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第156章


拿破仑实施了大陆封锁,于是形势就起了变化。
由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仍然没有被封锁,所以英国能够象在前次战
争期间所做过的那样重新组织它的贸易,因而损失甚少。1803 年它的出口从
二千五百五十万英镑下降到二千零四十万英镑,但在1805 年回升到二千三
百三十万英镑。再出口受到的影响较大,从1802 年的一千二百七十万英镑
下降到1805 年的七百六十万英镑。英属安的列斯各岛(世界上糖的主要供
应者)的糖的产量继续上升,价格不断下降,因为尽管英国的消费不断增长,
但进口过剩。糖价从1805 年的每公担五十五先令下降到1807 年的每公担三
十二先令。连年丰收和开垦土地(由于1801 年圈地条例促成)的结果使面
包价格下降到每磅两便士,这就使得地主要求加强谷物法,他们的要求在
1804 年得到了满足。这说明为什么从法国入侵的梦魇下解脱出来的英国舆
论,在提尔西特和约签订前,一直处于一种漠不关心的状态,它漫不经心地
瞧着大陆的事态。
这一时期拿破仑的经济政策没有引起英国人太大的关注。1803 年6 月20
日,他重新下令禁止英国货进口;他原先指望入侵英国,后来又把全副精力
倾注在他的大陆战役上,但是不管史学家怎样看法,他认为在这期间这项禁
令只不过是次要的措施,他甚至没有很严格地执行这一规定。事实上,他依
然忠实地执行着有节制的政策,这一政策从他上台以来就替代了督政府的政
策。他对中立国的贸易未加任何限制,结果中立国成了交战国之间的中间
人,使伪装中立国货物的交战国货物依然来来往往。大陆封锁完全符合构成
拿破仑重商主义思想一部分的保护贸易主义思想。而且,封锁政策是为满足
工业家的愿望而制定的;它排除了外商的竞争,但却不排除必要原料的进
口,也不妨碍本国货物的出口。海关税表表明,这一政策不仅是针对英国的。
共和十一年,精制糖与糖蜜,不论来自哪个国家,一律不准进口。1804 年3
月13 日和1805 年2 月6 日,棉织品及殖民地产品的关税都提高了。1806 年
3 月4 日,对殖民地产品又加征收附加税。由于这些货物主要来自英国,因
此可以默认,封锁并无实效,而这时拿破仑的封锁政策其实并不是一种作战
的手段。
最狂热的保护主义者总是那些棉纺企业主,特别是纺纱厂厂主,因为英
国棉纱进口量从1804 年的三十一万公斤增至1806 年的一百三十六万八千公
斤。里昂的工厂主也同样强烈要求排除意大利的竞争,他们要求把皮埃蒙特
的生丝专门供应给他们。从不断上升的海关税率可以看出,工厂主的影响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逐步地使拿破仑采取了他原来并不想采取的措施。夏
普塔尔不同意这样做,巴黎的商人也不同意,他们在1803 年通过商会谴责
了所有的贸易禁令和针对中立国的所有措施。1806 年2 月22 日,拿破仑终
于下令禁止进口漂白布、印花布、软棉布、灯心布及金属器具;但他允许继
续进口其它棉纱,杂货以及各种丝缎带,但要征收附加税。到1805 年,已
拥有超过一百万纱锭的棉纺业又取得了更大进展,纱锭的生产从1806 年的
二百万公斤上升到1808 年的四百五十多万公斤。里昂的工厂主也得到了满
足:尽管1803 年和1806 年的法律准许不单从里昂,也可从热那亚和尼斯出
口皮埃蒙特的生丝,但是海洋被封锁确保了里昂人的垄断地位。他们还在意
大利王国谋取好处,1808 年,他们把通商条约强加给意大利,这一条约减低
了法国进口货的关税,并且由于税率的特惠而保证了里昂对意大利的生丝贸
易。
然而有些迹象表明,拿破仑也顺着督政府的老路滑下去,他因封锁没有
起作用而烦恼。1804 年3 月13 日,他下令禁止进口“直接来自英国”的货
物,并命令中立国要出示货物来源地的证件。另一方面,他的民族经济主义
的倾向很自然地与战争热狂融合在一起,这表现在1806 年2 月22 日对成包
棉花突然征税的措施上;毫无疑问,这一措施使工业家极为不满,并导致增
加了对亚麻及苧麻的使用。最后,法国的反英政策逐渐也施加于自己的盟国
——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在1806 年甚至强加于瑞士,对瑞士只有棉纱
是破例开禁的。至于英国同德意志的贸易,则由于法国对汉诺威与库克斯港
的占领而受到阻碍,这是督政府没有做到的事。很多人仍然相信,只要扼杀
了英国的出口贸易,就能击败它,蒙加亚尔的著作再次表达了这种信念。
总的说来,拿破仑对英国的封锁没有采取对策,这种封锁超越了传统的
重商主义的措施,也比交战国之间通常采用手段更为严厉。拿破仑耐心地容
忍英国施加于中立国的强横要求。这一点甚至体现于他在1806 年3 月4 日
在参政院所发表的演说中,使人感到惊讶的是,这时他非但无意加强封锁,
反而在等待和约缔结,以便着手完善他的禁止进口制度。“在与英国媾和四
十八小时之后,我将下令禁止进口所有外国货,我将颁布一项航海条例,它
规定,我国的港口只许法国船舶进入。”但是当拿破仑在大陆上赢得了摧枯
拉朽般的节节胜利,并建立起大帝国时,他的大陆政策激起他的权力欲,从
而使一切翻然改观。〃奇…_…書……*……网…QISuu。cOm〃
五、第三次反法同盟的起源
由此可见,不能说拿破仑的大陆政策是他对英作战的后果,说成仿佛是
由于不能在海上或以入侵其本土战胜英国,他就封闭欧洲大陆市场来摧毁英
国。他当然不会没有过这种想法;但是这种想法之所以形成,是因为以往的
征服扩张使这项政策奏效。这种想法也不能解释那些激怒大陆列强的轻举妄
动和侵占行径。假如我们这样说就会更加接近于事实:尽管欧洲大陆的君主
们象英国一样不安地注视着拿破仑在扩张势力,尽管他们内心仍旧充满对这
位革命民族的领袖的仇视——他们通常称他为“科西嘉人”“篡位者”,或
者象玛丽亚…卡罗莉娜所称的“罗伯斯庇尔的继承人”,更不用提其它浑名
了——假如没有英国的援助,他们是不能够拿起武器的,因为他们是分崩离
析,贫困不堪的。亚眠和约的撕毁使他们有希望获得英国援助,因为英国有
钱资助参加反法同盟的国家,而且组成同盟对它最有利。然而在1803 年,
他们显然缺乏主动作战的精神,至少在德意志各邦是如此,奥国甚至在1802
年12 月26 日承认了自吕内维尔条约签订以来在意大利境内的变化。即使反
法同盟的组成是可能的,甚至象是就要发生的,但是决不是注定不可避免
的。设法推迟同盟的建立,耐心等待,直至英国象在1801 年那样必然陷入
的困难之中(这些困难不单是由法国造成的),这是最符合法国民族利益的
政策。但是这种平淡无奇的政策拿破仑从来没有想过。不尊重任何人,相反
地自高自大,这只能加速同盟的组成,并且要冒可怕的风险,注定了要挑起
连绵不断的战争,除非征服整个欧洲方得罢休。再没有比这样的前景更能适
合拿破仑的性格。
1803 年之前,与俄国和好一直是拿破仑外交政策的基石;而两国失和是
沙皇造成的,这样沙皇就能主动发起组成反法同盟。当时二十六岁的亚历山
大一世是一个放荡堕落妇人的孙子,而其父是一个疯子,因此他生来就存一
种病态的变幻无常的性格,而他所生长的环境及早婚更加重了这种特点。叶
卡捷琳娜把他托付给瑞士沃州人拉阿尔普教育,此人侈谈自由主义,却没有
把它的精神灌输给他的学生,保罗又使他接受普鲁士式的严格的体格训练。
他随时都可能堕入这个凶恶残忍的宫庭的陷阱,因此变成一个矛盾交织的
人:既单纯而又敏锐狡猾;既胆怯而又固执;既性急而又懒散;既侈谈道德
而又放荡淫逸;这是一个“北方的塔尔马①”,一个好色之徒,一个轻易变
节的拜占廷帝国的希腊人②。他即位后轻易地就获得了自由主义者的声誉。
在很快地贬黜了杀害他父亲的凶手帕伦和潘宁之后,他便在自己周围聚集了
一批对西方文明有一定兴趣的人,如曾在日内瓦和伦敦逗留过的柯楚别依和
诺沃西尔佐夫,和在巴黎留过学、曾受教于罗默①的斯特罗格诺夫。?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