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帅》第55章


永圣冷哼一声道:“诸公可知现天下谁为主也!”有大臣答道:“乃天子为主!”永圣笑道:“现今天下十三州,有哪几个州向朝廷缴纳赋税过?”见百官无人回答,永圣问荀攸道:“荀大人为尚书令总揽一切政务,现朝廷无大司农,这赋税之事也是汝掌管,敢问朝廷收支情况如何?”荀攸见永圣问及政事不敢怠慢,据实答道:“先帝在位之时,朝廷收入巨多,各州县皆是如期向交纳税钱,可陛下登基后,又逢十常侍、董卓之乱,这各州税务并无上交,若不是先帝留下的钱财颇多,这朝廷可能无太多钱向百官发放俸禄啊!”
群臣皆是大惊,这百官各司其职,根本没去了解过这个,现听得荀攸如此说,个个都是大惊,心想若是长此以往下去,这朝廷还能支撑的住吗?永圣听荀攸句句属实,点头道:“今高顺大将军手下军队若不是有凉、雍、司隶、并、幽五州交纳的粮饷赖以生存这军队早就散了,谁敢言这天下乃天子为主,关东诸侯、剩余八州州牧他们有将朝廷放在眼里么?诸位大臣以为如何解决此事呢?”
蔡邕也不再言语,卢植出列道:“如今听太师所言,我等才知朝廷之忧患那~!陛下!微臣以为这战必须打,陛下才能威天下之众。”刚刚反对出兵的大臣们也纷纷表示必须出兵。永圣提议道:“陛下不若让臣亲征关东诸侯,此次他们是冲这我来的,我必叫其有去无回!”永圣又要去打战,这刘辩有些当心,想要回绝,这时司徒王允开口了,王允言道:“陛下,太师勇武不凡,若有太师亲征,关东诸侯必败无疑!”群臣皆是同意永圣亲征,这上回以五千人马,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十万西凉铁骑杀败,让其投降,若是有永圣亲征,这战肯定会赢。
刘辩无奈只能同意,当下想表永圣为大将军,可是高顺已经是大将军了,脑筋一转,下旨道:“封太师郑永圣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总领天下兵马,天下武将皆要听其调遣,如有不从者,斩!令太师亲征关东诸侯,其余大臣须鼎立配合,若有怠慢者斩!”群臣大惊,这官没有品级,可权利那大!若是永圣起兵造反,那谁敢不从。想要反对,又想起刘辩说的那句:有言太师不是者斩!故也只是拜跪道:“圣上英明!”
第六十章 诸侯会盟
上回说到永圣被刘辩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回到府上后,立即给远在并州的张辽写了封信,从自属空间中召出魔鹰(一种速度极快的鹰!极有灵性,出产地:异域大陆)将信送往并州张辽处。命他出兵阻击上党太守张扬与北平太守公孙瓒。公孙瓒知道并州晋阳处的张辽是当朝太师的手下,所以也没敢从并州境内过去,而是绕道南皮,过冀州。
他的上司幽州牧刘虞乃大大的忠臣,也知道这太师郑永圣与那袁隗的矛盾所在。他还是支持郑永圣这边,毕竟永圣对朝廷而言,是大大的功臣,而且说什么他残暴不仁的那些话,那都是些屁话,谣传而已。
为什么刘虞知道的这么清楚?因为他儿子刘和在朝中为侍中,自然知道这事情的前因后果,写信给自己的父亲刘虞禀明了此事,还告知刘虞,郑永圣其实也是个能臣,在他手下提拔的那些人才皆是俊杰,虽然出身不怎么样,但是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又道出了自己的观点说,可能那太傅袁隗嫉妒永圣身居高位,在其之上,故而下春药加害于他,事后永圣自愿交出兵权,赋闲家中,以示避嫌。刘虞从儿子刘和信中得知此事后,自是唾骂袁隗的小人行径,又对永圣大有好感。心说:忠臣啊!大大的忠臣,若我大汉能多出这样的忠臣,何愁汉室不兴啊!刘和对永圣的赞许之词,让刘虞相信永圣的能力,故也放心将皇帝交给他教导。这几日那曹操他们弄出这么大动静刘虞岂会不知,他也收到了曹操发的檄文,刘虞哪会去凑这热闹,并且还严词拒绝,给曹操他们写了封证明信,说这太师是无辜的,汝等此举实为篡逆云云。
刘虞的信曹操是收到了,但曹操根本不理会,看完后就丢到火堆里烧了。笑话,管他郑永圣是不是无辜的,为了自己前程,这必须得把郑永圣给逼下台,那样自己才有翻身的机会,现在诸侯清君侧是势在必行了。
公孙瓒领精兵绕道冀州,从南皮下,而后经过平原县。在此已经有人等待着他了,为首的三人,一个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一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一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势如奔马军。这三人正是刘关张。刘备见远处一队人马向他行来,看那先锋部队皆是白马,心知是公孙瓒的白马从义。心道:“公孙瓒,你还是来了!”
公孙瓒人马正行之间,遥见桑树丛中,一面黄旗,数骑来迎,远远看见公孙瓒下马。公孙瓒视之,原来是刘备啊。瓒亦下马问刘备道:“贤弟何故在此?”刘备心中一笑,吃惊地说道:“兄长失忘?旧日蒙兄保委备为平原县令,因此出城闲行,偶遇尊兄到此,乃大幸也。就请兄长入城歇马。”云云。公孙瓒指着关、张而问道:“此何人也?”刘备回答道:“此是关羽、张飞,备结义兄弟也。”公孙瓒向二人拱拱手,问道:“乃同破黄巾者乎?”刘备答道:“皆此二人之力也。”公孙瓒看关张二人实是英雄,不由问道:“有何爵禄?”玄德笑着答道:“关羽为马弓手,张飞为步弓手。”公孙瓒可惜道:“呀!空埋了大丈夫耳。今郑贼专权,淫秽宫廷,天下诸侯共往诛之,清君侧,贤弟可弃其为官,一同讨贼,力扶汉室,如何?”刘备神情微微一愣,随即答道:“愿往。”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那上党太守被张辽率军所杀,全军覆没,最终死于乱军之中。待众诸侯闻得此消息皆是唏嘘不已这清君侧是势在必行了,此刻已是毫无退路了。
昭宁二年(公元190年)正月,众诸侯陆续皆到,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如此庞大的场面,也甚是壮观。曹操命人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太守王匡出列道:“今奉大义,讨那郑永圣,清君侧,必立盟主,使众听其约束,然后进兵,方可共同进退。”众人闻言,皆是互相推让。曹操提议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门多故吏,汉朝名将之裔,况太傅袁隗为其叔父,太傅因那郑永圣而死,本初可为盟主,兴报仇之旗,清除奸逆!”众人多觉得曹操所言甚是有理,让袁绍当这盟主可谓是名正言顺,都赞成曹操的提议。袁绍心中得意,但是为表谦虚,表面上还是再三推辞,众人皆劝道:“非本初不可为也!汝休要再多加推辞!”袁绍无法装作勉为其难的样子,说道:“诸公如此坚持!我袁绍怎敢负诸公盛情?”
次日筑台三层,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请袁绍登坛。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郑永圣,乘衅纵害,祸加忠良,虐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剪覆四海,绍等纠合义兵,并赴国难,铲除奸逆,扶汉中兴,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读毕,歃血。众等因其辞气慷慨,遂皆涕泣横流。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切齿踊跃,共思诛讨逆贼郑永圣。唉!有的人都不知道这郑永圣长什么样子,单信那一面之词,就对永圣咬牙切齿,郑永圣实在倒霉。及歃血已罢,下坛。众皆扶绍升帐,侍坐。各施礼罢,两行依爵位年齿,分列而坐。
众人行酒数巡,曹操出列道:“今日既立盟主,各听调遣,同扶天下,勿以强弱计较。”袁绍说道:“绍无压众之心,汝等推戴我为盟主,有功者必赏,有罪者必罚;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众皆曰惟命是听。袁绍继续道:“吾弟袁术总督粮草,应付诸营,无使有缺。谁肯为前部先锋,直抵沂水关下,诱贼相持?余皆各据险要,以为接应。”长沙太守孙坚出列道:“坚虽不才,愿为前部。“袁绍赞道:“文台勇烈,可称此职。”随即捧杯作贺,待酒过三巡,孙坚欲下去领兵攻打汜水关。只闻,地面震动微颤。此乃强骑兵奔走的现象。袁绍奇怪道:“莫非还有哪路诸侯没到不成?”众人皆是摇头不语。震动越来越强烈。
忽地听那营外士兵大叫:“敌袭!”众诸侯皆惊!敌袭!莫不是那郑永圣发兵来这里了!众人急忙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