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嫁郭嘉》第130章


“呵。”曹操轻蔑一笑。“刘备此人甚得孤意。却当真不是能屈居人下之人啊。想来有英雄之志。至却今连块用武之地都没混上。孤倒也为之惋惜。”我把酒樽送到他唇边。他咂了一口杯中清酒。又道“此心腹大患。不可不除。明日我便与众将商议。迅速率军攻下徐州。”
虽说早知历史不会单纯按他原有轨迹发展。但人地性格却是不会变地。比如我眼中地袁绍和历史上地袁绍。
只听曹操忽然说:“想来。莲儿你可曾见过本初?”“本初?”我听了一惊。不由笑道:“叫这么亲切干嘛?见过倒是见过。和郭嘉去邺城时。我曾拜托他让我见袁绍一面。不过这还是第一听你唤袁绍地字号……”
“虽说如今已是势不两立,但终究也曾是儿时挚友……”
看着满园桃花,他目光有些迷离,似乎回忆起了一些少时往事。不过在我看来这哪算什么挚友!分明是几个纨绔子弟闲来无事瞎胡闹,一起做的也都是酗酒、赌博出老千,偷新娘子之类的损事。损友还差不多。他似乎也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妥,嘴角浮现起一丝自嘲的笑意。
“年轻真好。”我不由感叹。
“啊…………”紧接着面颊一阵疼痛,只见曹操捏了我一边侧脸道,“你这孩子,在我面前还感叹上了!”
“孩子?您不是吧!我这都奔三地人了……当然,只不过比起你,还是年轻些罢了。”我揉了揉被捏痛的脸。
我没说错,今年我已经二十五了。
此后第二天,曹操便宣布了出征刘备的打算。但事情进展却不是如想象中那般一帆风顺。仔细算来。持反对意见的却是占了大多数。
荀攸提出地最有建设的性的质疑,便是袁绍会不会趁机帮助刘备?其实不论哪一点。最重要的还是袁绍地兵力几乎十倍于我们的事实,何况他手下也是人才济济,对其而言分兵并不是难事,而我军原本便计划结合地理优势,转守为攻。若贸然行事,非但夺不下徐州,反而会陷入被袁绍、刘备围攻的被动局面。
曹操想了下,摆手道:“刘备不可不除,当日孤恨不能听众劝,不然也不至于放虎归山。而众卿皆能料到,此虎一旦归山,势必不会隔岸观火。”
我看了一眼荀,他面容冷峻,且有观望之势。
位居尚书令,荀的言行无疑等于良方争论出结果时,最重要的一票,不能轻举妄动。而且他曾客居袁绍手下数日,虽未向他献过一计,但终究不适合于此时便开口。
我在一旁不禁为曹操捏了把汗,心想争论之后,若结果倒向不战一方,我就必须当众阐述理由,为哥垫这个“台阶”了。
“所以此仗已是不可避免,”郭嘉道,“刘备复居徐州时日不久,局势不稳,势力也不见壮大,若不趁此时攻破,只怕后患无穷。至于袁绍……”
“哼……”
这阵急促鼻息之中掺杂了一分讥讽之意,只见说话之人却是我从未见过的。头饰纶巾,一对黑眸混圆清亮,他的嘴角微微向瞥,几绺稀疏唇须更显刚正不阿,最令人难忘的还是他眉间那道深深的沟痕。我曾经看过几本相面地书,倒不是迷信,只是为了交人时不至于太过盲目,若是遇到传说中的凶相,至少可以多加斟酌,仔细观察。“相由心生”这句话虽不百分之百正确,也毕竟不是盖得。而此朵男子额心沟壑,正是传说中的“斩夫剑”!还好他不是女人,不然便为大名鼎鼎的克夫之相了。
见他怀抱两份书简,便知此人似乎刚刚赶到不久。
“郭大人对此自是清楚罢,想来您曾侍袁绍多日,更是对其军情指点过一二,不过如今袁绍十万精兵并非儿戏,您就敢保他不会袭我许昌?”
袁绍偷袭许昌……以我军实力,分兵无异于自寻死路,何况若这正是袁少调虎离山之计……虽然说得轻巧,但毕竟是也险招,哪有完全之理!无论是曹操还是我,或者郭嘉他们,对此都是心知肚明,哪能一一解释清楚!
“此人是谁?”我私下拉拉站在身旁的董昭的袖口,小声问道。
董昭今天依旧穿着一件似洗旧了地黑色衣袍,看了看那人,他侧首一笑,悄声道:“此人名为陈群,素有几分才名,早年也曾被刘备辟为别驾,不过传说他推辞不受。怕是因心知刘备非自己明主,而贤士怎可侍二主?”董昭依旧笑得轻松,但事实上,董昭自己不也曾随时张扬?不过貌似他是完全不介意。
“可我没见过他。”我挑了挑眉毛。
“主公帐下之人,月莲要是一一认识了,昭可得另眼相看。”
“不是说笑,”我正了口气,“他是何时来哥帐下的?”
“破下邳之后。”
“哦……”我仔细回想,似乎顾及张辽陈登等人,而忘了注意别人……对了,郭嘉传记之上,不是有个人老揭他的短么!似乎就是个叫陈群的……
“他对郭嘉有意见吧……”看这陈群与郭嘉争议此事,我不禁对董昭说道。
董昭听我这么说,便端正了态度。因知道我和郭嘉的关系,只见他蹙眉谨慎道:“这个么,自是一些小事郭大人处理的有违失仕之常理,不过无伤大雅、无伤大雅哈哈……”
他分明是话中有话,最后几声笑也是无比尴尬,我听得明明白白…………问题出在郭嘉身上,还是不方便告知我的事。其实董昭完全不必顾及这些,郭嘉这人做得出格事太多了,当然,很多我原本就不在乎。
春天疾疫大兴,郭嘉知道这点自是收敛了不少。仅是控制酗酒一点,就使他今日看起来神清气爽。似乎没听出陈群的讽刺,郭嘉神态自若,回答时也只是将重心放在攻徐州一事上。是。不过大人您又可能记得逢迎天子一事?沮授田丰屡次相劝,袁绍都不为所动,究其原由,还是因袁绍此人好谋无绝,有大志,却行动迟缓。所以嘉敢在此断言!即使我军攻下徐州,他袁绍都未必会有所行动!”
郭嘉最后一句语气坚决强硬,令在场之人无不震惊。就连曹操也不禁一愣。
当然,我了解哥的心思………
郭嘉用兵之险就连他都得捏一把汗。
果断,自信,以及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令曹操大为欣赏,甚至佩服。
正文 第四卷 一统北方 第二回 自信
陈群哑口无言,郭嘉的决心是他不曾想过的。但他既便如此,他眉间那深深的的褶皱却丝毫没有的松开。向下倾斜的嘴角微微抖抽动,他无言退至一旁。
“啧,”董昭咂了嘴,“刚正不阿,是非分明。若论清整风纪,陈群是最佳人选,但论出谋划策,陈大人怕是不足道了。”董昭无奈一笑,简单发表了下自己的评论。最后,他不忘加上一句,“不过郭大人还真是不简单啊。”
我无暇顾及同他交谈,只因荀攸在那短暂的沉默之后,率先开口道:“奉孝所言有理,但当今天下,主公之敌非独袁绍一人。”
“愿闻其详。”郭嘉抱拳笑道。
曹操此时未发一言,只是饶有兴味地眯着眼睛注视眼前二人。持同样态度的,还有荀,只是与曹操完全不同,他清秀的面容之上尽染忧色。
“正是孙策。”荀攸道。事实上,在他提及孙策名字的一瞬,即使座上的曹操都不禁身躯一震。
荀攸接着说道:“江东孙策自脱离袁术后,近年来于江东一带不断吞并州郡,早有谋图中原之心,闻我方将与袁绍一战,必会趁机北上偷袭许昌!”
听了这话,曹操便觉再不能继续旁观,忽而开口道:“公达所言极是,当时若非有袁术居寿春,也能对孙策早做戒备。”他陷入了沉思。是的,袁绍这个“老朋友”自己算是了解,但孙策却如同天边雁,亦不在掌控之中。想来孙策今年二十出头,正是月莲的年龄。却已有如此成就,真是后生可畏。还曾笑刘备至今一事无成,而今对比孙策,自己是不惑之年而距那远大报复不也依旧很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荀攸此言一出,座下议论纷纷,我感觉自己似乎要被那吵杂人生淹没。身边的董昭陷入沉思,我看着与荀攸同站与曹操对面的郭嘉,他俊朗地面容正值严肃,目光缓缓下移……
蓦地,他弯了嘴角。那薄唇边浮起了一丝笑意。
我完全不担心,因为若是他不说,我也会将那个看似天方夜谭的“猜想”公布于众。
“孙策必死。”未移目光。他只是低头喃喃说道。但即便如此。这句话也足以引得满场注目
“奉孝如何料得?”曹操缓缓从席上站起。他一步步走向郭嘉。以半是疑虑半是惊异地目光打量着他。只见曹操忽而低声说道。“我素来信任奉孝。但此事绝非猜测便可……”
“军议之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