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三千里》第51章


苜帘找焕陀酪葜Α!毖罡湟驳溃骸靶洗笕说囊馑家簿褪俏业囊馑迹榻】煞攀秩ジ珊昧恕!甭楣笄芳妇涞溃骸岸嘈欢淮笕似髦兀槟扯ɑ峤咝娜ξ!钡毕陆约旱南敕ê徒シ铰韵昃〉览矗诮似肟诔粕啤!?br /> 1597年,也就是明朝万历二十五年、日本庆长二年的11月,明兵部尚书刑玠大会诸将商讨进军计划。明军将领们认为:如果消灭盘据于南海岸的强敌加藤清正,则泗川方面的小西行长当不战而退。 
王京会议后,麻贵一方面派遣参议李达谏为使者,去顺天游说小西行长不要增援加藤清正,另一方面又派死士黄庆赐前往西生浦加藤清正处,诈言议和,使其放松警惕,同时集结重兵,准备出击。 
联军共计47500人,其中明军36000人,朝军11500人。具体兵力分布如下:将主力部队分为左中右三协,左协杨镐、李如梅率明军12000,朝鲜军4000;右协麻贵、李芳春率明军11000,朝鲜军3000;中协高策率明军11000,朝鲜军5000,分三路向南推进。 
左、右协奔庆州进攻加藤清正,中协驻宜宁,做出东援庆州,西扼全罗的态势,并另外派出数千联军向全州、南原推进,佯攻顺天,以牵制小西行长东援。 
打开朝鲜地形图,让我们分析一下,蔚山属于沿海城镇,顺江道可直通东海(日本海),庆州在地理位置上则比蔚山更接近海边,处于蔚山侧后方。明军不长驱直进,而是绕了个弧形转到庆州出击,战略意图非常清晰,那就是先把日军退路截断,使其无法通过太和江逃走,然后再关门打狗,一举全歼敌人。抛开蔚山战役中联军的战术表现,单从战略上讲,麻贵的排兵布阵堪称妙计。 
而加藤清正自从稷山一役撤兵后,预感到明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为了确保守备忠清道的成功,于是决定在蔚山筑城,由其亲自设计并与浅野幸长一起指挥建造。此城从庆长二年八月二十日开始修建,同年十二月二十日,即在明鲜联军进攻前夕完成。 
筑城的所在地岛山是位于蔚山平原太和江边的一座仅高50米的小山,此城又被称为岛山倭城。 
岛山倭城中的天守阁(守城将领居住的内城)高15米(约相当于现代一幢五层楼的高度),用石头垒成,附以本丸及二之丸三之丸(这里的“丸”是城堡建筑的意思,城堡中心地区日语叫作“本丸”;外一圈则是“二丸”;如此类推)。 
外城为在三丸外所垒起的土墙,共有三重城墙。蔚山依山傍水,东与岛山相连,水路沿太和江可通西生浦,全长70里,陆路80余里,经彦阳或西生浦亦可通釜山。日军驻蔚山总兵力为6300人左右,由浅野长政、幸长父子二人守卫。 
西生浦倭城位于蔚山湾附近海拔两百米的山顶,其下构筑二丸,最下面筑三丸。城墻高6米;斜度15度,整个城的布局呈矩形。本丸内亦建有一处天守阁还有水井,由加藤清正率5000人据守,二者以为应援,两城兵力共计11000余人。 
于是,在这一年的12月20日,联军和日军都已做好了战斗准备。明日朝鲜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会战——蔚山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正文 第三十章 蔚山初阵
12月15日夜,大雪纷飞,王京全城戒严,禁止闲杂人等进出。街头布满了岗哨,近5万联军士兵饱餐战饭,秣兵砺马,整装待发。到了戌初时分列队出营,都到王京城下集合,大明兵部尚书、备倭总督邢玠陪同朝鲜国王李昖亲自到城头上点兵军。 
只见兵威将猛,月光下一眼望去,马队如龙,步卒如虎,盔甲兵器闪耀寒光,无数旌旗迎风飞扬。杨镐神威气足,头顶红缨尖翅盔,挎着三尺龙泉剑,束袖软甲,披着棉披风,和一身精钢唐猊重铠的麻贵并骑而站,率领众军面向城池接受检阅。 
李昖在城上看得是激动万分,回头向柳成龙道:“好壮观哦,本王还是头一回看到这么雄壮的兵马,此番征讨倭贼,何愁不立全功!” 
“是啊,大王你看,队列里那些黑帽白衣的都是我国士兵,他们是由壬辰战争中的义兵队伍收编来的,很有些战斗力,这回和天兵联手出击,定要让倭贼知道咱们的厉害。” 
“说的也是,说的也是。”李昖赞不绝口。 
邢玠微笑道:“这次我军出征,由杨经略和麻提督带领,本部院年高体弱,受不得鞍马劳顿了,麻将军是惯战的老将,杨经略虽是文人,却也屡经战阵,他二人去我很放心。” 
“当然放心,当然放心。”李昖喜得不住口称许。 
阅兵完毕,杨镐与麻贵拜辞李昖与邢玠,统军连夜出征。 
17日,大军到达忠州后兵分两路,解生率7000人驻扎宜宁,并派出兵马趋南原,佯攻顺天,牵制小西行长;杨镐、麻贵率主力4万余人取道径奔庆州。 
23日晨,联军先锋摆塞率1000骑兵攻占庆州,并击败了日军前来增援部队,杀敌六百余人。岛山倭城守将浅野长政父子根本没有料到联军会长途奔袭,慌乱中赶紧收缩兵力,退守山城自保。 
“看,他们来了!”两个时辰之后,三丸城头上一名守军惊呼道。所有日军的目光一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无数骑兵绕过太和江边的岔道,在距岛山倭城两里处停下。一千人,两千人,三千人……更多! 
这支队伍不断地出现,不断地向前伸展,不断地左右游动,队列不断地扩大,骑兵列阵之后紧接着步兵队伍又出现在日军的视野里,浅野长政父子和武士们看得呆了。太阳渐渐落山,可联军人马仍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平原上列阵,足有两三万人,光是列阵就用了将近一个时辰。 
“父亲大人,今天咱们怕是要玉碎在这里了。”浅野幸长颤声道。 
“不要怕,我就不怕!”浅野长政努力控制住自己上下牙不碰在一起,装作不在乎的样子道,“敌人虽然成千上万,但我们有坚固的城防,而且加藤将军也会前来增援的,最重要的是不能自乱阵脚,懂了吗小子?把头盔戴好,拿出战斗的样子给敌人瞧瞧。” 
“没错,是这样的啊。”浅野幸长看父亲临危不乱,也把心神稳住,使劲点了点头,把鹿角盔扣在阴阳头上。 
“这样才像是浅野家的勇士嘛,现在由你来守卫三丸前面的防线,要尽可能地拖住敌军,等待援兵的到来。” 
“明白,交给我吧。”浅野幸长将头盔上的面当(保护脸部的一种护具)拉下,一挥手,带了五六个家臣转身跑下三丸城头。 
(注:古代日本武将因为常戴盔甲,磨擦出汗时头发会脱落,因此干脆将额头一带的头发剃掉,露出一片白地,状如马匹额头上的那撮白毛,叫做“月代”;剩下的头发在头顶上梳起来,或是结成一束,撅在脑后,或打成两个抓髻,发梢朝前,中国俗称“阴阳头”。其实日本那时候发型很多,不止这一种,但作为武士一般都剃这种头。) 
“看,这就是岛山倭城。”朝鲜将领权栗指着山城说道。借着落日的余晖,明军将领杨镐、麻贵、高策、吴惟忠、祖承训、李芳春等人聚在一处,仰面望着坐落在岛山顶上的这个巨大城堡。高策皱着眉头道:“这是什么东西?大城套小城的,样子稀奇古怪,好像山大王的土围子。” 
祖承训插言道:“这就是倭人的要塞,当年我随李如松将军攻打平壤练光亭时见过,非常不好打。现在这个比平壤城内的倭堡还要大六七倍,好家伙,这得装多少人啊!” 
“管他多少人,咱们大炮一轰,全给他端上天!”吴惟忠豪迈地说道,众将哈哈大笑,连连点头称是。 
惟有麻贵低头不语,杨镐见状问道:“麻帅在想什么?” 
麻贵摇沉思片刻,道:“我在想,要是把大将军炮带来就好了,这次出兵路远泥泞,又是雨雪交加,咱们的大将军炮重五六百斤,炮车走两步就陷入泥里,根本就上不得路,兵贵神速,只带了灭虏炮和虎蹲炮,想不到倭城如此坚固,咱们没有重炮支援,要攻下此城也许会付出很大的代价啊!” 
杨镐道:“不要紧,咱们人多,就算没有重炮,轮番进攻总能打破倭城。”麻贵摇摇头道:“倭贼和咱们以前见过的敌人不同,他们火器厉害,都装备着大量鸟铳,且居高临下占据地利,要想攻上去真得费些功夫才行。” 
听他这般说,众将一时无话。似乎意识到将领们情绪受到影响,麻贵马上转了话头,道:“料敌先机,方可无忧,虽然敌人背倚坚城死守,但是杨大人说得对,我军数倍于敌,只要人人冒死向前,就不愁攻不下倭城!” 
“是啊,狭路相逢勇者胜!” 
“就是这样,四面围住猛攻,一定能拿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