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第174章


东方问题。总之,他使沙皇着迷。
1807 年7 月7 日于提尔西特签署的文件包括一项和约、某些秘密条款和
一个盟约。7 月9 日又增加了一项与普鲁士签订的单独条约。俄国经过这场
战争毫无损失;相反地,普鲁士丧失了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如英国同意
割让汉诺威给拿破仑,则普鲁士还能重新获得三十万至四十万臣民。东弗里
西亚群岛已经并入荷兰,普鲁士在威斯特法利亚的领土已划入贝格大公国。
其余的领土——明登、希尔德斯海姆、哈耳伯斯塔特、马格德堡——都与不
伦瑞克、黑森…卡塞尔、汉诺威的一部分、奥斯纳布吕克和格廷根合并组成
了将由热罗姆统治的威斯特法利亚王国。拿破仑把汉诺威的其余部分与埃尔
富特、哈瑙以及富耳达都控制在自己手中。普鲁士也放弃了它所瓜分的波兰
各省,除了西普鲁士的一小块地方以外,这块地方是一边把勃兰登堡和波美
拉尼亚,另一边把东普鲁士连接在一起的三十公里宽的地峡。被肢解切割剩
下四个省份的普鲁士还给了弗里德里希…威廉;但是7 月12 日所签署的条约
又规定在付清赔款以后,法国才从普鲁士撤军。既然没有让沙皇作为一方参
加签署这个条约,因此他就无权过问这个协定的实施,这样拿破仑就暂时控
制了整个普鲁士。
法俄联盟前途的关键在于如何处理波兰各省,只有但泽问题已经解决,
它现在是普鲁士领土上一个孤立的城市,变成一个自由市,但仍由法国将军
拉普继续占领。不幸的是,恰恰是在波兰问题上,提尔西特会谈的秘密至今
仍被隐藏得深不可测。毫无疑问,拿破仑很愿意与沙皇共同瓜分普鲁士;事
实上,他已经建议俄国应该扩张到涅曼河。拿破仑似乎要把他已征服的波兰
各省送给沙皇,条件是让法国另占有西里西亚。这一建议遭到沙皇的拒绝,
在原来普占波兰各省中,俄国只并吞了比亚威斯托克省。假如拿破仑不要求
西里西亚并答应归还普鲁士在中德意志的领土,亚历山大也许会接受这一建
议的。结果普鲁士的波兰各省被组成了一个华沙大公国。这种解决办法可能
是沙皇本人作为一种暂时的妥协方案提出来的;或许又是拿破仑的主意;无
论如何,这个有二百万人口的华沙大公国是被置于萨克森国王的统治之下
了。皇帝于7 月22 日经过德累斯顿时,给波兰人颁布了一部宪法。象威斯
特法利亚一样,这个新的大公国也加入了来因邦联,三万名法国士兵驻扎在
那里。这样就重建了一个波兰国家,只不过没有用“波兰”的国名罢了。实
际上,它只不过是法国反俄的前沿阵地而已,所以它一开始就在法俄联盟中
埋下了解体的种子。
在拿破仑这样把大帝国扩展直到涅曼河时,亚历山大却在放弃保罗一世
在地中海所取得的权益。他将科托尔和爱奥尼亚群岛割让给了法国,甚至还
从不久前才占领的多瑙河两公国撤了出去,对撤出的条件只是在和约签订之
前土耳其人不应重新占领这些公国,拿破仑应在俄土之间充当调解者;如果
土耳其苏丹在三个月之内拒绝签订和约的话,法国就将与俄国联合起来剥夺
土耳其政府除鲁梅利亚之外的在欧洲的全部领地。至于英国,则由亚历山大
出面调停,要求英国归还法国的殖民地,并承认海洋自由。如果调停失败,
法国就要采取措施,迫使瑞典、丹麦和葡萄牙加入大陆体系。这样一来,就
无异于续订和扩大了1801 年的协定;沙皇就能够指望征服芬兰和土耳其;
而拿破仑则可征服葡萄牙,同时还可组成一个禁止对英贸易的大陆联盟,普
鲁士已经参加大陆封锁;被孤立了的奥国也难以拒绝这样做。陷于法俄联盟
夹击之中的这两个德意志国家沦落到无能为力的地步,因此,也就不可能缔
结任何反法同盟。
因此,对拿破仑来说,提尔西特和约是一个辉煌的成就,纵然只是一个
暂时的成就。虽然亚历山大似乎是落入了拿破仑的圈套(而他却认为拿破仑
是处在他的支配之下),他的虚荣心和反复无常的性格肯定是不会让这种局
面长期存在下去的。同一个在性格上不能平等待人的人合作,他是不会忠实
地同他平分秋色一起统治欧洲的。毫无疑问,亚历山大既狡猾又诡诈,内心
深处确实另有打算。即从一种险恶局面中毫无损伤地解脱出来,他推想,法
国会比英国更乐意允许他掠夺瑞典和土耳其。同时,他仍完全有自由在他认
为合适的时候重新拿起武器。因此有人认为,是他欺骗了拿破仑。
完全不是这样。在提尔西特进行谈判时,拿破仑对梅内瓦尔说过,他决
心不把君土坦丁堡交给俄国人:“它就是世界的帝国”。在拿破仑心目中,
法俄联盟并不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而是俄国纳入了他的体系,因而变
为他的附庸国。他不可能不会想到,迟早有一天战争将会再起,可是拿破仑
是个只顾眼前的人;他知道,他要重建军队、解除奥国的武装并使西欧完全
归于他的统治,就需要和平。法俄联盟就使得和平有了保证,至少在目前是
如此;或许这个联盟甚至还会使他能征服英国。下一步如何,走着再瞧。如
果俄国在英国失败之前发动战争,那么他就将先征服俄国。但是,拿破仑只
要有俄国的支持,那怕是暂时的支持,他就会赢得时间聚集他所需要的力
量,以便打败亚历山大。
第四编
提尔西特条约后帝国的对外征服(1807—1812 年)
第一章 大陆体系(1807—1809 年)
尽管英国故作镇定,“提尔西特的成就”有几个月还是似将见效。大陆
屈服于拿破仑,而经米兰敕令强化后的封锁政策似已将英国的贸易关在大陆
的门外。
东方国家的叛离,尤其是拿破仑所激起但又未能平定的西班牙起义,使
大陆体系刚刚实行便又成了问题。
一、英国的觉醒
英国在获悉提尔西特会晤的消息后,看出1801 年法俄协约业已恢复,从
而估计到这样的危险性:继德意志之后,波罗的海有再次对英国封闭之虞。
多亏坎宁行事果断,英国走在敌人的前面。古斯塔夫四世看来的确是可靠的,
因为他在7 月3 日刚刚重新对法作战,而且卡斯卡特已经率领一万军队前往
波美拉尼亚。但是丹麦方面还捉摸不定,又有谣传说它在动员舰队。此外,
贝尔纳多特从汉堡出发几日之内就能占领丹麦。坎宁性情急躁,具有斗士气
质,他是分秒必争的。如果说他在7 月16 日就得悉提尔西特会晤,那么也只
是到21 日才开始了解详情,而且很不完全。直到8 月8 日一家法国报纸宣布
后他才知道和约的签订。不过,海军上将甘比尔7 月18 日就接到命令,带一
支庞大的舰队前往哥本哈根,并于8 月3 日到达该地。卡斯卡特此时已撤离
波美拉尼亚并得到增援,他带来了三万军队。丹麦王太子在基尔得到通知,
要他和英国结盟,并把军舰交给英国处置。由于王太子拒绝这一行动,首都
哥本哈根被封锁,接着于9 月2 日遭到炮轰,7 日就投降。以后坎宁徒劳无
功地力图争取丹麦人,并曾试图驱使瑞典人占领这些群岛;他绝望之余表示
准备在丹麦留下英国军队。他的同僚则主张撤离。但是丹麦舰队却被带走了。
翌年,穆尔在斯堪尼亚登陆,海军上将索马里兹能够自由进入波罗的海护送
商船。这是最主要的事。
在颁布柏林敕令的前夕,从事出口商品生产的大工业已经成为英国经济
的命脉,因此任何打击这些大工业的危机都必然使英国的经济生活受到严重
的影响。这些大工业大都依靠同欧洲和美国进行贸易来推销产品,并且在某
些情况下还靠那里供给原料,所以在封锁的威胁下,尤其是如果在封锁的同
时美国又停止对英贸易,这些大工业就会遭到损害。还必须指出的是,英国
的海军装备和粮食供应都依赖北欧,英国的银行结构和支付平衡也不稳固。
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英国经济的雄厚实力和灵活性。技术上的进步和资本主义
的组织体系都使英国大大地超过法国。1801 年,大不列颠的人口为一千零九
十四万三千人,1811 年增至一千二百五十九万七千人,人口的实际变动促进
了整个经济的上升,特别是为工业保证了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和大量廉价劳
动力。英国的农业从技术上讲在欧洲是首屈一指的,因此虽然土地革命打乱
了传统的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