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b面》第41章


千方百计地企图生子和千方百计地杀人之子貌异而实同,它所体现出的都是子嗣对于后妃的重要。另外像汉景帝废薄后而宠栗姬,唐高宗废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一个直接的原因都是因为前者无子而后者有子,这在中国古代宫廷中一直是一个相当显见的问题。
母以子贵:2。母子辩证法
不用说,在中国古代后宫女性们的生存竞争中,“母以子贵”是一条不言自明的真理。但是,除了“母以子贵”一条原理之外,还有与它一刃两面、相辅相成的另一条原理,这叫作“子以母显”。可以说母子之间是一曲交响乐,也存在着深刻的辩证法。没有子嗣的后妃难以固宠固位,没有受宠的母亲的儿子也别想继位续统。因此,在“皇帝—后妃—太子”这个三点一线中,后妃是皇帝与太子之间的中介,是可以通达两者的桥梁,她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最能体现母子辩证法的例子要数汉景帝的王皇后和太子刘彻了。汉景帝前元元年,身为美人的王氏为景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刘彻,也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汉武帝。但此时王氏只是个普通美人,受宠的则是另一个女人栗姬。在王美人生下刘彻的第二年,也就是汉景帝前元四年,栗姬的儿子刘荣被册立为太子。此时王美人和栗姬在后宫中的地位根本没办法相比。但是,王美人自有她的机灵和心计,她并没有服输。恰好,景帝的姐姐长公主刘嫖见栗姬得宠,刘荣又被立为皇太子,就想把自己的女儿陈阿娇嫁给刘荣。可栗姬偏偏不买这位皇姐的账,竟一口回绝了长公主。其实栗姬这一时的意气不仅害了自己,也同时误了儿子刘荣的前程。长公主在栗姬面前吃了闭门羹,她恼羞成怒,随时准备找机会报复。而机敏的王美人听到这个消息,认为争取外戚支持以打击栗姬的时机到来了。于是王美人不断主动接近长公主,与长公主攀感情套近乎。一来二往,长公主终于按捺不住,就将自己想把阿娇许配刘荣而遭栗姬拒绝的话说给了王美人。早有思想准备的王美人随即来了个顺手牵羊,对长公主说:“您实在犯不着和那个不识抬举的人生气,阿娇长得那么漂亮,我真想为儿子向您求婚,只可惜我的儿子不是太子,没那个福分。”这话既是试探,也是提醒。长公主当即答应把陈阿娇嫁给刘彻,王美人欣然应允,两人一拍即合。长公主把阿娇许给刘彻,是有报复栗姬的意思在里边的,而王美人则另有自己的打算。自此以后,王美人和长公主团结一致,轮番在景帝面前编排栗姬的不是。过去王美人有时说些栗姬的坏话,景帝总是认为这其中难免有争风吃醋的成分在内,现在连长公主也看不顺眼栗姬,景帝就不能一点也不往心里去了,关键的问题是,长公主每次在说栗姬坏话的时候都要说上王美人的一番好话,天长日久,景帝慢慢疏远了栗姬,而和王美人亲近起来。
王美人处心积虑,经过一年多的舆论工作以后,她觉得时机已经成熟。眼前的问题是,皇后的宝座一直空缺,景帝以前虽然喜欢栗姬,但并没有封她为皇后,而景帝因为时下对栗姬的温度下降,对太子刘荣也有些不冷不热。王美人决定让事态的发展速度再加快些,于是她私下找来宫中执掌礼仪的大行官,叫他去劝说景帝立栗姬为皇后。王美人探知此时景帝已经有些讨厌栗姬,大行官这一去奏请,肯定会引起景帝的疑心和反感,到那时形势就会急转直下。果然,大行官一向景帝奏请,景帝当即勃然大怒,大声喝斥大行官:“这是你应该过问的事吗?”立刻命人将大行官处死,并随后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栗姬对此一无所知,虽受不白之冤,但又无处诉说,不久便忧愤成疾,含屈而死。栗姬死后不到两个月,王美人便被封为皇后,入主中宫,其子刘彻随后也被册立为皇太子。
后妃有子固然重要,因为母以子贵。但是有了子嗣并不能因此而高枕无忧,因为儿子的未来需要母亲去奠基、铺路。更进一步说,只有儿子有了可靠的未来,母亲才可能永保富贵,这就是后宫中母与子关系的辩证法。王美人因为有刘彻才得以登上后位,而刘彻因为母亲受宠幸才得以立为太子。据载,刘彻在做了皇帝后,仅王氏一家就有三人被封为侯,这也算是汉武帝对王太后的一种报答吧。
王美人与刘彻,这母子辩证法体现得十分清楚。魏文帝曹丕的甄后和儿子曹NDE43则以另一种方式体现着同样的母子关系辩证法。甄后名元,原本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是曹操打败袁绍攻进邺城后,曹丕搜城时据为己有的。当时盛传天下有三个著名美人,江南有大乔、小乔,分嫁孙策和周瑜;北方则有甄元,先嫁袁绍的次子袁熙,后做了曹丕的夫人。曹丕的喜爱美色是历史上出了名的,这一点很像他的父亲曹操。据说,早在攻入邺城前,曹操就听说袁绍的二儿媳妇是个著名的美人,本想自己将甄氏弄到手,不料有其父必有其子,后来被曹丕捷足先登,曹操只好作罢。这或许只是道听途说者随意编造的故事,姑妄听之可也。但是,这个故事也从侧面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甄氏确实美。甄氏的绝色不仅在曹操入城时使她因此保住了性命,而且还成了曹丕的夫人。甄氏不仅美丽端庄,而且还知书达礼,为人也颇为正直。这一点让颇通为人之道,时不时耍些小聪明、小伎俩的曹丕很有些不快。特别是甄氏安守女人的本分,不能在政治上出谋划策,更使曹丕感到不满。再加上曹丕的另一个姬妾郭氏善于察言观色,时不时在曹丕耳边讲甄氏的坏话,甄氏虽然为曹丕生下了第一个儿子,却仍未能登上皇后之位。不仅如此,在甄氏为曹NDE43的事与曹丕发生口
角之后不久,曹丕便将甄夫人赐死了。问题的复杂也许就在这儿,如果曹丕不贪恋甄氏的美色,曹丕和甄氏就不可能走到一起,更不可能为曹丕生下曹NDE43这么个皇位继承
人。如果曹丕对甄氏自始至终怀有美好的眷恋,那么在甄氏为他生下皇位继承人以后就不会狠心将她赐死。然而事实上这两种情况都发生了。不难明白,曹丕曾对甄氏是怀有极大的情感冲动和强烈的贪恋之心的,正因为如此,曹丕才毫不犹豫地接纳和占有了这个战争对手的妻子。虽然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曹丕赐死了甄夫人,但他却仍然把甄夫人所生的曹NDE43立为太子。史无明文记载,曹丕是否喜欢曹NDE43
,后人无法得知,然而曹丕在立嗣问题上并没有对曹NDE43产生过太大的动摇,这是否仍然有他对甄夫人的
那份冲动和感情在内呢?我们对此不能持完全的怀疑态度。虽然赐死了母亲,但仍立其子为太子,恋顾的仍是往日的那份美好记忆,这里体现出的也是母子关系辩证法。
母以子贵:3。摆脱窘境的毒招儿
既然后妃生育子嗣如此重要,母与子之间寓有那么多极富诱惑力的辩证法,那么那些无论如何也生不出儿子,或虽生过儿子但其子并未活下来的后妃,怎样摆脱不尴不尬的窘境而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力,那恐怕非得出奇制胜不可了。其出奇制胜的具体办法一般是用黑心下毒手。
历史上有两个例子是最有代表性的,这就是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和明宪宗的皇后万贞儿。
贾南风本来又胖又丑,只因父亲贾充是西晋第一号功臣,才被许多拍马屁的人以次充好塞进了后宫。可是,说来也巧,贾南风的丈夫晋惠帝是个智力低下的白痴,此人不仅不会治理国家,而且连女人的美丑好坏也分不清楚。所以,贾南风一入后宫,小用权术,就使晋惠帝言听计从了。尽管如此,在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强大伦理制约下,更有对未来后宫地位的深切考虑,连生4个女儿却不能生出一个儿子的贾南风心里实在没法踏实。各种办法想尽,贾南风还是没有什么收获。无子的困扰可能使一个善良人陷入绝望,而贾南风所想到和所采取的应付办法则是下毒手,让可能有子的变为不得有子,从而在生育子嗣上使自己和对方拉平。她心里明白,只有这样,她的后位才不会遭受本质性的威胁。所以,只要她听说有哪个宫女怀了孕,她就手持长戟,不问青皂白痛打一顿,直打得对方流产为止。一次,一个宫女就要生产了,消息才传到她耳朵里,她勃然大怒,立即派人把怀孕的宫女带来,她手抄短戟,奋力向宫女的大肚子刺去,宫女大叫一声,只见血花飞溅,一个还在蠕动的婴儿流出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