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刘伯温、王猛等人相比,裴蕴的确也是个谋臣,但他的谋划不仅使许多忠贞之士遭到残害,而且也给国家、社稷带来了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这不能不说是谋臣反派中有代表性的一例。
唇舌下面的心计:1。齐国多辩才
在风云变幻的中国古代政治舞台上,在严肃而又滑稽的宫廷议事厅前,常有一些以游说为职业的“说客”。这些入以能言善辩而著称,他们在关乎国家、社稷和皇权利益的种种纠纷中,凭三寸不烂之舌斡旋于“三国四方”之间。仅仅靠着这张犀利灵敏的嘴,在如簧之舌上有节奏地弹奏的曲调,就可以使对方最终放弃某种于己不利的主张,使差不多已定型了的事态骤然间向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人利用唇舌往往能发挥比浩浩荡荡的军队、璀璨夺目的财宝更大的作用。对于这种邦国兴亡系于一身的作为,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一言兴邦,一言丧邦”,这看似夸张的说法其实绝不是夸大之辞。
这里说的这批人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臣,他们中的有些人职位也许并不算高,有的甚或也不参与邦国内政,而专职从事外交,充当职业说客。这些人虽然也读过不少书,阅历也很丰富,但他们之所以受到帝王的青睐和器重,成为世人有口皆碑的风云人物,很显然并不是仅靠他们读书学到的本事,而是靠天生的才能,靠一种独特的素质和性格。这种才能和素质是从任何书本上学不到的,它常常表现为敏捷迅速的反应,准确无误的事态把握。他们善于揣测、把握对方心理变化。往往在对方的话尚未出口前就已经明白了对方的意图,并且早有对策在胸。这种人的存在不仅于帝王、社稷极为重要,而且他们本人也常因口舌而顷刻间位至卿相。就这种行为方式的本质而言,它不仅属于东方人特有的智慧表达,也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分封割据,战事频繁,因此各国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瞬息万变。诸侯与诸侯间的联盟需要有人穿针引线,左右周旋。即使征伐兼并也不能全靠战场屠杀,外交斡旋也必不可少,这就为说客的产生及其发挥作用提供了时代舞台。民间流传这方面故事甚多,其中最著名的说客之一就是齐国以“习辞”而著称的晏婴。
晏婴一生出使他国不计其数,以两次出使楚国为例,很能说明他言语的敏捷、幽默和机智。晏婴第一次出使楚国,狂妄自大的楚王企图用污辱齐国的方式来吓倒这位不起眼的齐使,于是故意安排在接待晏婴的酒席间让全副武装的士兵押着一个盗贼从席前经过,并说这是他们刚刚抓到的齐国人。然后,楚王挑衅性而又不无得意地问晏婴,齐国人是不是都爱偷盗呢?晏婴听到这话立即避席而答,说:“我听说,橘子生在淮河以南就是甘甜的橘子,如果生长在淮北就成为苦涩的枳子,两种东西叶子虽然相似,果实味道却大不相同。同样的种子,栽种在不同的地方,长出的果实就不同,这是因为水土不同造成的。齐国人在齐国个个安分守己,来到楚国却成了小偷,这说明是楚国这个地方容易产生小偷吧?”这一下问得楚王哑口无言。
晏婴第二次出使楚国,楚王又故伎重演,不怀好意地说:“齐国难道没人才了吗?不然为什么派你这么个身材短小又无能的人来出使楚国呢?”晏婴本是五短身材,但气度不凡,听到这话,从容答道:“我们齐国仅都城临淄就有居民万户,怎么能说没人才呢?只是我们齐国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把有才能的人都派往英明的国君那里去了,对于昏庸的国君执政的国家,我们才派无能的人前往出使。我晏婴在齐国是最无能的人了,所以我们国君就把我派到您这里来了。”这一席话,既机智、幽默,又充满着讽刺,一时让楚王尴尬得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齐国还有另一位著名的说客叫鲁仲连。战国中叶,当时秦国国势强盛,企图挥兵东向,削平六国。长平一战,秦人坑杀赵兵45万,并包围了赵都邯郸。邻近的魏国派辛桓衍去劝说赵国尊秦昭王为帝,投降秦国。鲁仲连认为,此举只会助长秦人的虎狼之心,决不可如此行事,便赶到赵国和魏使辛桓衍展开了激烈的舌战,直说得辛桓衍汗流浃背,终于明白了:一旦秦王称帝,不仅不会给赵魏带来安定,而且连现在的处境都保不住,辛桓衍再也不提尊秦为帝的事了。秦国听说后,见进逼不成,只好退兵50里。
20年后,齐、燕两国交战,齐将田单围攻燕国聊城时,燕将怕退兵被杀,故而死守聊城,齐军将近一年未能攻下。据说鲁仲连听说后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入城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守城的燕将读后哭了三天,犹豫不决,进退两难,最后引颈自裁,聊城随即大乱,田单率齐军趁机攻入城中。战斗胜利后士兵们都说:鲁大夫的一封信抵得上百万利箭百万兵!齐国能够在竞争兼并激烈的战国时代成为七雄之一,其原因实在很多,但这一结果与齐人多伶牙俐齿之士,并由伶牙俐齿而赢得大大小小的外交胜利也不能说没有一定的关系。
唇舌下面的心计:2.活用舐犊心理学
古代历史上巧言劝人的事例很多,而劝说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战国时期的赵国赵孝成王继位之初,因本人年幼而由母后当政。一向有东侵之心的秦国见时机已到,即发兵攻打赵国。赵国面临严重的危机,不得不向齐国求援。齐国看到赵国形势危急,便答应出兵相助,但又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必须以执政的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然后齐国方才发兵。赵太后特别疼爱小儿子,不同意齐国的条件,大臣们反复劝说也无济于事。前来劝说的人多了,赵太后竟然发怒说:“谁要再敢在我面前提人质的事,我一定吐他一脸唾沫!”赵国派不派长安君去做人质,决定齐国发不发兵,齐国发兵与否,更决定着赵国的生死存亡。赵国的左师触龙听到这件事后,便前来面见赵太后。
赵太后听侍从报告说触龙求见,心想这触龙也一定是为人质的事而来的。自己早已有言在先,触龙胆敢冒险而来,赵太后便怒气冲冲地等他到来。触龙进宫时故意缓慢地行走,一见太后就先道歉,说自己年纪大了,腿脚如何不方便。然后又关切地问太后的身体可好?近来饮食怎么样?就这样,两人谈了一阵不痛不痒、无关宏旨的家常话,一句也没提人质的事,太后觉得触龙来见,好像不是为了人质,脸上的怒气也就慢慢缓和下来。接着,触龙对赵太后说,他来见太后是有一件事相求,“我有一个小儿子今年十五岁,年纪小,不成器,可我还是很疼爱他。我人老了,所以想在老死之前给他安排个去处,请求太后就让他做个保卫王宫的警卫吧!”太后一听,一口答应下来.并问触龙说:“你们男人也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说:“男人比女人爱得还厉害。”太后笑了,说:“触大夫,你弄错了,女人是最疼爱自己的幼子的。”这时候,双方的谈话已经完全打破僵局,赵太后的防卫心理也完全平静下来了。触龙见此又趁机说:“照我的看法,太后您疼爱女儿燕后远远超过爱儿子长安君。”赵太后说:“你错了,我最疼爱的孩子就是长安君。”触龙说;“父母关心子女,就应当为他们做长远打算。当初太后送女儿出嫁燕国做燕后的时候,她走时您拉着她的脚哭,她走后您也一直想念她,您还经常心中为她祈祷,希望她千万不要回来,因为您知道诸侯之女出嫁他国,只有被废或亡国才回到娘家,您这样做是为女儿长久做皇后、为女儿的子孙后代世代为王着想,是这样吧?”太后点头称是。触龙见时机已到,便把话题一转,说:“太后您表面疼爱长安君,事实上并没有像对燕后那样为长安君深谋远虑。长安君现在年纪还轻,如果他位尊而无功,俸厚而无劳,他怎么在赵国长久立足呢?现在齐国要他去做人质,正是他为国立功的机会,您却阻拦不让他去。一旦太后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可靠什么保住自己的地位呢?所以,我认为您爱长安君,却没有为他的将来长远做打算。”说到这儿,赵太后默然无语。随后,赵太后下令派100辆战车,护送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也随即发兵,帮助赵国打退了秦国的进攻。不妨设想一下,如果赵国没有触龙这样一位语言天才,或者触龙不懂老人爱幼子的舐犊心理,那么他的劝说会是一?
小说推荐
- 剖解影响中国历史的11个关键人物-历史的刀
- 前言 历史,虽然是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往事,早已随风而逝烟消云散,但对今天生活着的每一鲜活的个体生命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人类并非从天而降凭空而生,而是从远古一步步地发展进化而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每一个重大事件,每一次重要转折,无论多么久远,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或浓或淡、或隐或显地在人类
- 最新章:历史的刀-第74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
- 从历史冷到历史热马立诚:改革开放初期是文学热,进入20世纪90年代是经济学热,后来又有一段政论热,现在是历史热,先后四个热。到书店看一看,各种各样的中外历史著作满坑满谷,蔚为大观,中国大片也都是历史题材。雷 颐:历史热是正常的。无论美国、法国、英国还是俄国,每年的畅销书,历史著作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一个
- 最新章:第25章
- 84-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
- 对于人们来说,窃贼这个词并不陌生,但窃贼究竟起于何时,却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概念。俗话中有“强盗碰上贼爷爷”之说,说明窃贼确实是人类社会中所产生的最为悠久的一种破坏社会生产和社会秩序的一类人 在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产生之后,窃贼的盗窃行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不过是被剥削者反抗剥削者,夺回自己劳动果实
- 最新章:中国社会史:窃贼的历史-第29章
- 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第58章
- 2809-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
- 要想把别人拉入你的局,一定要“抚摸”他,使他感到舒服;一定要和他建立一种认同关系,使他愿意顺着你的思路走下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把精明挂在脸上,不一定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傻”一点,会使人感到踏实,反倒受人欢迎。当然,这种“傻”不是真傻,而是一种低姿态,是一种掩盖。设局要抓住对方的心理特点,甚
- 最新章: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第58章
-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 潜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吴思云南人民出版社简历文/吴思吴思,男,1957年5月生于北京。出生时母亲是大学教师,父亲是杂志编辑。1968年随母亲去河北省文安县商业部五七干校
- 最新章: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第39章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中国历史的后门
- 孔子“修《春秋,创造“春秋笔法,使乱臣贼子惧,是中国历史篡改史的开端。宗周内乱,周室典籍被人携出后杳无下落,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秦始皇并六国,焚书坑儒,是古代典籍之又一大劫。此三劫过后,兵燹,水淹,火焚…天灾比不上人祸,历朝历代的独裁者们,或出于政治合法性的延续,或出于对末日的莫名恐惧,纷纷操纵刀
- 最新章:第3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