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咽喉保卫战》第234章


里港的推进,确保俄罗斯的坦克集团军能够从美军侧背登陆,这就造成美军无法夺取德黑兰的态势,美国人不能夺取德黑兰就意味着他们无法在政治上逼迫中俄撤军,那么在军事上打下去的话,只能是美国人先撤军了。这个战略态势出现,就使得美军在阿瓦士的胜利变得无关紧要。
运输大动脉沿线之战,中美双方的精锐快速反应部队对着卯上了,双方的战术指挥都正确无误,必须承认101的那个师长是个有料的家伙,双方在兵力、火力、信息战能力、制空能力上互有优势总体差别也不是很大,快速交手几个回合下来,输赢渐渐露出分野。从局部的一个个战斗看,美军赢得多,我们赢得少,但就在我军的战术力量即将顶不住的时候,我们的战略力量加了进去,咯拉昆仑国家防御线上152离心炮群突然开火纵横扫射所向披靡,一下子扫光了101空突师的制空力量,从东线腾出手来的精锐空军赶到消灭了美军的低空机动能力,从战役的高度看,101师在打了一连串胜仗之后必将以全军被歼的结果迎来战役的失败。可是,从更高的战略角度看,美军101空突师在战略上还是打赢了。
他们那10处孤立的部队即使被全歼,我们也失去了时间。全歼他们需要12-24个小时,此后修复各个桥梁涵洞需要12-48小时不等,再让陆军主力通过,54集团军和21集团军的到达时间还是要晚2昼夜以上。2昼夜,客观地估计,不是快速反应师在现状下还能坚持的时间。
不过再上升到国际战略的高度,还是美军输了。他们没有想到俄罗斯会以倾国的战略空军之力来支援我们。陆路上我们是来不及了,但是现在可以走空路。俄罗斯的战略运输机群在未来24个小时内就能够把54重装集团军的主力运抵伊朗,几个来回就把2个主力集团军都运过去了。这两个凶悍的主力装甲军拿上去,美国人还打什么。归根结底,美国人的单极主义使他们的朋友变成路人,使中立者变成了对手,又把中俄这样的“竞争对手”逼成了敌人。失道寡助,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令人忧虑的因素还不在单纯军事作战上。
948
麦克来昂四星上将从中国离心洲际大炮的轰击中清醒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想美国的预备役部队增援怎样才能避过离心大炮的打击。
50年后第二次与中国陆军交手,上次没打赢,而到目前为止显露的情况表明,这次还是打不赢。除了少量的精锐数字化部队外,上将不相信中国陆军的整体水准已经达到与美军并驾齐驱的地步。不会,还有相当距离。问题出在中国人突然拿出来的战略武器。离心大炮。现已大致弄清楚,他们把上万吨炮弹放在一个巨型轮盘上一起慢慢旋转加速,加速到一定程度,炮弹在离心力驱使下运转半径越来越大,最终从那个大轮盘边缘的切线飞出,再被至少300米长的电磁炮管加速,而那个大轮盘本身也是巨大的飞轮电池,正是这样的飞轮电池为后段电磁加速提供了足够的瞬时电功率,离心初段加速又为后面的间接电磁加速提供了宝贵的初速度。同时,离心轮盘也是最好的输弹机构,它保证了离心电磁大炮那种难以想象的射速。那个射速下只用1分钟,就把冲绳岛上的20万美军消灭光了。
一个划世纪的武器系统出现了。陆军所有的战术教程都要改写。不知道中国人手里有多少门离心大炮,都部署在哪里。眼前的事情,就是伊朗战区无论如何也打不赢了。打不赢,就要考虑怎样做才能不输,至少不要全输。
24小时之后,再过数十个、上百个小时,中国远征军终究会抵达伊朗。那时我们不管占没占德黑兰都要立即成立一个亲美的伊朗民主政府。如果拿不下德黑兰,就把民主政府放在阿瓦士。然后让这个民主政府宣布中俄军队入侵伊朗非法,同时给美军发出前来扶危杼困的邀请,让国务院那帮家伙去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那里闹事,先在政治上找个理由站住脚跟,然后缓出时间在军事上想办法。
伊朗新的民主政府是有根基的,29年前巴列维国王的改革虽然被霍梅尼领导的落后势力打败了,但是那场运动说明伊朗中产阶级成熟壮大之后最终会投入西方文明的怀抱。美国在伊朗其实还是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社会基础。今天的作战,美军面对中国军队咄咄逼人的攻势处处被动,唯一的几个亮点都是依靠这个社会基础的帮助。民主人士为我们提供了恰赫拔哈尔机场地下工事的准确情报,让我们在失掉重型轰炸机群后仍然端掉了中国人的地下指挥部,阿瓦士攻击战能够打赢,是靠众多的民主人士给我们提供了每一处伊朗国防工程的位置和构造,甚至不避危险用手机报告了他们附近的中国数字化步兵的位置,美军攻占大不里士,攻占阿瓦士,城市攻坚战打得相对顺利,也是依赖这些民主人士的帮助,101空突师能够斩断中国人的运输大动脉,还是因为得到了巴基斯坦民主人士的暗中支持,再加上美方专家对巴国军队的长期渗透。毛泽东说过打人民战争的一方通常可以打赢。我们打得虽然不是人民战争——至少我们的人在人数上是很少数的,但也是得到向往民主的民众支持的战争,且不管这些民主人士是真的追求民主,还是——只认美元。
伊朗民主政府面对伊朗国内顽固而落后的伊斯兰民众就会显出政治上的脆弱的一面。而且,中俄也是玩弄政治的高手。他们肯定会设法制止国际社会-联合国对伊朗民主政权的承认。那时无论美军是否攻克德黑兰,是否形成两个伊朗的分治局面,最初的政治斗争必然伴随着军事较量,军事的胜负最终决定政治的胜负,然后使政治战线伴随着军事战线的稳定而稳定下来,形成日后的一个长期对峙局面,这个对峙的局面就是美国利益所需要的。对于强敌,你无法彻底打倒他的时候,你就必须分化他,让他内部分裂对立冲突不断耗尽力量,你才有机会最后打倒他,或者他已经在内耗中倒下,不值得你再去费神打倒了。对前苏联是这样,对南斯拉夫是这样,对中国要利用台湾的分裂运动努力使他成为这样,今天面对伊朗这个邪恶轴心,如果不能把他伊拉克化,那就让他在民主运动和东西军事对峙中分裂。
但是,政治战线的稳定是军事战线能够稳定下来的结果。军事态势已严峻到如此程度,如何才能使它稳定下来?如何至少保住阿瓦士-大不里士一线的西部民主区域?
949
北京,西山指挥中心。总参谋长也在思考伊朗战局最后会稳定在哪里。
美军如果还想保住他们侵占的伊朗西部国土,最终要取决于他们国内战略预备队的到达。和中国相比,这是美国的长处。今天我们在东西两线投入作战的都是最精锐的部队,刀子很锐利,但锐利的刀子有时容易折断,也不容易耐久。
大国之间的战争,在没有明显的指挥失误时,打得都是国家潜力的强弱,比赛谁的气长。苏联卫国战争前期动用上百万节车皮把工厂和战略物资战略东移,最终在比赛气长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日本的战败的物质原因终归是由于资源缺乏。中国的气很长,潜力很大,特别是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已经打垮了美元,美国的战争贩子们必然后事不继,他们没钱可用了。没有钱用还打什么仗。
但是乐观的局面之中也有一个潜伏的危险。美国在短期作战中被我们打败,美元垮台后长气比赛也比不过我们,可是,中期作战的衔接能力谁强?
美国的预备役制度成熟,预备役兵员训练有素,现在可以立即征集百万预备役大军开赴伊朗。我们有武警和民兵,但是装备水平和训练程度还差距不小。初战使用精锐部队即使打赢,如果对方是一个大国,如果这个大国不肯罢手,后力源源不绝增援上来,那么会突显我们这边出现了一个断层。我们在抓精兵政策和加强快速反应部队培训的同时,也要注意在长期战争潜力充分动员发挥出来之前,还有一个几周、几个月的中期过渡时间,这个时间内,首批投入的精兵已受到很大消耗,如果出现青黄不接,那么战争可能就在这个时期失败,要退下来依诸长期潜力动员出来后的战略大反攻。
今天新加坡事变引发的大规模冲突发展到现在,中国已经胜券在握。总长居安思危,战争第二梯队建设的问题在脑海里清晰浮现。这是今次战后要下大力量抓的,不仅要有精锐的快速反应部队和一线部队,还要有训练有素的厚实的二线部队,要靠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