患桓龉醋磐饭蛟诘辣摺K械狡婀郑实溃?br />
“公主的病加重了?”
“启奏大王,公主的病未见加重,只是近日心中烦闷,不思饮食。”宫女回道。
跨进女儿的卧室,但见她神情黯然地躺在床上,见父王进来,请了声安,便不说话。
“怎么了?发烧了?”他摸摸她的头,“没有嘛。是下肢不舒服?”他又摸摸她的双腿。
华阳公主摇摇头。
“那什么事情使你不高兴呀?”秦王焦急地问。
“因为女儿杀了一个人。”
“杀了一个人也不值得这么不高兴呀。”秦王反倒笑了起来,“你杀了谁?”
“韩非。”
他明白了,但又不明白的说:
“我是想杀他,可是那是我呀,与你有什么关系?”
“父王,要不是我向您背他的文章,您会发兵韩国把他要来吗?当然是我杀了他。”
“我是准备杀他,但现在还没有杀呀。”
“父王,我不懂,您既然要杀他,为什么当初又那么急于要得到他?”
秦王被女儿问住了,一时回答不上来,便随口说道:
“因为他是韩国公子,他的心不会向着我们秦国。”
“可是我们秦国大臣中又有多少是秦国人呢?就拿相国李斯来说,他就是楚国人……父王,也许是我多疑,我猜呀,这杀韩非的主意一定是李斯出的。”
秦王对自己的女儿只有佩服的份了,她瘫在床上多年,居然对朝廷的事知道得这么清楚。可惜呀可惜,要是她是一个男子……
华阳公主见父亲沉默不语,知道自己的猜得没错,便接着说:
“父王,那李斯虽精明能干,但却忌贤妒能,一定是他见韩非比他更有本事,便要借父王的手杀了他……”
“不过,李斯的话也有道理……”
华阳公主稍稍沉默后说道:
“父王,女儿背诵一段文章您听……”
“你又读新书了?好,背给我听听。”
“父王,您听着。”华阳公主说着,调皮地一笑,接着便背诵道: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父王,还有精彩的哩,您听:‘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好了好了,你不要背了,你的意思我明白了。”秦王笑着制止道。好厉害的丫头,她背诵的就是李斯写的反对逐客的《逐客令》的奏章。用其之矛攻其之盾,手段高明,令人佩服。便说道:
“好,就听你的,不杀韩非,明天我下令把他放了,封他个官,让他为我大秦服务。”
“父王,我的好父王,”华阳公主脸上立刻锭出笑容说,“您释放韩非,也等于释放女儿。要是他被杀了,女儿的灵魂将永罩在阴影里不得解脱了。只是父王,您最好今晚就下令释放他,俗话说夜长梦多,李斯他……”
“女儿,你也别太性急了,我明天一早就下令。今晚,你就好好睡觉吧。”
可是,当秦王第二天派使者持令前去赦免韩非时,韩非恰在头天晚上一命归天了。是李斯以老同学的情谊送去的酒菜,韩非吃后七窍流血而死。
韩非死了,韩非提出的兼并六国的计划正在被秦国实行。按韩非的计划,秦国兼并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韩非的祖国韩国。就在韩非死后的第三年,秦攻下韩都,韩王当了俘虏。
秦王攻击的第二个目标是赵国。
按秦王的意思,赵国是他的第一个攻击目标,因为他与赵国的仇恨太深了。当年,随当人质的父亲子楚住在赵国,不知受了多少气。且不说赵国的官员,就是一般百姓,也用歧视的目光看他和他一家,整日在羞辱与欺凌中备受煎熬;有时,还被一些恶少打得头破血流。自己当时就立下誓言:有朝一日,一个不留地坑杀!
为了寻仇,秦王曾几次发兵攻赵,均未得手,有两次还被赵将李牧、廉颇带领的部队打得大败。
秦王憋着一肚皮气,作了准备,又计划攻赵。尉缭阻止
“赵有李牧、廉颇等良将,攻之不易。”
“难道罢了不成?”秦王气愤地说。
“大王如要伐赵取胜,请依臣之计……”
秦王采纳了尉缭的计策,用重金收买了赵王近臣郭开。郭开向赵王进谗言,李牧被解职。
赵王准备起用老将廉颇,命郭开先去了解一下他的健康状况。
郭开奉旨去拜见廉颇。廉颇知道他的来意,当着他的面身披铠甲骑马舞刀,英武不减当年;在宴席上,廉颇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言谈中表示自己老当益壮,尚能为国效力。
可是,得了秦国好处的郭开回去向赵王复命时说:
“廉将军虽老,食欲仍很旺,一顿饭吃了斗米之多,而且马上功夫也甚了得。只是在与我对坐闲谈的一会儿,一连上了三次厕所。”
听了郭开最后这些话,赵王对廉颇失去了信心,取消了委他任统帅的打算,另外物色人眩
秦王得到消息后,便准备下令攻赵,尉缭又出面劝止。秦王说:
“现在赵国委派的将军,都是平庸无能之辈,不正好攻打吗?”
尉缭说:“打仗,主帅固然重要,但士兵素质因素不能低估。想那赵国,早在武灵王时代,君主常年身着戎装,带领土兵骑马射箭,练得兵马强悍,能征惯战。五国攻秦时,赵国为纵长,实力最强,士兵打起仗来舍生忘死。现在,虽然没有好的统帅,部队的战斗力仍很可观。因此,这时攻赵,时机尚未成熟。臣夜观天象,东北象天空一片混浊,料定赵国不久会有灾变,可以趁那时社会混乱、军心不稳时攻之,必胜无疑。”
秦王最迷信,听说赵国天空出现异常天象,将有灾变发生,深信不疑,便耐着性子等待。
果然,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赵国发生大地震。第二年,又大旱。这时,尉缭向秦王奏道:
“大王,时机到了,请发兵攻赵。”
经过一番大荣辱大起落的人生波折后,赵太后归于平静。虽然,她恢复了太后的尊贵,过着锦衣玉食仆从如云的生活。秦王定时请安,王公大臣不时来叩头,但她感到厌倦。她剩下的爱好还有两个:一是漫步花径听赵国来的人讲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