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第151章


当先的十几骑丝毫不受阻挡的沿着进村的道路箭一般射进村了,而后面跟随的骑兵们也纷纷呐喊晃动着战刀准备尾随而进。
“啊……”随着几声凄厉的惨叫声,把正在气势汹汹往前杀的骑兵们弄的心胆一震,心里虽然有退却的想法,但坐下的战马按照惯性,依然直直冲进了村子,目光所及,见有几百名蒙面强盗正在向后面的村口仓皇逃窜,而地上横躺着刚才冲进去的十几名骑兵的死尸,显然强盗在逃跑前杀了他们。
“是强盗,不是唐军,为死难弟兄报仇,追呀!”骑兵们胆气壮了起来,大喊大叫的纵马向前。
村庄并不是很大,中间街道大约两步宽,延长线也只有三百步,这个距离对于骑兵讲距离是很短的,片刻工夫,有七、八百骑兵冲进了村子。
火光就在这时冲天而起,整个村子都燃烧起来,后面的小山上的针松林也着起火来。在春风的带动下,很快成燎原之势,连片燃烧。
骑兵们见四下火光冲天,慌乱成一团,有的想要向前冲出去,却见那些蒙面人挡住了前面的村口;有的想掉转马头逃跑,狭窄的道路却使他与后面的人冲撞在一起。
进村的骑兵乱成了团,不断有人被挤落马下,踩成了肉泥。
摩尔铁还没有进村,见村里火光冲天,黑烟滚滚升腾,喊道:“各军从左右包抄过去,把小山和村子包围起来,见到强盗格杀勿论!”
“是。”兵将们应着分路包抄过去。
躲在小山后面的孙仁师及其部下与高句丽人相遇了。
孙仁师把两千人马收缩成大圆圈,形成了防守阵形。
高句丽人依仗人多,从四面围拢上来,而唐军以弩箭阻杀他们的进攻。
摩尔铁与从村里被烧的焦头烂额的几百人会合,也绕道奔来,一瞧被包围的人防守有模有样和绝大部分身上穿的明晃晃的明光铠及手上持有的整齐划一的武器,他瞬息明白了,这些人根本不是强盗,而是一队训练有素的唐军士兵。
好战的他并没有胆怯,瞧了瞧唐军最多两千余人,他的勇气迸发,大喊:“四面围杀……把唐军杀掉……杀光!”
随着他的大喊,高句丽人从四面狂乱的冲杀向前。
孙仁师部早有准备,他对将士们喊道:“大家不要慌乱,一会咱们援军就到,给我狠狠地打!”
箭羽漫天飞舞,惨叫声和噗嗤穿透人体的声音不断回响,地下躺满了纵横交错的尸体。
高句丽人发起血腥般的冲击,倒下一片人,随后的依然向前。
摩尔铁指挥军队不断进攻,突然大地震颤起了,有无数骑兵从远处向这里杀来。
“难道我的哥哥摩尔金率军来了吗?不对,马蹄声来自几个方向……”他很快否定了自己想法,着急喊道:“全军撤退,唐军包围过来了。”
一切都晚了,唐军两千人构成的大圆圈突然炸开,唐军将士们以队为单位四下冲了出来。
整个战场血雨一片……
平东军各军从四面围杀上来,风扫残云般猛烈冲杀四散溃退的高句丽人,八千高句丽骑兵成了被屠杀的羔羊,很快只剩下了几千人。
被唐军四下围住,摩尔铁彻底绝望了。
放下武器的他,远远地对孙仁师喊道:“我愿意规劝我哥哥投降!”
“只要你能劝他投降,我当为你哥俩庆功!”孙仁师喜悦地应道。
第二十七章 同江会战 (三)
高侃率部负责阻挡高句丽北方诸军,战线在同江上游全面铺开,撕杀十分激烈。高句丽人历经数十年的贮备,依仗人多,发起了波浪似的进攻。高侃一面率军拼死阻敌,一面派兵丁把军情急报一天三次传递到李林龙手中。
“山主,咱们这一线已经取得胜利,应当全速驰援高将军部。”孙仁师急噪不堪,不断催促。
李林龙看着铺在桌面上的事态图,缓缓说道:“从军事上讲,应该全力驰援;从政治上讲,应该坐井观天。这个仗怎么大,你来选择吧……”
孙仁师语塞,眼前的山主始终令他琢磨不透,一方面山主骁勇善战,对手下将士爱护有嘉,力主武力对外,军事扩张;另一方面,他把派系斗争放到高于一切的地步,为了自己及部下的利益,甚至可以让无数的唐军将士白白耗掉生命和舍弃垂手可得的大捷。难道山主心肠真是铁石做的吗?
李林龙看着自己的学生冥思苦想,微微一笑地说道:“成大事者,有些时候就要狠下心来。长孙一倒,全系的,死的死,杀的杀,活着的也是外放,充军。我要考虑自己,也要考虑你们,为了不树倒猢狲散,就要不断地壮大自己。怎么才能壮大自己呢?
我与你分析分析高句丽以后的局势。这次平定高句丽我们的胜算在一半以上。假使最后全面胜利了,谁来主管高句丽这片肥沃的土地呢?论威望和战功,高侃当排在你之前。仗打完,我调回京师,他顺理成章就要出任治理高句丽的最高将领。我不愿意出现这种局面,因为那样的话,这片土地就无法贯彻我的治理意图,也不可能执行西疆的律令。不执行类似的律令,几十年后这片土地早晚还是别人的。为了以后这片土地繁荣昌盛,永远属于我强盛的大唐,不得不忍痛要有所付出。高侃是个死脑筋,不能让他出头啊!他打一场败仗,到时你再去收拾残局,只要取胜,你的功绩就不可撼动!陛下将来任命这片土地最高将领,将不得不任命于你。”
孙仁师明白过来,恭敬地行了一个大礼,然后说道:“山主的意思学生明白了,你是让学生把西疆治理的各项律令在这里也贯彻实施起来!”
李林龙拍了拍他的肩膀,夸赞道:“孺子可教。”
……
平壤城,大离支府内。身体欠佳的泉盖苏文正和他的大儿子世子泉男生和二儿子泉男建讨论前线战况。
头发花白的盖苏文是名不可多得的军事帅才,他戎马一生,所指挥的战斗多有胜算,但此刻他心里却感到阵阵的压力,凭直觉,他觉得高句丽王国很难熬过这次的浩劫了。他陷入了深思。
说起来,高句丽与大唐也算同脉同宗,原先我世祖起家时,只有一县之地,后来历经多年努力,才开创了我朝辉煌局面,原本想南取新罗,建立大一统的高句丽王朝,再突进辽东,为后世开创一片生存的天地。谁料这大隋之后,新兴的李唐王朝国力日盛不衰,秦王李世民一代英主,堪称劲敌,几战我国力损耗不小,这次就是抵挡住李林龙这个疯子,国力也难以为继。恐怕最终结果也是螳螂当车、自毁灭亡。然先祖有灵,明知不可为,咱也当为之。
盖苏文神情有些感伤。或许派个使团,表忠心,称臣纳贡先缓解一下?
“父亲,我们还有精兵三十余万,何必忧虑呢?想那李林龙所部军队不足十万,咱就是马踏也能将他湮灭!”泉建男不屑一顾。
“哼,你又大意轻敌,他那五万平东军不是门面漂亮的京师禁军,都是刀枪里滚出来的,可敌百万虎狼之众,兵在精而不在多,将在谋而不在勇。李林龙帅才也,不可小视。”盖苏文不满意地教训自己二儿子。
“父亲,那你看咱们下一步如何呢?”长相文弱的泉男生问道。
“李林龙此次攻击我朝,是志在必得。我军如果与他决战平原,以他们骑兵的威力,胜算微乎其微。按照军情,应当收缩兵力,把我举国之兵集中到辱夷(今朝鲜永柔境)、平壤一线,迫使唐军攻击夺取辱夷城、平壤。那时,我军一方面依托辱夷城、平壤城堑壕纵横、城防坚固之优点,死守据敌;另一方面派出小股军队利用他们后方补给线长的弱点,骚扰和攻击他们运兵队伍,使他们军粮、物资短缺,人心涣散起来,我们再择机猛烈进攻,可获大胜。”盖苏文老谋深算。
“这样回缩,万一他们步步为营,就近取粮如何?”泉男生问道。
“怎么可能让他们就地取粮呢?我们要早做安排的,二弟,你传本王令各地居民全往平壤一线搬移,要做到不给唐军留一粒粮食,搬移的越干净,唐军就会越艰难,我军胜算才会更大!”盖苏文叮嘱道。
“报大莫支,成涛海大褥萨飞鸽传来军情,请过目。”一名近侍手举小竹筒禀报道。
盖苏文接过小竹筒,抽出里面的短信,展看看了看,说道:“成涛海他们与唐军血战几场,击毙万余唐军,将唐将高侃所部包围在一处高地上了,估计两天之内,即可全歼其部。”
“父亲,这是大胜啊!”泉男建闻听神采飞扬。
盖苏文眼睛眯缝,许久才摇头:“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吧!昨天的消息是摩尔铁、摩尔金这一对杂种已经投降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