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擒虎觉得有理,不再多言,只询问过河良法。
宣华夫人说:“现在立即渡河,只令军士每个到河沿割两根芦苇扎在脚上,我作起法来,便如走平地。”韩擒虎听了,立即命令军士照办。
五行星觉得事有蹊挠,上前说“韩元帅应三思而后行,自古兵不厌诈,安知宣华夫人不是丁未岭奸细,迷惑元帅,用此法溺我军士?”
韩擒虎听了有些犹豫。
牛蛇并见自己功劳就要被五行星破坏,忙上前说:“韩元帅在阳问时是她的臣子,岂有君妻害直臣之理!何况,昨日我亲眼见她用芦苇渡河呢。元帅是再英明不过的,应当机立断,何必多疑呢?”
棠四怀军师在旁也说:“牛先锋之言极是,元帅只管全军渡河,莫误了时机,如果放心不下,我与牛先锋先渡,元帅与五先锋押后,可防万一之忧。”
五行星辩不过他们,只得赞成棠军师之策。韩擒虎见无别议,也就照行。
弱水河有百里之阔,棠军师与牛先锋的军卒扎了芦苇,真如履平地。不一刻,已到了弱水河心。韩元帅正准备命五行星率军继进,忽然听到河心传来一片救命呼声。举目一看,河心的军士站立不前,而且,渐渐下沉。
这时,却听宣华夫人在空中说:“众军士听真,我不是森罗殿君灯吏,是丁未岭之鬼,奉岭主狐凤仙之命,到弱水河阻止地府征讨军过河,欲一鼓消灭地府征讨军于河中,不料地府征讨军中也有能鬼,识破吾计,可惜只诱得一半…”
五行星一听,大怒道:“泼妇大胆!”不容她多讲,腾云驾雾,冲到宣华夫人跟前,一相克叉击去。
宣华夫人哪里有能力抵挡。眼见就被击破头颅,忽然空中电光一闪接着一声喊:“五先锋叉下留命!”
五行星抬头一看,原来是混沌宫总管盘中古。忙上前稽首说:“盘总管为何救这奸恶女鬼?”
盘中古笑道“人鬼无有不奸恶者,岂独宣华夫人哉!”她施此奸计,无非各为其主,不能怪她,何况地府征讨军一半该遭此劫呢。”
五行星听了,向河心一看,军士早已沉没,只有牛蛇并和棠囚怀沉至齐腰,不至淹没。五行星见祸由牛、棠而起,也不求盘中古救他。盘中古知五行星之意,不便多言,只从空中垂下两个钓钩,钩着牛蛇并和棠四怀的鼻往空中一损,两个迷迷糊糊地跌到韩擒虎身边。
五行星见盘中古救了牛蛇并和棠四怀,泪流满面,问道:“那一半地府征讨军就这样丧命了?”
盘中古说:“少顷自有救他们之神,他们死不了,你只管回营安慰韩元帅便是。”说完,化一道青光去了。
五行星在空中叹息了好一会儿,才忆起宣华夫人,向四周一望,已不知去向,只得回营报告韩擒虎。韩擒虎见一半军士溺于弱水洞,沉痛不已,忽见牛蛇和棠囚怀回到军中,才稍有宽心。只是三鬼六眼,相视无言。五行星一回,便四鬼十一个眼,也寒凝了一刻,才把盘中古之言转告韩元帅。
韩元帅听五行星之言,便觉放心,只得命令军士继续编役。可是,船夜一到河中,纷纷沉没,一连几天,一筹莫展。帅将正愁眉苦脸之际,却见押运官马前卒回营缴令。韩元帅见马前卒回营甚喜,忙把弱水河淹军以及不能浮物等情形告诉他。
马前卒听了原委,沉思少许说:“元帅只派人到对面,是否丁未岭派遣了军队埋伏于河沿,渡河之事末将自有办法。”
韩擒虎问:“这样阔的弱水河,鸿毛不漂,谁能过去?”
马前卒说:“右先锋五行星可胜任。”
五行星见责无旁贷,直任不辞。
马前卒接着附在韩元帅耳边叽咕一番,韩元帅听了,十分欢喜,说:“也想办法救救河中淹没的军士吧。”
马前卒说:“这须待我师傅到来,方可设法。”说完,辞了众将,尾巴一弹,腾空去了。
原来马前卒的师傅在灵台山丹寸府,名叫乙二,是混沌宫盘古太尊侄儿。马前卒尾巴不断摆动,借着空气阻力前进,没几时便到了丹寸府。
马前卒不敢擅进,只得求门卫通报。门卫再三不睬,马前卒才悟道:“是了!是了!”于是,摸了摸了口袋,还有几两散碎银钱,便赶忙递了上去。门卫见了银两,方笑嘻嘻地说声“稍等”,进去通报。不一会儿,出来对马前卒说:“乙师祖传马师叔相见。”
马前卒跟着进去,向师傅叩了数十个响头。乙二让他叩个够,然后问:“你在地府征讨军为森罗殿君效劳,方事征战,怎能有空来见我?”
马前卒说:“弟子扶助元帅韩擒虎征讨八方鬼怪,到丁未岭地界,遇到弱水河,船舟不能浮,鸿毛不能漂,牛蛇并先锋中了丁未岭奸鬼宣华夫人诡计,地府征讨军有一半军兵沉于河底,弟子奉元帅将令,特来请师傅下山营救他们。”
乙二皱了皱眉头说:“我不用下山,只给你一锦囊,不但能救众军士,而且,能助地府征讨军过河收服丁未岭。”于是,命令丹寸府总管到密室中取了一个锦囊交给马前卒。马前卒喜气洋洋,拜别师傅,立即回营。
马前卒未进辗门,却遇到五行星。五行星问:“马押运请来师傅否?”
马前卒把经过说了,便问道:“五先锋侦察事体何如?”
五行星说:“侦察清楚了,丁未岭有二十万大军,派了十五万到沿河埋伏,地府军若有法渡河,准备半波而击之。”
马前卒说:“我自有妙计使他们就擒。”说话间,两鬼已回到了元帅府。马前卒把锦囊献上,韩元帅当即拆开,却是一张白纸。马前卒见了,吓得目瞪口呆。
韩元帅沉下脸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马前卒把经过当众说了,五行星说:“定是总管拿错了,马押运只得再走一趟。”
马前卒无可奈何,想起门卫索门包之事,只得多带了银两,借空气阻力再往丹寸府去。到了乙二面前,乙二问“徒弟不与元帅进兵,还来干什么?”
马前卒跪下叩头说:“前次师傅所赐锦囊,却是一张白纸,徒弟哪里有计进兵。就是进了兵,又怎能救得弱水中十数万冤魂?”
乙二叹了一口气说:“徒儿未给钱吧?”
马前卒说:“只给了门包,却不知师傅的锦囊价值多,未曾给得。”
乙二说:“十多万生灵,一个生灵两多银钱总算不多?这可不是师傅的锦囊价值,而是韩元帅十多万军队的价值。”
马前卒说“师傅与徒儿同到军中救了军士,徒儿请元帅多给一些如何?”
乙二沉下脸说:“师傅不希罕几两卖命钱,你去吧!”说完,已转身回到卧室,令总管送客。
马前卒无可奈何,只得回营把事情向元帅报告。韩元帅别无办法,只得筹了银两,命马前卒再往。
话休絮言,马前卒三进丹寸府,把银两献上,乙二微:“你元帅还算开化。”接着取了一个锦囊,亲手交给马前卒。
马前卒回营交给韩元帅拆阅,只见写道:“往混沌宫求盘古太尊”九个字。马前卒立即气昏于地,众将救了好一会才苏醒过来。
马前卒醒来,仰首叹曰:“不料吾师在丹寸府专事敲诈勒索,专事骗术!”
五行星说:“当今世道,尽皆如此,岂止你师傅一个。依我看你师傅只可说敲诈勒索,不能说骗。因为,他确实给地府军指点了一条生路。”
马前卒不解地问:“他哪里给地府军指点了生路?”
五行星说“他指点我们去求盘古太尊,不是一条极好的路子吗?”马前卒昕了木然不语。
五行星知道往混沌宫之责,非己不胜其任,只得请命一行。但想到盘中古曾来救宣华夫人,却不救军士,这其中转折,当然也是为了银两,只得请元帅多给银两。
五行星到了混沌宫,把来意告诉了太尊,盘古说:“要过弱水河,必须使其断流,沉于河底的军士,也得断流救护。你放心,再过一些时,河中军士也死不了,只是他们被弱水之毒所麻醉。”
五行星说:“请太尊速赐救治之法。”
太尊沉默一刻,说:“宣盘中古!”少顷盘中古进来,盘古附在盘中古耳边问:“地府军送了多少银两来?”盘中古也附在盘古耳边说“总计二十万两。”盘古捋着胡子说:“便宜了他。”
盘古挥手叫盘中古退去,然后对五行星说:“我给你一瓶聚气变土液,在军营上游三十里处洒下,可把弱水堵住。但丁未岭有卡数万大军伏于河沿,欲乘你半渡而击之,你当分军从堵水堤过去,绕彼军之后,河水一干,正面又进,对丁未岭军士前后夹攻,方能获胜。只是地府统一阴间,实为众鬼安生之故,征战时当服其心,勿多诛戮。”
五行星昕了,暗骂道:“若惜生灵,当初不分便是,设计敲诈了,却说这些假仁假义之言,欺得了谁!”但敢
小说推荐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地仙演义
- 《地仙演义》作者:春衫薄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径见异树小子返鸿蒙陈震源迷迷糊糊地醒来,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大睡,昏沉中有些清醒,沉重中有些轻松。习惯性地打量了一下周遭,却不禁大吃一惊。但见身前身后,一片混沌,渺渺茫茫,无边无际。既不分天地上下,也不分左右四方。能感受到的虽然只有一丈见方的空间,却觉得庞大
- 最新章:第一卷 鸿蒙劫 新书预告
- 地藏演义
- 《地藏演义》作者:梦入珠玑第一章;割据王庭血戮王朝已经战火交织,群雄并起。各大门阀世家割地为城,高举着兼济则达天下的旗号,各自为政。王朝的开国大帝‘枭夜’以无上神通,采天地元气,浇铸七座永恒圣塔组成通天大阵,对应苍穹北斗,有脚踏七星帝王之势,镇压群雄。随后又以分权制,采取分化安抚的手段令血戮王朝暂时
- 最新章:第34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地仙演义(春衫)
- 作者:春衫薄 问曰:何谓天人相犯?答曰: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是故人道益盛,天道益损,损之又损,至于衰微。此所谓天人相犯也!复问曰:天人相犯,结论如何?答曰:天人相犯既久,乃是末法之世!又问:何谓末法之世?答曰:末法之世,无法、无天、无信、无道!第一章游青城独驴寻蹊
- 最新章:第34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