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交易人》第11章


无所谓,威廉总经理便一口答应了。
开始几天周新泉想,自己自从去了美国之后就从来没有过假期,他的活动时间不是学习就是打工,现在趁此机会不如休息一段时间。然而刚回国的新鲜感过去之后,他就有些沉不住气了。他想出去散散心,但是却发现不管走到哪里一切都变得陌生。
回到中国他的第一个发现就是太阳不对了,仿佛这里的和南加州的不是同一个。他不愿意对别人表示美国的月亮比中国亮,但是实际上他绝对肯定中国的太阳又小又昏暗。难道这里距离太阳太远了?开始他认为那是一个阴天,然而两个星期过去,眼前的外景仍然像是在柔光镜里面的图像。走在马路上他发现永远是排不到尽头的汽车,慢慢在马路上蠕动,让周新泉看了着急。他自从坐了一次出租车之后就坚持步行出门,而且并不感觉速度很慢。
那次坐车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前面汽车小小的排气管冒出的轻烟,那烟让他感到窒息。在汽车上他问司机为什么所有的汽车都不开车灯。司机反而觉得他有些弱视,告诉他现在是个大晴天。但是周新泉心想,这种能见度,在洛杉矶的十号公路上保证绝大部分的汽车都打开了大灯。
夜晚,马路上灯火辉煌,霓虹灯的数量绝对远远超过洛杉矶,让他看了心情紧张。还有就是移动电话,每一个人好像都把自己的办公室搬到了大街上,手里拿着一个比手掌还小的东西贴在腮帮子上自言自语……
所有的人都在忙着,周新泉觉得自己也应当干点什么,想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去看看过去的老同学们。临回国之前他的计划是悄悄来悄悄走,尽量不惊动过去的那些弟兄。他对王锦华说,〃多年不见,总不能空着手见他们。可是在美国哪里能够找到没有印着"中国制造"的商品呢?〃
太太对此表示理解。但是周新泉心里真正的理由是自己没有办法见过去的老同事们。和他一同大学毕业的人,从政的许多已经爬上了副局级以上,从商的据说都是多少多少位数的存款。他周新泉回来算什么?车迪勒?好说不好听呵。
不过现在他闲得没有事情做,也就忽然觉得这样一个人回国这么长时间,藏在家里不出去见人就更加不对了。
他先想到的是吴钦宁。吴铁宁是他从中学到大学的同学。上学期间两个人关系算不上好,因为他们一直是〃政敌〃。高中时两个人争夺高三团总支书记的位置,最后以吴铁宁的获胜而告结束。大学三年级,两个人又在学生会主席的选战中较量,结果周新泉以微弱的优势胜出。两个人以一比一平局的结果走向了工作岗位,一个在市政府办公厅,一个在市委宣传部。从那时起两个人由于年龄和处境的接近,开始成了好朋友。周新泉听说去年他从宣传部文艺处调任市文化局任艺术处副处长,小小地升了一级。
见到周新泉,吴铁宁格外地热情,拉着他说马上去吃一顿。接着二话没说,就给他所知道的所有〃老同学〃打电话。事先,周新泉打算在一个好一点的酒楼里请吴的全家。王锦华说过,〃现在从国外回来的人都是请吃饭,美国有的东西,除了波音747和机关枪,中国都买得到。〃
这个时候,周新泉赶忙表示自己要请客。
吴铁宁一摆手:〃要请,那是以后的事,现在你是美国人,当然要我们这些地主来出血了。〃
周新泉不知道是这个家伙还是自己有号召力,过去和自己关系好的和不太好的一下子都召集来了,一共有十几个人,而且都是该市各行各业当中的活跃人物。目前,这个城市里几乎所有的企业、公司和政府机关里都有他们的校友。
吴铁宁还告诉周新泉聚会的地点是去年才新开张的、装饰豪华的麦当劳里的一个单间,一共摆下了两桌。什么?麦当劳?周新泉悄悄问太太:〃麦当劳就是美国的MacDonalds吗?〃
〃奇怪,你会不知道这个?〃王锦华看着他。
〃我是不敢相信,那种地方还可以请客?〃
王锦华告诉他:〃在中国麦当劳可是好东西。〃
〃就算是物以稀为贵,鞋帮子也改不成帽沿呵。〃周新泉笑道。
王锦华看他一眼,对他的尖酸刻薄很是不以为然,〃你是用美国人的眼光看麦当劳,人家是用中国的眼光看麦当劳,这里面当然不同了。〃
〃可是麦当劳总是一样的呵。那里面该不会卖牛排吧?〃
〃小心让人家说你完全美国化了。〃
周新泉听出了太太话里面的含义。在周新泉看来,国内朋友对他们这些出国的人最强烈的批评就是〃美国化〃。到今天为止他也弄不清到底什么是〃美国化〃,是思想上不爱国了,是生活习惯上西化了,还是感情和文化上的中西混合……好像都不太是,又都有一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化〃三个字决不是用在夸奖一个人的时候。
记得他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是刚刚来到美国。比他先来三天的同学,就带着几分不满地评价某个来美国已经三年的同学〃美国化〃了。因为走进他的家里之前先要在门口换上拖鞋;因为任何人要和他见面都要先定约会,而且不能迟到;因为他不抽烟也不让别人在他家里抽烟;因为他进出楼门口时非要让自己的太太,或者在场的其他女性先行……这个评价着实使周新泉和那个同学疏远了几天。〃美国化〃在那时的周新泉理解就是,不讲面子,钱算得特别精细和自私。
这次回到中国,他也特别小心不让别人,特别是王锦华的家人觉得自己〃美国化〃。临来的时候,大卫陈送他两件美国名牌T恤衫,说是在国内人家特别认这种牌子。周新泉为了不〃美国化〃竟然没有穿回来。然而进了首都机场才发现,这里的人们穿得比自己,比在洛杉矶的美国人时髦得多。都说中国是在赶美国的潮流,现在一看,中国人的打扮比美国人要新潮得多。这样一个场景让他这个决心不带出美国味的人觉得着实委屈。
现在经过王锦华这么一点拨,他忽然明白了一些,所谓〃美国化〃可能就是看问题与这里的潮流不同。比如麦当劳在中国是高等华人的享受,在美国人的嘴里却叫〃垃圾食品〃——JunkFood。他又接着联想到昨天和太太一起上街时,他曾经放肆地讥笑两个青年人。因为他们穿著名牌西装,袖子上缝的大标签赫然在目,让别人都看见上面的字样。街上其他的人都能够泰然处之,而他却大惊小怪,这也可能是所谓的〃美国化〃。
他妈的,周新泉在心里发牢骚,反正就是来接老婆,不是探讨真理,麦当劳就麦当劳,就只当我三天没有卖出去汽车,自己罚自己去吃快餐充饥呗。他不再废话,跟着太太一起走进了豪华的麦当劳餐厅大楼。
进了麦当劳,看到里面豪华的装饰,犹如进了美国的高级餐馆,周新泉心里打赌说,美国Mac Donalds总部也不会有这么气派!
过去的同学们陆续来了,来得既不太准时又晚得不太离谱,跟过去周新泉在国内的时候差不多,这一点使他觉得国内的基本文化还没有太大的改变。所有的人都热情地跟他握手,仿佛大家都盼望他归来,或者说都把他当成荣归故里的英雄一般。这简直让周新泉心中疑惑,不知道吴铁宁背后是怎样对人讲自己的。
再次相见大家免不了又要交换一阵子名片,用他们的话讲是每过一段时间各自的名片上马上就有新的内容,官自然是越升越高,头衔当然是越叫越响,名字下面的电话号码越排越长——七位数改成八位数;一个号码变成四个号码——单位的加上家里的加上呼机加上手机。周新泉每收到一张名片,就感到几分尴尬。当初他在市府机关被提拔时,这些人大多只是小科员,然而在今天,只当副处级的都属于没有什么出息的人物。他的名片夹里的确还有几张带有〃北方贸易公司美国部副总裁〃头衔的名片,但是从他进了中国境内,就没有勇气拿出来。随便说一个瞎话的胆量周新泉还有,但是白纸黑字地把说谎的证据交到每一个人的手里,他的脸皮就有些不够厚度了。还好他的车行名片的头衔不是销售员,而是〃销售顾问〃,顾问一词在中文里面相当好听,大家看过之后都说,原来新泉是在美国进行汽车经营,何不向自己的公司要求到中国来开拓市场?
寒暄过后,大家便入席吃饭。今晚来的人当中有公司的主管,机关的处长,职位最高的是副局级的人大办公厅副主任张新强,他和周新泉一同进的市机关,但是比周新泉早两年出国,所以没有赶上提干,出国的时候,只是一个副主任科员。但他毕业回国的时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