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第125章


婆婆都这样直白地训斥出口了,当着小辈和丫鬟的面,邢夫人也觉得有些没面子,她这才安静下来,只是眼角的余光依旧不停地在屋内的几件摆设上徘徊。柳五儿也顺着她的视线去看,这间屋子里的摆设柳五儿都是看得极熟了的,一开始还搞不清楚邢夫人到底在看什么,认真瞅了一会儿,才会意过来:邢夫人一直拿眼角瞄着的那几样摆设,都是这一两年内太子殿下赏给元春的摆设,虽说都是稀罕物,甚至不少西洋来的物件,但是因为大多又重又大,不易搬动,元春也就没有命人收起来,而是直接摆在了外面。
邢夫人只盯着这几样东西瞧,不说别的,但在眼光上还是有可称道之处的。
不过也就只有眼光了。柳五儿垂下眼皮,藏起眼中的不屑。大伯娘觊觎侄女儿屋子里的摆设,这叫什么事呢?况且,这样的东西荣国府里也不是没有——真正的稀世珍宝,哪里到得了一个女史的房里?早摆到皇帝、皇后、太后的寝宫里了,太子自己都要靠后,他舍得赏给元春的东西,充其量也就是比一般人家屋里的寻常摆设精致一些罢了。荣国府里这样的东西自然也是不少,只是轻易到不了邢夫人手里……
柳五儿的思绪还在邢夫人身上打转,王夫人却已经收拾好了情绪,叮嘱起元春来,“我的儿,之后的事你可要心里有数,千万笼络住了皇上,抓紧时间将养一年,生个一男半女,你自己还有咱们家就都有了依靠了。若是缺了什么,只管差人出来跟家里要,家里必然不会亏待了你。”
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拿出一小叠银票,塞到元春手里,瞄了贾母一眼,得到贾母的点头示意之后,继续说道:“新进宫,你又是直接封妃,恐怕嫉妒你的人不会少。这些钱,不要不舍得花,只要你好了,家里必然是好的……”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大家支持,我一定会继续努力
么么哒~~
第114章 抱琴(3)
女眷们凑在一起的时候,原本氛围就要比贾政和元春父女之间来得温馨体贴; 就算是邢夫人; 虽然说话总是着三不着两; 有些没眼色,说出的话也比贾政说的那些家国天下、君臣之道软和好听多了。
更不用说贾母和王夫人; 此时再把家里给准备的银子拿出来,元春脸上的神色就更好了几分。诚然,邢夫人的脸色可不是那样好看; 但是她一个人; 有君臣之道和贾母弹压着; 还能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来?脸色不好看也就不好看了,在东宫的地界里; 可没人在意她的脸色好不好看。
元春也没有和母亲客气; 当下拿了银票; 转手就递给了柳五儿; 让她拿去收好,“只拿出一张来; 看看还能不能换到小额的银票或是散碎银子; 过几日恐怕要用呢。”
在东宫里讨了两年多的生活; 无论是柳五儿还是青芸,都暗中发展了不少小人脉,有些元春不方便出面去做的事; 她们两个都要想方设法地做到。例如换银子这样的事,就只能两个丫鬟去做。
王夫人盯着柳五儿手中的银票; 紧蹙着眉头,瞄了一眼女儿,欲言又止。柳五儿注意到了她的神色,却也没有说破,把银票收到里间的元春的妆奁内,只拿着一张银票出了屋子。
走出厢房的时候,还能听到屋里王夫人轻声问元春:“抱琴这丫鬟做事还妥帖吧?可别让你吃了亏。”这就是明着表示不相信她了。柳五儿撇了撇嘴,想着自己不能和王夫人计较,快步离开了院子。
王夫人这次带进来的银票都是大额,她费了好些工夫才都换成散碎银子,还多换了一些铜钱,用小包袱装了,沉甸甸的。回到元春所居的院子后,贾母、王夫人等人已经回去了,青芸也空出了手来,这样涉及钱财的事她们不敢假手于人——起码新晋被分派过来的小宫人们都还不足以信任,于是主仆三人关了里间的门,把那些钱分别装好,各自在身上带了一些,把剩余地放进箱子下面藏好,这才安心。
“老太太和太太这当口送钱过来,真的是解了咱们的燃眉之急了。”青芸忍不住轻叹。这些年元春在东宫当差,两个丫鬟也不是能随意出宫的身份,一个女史,可没有什么门路能够时常让人带话回家或是往东宫带银子——这样的事,也不敢轻易托付于人。两年过去,刚进宫时带进来的钱已经花费得差不多了,饶是主仆三人越来越节俭,也还是渐渐有些捉襟见肘起来。
宫里要用到钱的地方不少,等移宫之后,身边进了新的宫女太监,更是不能吝啬——不先用钱财笼络好了那些小宫人们,就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这样的道理,每一个有能力、有运气进宫的人都不会不懂,有些人做不到,也不过是因为没有那个能力罢了。
这一次王夫人直接就送了两千两银子过来,虽然没有太多,却也足够元春主仆三人花费一阵的了。毕竟,元春往外打赏的时候,也不会一次就赏出去一千两银子。
“老太太和太太待我也是没什么可疑议的了,我只是担心,大伯娘心里会有些不满。”元春摇着头叹道。
柳五儿哂然一笑,“这话论理不是我们该说的,但是大太太那点子眼界心胸,纵然有不满,也只是自己私底下生气罢了——她连自己的儿子和儿媳都不能辖制,还能在府里翻起什么浪花来?”
“话是这样说。”在东宫相依为命了两年多,元春、柳五儿、青芸这主仆三人之间的关系早就不仅仅只是主仆,更多的带上了些亲人的意味,有时说起家里的事,青芸和柳五儿也可以各抒己见,不需要顾忌和府里主子们身份上的差别,元春也不会在这样的细枝末节上同她们计较。“可是大爷家到底占了名分,老爷和太太住在正院,本就有些于理不合……大爷当初也算是自己让出了正院,我只怕大伯娘心里一直存着疙瘩,日后或许就会由此生出事来。”
柳五儿一转眼珠,倒觉得顺着元春的话说下去,倒是一个劝谏的好时机——若是想要保住元春,贾家人自然也不能像之前几世那样荒唐。对于贾家败家的根本,经历过几世之后她心里也已经有了个约莫的影子,凤姐放高利贷的事肯定算是一件,但是在皇上心头挂上号、让皇上那准了主意要拉下贾家的,肯定另有原因。不过,无论是因为什么,贾家人在元春封妃之后就更加张狂招摇是肯定跑不了的,为了不让他们在外面扯元春的后腿,元春就必须提前发话,节制住他们才行。
这样想着,她也就打定了主意,“姑娘,奴婢倒是觉得,大太太就算对咱们二房不满,能做的也有限——大太太本就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出身,虽说主上也出过几个小官,不至于提不上台面,但是娘家资产不丰厚,兄弟也都是没什么本事的人,连荒唐的事都做不出什么来——也没那个本事。反而是咱们本家的那些爷们,仗着咱们两府出了国公爷,先就自视甚高起来,现在您又被封了妃,他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张狂呢!”
元春蹙着眉瞟了柳五儿一眼,“我心里也担心这一点呢,不过刚刚也和祖母说了,她说回去自然会约束本家子弟的行止,有老太太掌着舵,倒是足可以放心了。”
柳五儿撇了撇嘴角,但是看元春的样子,她倒也不好再往下说了,毕竟她现在也抓不到什么贾家子弟打着元春名号为非作歹的凭证,说得多了,倒像是她在非议贾家族人的品行似的。元春毕竟是贾氏族女,她现在身为元春身边的丫鬟,这样的话在出口之前,肯定要斟酌再三才行。
不过,她原本也没想着只提一次就能让元春把这件事重视起来,见元春很快就扯开了话题,就也顺着元春的话头说起了晚上的事。
“晚上姑娘就要去前面了,说不定要跪一整个晚上,还是趁着现在用些点心,好歹垫垫肚子才好……”
***
皇考的头七很快过去,老一辈的宫妃们再也没有了盘踞在后宫中的理由,头七一过,就纷纷收拾箱笼,挤到了慈宁宫、福寿宫一带的偏殿、厢房之中。那些围绕着坤宁宫的宫殿仅在一天之内就被收拾整洁,迎接着新的主人。
元春的箱笼早在两、三日之前就已经收拾停当——她在此之前只是东宫女史,连侍妾的名分都没有,屋舍狭小,摆设也不多,柳五儿和青芸轮流带着小宫人们整理收拾,并不多烦难。
移宫的事自然不需要元春亲自操持,但是搬到凤藻宫之后,新来的太监宫女们却还需要元春亲自掌过眼,才好安排差事。
在正殿大致收拾妥当之后,元春才在丫鬟的陪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