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攻略》第304章


赵渊见黛玉长吁短叹的,便笑道:“这件事指不定会落到谁的头上,如今你倒是先蘀别人急起来了。”
黛玉怔怔的摇了摇头:“你不知道,这事最后一定是会落到贾家三姑娘头上。”
赵渊见黛玉说的这般笃定,玩笑话倒是说不出来了。
“这和亲有什么好的,一个两个的上赶着去?若是我的话,这种背井离乡的日子我才不愿意过。”黛玉嘟囔了一声,却也知道自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她是林家的嫡女,况且林如海和贾敏素来便疼惜她,自然不会舍了她去求荣华。但是其他人便不同了,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单就赵渊说的那几个府的姑娘,更有甚者是身居高位的侯府嫡女,这样的世家也想着用女儿来换一个虚假的繁荣,倒真是让黛玉不齿。
赵渊便嗤笑了一声:“你都已经进了我家的门了,莫说这样的心思兴起也不可,即使是想怕是也没这个机会了。”
黛玉只是睨了赵渊一眼,那嫁妆已经舀到手了,暂且可以松一口气,便分神想着探春的事情。
赵渊捏了捏黛玉的脸,见她也是懒懒的窝在自己怀中不动弹,心中便柔软了几分:“这和亲和通婚自然是不同的,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正是几个皇子斗的厉害时,哪有心思去管番邦的事情。如今却是不同,东南一带的兵权已经收了回来,况且咱们大兴朝又是一派繁盛之势,相邻的番邦自然不敢惹出什么事情。”
黛玉心中模模糊糊有了个大概,便仰着头等赵渊说下去。
赵渊瞧黛玉一副乖顺的样子,便用额头抵了抵黛玉的,又继续道:“和亲是为了让番邦安心,而通婚则是番邦为了让大兴安心,自然嫁过去的女子所受的待遇不同。不然你以为这虚虚实实的郡主头衔,还能让这些人挣破了头么?”
原来这其中另有玄机,似乎和原著中的也有些出入。
黛玉掩着嘴打了一个小小的哈欠,因今日没有歇午觉,便有些昏昏欲睡起来。
反正她也管不了这些事情了,便由着外面闹腾吧。
又过了两三日,黛玉才彻底清算好了二房留下来的嫁妆,又央着如意跟着收拾了一番,才把和佳公主的嫁妆打理清楚,又让如意整理了一份嫁妆单子。
赵梓清对自己的嫁妆似乎没多少兴趣,只是关在沉香阁里为和佳公主抄经。赵蓉沁倒是跑到长信堂哭诉了几次,说自己嫁妆太薄,日后少不得让人看清,又央着黛玉让公中再出一份。见黛玉只是懒洋洋的不理会,便又去寻赵梓清。
守着沉香阁的几个嬷嬷是黛玉拨过去的,个个都是厉害的,只把着门说赵梓清闭门在为亡母抄经书,就是不放赵蓉沁进去。秦桑和鸀枝又是个不怕事的,也不往赵梓清那里通传,便是赵梓清自己听到了院子外面的动静,也权当做不知道罢了。
一来二去,赵蓉沁连哭诉的对象都没有,便打发了素日里和赵梓清还算交好的赵蓉淓过来。赵梓清倒是一样的没见,赵蓉淓便转身来了黛玉的长信堂寻了黛玉说了半晌的话这才回了西院。
至于高嬷嬷,黛玉倒是不好就这般处置了她,好歹别人都知道她是赵梓清的教养嬷嬷。高嬷嬷品行不端,赵梓清也没脸,因此便只是寻牙婆子远远的卖了她。
眨眼便是赵蓉沁出阁的日子,黛玉倒是不关心赵蓉沁那一百多抬嫁妆,没了从和佳公主那里搜罗过去的充场面,剩下的还有多少又填补了多少。只是添妆的那一日,黛玉却没有前段日子挤兑齐氏那般,把和佳公主的那些绫罗绸缎当做赵蓉沁的添妆礼。
黛玉送了一对水色尚好的镯子过去,赵梓清的添妆礼是一根从多宝阁买回来的金钗,也是托了秦桑送到黛玉这里来,再由黛玉一起带过去的。
赵蓉沁出嫁那一日,齐氏倒是真的哭的极其伤心,拉着东平王妃的手不放。一下子说委屈了赵蓉沁,一下子又说宁愿自己受委屈也不愿意赵蓉沁受委屈,絮絮叨叨的倒是让一向在齐氏跟前好脾气的东平王妃也皱了眉。
黛玉当做是瞧了热闹,便由闻音和知雅陪着回了长信堂小睡。
赵蓉沁出阁后三朝回门,二房的姑爷便特意来东院见了赵渊,却是请他去西院赴宴。将将说了两句话,闻音便进来说是安氏发作了,如今已经移到产房里去了。
黛玉想了想,安氏的预产期似乎便在这几日,也算是预料之中的了,便不大在意。
及至掌灯之后,黛玉和赵渊早早梳洗了准备休息,长信堂院门便被敲的碰碰响,就连在后头的黛玉和赵渊都听到了动静。
没一会儿,便听到闻音隔着帘子传话:“二太太打发人来说,二奶奶已经发作了,如今怕是有些凶险,要上好的老山参吊着呢。那婆子说二太太的原话是,请奶奶和爷看在那也是侄儿的份上,算是积阴德了。”
黛玉便看着赵渊冷笑了一声:“我还奇怪二婶怎么这几日乖觉了呢,却没想到安静了几日,便又闹腾起来了。若是我不给,岂不是说我害得别人一尸两命了。”
和佳公主不知从哪得了一根成了形的人参,自然是被齐氏贪了去。齐氏连赵蓉沁都没舍得给,藏在自己的私库里,最后还是被黛玉寻了回来。却没想到,齐氏的心这般大,还对这人参念念不忘呢。
只是她念念不忘的,却也不止这人参了。(未完待续
第287章 喜讯
见黛玉没有传自己进去,闻音便在帘子外面候着,果然见屋的灯亮了起来,然后便是一阵的声音。
“便打发人送去吧,也不值当个什么,免得齐氏还好一番撕扯。”里头传来赵渊淡淡的声音。
“既然二婶把事情说的这般严重,好似等着我去救命一般,我又是长嫂,若是不去看一看,他人倒是要说我凉薄了。”说完黛玉又吩咐闻音去库房里取了那人参出来,又让她唤了知雅,一同去安氏的院子里看看。
话音刚落,闻音便见黛玉掀了帘子出来,因秋夜里冷,倒是披了一件软毛的织锦披风。
黛玉进安氏的院子时,那边就已经闹的人仰马翻了。黛玉只瞧着赵滔在产房外面焦急的踱着步子,便去了偏厅里寻齐氏。
齐氏见黛玉进来,脸就先沉了下来,又往黛玉身后的丫头手上瞧。见闻音确实是捧了一只小匣子,脸色才稍稍好看一些。
“我素来就知道侄媳妇你是个慷慨的,既然这人参带来了,赶紧给了我送进产房里头吧。”说着倒是亲亲热热的上前来,想接了闻音手中的匣子。
黛玉稍稍挡了一下,便道:“不知二婶可是请了大夫过来?”
齐氏愣了一下,不知黛玉如何问出这一句,便只是点了点头。
黛玉便笑了起来:“二婶可不要怪我多心,只是二婶也是清楚的,这内宅能入口的东西都是尽量少送的。钱财乃身外之物,我也不稀罕,只是也不能好心办了坏事。我素来便是胆子小的,还烦请二婶请大夫来瞧瞧,是否真的需要这东西。”
齐氏瞪了黛玉一眼,便讪讪的笑道:“这哪有错的,你尽管给了我。”
说着又往闻音那里去了,闻音却也灵巧的避开了齐氏的手。齐氏无法,便让自己身边的管事嬷嬷去请了大夫过来。
“奶奶,大夫已经过来了。”见黛玉起身。知雅又道,“奶奶不必隔着帘子,倒是熟识的,是京中的那位女大夫呢。”
黛玉早知道二房请了江大夫过来,见她进来,便小心的问了她一遍。
江大夫沉沉的看了一眼齐氏,便道:“先前替贵府二奶奶把脉的时候,她脉象倒是不错,只是她往日里活动的少了,头一胎难免困难一些,却也不至于像二太太说的那般严重。”说罢她又看了看匣子里人参的品相,“这是救命的东西,还是日后再用,现在大可不必了。”
齐氏的脸上顿时能滴下水来,她已经打发心腹的婆子去嘱咐了江大夫一遍,可这人还是这般不识相。若不是她是安氏的母亲千方百计请来的人,她早已经拉下脸来了。
黛玉看着齐氏,微微勾起了嘴角。她今晚能拿着人参过来,多半是冲着这江大夫的性子。况且若是安氏真的有什么不好,齐氏早就自己想法子了,可不会巴巴的来长信堂里问自己要东西。
既然来了,至少要坐下来做做样子。只是说了几句话,黛玉便觉得困倦的紧,又觉得安氏隐约传来的呻ss吟声让她有些心慌。
安氏发作了许久,黛玉坐了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便听到隐约有小孩子的哭声传了过来。
齐氏立即站了起来,几乎是欢喜的往产房去了,黛玉瞧了江大夫一眼,也跟着她慢慢的往产房那里去了。
黛玉一行行至产房时,稳婆早已经抱了小孩子出来,齐氏的脸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