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三千里》第18章


ê急柑幼叩目赡堋!?br /> 心里这样想着,已有了计较,将柳成龙送走后,他下令击鼓聚将,先令参将李如柏统1000骑兵立即过江,奔赴开城,如果确信日军已经逃走,火速派人来报。李如柏接令出营,率兵过江去了。 
接着下令各营主将整顿粮草,拴束鞍马,准备开拔过江。到了下午申牌时分,李如柏的军使赶回平壤,报告说日军主力果然已经从开城逃走,明军追击残敌,斩首300余个。明军轻易就攻占了开城,不禁让李如松大喜,立即派副将孙守廉率2000骑兵过江增援。(注:开城是朝鲜北方重镇,曾经长期作为朝鲜国首都,称为开京,1394年,李成桂才将都城迁移到了汉阳,正式命名为汉城,俗称王京。) 
24日,李如松留下副帅张世爵率军7000镇守平壤,自己亲率明军主力21000人,朝鲜军8200人渡过大同江,抵达开城安营扎寨。 
当晚李如松来到中军大帐,聚将议事,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看大伙都到齐了,他笑道:“怎么样,平壤这一战打垮了倭将小西行长部,听说日本国这次一共派出九路人马侵朝,也就是说,如果要光复朝鲜,咱们至少要打九次这样的胜仗才能做到啊,大伙有信心吗?” 
“当然有信心了!” 
“是啊,倭贼已撤出王京,士气全失,正是我军乘胜追击的好时候!” 
“倭子早已胆寒,请大帅下令吧,马上进军王京!” 
李如松摆摆手,止住众将鼓噪,沉声道:“诸位不可轻敌,虽然倭贼吃了败仗,但是并没有丧失全部主力,如果我们因此而轻视敌人的话,就很可能吃大亏。我昨天接到宋经略派人送来的急信,李参军,你给大伙念念吧。” 
参军李应轼答应一声,从袖口里取出信笺念道:“致备倭提督总兵官李如松将军,平壤大捷,可喜可贺,已奏请圣上,嘉奖上下。今闻我军南渡大同江,急欲直取王京,昌以为,前者平壤倭奴虽众,犹属一支,攻之宜急。今各路者总归王京,其势大合,且征伐道途千里,其为当慎视前犹甚。必须待我粮草军火器械并集充裕,然后进剿,方为万全。” 
听李应轼读罢宋应昌手书,众将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李如松不动声色,任众将议论。杨元出列禀道:“既是宋大人如此说,我军暂时驻开城歇兵待机也无不可。或者先派出哨骑侦知倭贼动静,然后再行定夺。”他话音刚落,查大受抢出来道:“杨将军忒也小心了些,眼见倭兵望风披靡,若是不及时赶杀过去,怕是连倭兵的毛也抓不着了,大伙还怎么立功啊?”见他如此急切,祖承训、李宁等人也是点头附和,杨元只得说:“一切但凭李帅作主,我这也不过是一家之言,查将军所言也有道理。” 
旁边李如梅一直不说话,这时站出来道:“虽然倭寇一路避战撤兵,但是也不排除诱兵深入的可能,杨将军的策略老成持重,依我之见,还是稳扎稳打的为好。” 
“如梅,我不同意你的说法。”李如柏插言道,“俗话说,兵贵神速,倭贼自从侵入朝鲜境内,一路赢得顺手,谁想在平壤遇到我军后一败涂地,哪里想得到诱敌深入这一招?这些个蛮夷还懂中华兵法?我就不信!” 
“二哥,你这么说就不对了。兵法乃是约定俗成,只要倭兵中有智计非常之辈,就算不通中华兵法,所行暗合兵理也未尝可知啊。” 
游击将军钱世祯也道:“我军虽然是乘胜而来,但倭贼占了以逸待劳的便宜,且群丑云集,其焰大张,不如暂且歇兵开城等待补给,同时派出疑兵四下布阵,再派人联络朝鲜义兵扰其后路,待倭贼恫疑畏惧时,咱们再重兵进击,当可取胜。” 
李如松听着众人议论,沉吟片刻,问李应轼:“如逢先生有何高见?”李应轼略思索了下,道:“前次攻打平壤,倭兵虽败,但是从作战中可以看出,我军火铳射程不及倭铳,而且再次装填速度慢,倭兵铁炮射程远、射速快,炮手训练有素,比我们要强。还好我军大炮厉害,才占了上风,可是……” 
“怎么?”李如松追问道。 
“可是,经过平壤激战,我军弹药消耗太多,大将军炮和虎蹲炮的炮弹已经所剩无几了,后方补给暂时还没有跟进,如果我军现在就进攻王京,需得把这个因素考虑一下。”李应轼道。 
“嗯,有道理。”李如松捋须点头,环视众将,目露询问之意。杨元见状上前一步道:“大帅,李参军说的不错,倭贼火铳厉害,我军全仗大炮对敌,如今弹药不济,若是贸然进军,恐怕难以成功。” 
“不然,”查大受连连摇头道,“末将认为虽然大将军炮和虎蹲炮不能投入战斗,可是咱们还有别的火器,像佛朗机快炮、火铳、轰天飞炮、明火箭等等,也不见得就输给倭寇,难道只因为没了大炮助阵,凭我数万虎狼之师,就不能够打仗了吗?” 
听了查大受这番话,大多数将领都表示赞同,李如柏分析说:“不错,倭兵火枪虽然厉害,但是需要布成笨拙凝重的枪阵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咱们的骑兵多,只要冲起来了,进行机动作战,一定能打败倭人的铁炮军阵。” 
李如松赞许地看了他一眼,心想,二弟随我征战多年也算没有白费功夫,讲起战法来颇有大将之风,这番话正中敌我双方的利弊要害,敌军恃仗火枪凌利,可是如此一来机动性就差;我军骑兵众多,以快打慢,正是兵家要诀啊。 
想到这里他一摆手止住众人议论,站起身:“方才大家所言都有道理,但是或速战或稳守,都应该随机应变,不可墨守成规。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不知道倭贼下一步的战略意图是什么,是畏于我军强势,放弃要地退守沿海呢,还是打算集中兵力于王京,和我军决战?” 
李如松看着大家,顿了顿接着道:“我个人认为,虽然敌人遭到沉重打击后可能怯战,但是我军决不能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敌人可能的软弱上,胜利的根本,终究要靠我们自身的强大和坚韧。我们光复朝鲜的战略意图不能改变,和倭贼作战的决心不能改变,所以不管敌人是战是守,我们都必须前进;歇兵开城,虽然有利我们补充弹药给养,可也给了敌人喘息的机会,必须趁敌人新败之际,不断地压迫他们、威胁他们、打击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把他们赶下海去!” 
李如松最后每说一句,都有力地挥动一次手臂。这手臂像烈烈的战旗,每挥动一次,都让众将心中涌动强烈的求战欲望和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 
正文 第十一章 恶斗迎曙驿
正月二十六日,明军从临津江下游涉过浅滩,进驻坡州(王京北)扎下营盘。奉李如松令,查大受、祖承训率兵2500人,朝鲜防御史高彦伯率朝兵500人当日向汉城方向搜索前进。 
经历过战乱的朝鲜,处处荒夷,沿途不时可见被日军焚毁的庙宇和村落。间或有几个朝鲜百姓,都木然地站在远处观望着这支南进的军队,不敢近前。虽然雪已经不再下,可北风仍像刀子般呼啸着不停地刮着人的面,生疼生疼。 
“高将军,快要到贵国王京了吧?”查大受在马上缩了缩脖子,侧头问道。 
“噢,前方便是高阳郡地界,离着王京差不多还有50里路呢,李大帅只让咱们侦察一下,我看是不是该回去了啊?”高彦伯看了看地形说道。 
“哈哈,50里吗,骑马驰骋,也不过1个时辰即至,咱们这一路上居然没有遇到半个倭兵,看来他们的确是胆寒了,说不定已经逃到釜山了呢。咱们只管前行,怕些什么。”查大受傲然道,祖承训也是个好惹事的,当下连声附和。 
高彦伯见他二人凛然无惧,胆子也大了起来,笑着说:“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太好了,倭寇性情阴狠,掳掠屠杀就跟吃饭一样平常,我国人民可是让这些家伙害苦了。要知道,倭寇犯境初期我们并不想屈服,也曾做了英勇的抵抗,可是他们的铁炮太厉害了,我军往往还没冲到倭军近前就死伤大半,而且倭军的阵法和单兵格斗技术也比我军好。这次多亏天朝大军来援,总算让倭人知道了天外有天。对了,等收复王京后,我请二位将军喝酒如何?” 
“好啊,当然可以。”查,祖二人高兴的回应着。 
“天气寒冷,咱们现在就喝点什么吧。”高彦伯热烈地建议着,回头摆摆手,跟在后面的护兵赶上来,从马囊里取出一只皮袋。高彦伯接过来旋开塞子:“给,都尝尝,这是本国土产黄酒,非常不错。” 
查大受咽咽口水,客气两句后接过酒袋,咕咚咚连喝了两大口,然后递给祖承训。朝鲜黄酒入口并不十分的烈,可是后劲儿却足,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