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南敌后发展,控制苏浙皖边,发展浙江沿海地区,为尔后收复南京、上海、杭州等各大城市创造条件的战略任务,新四军第1师3个团及地方干部300多人,在师长兼政委粟裕率领下,于12月27日,由苏中渡江南下,向浙江进军。
到1945年1月初,在浙江省长兴县与新四军第16旅会师。
随即成立了苏浙军区,粟裕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统一指挥江南和浙东部队。
同时,将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并确定了进军部署:第1纵队进至安吉、递铺以东,余杭以北,开辟莫干山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第3纵队进至广德、泗安地区,配合第1纵队行动;第2纵队巩固四明、会稽山区,并逐步向西发展,策应主力南进。
2、3月间,苏浙军区部队多次粉碎日伪军的进攻,并连续取得第一、第二次天目山反顽作战的胜利,控制了苏浙皖边的长兴、广德、临安、余杭之间10个县的广大地区,解放了100多万人口。
为了加强苏浙地区的力量,新四军第1师副师长叶飞奉命率领教导旅3个团及地方干部数百人,于3月中旬,继续由苏中渡江南下,4月到达苏浙军区。
部队改编为第4纵队,叶飞任苏浙军区副司令。
该纵队以一部渡过富春江,与第2纵队会合,打通了与浙东根据地的联系,以另一部开辟了杭(州)嘉(兴)湖(州)新区。
第2纵队主力继续巩固四明山区,并向西发展,解放了上虞县城。
6月,苏浙军区部队又取得第三次天目山反顽作战的胜利。
194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敌后战场,都取得了攻势作战的重大胜利。
据不完全统计,我军共对敌作战2万余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6万余人,俘虏日伪军6万余人,争取伪军反正3万人,攻克县城47座,摧毁敌据点5000余处,收复国土8万平方公里。
随着局部反攻的胜利进展,解放区迅速扩大,人民武装力量也急剧发展壮大。
日军占领的大多数中心城市、交通线、海岸线,几乎都已处在人民武装的包围之中。
中国人民的最后胜利和日本法西斯的最后失败,都为期不远了。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当天,蒋介石委员长即召见苏、英、美驻华大使,建议成立中、英、美、荷、澳、加拿大、新西兰军事同盟,以轴心国为公敌,共同对敌作战。
此后数日,蒋又与上述诸国大使武官磋商,并请美国代表向罗斯福总统提出具体建议。
12月31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建议成立中国战区,并告已征得英、澳、荷、新一致同意,公推蒋为中国战区统帅。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结成同盟,宣布各国利用一切人力物力资源,对德、意、日作战。
1月2日,蒋复电罗斯福,同意接受中国战区统帅。
但建议美国任命一位参谋长。
美国选任了史迪威将军。
1942年3月,美国陆军中将约瑟夫·W·史迪威,根据中美协议,来华就任中缅印战区美国陆军司令及中国战区的参谋长。
不久,他与蒋介石在缅甸作战的战略与计划、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对华租借物资的控制权、改造国民党军队以及装备共产党军队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对立,最终导致了蒋介石强迫美国召回史迪威,即所谓“史迪威事件”。
史迪威于20和30年代曾两度在中国工作,先后在华10年,粗懂中国语言,能用汉语会话,在美国人中被称为“中国通”。
他身材修长,言谈简洁。
他说话尖酸刻薄,背后把蒋介石称为“花生米”,所以他绰号叫“醋性子乔”。
1942年3月6日,史迪威到重庆正式向蒋介石报到,说明他的职责是:美国总统的代表;驻华美军司令官;驻华空军司令官;对华租借物资监理官;滇缅路监理官;中国战区参谋长。
不管职责有几条,史迪威的在华使命主要是“增强用于战争的美援的效果和改进中国军队的战斗效能”。
当时,美国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它的对华政策是:发挥中国战场的作用,尽量多牵制和消灭日本军队,以便在最短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战胜日本;同时,控制蒋介石政府,使中国成为战后依附于美国、抗衡苏联的亚洲的主要稳定力量。
史迪威到任后的第二天,侵缅日军攻占仰光,滇缅路有被切断的危险。
蒋介石根据史迪威的要求,派他赴缅甸指挥中国第5、第6军作战。
可是,他却指挥不动这两个军,部队进退皆以蒋介石的秘令行事。
于是,开始了史、蒋之间围绕指挥权问题的斗争。
缅甸失守后,史迪威同部分中国军队一起撤退到印度。
他认为,要想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必须对中国军队重新进行整训和装备。
他对中国的士兵评价很高,认为只要领导得当,他们完全可以同任何国家的军队媲美;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贪污、无能、不关心士兵生活和军事训练,则极端鄙视。
………………………………………
22。中国战区(6)
………………………………………
他深信,中国拥有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60个师,就能够打败日本。
为此,史迪威向蒋介石提出了一份改革中国军队的计划。
蒋介石为了取得美式装备,同意史迪威在印度设立兰姆珈训练学校,在中国昆明和桂林设立训练中心,装备和训练一批中国师,但却坚决反对史迪威提出的撤换和处罚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要求。
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史、蒋之间的矛盾。
1942年夏天,由于非洲战局的变化,英国人吃了败仗。
美国把大批供应中国的租借物资,特别是飞机调往埃及,更激起了蒋介石的不满。
蒋介石向美国正式提出了带有截止期限的三项要求,如果这些租借物资不能如期运到,他就“取消”中国战区,“重新调整”中国的立场,做出“其他安排”。
1942年8月,蒋介石曾向来访的罗斯福的特使柯里提出撤换史迪威的请求。
史迪威和他的政治顾问戴维斯、谢伟思等人,通过长期观察认为:国民党政府“是个腐朽残暴的政权”,政治上不民主;经济上贪污腐化,囤积援华物资;军事上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准备内战。
他们担心,如果中国发生内战,将直接影响到抗日的大局。
1943年9月16日,史迪威建议蒋介石武装和使用中共部队对日作战。
为了了解中共并建立联系,1944年1月15日,戴维斯拟定了派遣美军观察团赴延安的计划。
2月4日,史迪威向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报告说,国民党政府用50万军队在华北围堵中共军队,对中国抗日战争大有损害。
对此,罗斯福颇感忧虑。
2月9日,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正式提出派遣军事代表团赴延安的要求,遭到蒋的拒绝。
3月22日,罗斯福再次致电催促蒋介石。
到4月22日,蒋介石才不得不表示同意,但却又以种种理由进行拖延。
1944年4月,日军发动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后,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罗斯福决定派副总统华莱士到中国,说服蒋介石与中共达成一项联合抗日的协定。
6月18日至30日,华莱士同蒋介石在重庆进行了多次会谈。
蒋介石坚持反共立场,并要求把史迪威和美国驻华大使高斯调走。
这时,国民党战场的形势越来越糟。
罗斯福接受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建议,于6月30日提升史迪威为四星上将,并向蒋介石施加压力,要求由史迪威指挥包括共产党军队在内的所有中国军队。
这是蒋介石最忌讳的一个问题,他已经越来越把共产党而不是日本人作为他的权力的主要威胁。
蒋介石不但在使用共产党军队问题上不做任何让步,就连史迪威要求把封锁延安的胡宗南的数十万部队调往抗日前线也不允许,甚至还要把在缅甸与盟军一起作战的部队抽调回国。
9月18日,罗斯福给蒋介石发出“最后通牒”式的电报,并让史迪威面交蒋介石。
电报提出,如不马上把中国军队的指挥全权交给史迪威,就停止美援。
蒋介石仍执意不允,并于9月19日在与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共进晚餐时说,已命宋子文请罗斯福更换史迪威。
赫尔利也告诫总统:支持史迪威,“你将失去蒋介石,并且可能随之失去中国”。
此时,罗斯福鉴于日军在华南的进攻已成强弩之末,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反攻已取得重大胜利,苏联已答应对日作战,战胜日本指日可待,战后美国仍需要通过蒋介石控制中国,遂于10月18日复电蒋介石,同意撤换史迪威,任命魏德迈为中国战区参谋长。
21日,史迪威离华返美。
史、蒋矛盾就此结束。
纵观史、蒋
小说推荐
- 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
- 海狼行动-二战潜艇主战纪实 作者:佚名 引子 风云突起英吉利海峡 1940 年6 月5 日清晨,在法国北部港口敦刻尔克附近,两名德军的高级将领正沿着宽阔的海滨沙滩向前走着,他们的皮靴踏在一支溃退的军队所留下的废墟上。这是英军大批驱逐舰和小型船只撤离后的第一个早晨。最后一只船已载着所剩下的英国远征军,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第65章
- 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
- 绝密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 作者:黄炎 引子 英国的谍报部门比任何其它大国的历史都悠久。在过去五百年间,她的政治家和将军们使用这些手段先建立起来一个王国,嗣后又建立起来一个帝国,并且利用这些手段保卫王国和帝国免受敌人侵犯。它在以往几百年中曾经以智取胜西班牙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并且在本世纪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反间谍纪实-第72章
- 租妻七十二小时完全纪实
- 接头暗号是土得不再土的那种。我手里抱着一束鲜花,玫瑰、满天星、还有百合。当时卖花的姑娘问我见谁,我说是去车站接一个朋友。男朋友还是女朋友?她满脸天真的问。晕,男的还用鲜花去接吗?我拿瓶酒就去了。一、与你在火车站初次见面现在,你下车了。你很夸张地把手的那本杂志举得高高的。在去车站接你的路上,我不只一次
- 最新章:第4章
- 战场上的蒲公英 - 国民党空降兵抗战纪实
- 《战场上的蒲公英 作者:王外马甲马甲很早就知道蔡智诚当过国民党军官,因为我小时候曾经看见他被捆起来游街,胸前挂着牌子、头上戴着高帽。后来又听说他平反了,得了一份“起义证书、还补发了好多工资,顿时特别有钱。那时候,电影《野火春风斗古城》正好解禁,大人们看完金环和银环的故事,回来就说:老蔡原来是“关团长
- 最新章:国民党空降兵抗战纪实-第125章
- 虚实战纪
- 简介:一个看似普通的高中生,却有着不平凡的秘密,两个古怪的少年突然出现在她的世界,将生活的轨迹完全打乱。妖怪,法师,恶鬼,这些原本只是虚幻的词语终于充斥了四周,随之而来的,却是挥之不去的阴暗。过去与未来混杂不清,虚妄与真实纠缠不分,即使如此,也必须一直战斗下去。只为了,自己所追求的那份真实。各位书友
- 最新章:第469章
-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主编:崔长琦 副主编:宋有杰、袁静伟上 篇横空出世—气球、飞艇、飞机及航空兵的诞生 人类自从脱离动物直立行走、产生思维后,幻想与追求也随之而生。正是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与追求,才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祖先的知识积累有时虽然还不是以使他们自觉地产生出神奇的发明,但他们一直善
- 最新章:第220章
-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 钢铁洪流—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作者:于江欣 第一章“奇怪战争”不奇怪 现在回过头来看那天晚上,奥古斯塔·赫西所能记得起来的只是那死一般的寂静。那天像往常一样,她帮助妈妈把咖啡具摆放到柜台后面,把桌面擦干净,就等着顾客光临了。过了好一会儿工夫“金谷穗”咖啡馆仍然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朦胧的咖啡馆就
- 最新章:英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152章
- 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 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作者:马骏(主编)序 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我们推出了这套二战纪实丛书《走向胜利之路 在这场由德国、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战争中,全世界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遭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但是,
- 最新章: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120章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珍藏版大全集
- 简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