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真是笑骂由你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冯道长保富贵的另一个办法,是善于观察天下大势,透彻了解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动。石敬瑭打败李从珂,建后晋称帝,是借助了契丹人的力量,是以称“儿皇帝”、割让幽云16州为交换条件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冯道即明白石敬瑭的作为足为时人所耻,不能与之公开站在一起;但他明白限于君臣关系,为了保住荣华富贵又不得不顺从石敬瑭;他更明白,自己要想富贵长久,还必须讨得契丹人的欣赏。这对他人来讲无疑是一种极其艰难的处境,但对于老于此道的冯道来说,却毫不犯难。他常代石敬瑭以“儿皇帝”的名义起草给“父皇帝”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的奏章,每做此事,故意表现得痛心疾首甚至为之下泪,以此来博得别人的谅解。连石敬瑭也真的以为冯道以此为耻,所以当派使臣去契丹时,还担心冯道不愿干这个受气的苦差使。没想到冯道心中早就有找机会接近契丹主子的想法,因此应承很是爽快,并对石敬瑭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这里的潜台词是,儿皇帝靠主子扶植,儿皇帝的臣子,更要靠主子;要想保住荣华富贵,单靠傀儡主子是不行的;要数挨骂,第一个是你皇帝陛下,后面才是我冯道。
据《新五代史》记载,一到契丹,耶律德光便斥责冯道,作为宰相“事晋无道”,冯道装作吓得说不出话来。其实他久历险境,心里很是镇静,他知道对这种斥骂不能作任何辩解,无言是最好的回答。当耶律德光问他为什么来朝时,他说我们无兵无城怎敢不来?耶律德光又问你这个老头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冯道答道“是个无咎无才又痴又呆的糊涂老头”。这种自轻自贱的回答一下博得耶律德光开怀大笑,竟然缓和了紧张气氛。其实,这里面隐藏着冯道的狡猾。如果照一般人那样赶紧说自己是对契丹主子赤胆忠心的臣子,传扬回去谁还看得起他?如果不这样表白又怕得罪耶律德光。而作践自己取乐,谁也不得罪,不是最“美妙”的外交辞令吗?
以不变应万变:3。说不尽的冯道(2)
冯道在契丹期间,常与耶律德光在一起。有一次,耶律德光问:“天下百姓这样苦,如何救得?”冯道已不敢再用当年讨好李嗣源的“直谏”方式,而只好献媚了:“此时此地如来佛出世也救不得,只有皇帝您才能救得。”当有降臣告发冯道有过反契丹的活动时,耶律德光已经不相信了,说冯道“不是爱多事之人,勿妄引”。可见,此时耶律德光已经很信任冯道了,并给了他一个契丹太傅的官衔。耶律德光起初想扣留后晋使者,见冯道既忠厚又顺从,便放他按时回去。冯道为表忠心,曾“三上表乞留”,并故意多住了一个月。走时又故意慢行,两个月才走出契丹国境。在当时博得契丹人的信任,便是最大的政治资本。果然,回到后晋,石敬瑭马上给冯道加了军职,军政诸务,“事无巨细,悉以归之”,并进爵鲁国公。
后晋国祚不长,不久刘知远建后汉称帝,冯道即去朝拜,又被封为太师。郭威建后周称帝,冯道率后汉原宫中百官迎谒郭威入汴,郭威仍以冯道为太师、中书令,并让他当上了后周的开国宰相,直到去世。据说,冯道在五十多年间历仕5朝11帝,所任官职爵位不计其数,他怕后人记不齐全,曾在晚年自编了一篇《长乐老自叙》,把所有的官职、爵位、封号一一列记,引以为荣。的确,从为官处世角度看,冯道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成功者。
但是,在正直传统的士大夫眼里,冯道的作为不仅不值得效仿,而且是不屑与之为伍的。宋人欧阳修斥之为“可谓无廉耻者矣!”由于唐末五代时期这种见风使舵的官僚远不止张全义、冯道两个,似乎已从整体冲垮了“忠臣不事二君”的观念,司马光因此在《资治通鉴》载了一个姓李的寡妇被店小二推搡了一下,为保贞节而自断其臂的故事,然后发感慨说:“士不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借此对这种失节行为进行了巧妙的批评和抨击。
毫无疑问,冯道非但在五代时期是一个特例,就是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也是一个极为有趣的典型。因此,冯道的作为不具备可重复性。但是冯道的为人为官方式却从某种意义上体现出中国古代臣相中为官为人的共同性。也就是说,要想长保荣华富贵,要想不在官场上跌足栽跟头,容忍、装傻充愣、不急不躁,绝对是必不可少的。另有一例很可说明问题。
唐代中期的郭子仪在那个时代不能不算作一个功勋盖世的人物,他在安史之乱中对保卫唐王朝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唐玄宗以下4任皇帝都对他另眼相看。但就是这么个人物,他一生也多次面对必须忍耐和装傻的时刻。一次是宦官鱼朝恩给他制造的,另一次则是元载给他制造的。
鱼朝恩身为宦官,是朝廷皇上的幸臣。幸臣和功臣本是一对冤家,幸臣专作暗事,功臣只作明人。郭子仪在朝中的地位和威望无人可比,仅此就让鱼朝恩感到非常痛恨了。于是,鱼朝恩为了发泄对郭子仪的不满,就派手下人掘了郭子仪家的祖坟。事情不用说是鱼朝恩干的,但郭子仪却不便发作。第一,他没抓住鱼朝恩的把柄;第二,弄不好会使皇上对自己产生反感。为此,郭子仪明知就里却只说了句“我家祖坟被掘,都怪我不忠不孝,这是上天的报应,并非别人有意而为”就搪塞过去了。
另一次是郭子仪驻扎在郑州时,曾向朝廷推举一名县官。对于郭子仪这样的人物推荐这么个芝麻官,实在是件再小不过的事了,但当时任宰相的元载却坚决不同意。朝廷没有答复,郭子仪的部下对此感到非常气愤。郭子仪却反过来劝说部下:“安史叛乱以来,各地统兵的武臣对朝廷请求颇多,朝廷屈于他们的实力,恩准的太多。现在我向朝廷请求的事情,皇上没有答复,是没把我当作过去的武臣来看待,而是表示对我特别的信任,对此你们应祝贺我才是呢!”小小请求事实上是受到元载的阻拦,郭子仪却作这般理解,不是就可以从中看出古代宫廷中的某些为人为官之道吗?因此,郭子仪在那个国君昏庸、奸佞当道的时代,能够安度一次次政治艰险,最终以85岁的高龄寿终正寝,不是也很耐人寻味吗?
历朝历代左右逢源的不倒翁是古代官僚中聪明透顶的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表明,他们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保住官位,稳步高升。为达此目的,他们始终坚持一个根本性的处世原则,就是以柔胜柔,以柔胜刚。遇事少说话,不发表自己的主张,尽量逢迎别
人,但心中主意其坚如铁、历久不变,永不吃亏就是目的。他们做事目的性极强,每走一步都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有升无降、有进无退,永远立于不倒之地就是他们的原则。
出处行藏的揣摩:1。急流勇退
早在战国时代,孟子就提出士人理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后,这两句话就成了古人评判士大夫立身行事的基本标准。“达”,不用说是一种积极入世的向上精神,官场上的正义和非正义、仗义执言和明争暗斗无一不在其中,它不属于本节讨论的问题。而仅就“穷则独善其身”来说,它虽然没有武以阵亡、文以死谏的悲壮气概,离“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生境界也差得远,但比起那些随波逐流、与世俯仰的小人和贪赃枉法、无恶不作的奸佞,这些隐者以自己的不合作、不参与来保证世界的部分清洁,已经是相当难能可贵的了。这也是我们之所以要在“臣相篇”中来讨论这部分人的理由。
不用说,我们这里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者,并不是仅指那些自始至终持不合作立场的隐君子,更不包括那些超凡脱俗的佛门弟子和基督信徒,而主要讲的是历史上那群先进后退之人,即曾经为国家、社稷建立过功业,甚至曾经位居要职、声名显赫,或正值人生事业高峰却急流勇退者。当然,这其中也有一部分是怀才不遇而暂告退位,遇有机会便东山再起者。他们有卓识和才华,既是儒者,又不是儒者,既是道家,又不是道家。他们从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明了了为人的方式、尺度和标准。因此,他们无论是在一路顺风的人生坦途上,还是在世事的激流漩涡中,他们都能保持异常清醒的头脑。可以说,他们是政治上特别成熟、处事极其精明而又恪守人生情操者。
人活在世上,进和退都是常有的事。一般
小说推荐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第58章
- 2809-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第58章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 潜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云南人民出版社简历文/吴思吴思,男,1957年5月生于北京。出生时母亲是大学教师,父亲是杂志编辑。1968年随母亲去河北省文安县商业部五七干校
- 最新章: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第39章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中国历史的后门
- 孔子“修《春秋,创造“春秋笔法,使乱臣贼子惧,是中国历史篡改史的开端。宗周内乱,周室典籍被人携出后杳无下落,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秦始皇并六国,焚书坑儒,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此三劫过后,兵燹,水淹,火焚…天灾比不上人祸,历朝历代的独裁者们,或出于政治合法性的延续,或出于对末日的莫名恐惧,纷纷操纵刀
- 最新章: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