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第174章


“皇后娘娘还有吩咐吗?”周兴见武媚娘长久瑕思,轻轻问道。
“哦!”武媚娘反应过来,她看了一眼诚惶诚恐的周兴,嘴角掠过一丝倦意:“你的堂监家被烧了,师母下落不明,你不难过吗?”
周兴极是聪明,他知道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可是必须要回答,力求圆滑地应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长的夫人便如学生的娘亲,心里自然难过。但臣也是朝廷官员,不敢因私而废了公事,故强压感伤,竭力办公,以慰恩师,以效陛下。”
武媚娘很欣赏他的话,但又觉得不是味道,便故意说道:“你的师长李林龙恐怕永远回不来了。”
周兴低声应答:“一日为师,终生为师。臣敬重师长,是因为他的才学,他在京师是臣的老师;不在京师,也是臣的老师,这是无法改变的。”
武媚娘冷笑着问道:“如果你的的师长企图作乱,你该如何?”
周兴当然知道怎么回答,但故意沉思片刻,才应道:“朝廷为大义,师长之恩为小义,尊大义舍小义是每个学子理应分清的本份。”
武媚娘很满意,点头道:“去领个牌子吧,以后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通禀本宫。”
周兴闻听窃喜,他知道,皇后已经把他划到可亲信的人中了。
**
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就有流言蜚语,就有小道消息。京师中谣言四起,大家都找着理由到将军府附近看看,街头巷尾都谈论着这事儿。
“将军府是彻底败落了,你看官府追查是雷声大、雨点小,要是前两年,凶手就是躲地洞里都得抓出来。”有人这样说。
另一人附和道:“李大将军已经彻底失势了。据说他奉旨意攻打海上一个小岛,要是赢了,那就是他的封地,没有宣诏是无法回来的;要是输了,估计最少是贬职外放。”
“人回不来,以前他的那些学子、部下,都要活下去的,自然要跟随别人了,这就是树倒猢狲散。”有人感慨。
另一人继续附和道:“说的在理,你看将军府被烧后,紫薇出身的学子那么多,苍鹰军和平东军提拔的将领也不少,都没跑去看看。只有紫薇堂监骆宾王还算一个有情有意的人,跑去一顿哭。”
“世态炎凉,唉!”
**
半岛,金城海边。李林龙在刘仁愿、孙仁师等将士簇拥下,看着海面上庞大的舰队。
“山主,朝廷将所有水师都调过来了,加上新造出来的,总计有楼船八十艘,每船可装将士四百,民夫二百,都是在辽东和山东建造的,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墻、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有艨艟二百艘,每船将士八十人,民夫二十人,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攻。有走坷二千艘,每船将士十人,民工二十人。舷上立女墻,置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另外我们还有运输船四百艘,民工五十名。总兵力共六万八千人,民工八万。总人数十四万八千人。”刘仁愿介绍着。
“上面武器配置如何?粮草准备如何?”李林龙问道。
“配有绞车排弩、拍竿和炮车及配套的火引、石块等。粮食大约十三万石,够军队月余。”刘仁愿应答。
“这样的水师,以倭奴国每船五十人的简易战船,根本无法阻挡我们的攻击。这次征伐难处是在登陆后,敌人必会倾力阻挡我军,为了激励士气,拼死决战,我认为军粮只带一半,并逐渐减少对士兵粮食配给,将士们后无退路,只能置之死地而拼力向前去夺取敌人粮草,这将是我军胜利的关键。”李林龙说道。
“万一粮食不继如何?”孙仁师有些担心。
“这就是你的任务了。你看守剩余粮草在金城等候,我派人催粮便立刻起锚送达。”李林龙应道。
“学生记住了。”孙仁师又想了想,问道:“上次山主所说先攻击三角防御战术运用是否继续?”
“当然,我军从此地出发,过对马海峡,我率三万将士在其本州登陆,而余者水师由仁愿率领绕道过去封锁难波湾海面。”
“三万军队,要知道倭奴国迎击你的军队可有十万以上啊!太冒险了。”孙仁师很担心。
李林龙信心十足地哈哈大笑,一会停下来说道:“他们武器简陋,不懂兵法,不懂战术,一群乌合之众人多何惧?”
各船的帆都升了起来。
唐军的战船在当时很先进。船只已普遍采用钉接榫合法;船帆的数量多,而且挂帆的技术也甚高,出现了多种帆形,装帆方式和驾风使帆技术也适应瞬息万变的自然风,通过调橹技术使船头方向与风向成一角度,使船能利用风力航行;导航技术也很发达,地文导航和天文导航都有广泛应用,而且应用了指南车。
近三千艘大小船只浩浩荡荡向东进军。
李林龙与雅婷位于名叫“云仙船”的指挥楼船上,雅婷的掩饰身份是将军府总管。船中给他们配置了相对舒适的环境,因此俩人并不感到很苦。
军中的将士们之间都流传着一个消息,打下倭奴国,李林龙就是那里的国王,而大家将来就是他的臣下,生杀大权都在他一人手里,所以大家都很卖力的在李林龙面前表现,希望将来封赏得多些。
“大帅,以后我们永远回不了家乡了吗?”一名年轻的校尉见李林龙与孙雅婷并排站着看海,走过来轻声问道。
“想家乡吗?”李林龙没有正面回答。
“当然想,我还有老母和妹妹在家。”校尉答道。
“是啊,家乡的亲人一切都让人怀念。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当兵就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让亲人因为你的荣益而得到幸福的生活,这是你的奋斗目标,也是所有远征将士们的奋斗目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要夺取倭奴国的土地,只要成功,你的和所有将士们的期望都会实现。我会派人将你们的亲人分批全部迁移到这里,分给他们土地,帮助他们建设房屋,使他们生活慢慢富裕起来。”李林龙为他描绘着未来。
“大帅,我听说倭奴国比咱们生活差很多。”校尉担心说道。
“是差很多,但那里有山有水有土地,是他们人苯,人懒,只要咱们努力耕种,一定会比其他州县更富裕。我们就这些人,每家每户可分的地,要比在西疆、在半岛时还要多!有一天你们会庆幸,参加了这次远征,可以得到一切你们想要的东西。仗打完了,这六万多将士,最少要有半数脱了这身衣服,去管州,管县,做官,做个富家翁!想回家的,到时候就回去吧。”
“大帅,我是没想回去!咱船上可都是爷们,大家都老大不小的,总要生个儿子呀。以后会从内地给咱们挑些女人过来吗?”校尉问道。
李林龙笑了,指着前方,说道:“岛上有无数年轻美丽的女子,只要打败了他们的男人,那些女人将任你挑选,找她三两个也不是问题。”
旁边的将士们都轰笑起来。
年轻的校尉被笑的脸红了。
李林龙看他憨憨的样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的校尉挠挠头,有些羞涩地答道:“孙哲。”
第三十三章 跨海作战(三)
顺着海流,借着风势,只用了四、五天的行程,船队穿过对马海峡,一路无阻地抵达本州西岸。无数小舟从大船上放下,载着武装到牙齿的兵丁涌向岸边。先上岸的军士,迅速先前扑进了几里,选择了地势开阔之地,开始扎营。几个时辰,近三万将士和数万民工陆续上岸,需要的器械和大约半月的粮草也被搬运过来。
大军立稳后,水师只留了几艘用来联络的船只,舰队则在刘仁愿率领下沿海路绕道向难波湾而去。
见将士们因舰队离开而困惑不解,李林龙集合全军,跳上一处土台,跟大家开始解释:“弟兄们,我们的脚下是一片陌生的土地,这里可以成为我们走向胜利和辉煌的沃土,也可能成为我们埋尸的坟场。我们的后路已经被断绝,粮草只有十多天,想生存就只有战斗,一往无前的战斗可以让我们得到敌人的粮草、土地、女人,而后退则意味着所有人都将被敌人蹂躏杀死。大唐的将士都是铁血的男儿,就是死也要有男人的样子,我愿意带领大家拼死向前,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努力杀敌,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呼嘿、呼嘿……”将士们的喊声直上云霄。
斥候在周边四十里的范围内搜索后,开始陆续回报。没有发现倭奴国的军队,就连一个倭奴人平民的影子也没有,沿路只是人去房空的村落和街镇。不过,沿路有很多木、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