⑹裰渌溆型矗⑽扌湃巍?br />
蜀、吴和好进展不大,可能与蜀国派出的外交使节人选不宜有关。比如说丁厷,此人专会夸夸其谈,善于辞令,但给人以华而不实的感觉。再比如说阴化,又过于实在,不善词令,不能充分表达蜀汉的意思。但问题的关键还不在此。费祎是蜀国的一流人才,即使在三国中,费祎的才干也属上乘,他出使孙吴为什么也成效不大呢?关键的原因在于,刘备、诸葛亮还处于思考和摸索中,蜀国的战略方针还没有重大改变。
现在好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思,诸葛亮认识到了以前战略方针的缺陷,做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弥补了以前的缺陷。现在应以新人、新战略,开辟蜀、吴关系的新局面。
为什么要派个新人?诸葛亮认为,此次去孙吴,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这是确定新战略后的第一次,老的使臣丁厷、阴化显然不行,费祎当然可以,但与孙吴打交道是个长期任务,不可能一个人一次就能大功告成。费祎身为黄门侍郎,任务是辅佐皇帝,给皇帝出主意,新帝刚即位,正值用人之际,此时去不太合适。再说,为完成结好孙吴这件大事,蜀汉应有更多的出色的外交使臣。
派谁去合适呢?诸葛亮忽然想到了邓芝。
邓芝字伯苗,是义阳新野人,汉代大司徒邓禹的后代。刘备到新野时,邓芝早已入蜀,在刘璋巴西太守庞羲手下做事。刘备据益州以后,邓芝被任为郫县邸阁督,管理一县的粮食物资。邓芝与刘备毕竟有缘,虽然在新野二人未见,但刘备有一次到郫县发现了这个人才,〃与语,大奇之〃,立即提他为郫县令,以后,又任他为广汉太守。邓芝果然是个人才,治理广汉期间,政绩突出,被召入朝中任尚书。
……
第二节孜孜求治
远古时候,虞舜与大禹、伯夷、皋陶一起讨论治国大事。舜对大禹说:〃你尽管畅所欲言。〃禹说:〃我有什么可说的呢?我只是思日孳孳。〃皋陶问:〃什么叫孳孳?〃禹答:〃滔天的洪水,浩浩荡荡淹没了山陵,百姓苦于水深之中。我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与益一起给百姓以稻粮。挖九条大河把洪水引向大海,又疏通沟渠将洪水引入大河。然后和稷一起供给百姓难以得到的食物。食物少了,将其他地方的多余部分调来,或把缺少食物地方的居民迁走。这样,百姓就安定下来,天下大治。〃
第57节:第七章励精图治(4)
〃孳孳〃即〃孜孜〃,意思就是不懈地追求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诸葛亮所生活的时代,所处的社会环境,所面临的任务,与大禹显然不同,但他们的〃孜孜〃精神是一致的。
白帝城诸葛亮接受刘备的托付,他深感任重道远,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在对外联合孙吴的同时,对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
西汉武帝以前,儒、法、道三家都曾作过帝王君主治理天下的指导思想。春秋时,齐鲁等国用以治国的主要是儒家理论;秦朝所尊崇的主要是法家理论;西汉初,文帝、景帝则用道家理论支撑着〃文景之治〃。
诸葛亮用以治理蜀国的理论属于哪一家呢?
诸葛亮对治国之道曾发了很长一段议论,他说:
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二心不可以事君,疑政不可以授臣。上下好礼,则民易使;上下和顺,则君臣之道具矣。君以礼使臣,臣以忠事君。君谋其政,臣谋其事。政者,正名也;事者,劝功也。君劝其政,臣劝其事,则功名之道具立矣。是故君南面向阳,著其声响;臣北面向阴,见其形景。声响者,教令也;形景者,功效也。教令得中则功立,功立则万物蒙其福。是以三纲六纪有上中下。上者为君臣,中者为父子,下者为夫妇,各修其道,福祚至矣。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和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故君惟为政,臣惟其事,是以明君之政修,则忠臣之事举。学者思明师,仕者思明君。故设官职之全,序爵禄之位,陈璇玑之政,建台辅之佐,私不乱公,邪不干正,此治国之道具矣。
看完这段议论,人们可以认为诸葛亮是以儒治国的。而在同一篇文章中,诸葛亮又说:
赏罚不明,教令有不从。必杀可生,众奸不禁;必生可杀,士卒散亡;忿怒不详,威武不行;赏罚不明,下不劝功;政教不当,法令不从;以私为公,人有二心。故众奸不禁,则不可久;士卒散亡,其众必寡;威武不行,见敌不起;下不劝功,上无强辅;法令不从,事乱不理;人有二心,其国危殆。故防奸以政,救奢以俭,忠直可使理狱,廉平可使赏罚。赏罚不曲,则人死服。路有饥人,厩有肥马,可谓亡人而自存,薄人而自厚。故人君先募而后赏,先令而后诛,则人亲附,畏而爱之,不令而行。赏罚不正,则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公。赏赐不避怨仇,则齐桓得管仲之力;诛罚不避亲戚,则周公有杀弟之名。
诸葛亮这段议论,似乎又给人一个印象,他是个法家人物。
……
第三节纳言任贤
对一个普通人而言,〃耳聪目明〃是说他生理器官健康。
对一个执政者而言,〃耳聪目明〃则有新的含义:
耳聪,就是纳言,就是听得进各种人、各方面的意见。
目明,就是任才,就是能慧眼发现人才,任用人才。
只要是个健全、健康的人,差不多都能达到耳聪目明;但是,并不是每个执政者都能做到政治意义上的耳聪目明。
如果说耳聪目明是政治家的一种可贵品质,那么这种品质在诸葛亮身上就越发显得珍贵。因为夷陵之战后的蜀汉,在三国中国土最小,受战争创伤最重,国力虚弱,人才奇缺。要想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力,就得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集中大家的智慧。三国抗衡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人才的抗衡,国土最小,就使人才的数量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如果执政者不具备发现人才的慧眼,那么蜀国就会丧失与其他两国的竞争力。
作为蜀汉的执政者,诸葛亮不但耳聪目明,而且在十多年的治蜀实践中,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集思广益,发现并重用人才。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品质的完善,也是蜀汉政权的幸运。诸葛亮对纳言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说:
纳言之政,谓为谏诤,所以采众下之谋也。故君有诤臣,父有诤子,当其不义则诤之,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恶不可顺,美不可逆;顺恶逆美,其国必危。夫人君拒谏,则忠臣不敢进其谋,而邪臣专行其政,此为国之害也。
第58节:第七章励精图治(5)
一个国家的执政者,能不能行纳言之政,有没有鲠骨诤臣,是关系到能否使国家兴利除害的大事,是关系到社稷安危存亡的大事。
怎样才能行纳言之政呢?诸葛亮认为要做到两点。
第一要做到〃视微形,听细声〃。所谓微形细声,就是指那些往往容易被忽视的事情和意见。而视微听细,不专心是万万不能做到的。他引用一句话,叫做〃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为心〃。如果把所有精力全都专注于百姓这个心上,〃目为心视,口为心言,耳为心听,身为心安〃,就能够〃视微之几,听细之大〃。
第二要〃多闻〃,即〃听察采纳众下之言,谋及庶士〃。多闻,即听取各种意见,既包括进善之忠言,也包括吁嗟之怨言。诸葛亮认为,个人的见识总是有限的,只有〃集众思,广忠益〃,依靠众人的智慧,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如果要避嫌疑,或者怕得罪人,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来商讨,就会给国家政事造成缺欠和损失;反之,如果经过大家反复商讨,就能像〃弃弊而获珠玉〃一样,获得有益的意见和办法。诸葛亮还特别重视下面的〃怨声〃、〃危言〃,即批评的、不满的、反面的意见。他说:〃有道之国,危言危行;无道之国,危行言逊。上无所闻,下无所说。〃又说:〃怨声不闻,则枉者不得伸。〃他把能否听取反面意见,提高到一个国家政权有道或无道、兴旺或衰落的高度来认识,这是很有政治见地的。他深知一旦没有了谏诤,群臣们不敢讲真话,国家政治就会被欺骗和假话所淹没,被阿谀逢迎歌功颂德之声所包围和侵蚀。如果没有反面意见的警戒和促进,就有可能无法进步,甚至停滞倒退而走向反面。这就是他所说的〃危生于安,亡生于存,乱生于治〃的道理。
更可贵者,诸葛亮不是空发议论,而是言行一致,付诸实践。早在建安二十
小说推荐
- 诸葛亮传
- 作者:李元悌诸葛亮生平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他的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诸葛家族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诸葛亮的父亲诸葛□任太山郡丞,但在诸葛亮八岁时就过世了。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从此都靠他的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诸葛亮的
- 最新章:第18章
- 诸葛亮传(I-V5部全)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觉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诸葛亮传(I-V5部全【实体书精校版】作者:若虚《诸葛亮传I》序言 洗掉诸葛亮脸上的油彩纵观中国历史,恐怕没有一个人会像诸葛亮这样充满魅力,拥有这么多粉丝。对他的介绍,根本就是多余的,老百姓们早就耳
- 最新章:V5部全)-第417章
- 诸葛亮
- 作者:罗周第一部分第1节:像北辰星一样亮(1)第一章像北辰星一样亮1坐落在隆中的一处小山丘,原本是没有名字的,后来人们称它作伏龙山或乐山,是因为那个名叫诸葛亮的人的缘故。东汉建安五年,诸葛亮二十岁了“二十”是男子成年的岁数,按惯例,他除了“名”以外,还得有个与之相配的“字,以便别人更亲密、随和地呼唤
- 最新章:第71章
- 诸葛亮必败
- 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 作者:剑歌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诸葛亮必败》编辑推荐 我们总盼望能遇到一个“三顾茅庐”的主子,结果等到老,也没有“刘备”光临《三国演义》使我们成了幻想主义者,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却在等待中逐渐丧失了 我们总想做只动口而不动手的点子大王,所以特别羡慕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
- 最新章:第28章
- 诸葛亮日记
- 作者:迟双明第一章 起点决定终点前几天出了一趟门,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消谴消谴。跟我那几个狐朋狗友开车到北边的水库钓钓鱼、划划船,又到西边山上的庙里抽了一签。那个仙风道骨的庙长说我这一签非同小可,有贵人来访、卧龙飞天之兆,硬跟我要二千文铜钱。啊呸,简直是敲诈,我丢给他50文了事。1 我在考虑出路问题
- 最新章:第31章
- 我哥是诸葛亮
- /b7257-第一章 风流死法20xx年九月,某省会城市中心体育场击剑馆内,座无虚席。场上响着解说员激动的声音“各位观众,电视机前的朋友们,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击剑比赛佩剑项目的决赛,就要开始了。参加决赛的分别是,来自xx体育学院的周宇,和来自xx化工大学的诸葛均”解说员停顿一下,让听众们消化一下收到
- 最新章:第228章
- 丑女要嫁诸葛亮
- -丑女要嫁诸葛亮第一章 人为食亡周末,又是美好的周末,方悦莹高兴的在床上蹬蹬被子,透过窗帘的缝隙看出去,五月的天空湛蓝宜人。她满意的伸了个懒腰,翻个身,又闭上了眼。几秒钟后猛然跃起,快手快脚穿好了上衣。转头间不经意看到床头的书,她随意拿过来,翻看起来。再看窗外,已然阳光明媚到了烂漫的地步,方悦莹看了
- 最新章:第107章
-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 作品: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作者:朱子彦 内容简介 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其是否真的鞠躬尽瘁、忠于汉室?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魏廷脑后有反骨吗?吕布是英雄还是小人?司马昭之心究竟如何?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关键何在 正文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三国历史以其特殊的魅力素为国人所喜爱。历年来,无论是通俗性
- 最新章:第45章
- 从诸葛亮到潘金莲
- 作者:王溢嘉*古典今看第一部分“历史的孔明”确实是个难得的贤相,这个“英雄,用现代术语来说,是个“体制内改革者“右派的保守主义者,而他的“坚持法统”与“汉贼不两立”立场,正是他这种思想与人格的总结。外在的环境与内在的心性,决定了他的格局和命运-自序古典世界里的散兵游勇 我的闯入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可以
- 最新章: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