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史》第23章


押谕寻⑴托值艿拿炙抵馗戳恕?br /> ① 拉施特所说的事实,据他自己所指出的,是发生于蒙古人的猴年,这一年,他说,从回历596 年拉比月2 日开始,这个月从公元1200 年1 月2O 日开始。实际上,中国的猴年(庚申)从公元1200 年1 月18 日开始。
② 鸡年,拉施特说,从回历597 年术马大(Djoumada)月(按:即回历5 月)1 日开始,即公元1201 年2 月7 日开始,实际上,中国的鸡年(申西)从公元1201 年2 月5 日开始。
③ 犬年从回历598 年术马大月1 日开始,这个月从公元1202 年1 月27 日开始,这是拉施特的算法。实际上,中国的犬年(壬戌)从公元1202 年1 月26 日开始。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元史》里面可以作为日期的标准点的,只有这个征伐塔塔儿人的壬戌罕(公兀1202 年),但在各事件的先后次序上和上述的约略相同。征伐篾儿乞惕人以及他们的首领脱黑脱阿逃到巴儿忽真的事件,我们在上面已经依照《元史》提到了,在这次事件之后,《元史》依序讲述了:成吉思汗和汪罕对乃蛮人首领不亦鲁黑和可克薛兀撒卜剌黑'1'(《元史》前一人作不鲁欲, 后一人作薛吾撒八刺①)的战争——之后,对泰亦赤兀惕首领们的斗争——之后,札木合被举为古儿汗——之后,对塔塔儿人的战争,这次战争我们已经说过,是列在犬年,1202 年。
由此可见,中国史源和波斯史源在上述各事件的日期排列是彼此相同的。相反,蒙占的史源,《秘史》,却向我们提出一种相当不同的次序。大约在我们现在所说到的时期前后,《秘史》叙述了:1。札木合被举为古儿汗; 2。对泰亦赤兀惕人的战争;3。对塔塔儿人的战争;4。对不亦鲁黑和可克薛兀撒卜刺黑的乃蛮人的战争。可注意的是这种排列方法乃是最方便地将各项事实聚集起来的方法;也是在增长兴趣之中叙述这些事实的排列方法,可以使叙事搬到最为戏剧性的活动上去,《秘史》在这种地方真是具有史诗的风格。
然而,纵使这种排列方法在讲述故事的观点上有它的长处,而我们还是信守其它两种史源的排列次序,因为它们显然证明在日期问题上下过一番功夫, 即使不是完全可信,至少还是值得肯定的。
第十四节 成吉思汗和汪罕对乃蛮人的战争
我们如果相信波斯的史源,看来客列亦惕汪罕和成吉思汗举兵攻打乃蛮人是在大约公元1199 年之际。乃蛮人的国家自从他们的国王亦难赤必勒格死后,实际上已经被他的两个儿子分为两个部分了,一部分归塔阳太不花'1', 另一部分归不亦鲁黑①'2',他们因为争夺一个妃妾而彼此失和。塔阳统治平原上的各部族,似乎是在有许多湖泊的科布多地区方面,不亦鲁黑在多山地区,朝着阿尔泰山这一方面。成吉思汗和汪罕暂时不去侵扰塔阳,他们进攻不亦鲁黑。不亦鲁黑在这个时候正驻在兀鲁黑塔黑(“大山”)和溑豁黑河② 附近。成吉思汗和汪罕兵临,他退走到阿尔泰山的另一方面,直至于忽木升吉儿地方和乌泷古河之上。
《拉施特书》和《秘史》告诉我们,乃蛮人的一个名叫也迪土卜鲁黑的那颜③怎样在哨探时候遇到敌方先锋队,因为马的肚带断了,他被敌人所俘。
① 《元史》的不鲁欲应系不欲鲁之误,倒置了两字。又《元史》将曲薛吾撒八剌认做商人,“太祖本纪” 有云:”……帝复与乃蛮饶将曲薛吾撒八刺二人遇”,又有“曲薛吾等察知之”等语,似误。——译者(翁按:校正版将曲薛吾译为齐苏,撒八刺译为实巴尔仍分为二人,而且王罕的子伊勒哈抵追及齐苏而未提及撒八刺(或实巴尔),惟《秘史》和《多桑书》则作为一人。)
① 《秘史》158 节称他为古出古敦不亦鲁黑(Gutchugudun Bouyirouq)。不亦鲁黑是众所周知的突厥称号, 在八世纪的鄂尔浑突厥碑文里面已经出现,畏吾儿佛教文学里面也有。
② 在《秘史》里面作溑豁黑水,中国史家称之为索河(So…ho 或So…ha)或者就是指科布多河的上游(伯希和,《亚洲学报》,1920,1,172)。
③ 海涅士的对音作Yédi…Toublouq(第39 页)。《拉施特书》作Yédi…Toqlouq(别列津译第112—113 页, 原文,第182 页)。《元史》作也的脱孛鲁(克罗斯译,第16 页)。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至于不亦鲁黑,他被联军追赶,由乌泷古河一直到阿尔泰山附近的乞湿泐巴失湖。④'3'拉施特说,不亦鲁黑结果逃到叶尼塞河上游的谦谦州人地方,[4]这一种人和现今唐努都哇的乞儿吉思人同种⑤。
然而乃蛮人的抵抗力量远远没有被粉碎。当汪罕和成吉思汗带领人马踏上归程的时候,被乃蛮人的一个首领名叫可克薛兀撒兀刺黑①的所阻,拉施特称他为“不亦鲁黑的别乞们的别乞”。这个经验丰富的战士将其军队设置在一个《秘史》称之为巴亦答刺黑别勒赤儿的地方,②这个地名使我们立即联想到拜塔里克河,这条河的确是横贯在开往科布多和乌泼古河作战后又返回土拉河地区的军队的归去路上。双方军马列阵备战,但是由于天色已晚,成吉思汗和汪罕决定等到明天再战,于是下营过夜。
就在这一天夜里,汪罕于虚燃许多灯火使人不疑之后,未曾通知成吉思汗即卷起营盘而走,让他单独地并且危险地暴露在乃蛮人进攻之前。客列亦惕君主这种举动,无疑是背叛盟友的行为,这种背盟行为因此成为这位蒙古英雄后来难忘的怨恨之一③。煽动这种背盟行为的人,好象就是札只剌惕人的首领札木合,在这一次出征中他跟随着汪罕。札木合甚至虚伪地责备成吉思汗没有参加狂罕的撤退,他对汪罕说:“前些时候,帖木真曾派遣一些使者到乃蛮人那里去,他现在不跟随你了。无疑他是投降乃蛮人呢。罕啊!我是守着故士的白翎雀儿,帖木真是散归的告天雀儿!”④或另照一种说法,札木合对汪罕说:“我于君是白翎雀,他人(指成吉思汗)是鸿雁。白翎雀寒暑常在北方,鸿雁遇寒则南飞取暖。”⑤传说中有意提到一个名叫古邻把阿秃儿的①客列亦惕人的贵族,认为札木合此举为不忠实,提出抗议。他对札木合说:“你怎能这样说你的安答呢?”
黎明时候,成吉思汗发觉他被汪罕所抛弃。他立即自行退却, 经由额坯儿阿勒台隘口②退到撒阿里客额儿③'5'的草原,即肯特山地区他平常驻营的地方。
④ 《秘史》158 节作乞湿泐巴失湖。《拉施特书》作Qizil…tash(原文,页182)系Qizil…bachi 之讹,有如别列津所指出(同上书,第112 页和280 页)。《元史》作黑辛八石之野(克罗斯译,第16 页)。我们地图上只有乞湿阿杜儿高山,在乌泷古和它的湖的北面,在乌泷古流域和黑也儿的石湖流域之间,是阿黑答黑阿勒台山的屏障。乞温泐巴失湖,我们以为即乌泷古湖,乌泷古河流入该湖。
⑤ 别列津译,第112 页。
① 《秘史》,第159 节。《拉施特书》,别列津本,原文,第184 页。《元史》,克罗斯译,第16 页,误为商人,曲薛吾和撒八刺。
② 拉施特说(第113 页),巴亦答刺黑别勒赤儿是突厥名字,而被蒙古人照他们自己拼法改变(这可以证明,乃蛮人的确是突厥人)。别勒赤儿的意义为“山谷的隘口”。
③ 迦恩和我们一切史源的论据相反,他以为成吉思汗这里有背叛行为,他欲因此使人们觉得他的合作是有价值的(《亚洲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原始时代至1405 年史》)。
④ 参阅《秘史》,第160 节,和《拉施特书》,别列津译,第114 页。(这里散归的告天雀儿是引自《秘史》原文。格鲁塞作”I"oiseaudepassagequicriehautdautleciel”,“白翎雀”和”守着故土”也是引《秘史》原文。——译者)
⑤ 《元史》克罗斯译,第20 页。但是这个史源将札木合这一段话记在后面,在1202 年编目之下。(这一段引语,译者也是照《元史》引入。——译者)这是将史实安排最恰当的地位。成吉思汗生平事迹,因为故事流传感动个人起见,蒙古的、中国的和波斯的引述者往往将日期重作安排。
① 古邻属于兀卜赤黑台部落,见《秘史》第160 节。
② 额侄儿阿勒台是依照别列津在《拉施特书》里面的对音(页115,原文页186)。额垤儿(Eder)河是色
第二章 蒙古国家的形成
但是汪罕却自食其背盟行为带来的恶果。拉施特说,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