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对于那祝福词,她耳朵背,只听出其中的两句———“生下女子赛天仙,生下儿子中状元”,光这两句,就足以使老太太乐不可支。她忙不迭地唤杨蛾子,要她掬一碗肉粉汤,外加两个花点馍馍,给这位要饭吃的干大送去。“可惜死老汉命薄,看不到这些了!”杨老太太想。
杨老太太还破费两块大洋,请来了一班吹手。在陕北,即便家里再穷,即便这孩子命再贱,逢满月这天,吹手是不可少的,唢呐声是不可没有的。确实请不起的话,便由这孩子的父亲,举着自家的唢呐,站在畔上吹上两声。
按照一位民俗学家的考究,陕北人的一生,三次与唢呐结缘,一次是过满月,一次是结婚,一次是抬埋上山。唢呐那高亢的凄厉的辉煌的哭音,将三次在窑院里响起。三次吹奏,其实都是一个主题:我已生,我已死,我将婚将嫁,并添丁加口;我用这富有穿透力的唢呐声向这个麻木的世界宣告我的已经存在和曾经存在,张扬我的自我;我用这高亢的音律扩张我的渺小,从而不至于被这单调的背景吞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三次吹奏其实是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的三次抗议和威胁,人类在这宗教般的旋律中得到陶醉,从而继续迈着艰难的步子向前走去。
一班唢呐手,站在杨家窑院的畔上,对着吴儿堡川道,对着那条南达肤施城北达北草地的官道,对着眼前一山放过一山拦的拥拥挤挤的群山,运足气力,鼓出腮帮,猛烈地吹奏起来。他们擦得明光锃亮的铜唢呐,在初冬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唢呐把手上的红缨缨,像火苗儿一样在胸前荡漾。也许是因为刚才喝了两口开场酒的缘故,也许是因为现在太用力的缘故,血往头上涌,他们每人的脸色,都像猪肝一样,像成熟了的杜梨果一样,成了酱紫色,并且沁着汗珠。
唢呐声在满川道里回荡,唢呐声在浮山上回荡,唢呐声在这家三孔土窑的四周回荡。在这无处不传无疆不届的唢呐声中,荞麦抱着她的孩子,由杨老太太领着,挨着桌子,向前来贺满月的人回谢;而乡亲们,也同样报以吉祥的语言。
杨作新仍旧没有回来。他不回来不要紧,只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没有他的在场,无法解决。按照习惯,通常在这一天,为这个幼小的生命,指定一个“干大”。如果杨作新原来就有换帖儿的“拜识”,那杨岸乡的干大,不用说,就是那拜识了。他会主动的,在生日这天,备一份厚礼,再请细石匠,凿一个石锁,给孩子带上,当着众人的面,认下这个干儿。如果事先没有拜识,那么在这满月筵上,随便指定一个,也是可以的;好朋友会认为这是抬举他,当即就慨然应允。可是这天,杨作新没有回来。怎么办呢?荞麦和蛾子,自然都不懂这个礼势,独有杨老太太,见热闹的场面,缺了这个实质性的内容,心中不免着急。
事有凑巧,那个憨憨,受杨老太太差遣,上了镇子一趟,回来后窑里窑外,又忙活了一番,后来见众人落座,于是就拣一条旧些的凳子,坐了。吃饭的当口,他见来贺喜的人,都或多或少,手里不空,于是满身不自在起来。他说他要上茅坑,抽身回了趟家。qi书…奇书…齐书憨憨的家里太穷,他在家里翻腾遍了,也没找见一件可以拿上席面的东西。正在着急,瞅见了地上扔着的一堆石刻,于是信手摸了一件,重新返回杨家窑院。
这是一件石锁。底下一个石座儿,上边是一头袖珍狮子,狮子的前后腿,蹬在石座上,中间的裆部,留下一个空隙,恰好是个旧式锁子的形状。原来这憨憨,虽然别的心眼儿塞着,可这一窍洞开,平日上山拦羊,闲着没事,找一块细青石,一个人躲在山圪崂里,又凿又刻又磨,所以手下出了许多这样的巧活儿。
众人见了这石锁,都喝一声彩,叫道:“好手艺!”杨老太太接过石锁,也明白了,这是天意,杨岸乡的“干大”,看来就是他了。随之叫过抱着孩子的荞麦,要她过来,让儿子给干大叩头。杨岸乡还小,自然不会叩头,这事就由荞麦代了。而荞麦在称呼憨憨的时候,也就借儿子的口吻,称他“他干大”。
干大在这个满月的时候,要做的事情,是给这石锁上,绑一道红绳,并且从此以后,每逢过年,都要加一道,直绑到十三根红绳,也就是孩子虚岁十三岁上,才算监护完毕。眼下,这红绳杨老太太早有准备,于是拿出来,让“他干大”给系在狮子的脖子上了。这桩事儿结束,憨憨重新找到自己的旧凳子,再去吃筵席,不提。
满月一过,生活重新归于平静。杨家窑院里,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全家人齐心协力,养家糊口,打发着沉闷的日月。只是较之以前,窑里窑外,有了孩子的笑声和哭声,这孩子给这三孔土窑,增添了难得的欢乐,也使这窑里人们的生活有了目标。“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一朵朵红云飘得远”。中央红军来到陕北后,革命势力日重,陕北根据地和陕甘边根据地,连在了一起,夹在两块根据地之间的吴儿堡,一夜之间,也成了红区。镇上成立了苏维埃,村上有了革命政权指定的村长,这个偏僻的吴儿堡,也热闹起来。
说话间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一年多的时间内,杨岸乡七个月坐、八个月爬、十个月打能能、十二个月上走路,等到这时,已经会迈动小腿,扶着墙壁,窑里窑外地乱蹿了。这时候杨作新捎来话。原来这时候,中央红军,已经和平接收肤施城,杨作新重新回到肤施,担任了职务。他在城里,租了间平房,要荞麦领着儿子,进城去住。杨老太太接到这个讯儿,心里自然舍不得孙子,可是转念一想,杨作新如今又红漾了,况且做了大官,如果荞麦不在身边守着他,难免这小子哪一天昏了头,又向吴儿堡发来一封休书。想到这里,就叫杨蛾子,去找村长,以红军家属的名义,要村长派一个公差,用毛驴送荞麦母子上路。
这一年多的时间内,杨作新行色匆匆,几乎参与了中央红军进入陕北高原后的所有重大活动。当然他只是个跑龙套的角色,所以,在后来的那些回忆录和党史资料文献中,对他的名字很少提及。
儿子过满月那天,他原来是准备回家一趟的,可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洛河川的象鼻子湾举行的会师典礼,他参与了筹备工作。典礼一完,这时候赶回吴儿堡还来得及,结果突然战事又发,蒋介石急令张学良所属五十七军、六十七军并骑兵军,趁中央红军初入陕北、立脚未稳之际,予以歼灭。于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联手,由毛泽东亲自指挥,在子午岭旁边的直罗镇,组织了那场被毛泽东称之为“奠基礼”的直罗镇战役。几支部队协同作战,彼此原先都不熟悉,所以杨作新忙前忙后,四处奔跑,做了个联络官之类的角色。
这以后,以国民党重兵守卫的陕北第一重镇肤施城为圆心,红军纵横驰骋,在陕北高原上,兜了几个圈子。中共中央首脑机关,先后在谢子长的家乡瓦窑堡,刘志丹的家乡保安,建立起临时红色首都。东征战役时,毛泽东东渡黄河,得胜回营后,还在清涧袁家沟,小住过一段日子,并且正如读者所知道的那样,在那个小小的陕北高原山村,写下了一首关于“雪”的诗词,词牌名是《沁园春》。
一九三六年的双十二西安事变,成为一个转机。在此之前,张学良将军与周恩来将军,曾在肤施城南门坡的一座天主教堂里,秘密会晤,商讨东北军将其辖地肤施城,让给红军事宜。双十二事变的发生,促使这件事有了结果。于是,时隔一个月零一天后,也就是一九三七年的一月十三日,张学良部撤出肤施,中共中央首脑机关进驻肤施。肤施城内的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地方武装,见正规军走了,知道大势已去,于是站在肤施城头,放了两枪,然后仓皇逃逸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肤施岁月,于是从此开始。
杨作新就任了肤施市督学职务。原先的赵督学,据说在杨作新结婚不久,她就和肤施守军的头领结婚了。红军开进肤施城之前,我们知道,地方武装纷纷逃逸,那位守军头领,带了已经怀孕的赵督学,前往榆林,投了那里的同僚。榆林城位于陕北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宁夏河套平原接壤地带,这里的军事辖制,却属北平冯玉祥管。那赵督学的丈夫,后来换防,到了北平。到北平后,听了赵督学的话,脱了制服,开始经商。他们的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容后再叙。至于那“赵半城”,却在红
小说推荐
- 匈奴最后一个风水师
- (﹏(﹏《匈奴最后一个风水师》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陈嘉嵘文案编辑推荐陈嘉嵊编著的《匈奴最后一个风水师》讲述了一个名牌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刚刚投入工作,便从事了考古工作,跟随工作单位的长辈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陵墓。跟随这段历史一同被埋葬的还有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宝。当他来到这里时才发现,这陵墓竟然和
- 最新章:第69章
- 匈奴最后一个风水师(陈嘉嵘)
- 《匈奴最后一个风水师》全集【实体书精校版】作者:陈嘉嵘文案编辑推荐陈嘉嵊编著的《匈奴最后一个风水师》讲述了一个名牌大学历史系的毕业生刚刚投入工作,便从事了考古工作,跟随工作单位的长辈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陵墓。跟随这段历史一同被埋葬的还有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秘宝。当他来到这里时才发现,这陵墓竟然和他家族有
- 最新章:第69章
- 匈奴王密咒+匈奴王密咒:大结局
- ╮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1578052963】整理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匈奴王密咒》作者:杨东编辑推荐千年亡灵的不死密咒,现代古玩者的诡异经历《匈奴王密咒,关于匈奴,你知道的永远不够!一个所有史书上都在回避的亡魂。一群威震亚欧大陆的不死幽灵
- 最新章:第43章
- 最后的匈人
- 最后的匈人伊凡爱吃糖 著1.上帝之鞭 四周只能听见呼呼的风声,叶峰缓缓地睁开了疲惫的眼睛,四周一片寂寥,这是一片漆黑的末日景象 残缺的燃烧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映照出暗黑的凝固的血液。这是一片怎样的景象啊,叶峰难以用语言形容 强烈的困意席卷着他,但是他难以入眠,残剑,破盾,尸体。天知道这里死了多少人
- 最新章:第110章
- 匈奴皇帝
- 匈奴皇帝作者 芈黍离第1章 挛鞮稽娄渊美稷城外三十余里的一个小湖旁,有一身着华服,面目俊秀的少年静静地盯着平静的湖水,十来位王庭勇士称职地护卫在旁,有数十匹骏马在湖边肆意地咀嚼着青草。这少年明显是一位匈奴贵族,且身份不低,身边的护卫都是王帐猛士,都是单于从一万多王庭牙军中精挑细选的匈奴锐卒。时值六月
- 最新章:第377章
- 匈奴王妃
- 匈奴王妃》作者:端木摇第1章端木摇英雄与美女?英雄与美女匈奴是我国北方古老的草原游牧民族。据史学家司马迁记述,在公元前3世纪后半叶,匈奴似乎成为一支统一的、强大的民族,由一位名叫单于的首领统帅着。匈奴作为一支令人畏惧的军事势力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在公元前3世纪末。中原史书记载的第一位匈奴单于,
- 最新章:第146章
- 匈奴大帝
- .作品:匈奴大帝作者:童姿分类:历史军事简介:伊稚邪大单于是匈奴历史上最杰出领袖。幼时被立为太子,后因母亲失宠被废,并被送往月氏国为人质;逃回匈奴后忍辱负重,壮大自己的实力,终于杀父弑君,夺得匈奴单于大位。在位期间,灭亡东胡、收服月氏,并不断侵犯汉朝边境,爆发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最为惨烈
- 最新章:第37章
- 我来自匈奴
- 作者:阳光晴子楔子夜色如墨,山林中一间残破茅屋里,一支摇曳烛火下,老旧木床上躺着一名形销骨立的男子,单薄体弱的身子虽撑不起那一袭灰色长袍,不过他却有张令全天下女人都为之神魂颠倒的俊美容颜。此时,他一双深邃黑眸正深情的凝睇着坐在床沿的美丽女子,尽管知道自己的时间已到,而他的眷恋仍如此之深,他依然试着挤
- 最新章:第25章
- 最后一个赶尸后人
- 最后一个赶尸后人作者 古流枫第一章 新的起点 湘西之地,万山林立,深山老林,诡异神秘。白日可见,群山穿云,云雾弥漫群山之怀,唯见天上金日与山巅齐高,白云仅在其腰围绕。湘西险地历来以“险”闻名,千丈峭壁,如刀剑劈之,峭壁之上滑岩裸~露,布满青苔,唯有孤松横立而生,下临千丈寒崖,观之胆战心惊 湘西险地仅
- 最新章:第5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