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社会矛盾到了无法解决的极限,只有诉诸武力了。从此天下大乱,分封割据,杀伐征战,群雄并立。在这种风云变幻的舞台上,被推到历史脚灯前的人物,如后来形成纷争局面的三雄,刘备至少具有“仁义”的感召力和皇叔身份;曹操有当时最强的政治、军事实力,和他的足智多谋;孙权则具有豪族的霸势,和三代经营的江东根据地。而这个张角,不过是个不第秀才,文章大概也写不好,否则也不会名落孙山。当作家又耐不住清苦,就只有不安分了。但成势以后,无论他看自己,或是别人看他,当然不具备一呼百诺的吸引力。
不过,休要小看这个黄巾领袖,他不可能研究过心理学,但他挺能把握中国民众,特别是农民的心理状态,便塑造了一位“吾乃南华老仙也”这样一位神来撑腰,还编了一个动听的神话来宣传,还提了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来蛊惑。于是黄河流域的八个州郡,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民,都跟着他揭竿而起。不奇怪,此前此后,不知有多少次农民起义,其领袖者,不管有文化的,无文化的,都无师自通地懂得造神的重要性。
凡农民起义,十之###要凭借“妖法”,鼓吹迷信的,从黄巾到太平天国、义和团,从未终止过。刀枪不入,装神弄鬼,经咒符水,奇功异术,这些骗人骗己的把戏,直到今天也未断根。所以,梁山水泊的及时雨宋江,等到革命成功,要分胜利果实时,还得求老天爷帮忙。因为晁盖遗言,谁打下祝家庄,谁抓住杀他的凶手,谁就是梁山泊的领袖。而玉麒麟卢俊义的人望和社会地位,和他捉拿凶手的功绩,理所当然地要当第一把手。于是,宋江不甘心大权旁落,他只好又搞迷信这一套把戏,假装从地底下挖出一块石碣。喝,一百零八将,全在上面刻着大名呢!老天爷已给他们排好座次了。这样,增加了很大的天意成分,更有那些老革命吴用、李逵,大吵大闹一番,哥哥不当山寨之主,怎么能行?宋江坐上头把交椅,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太平天国的洪秀全,索性改造了一位外国神,来装门面。天父天兄之后,就是他,让他的信徒顶礼膜拜。据说,当时洋教会都不敢认同这个中国化了的耶和华。他把中国的巫术和耶稣教结合成个不中不西的教,还假装天父附身,口传圣训。而反对他的人,也用装疯卖傻这一招对付他。这些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到了南京建都以后,居然大庭广众之中,跳大神似的开很认真的玩笑,实在是够有幽默感的。
由此可以看到,造神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是如何根深蒂固。到了后来,实在无神可造,干脆造自己:伟大呀!英明呀!神圣呀!救世主呀!那就更可怕。反正,不论谁上台,都得念这本经。这说明历代统治者为什么宁肯老百姓永远地愚昧,而对知识和知识分子严加防范的原因了。不愚昧,迷信无法施展,不迷信,哪还有天、神、人的崇拜呢?
那些起义领袖,造反头目,从陈胜、吴广起,无非草莽英雄、不第秀才、囚犯刑徒、兵匪流寇之辈,都是些官逼民反、不得不反的铤而走险者。反正死罪一条,就豁出一身剐,要把皇帝拉下马了。最后虽然成为燎原之势,但终究缺乏登高一呼而天下回应的向心力、感召力,也十分缺乏领袖群伦的人格魅力。而且在未成正统前,由于反抗朝廷,反抗正统,那种免不了的心理弱势所形成的心理障碍,免不了像一只刚脱壳的螃蟹,不那么胆气十足。唯一能给自己这种软弱壮一壮胆的,就是神了。张角不找“南华老仙”,凭他那不第秀才,谁会信他是个“大贤良师”呢?
邪教与造神(2)
于是,造神,以神的名义进行统治,然后自己也成了神。
翻一翻中国历史,便常常是这样一个个人迷信恶性循环的过程了。
。。
话说曹操(1)
在中国帝王级的人物中间,真正称得上为诗人的,曹操得算一个,而且在排行榜里,应该在前几名,甚至可以说是最棒的。这样的评价,不算过分。如果按作品数量论,冠军是清代的乾隆,他一生写了四万首诗,差不多接近《全唐诗》的总和,但很遗憾,没有一句能留传下来。
曹孟德的诗,写得有气概、有声势,千古传唱,弦诵不绝。“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直到今天,还挂在人们口边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是上了点年纪的人用来自勉的座右铭。毛主席在北戴河赋的那首词里,“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就充满了对这位大手笔的赞赏之意。毛主席在另一首《沁园春?雪》的词里,点了历史上四位帝王:“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独将曹操例外,可见在文学史上,这位后来被《三国演义》给歪曲了曹操,有着不可抹煞的地位。
他能花重金,把蔡文姬从匈奴单于手里赎回来,就因为她的《胡笳十八拍》把他感动了。这绝对是诗人的浪漫行径,别的领袖人物未必有这等胸怀,更不可能有这等雅兴。蔡文姬回来中原,曹操让她做一件事,就是将她记得下来的她父亲蔡邕已被战乱毁灭的图书文字整理出来,不致湮没,这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行为。对照十年浩劫期间,珍贵书籍化成纸浆,再生产成擦屁股的卫生纸;稀世文物被砸被毁,从此成为绝响。曹操的举动,要比那些反文化的红卫兵,无文化的造反派,不知高明多少倍。
曹操在平定吕布、陶谦、公孙瓒、袁绍、袁术以后,公元一九六年的许都,有了一个初步安定的局面,才使得他有可能在文化上有所建树。加之他手中汉献帝这张王牌,对士族阶层,对知识分子,具有相当的招徕作用。“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延揽了一批像崔琰、孔融这样的大士族和大知识分子,遂形成了中原地带的文化中心。当时,到许都去献诗作赋,吟文卖字,便是许多有名和无名作家竞相为之的目标。
于是,便出现了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文学”的局面。没有曹氏父子,也就没有建安文学。如果当时要成立作家协会,我想我会投曹操一票,他是当仁不让的协会主席。
此其时也,许都的文学气氛达到了高潮。《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对活动着许多文人墨客的这个中心,有过这样一段评述:“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并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瑀,应痛有倥昊氐牟嚏婵晌郊眉靡惶茫浩洳呕A踣木嗬胝飧鍪贝剂礁鍪兰停葱凑舛挝奶呈⑹拢Ω檬潜冉献既罚伤闶侨ㄍ缘拿栊础?br /> 所以,建安文学得以勃兴,很大程度由于曹操统一中原后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一个安定局面的结果。如果仍同吕布、刘关张没完没了地打,和我们文革期间没完没了地斗一样,除了样板戏,就搞不出别的名堂了。加之他本人“雅爱诗章”,懂得文学规律,与只知杀人的董卓,用刀逼着大作家蔡邕出山,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了,很快,“建安之初,五言腾踊”的局面出现了。
《文心雕龙》说到建安文学的特点时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变,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所以,曹操的《蒿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送应氏诗》,王粲的《七哀诗》,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蔡琰的《悲愤诗》,以及《孔雀东南飞》等具有强烈现实色彩的诗篇,便成了建安文学的主流,也就是文学史所说的“建安风骨”了。
曹植《与杨德祖书》中,说到这番繁荣景象,不免为他老爹的气派自负:“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吾王(曹操)于是设天网以该之,顿八以掩之,今悉集兹国矣!”看起来,曹操是振一代文风的始创者,而曹丕、曹植是不遗余力的倡导者。所以,在三国魏晋文学中起先河作用的,正是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他们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时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话说曹操(2)
(。。)免费TXT小说下载
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与时代的关系至大。###,则文学终结,安定,则文学复苏。十年文革,只有浩然先生的小说,舍此便全是空白,即可证明。
东汉末年,先是黄巾?
小说推荐
- 李国文历史散文合集 作者:李国文
- 李国文 我们知道《永乐大典》1408年成书,全书22877卷,装订成11095册,由两千多名写手抄成,合计3.7亿个汉字,是清代《四库全书》问世前的一部史无前例的类书,也是体现国力的宏大浩瀚的文化壮举。可惜,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部分被焚毁,未烧掉的也被劫掠一空。现在,存世约800余册,散在世界各
- 最新章:第56章
- 观史论事品人李国文说唐
- 观史论事品人:李国文说唐 作者:李国文唐朝的天空(1)这应该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或者还要早一点,两位国外学者谈起中国的事了 日本创价学会的会长池田大作,在一次聚会上,与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华夏文明。这位日本作家、政治和宗教活动家,忽发奇想,问这位专门研究东西方文明发展、交流、碰撞、
- 最新章:第28章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送你一付历史解毒剂 历史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是一种为政治生活进行的教育和训练…最有益的,或者说惟一的,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回忆起他人的灾难—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通史“赵州桥本是鲁班修”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世世代
- 最新章:第59章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前言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无上,惟我独尊。从轩辕黄帝到辛亥革命一声吼,推翻帝制,将“帝王“皇帝”扫入历史垃圾堆,前后约5000年,中国共出了300多位帝王 其间到了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以后,感到称王
- 最新章:第137章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无上,惟我独尊。从轩辕黄帝到辛亥革命一声吼,推翻帝制,将"帝王"皇帝"扫入历史垃圾堆,前后约5000年,中国共出了300多位帝王 前言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
- 最新章:第127章
- 中国文学史
-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前 言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
- 最新章:第318章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中国历史文选
- 目?录:绪论1.甲骨文?2.金文3《尚书?4《诗》5《春秋》与《左传》6《国语》7《世本》8《战国策》9《史记》10《汉书》11《后汉书?12《三国志》与《三国志注》13《晋书》14《宋书》15《魏书》16《世说新语》17《水经注》18《洛阳伽蓝记?绪论: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育专业
- 最新章:第39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