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文读史: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趣解 作者:李国文
不似人君(1)
“不似人君,何见所畏。”这话出自《孟子》,是孟轲见到梁襄王后,对这位君主的一段评论。
原文为:“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猝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用白话文,要费点口舌:“孟子见到梁襄王,出来以后,告诉人家说:‘远远望上去不像一个国君的样子,走近了看,也没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突然间,他向我提了个问题:先生,你说天下怎么才能安定呢?我就对他说,大王,我认为天下的安定,在于统一。’”
“不似人君”,这是个相当负面的评价。若是加在哪位皇帝身上;或者加在哪位虽不是皇帝,但握有权力的统治者身上;或者加在哪位既不是皇帝,也不是统治者,但坐在一个相当重要位置上的什么人物身上,就等于说此人不是那材料,不是那东西,比成语“尸位素餐”还差劲。至少那个空占职位而不尽职守的家伙,还有一个样子在,而梁襄王,大概是一个站无站相,坐无坐态的上不了台盘的二赖子。
中国历史上,先后出过三百多个皇帝,其中,“不似人君”者,颇不少。这也是中国在汉唐时曾经是世界上的领先国家,后来到了明清,不领先反而成为落后国家的重要原因。
孟子干吗一出魏国都门就大讲主人的坏话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他早些年,曾找过梁襄王的爹,也就是旧时启蒙读物《孟子》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的那位。当时,孟子很以为自己的学问,能得到一份精神教父的工作,结果碰壁而归。
老子死了,儿子接班,孟子又上门来了,继续想得到这份美差。谁知梁襄王不买他的账,你跟他说得嘴出血,他只当耳旁风。虽然梁襄王“不似人君”,但也绝非白痴,他所需要的是欺强凌弱,称王称霸,孟夫子所能提供的是王道仁政,天下一统,南辕而北辙,那怎么行?如司马迁所说:“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又一次碰壁,当然不很开心。
此时此刻,有一位孟轲同时代人庄周,冷眼在一边看着,不禁莞尔。在《秋水篇》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一直以为是说给孟子听的。“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老兄,你有必要对这位“不似人君”的家伙,苦口婆心,大费唾沫吗?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群身份为“说客”的知识分子,仆仆风尘于各个邦国之间,向人君们兜售其治国安邦之道,以求得一份差使。只有庄周例外,楚庄王厚币相聘,许以为相,他为求得一份自由,宁为“孤豚”,不做“牺牛”。人君“似”也好,“不似”也好,与我何干?他浑不凛,所以没负担,他没负担,所以很轻松,躺在漆园里看天上的白云苍狗,顺便看孟夫子的笑话。
儒家讲入世,讲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做不到庄周那样豁达,那样潇洒,那样放浪形骸。魏国肯定没戏,只好卷起铺盖,挽起裤腿,重新上路,去寻找新的赏识他满腹经纶的邦国。若是凭那三寸不烂之舌,能说到顽石点头的程度,那咸鱼就该翻身了。一朝得意,飞黄腾达,发号施令,望风披靡。只消看看六国封相的苏秦,那神仙也似的快活,着紫衣绯,高屋华轩,出乘入驷,美女如云,便知道说客的原动力在哪里了。
若没有这些物质上的实际诱惑,精神上的愿景期许,很难想像孔子,以及他学生的学生孟子,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不辞劳苦,奔走于山东各国的驿路上。这种“货于帝王家”的求售心理,从来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努力奋斗的目标。十年寒窗,为什么?上京赶考,图什么?不就是高官厚禄,以及随之而来的快乐无比吗?倘没有这点奔头,曲阜的孔夫子,邹县的孟夫子,才不肯放下小米煎饼,大葱蘸酱,远走他乡呢!
那时的交通工具,为牛拉车,速度奇慢,那时的国道干线,为泥石路,坑洼不平,那时虽没有车匪路霸,但翦径的绿林豪杰,偶尔也会从草莽中跳出来,横刀相向,所以,旅行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可为了生计,也就不得不尔。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题目很长的文章,《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因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学匪”派考古学之一)》,考证出来孔夫子的胃病,与圣人们为了谋生,推销自己的学问,常年作艰苦跋涉的旅行有关。
不似人君(2)
我生于上海,食大米长大,曾经觉得此论有点牵强。1949年,到了北方,尝到了咬难断、嚼难烂的戗面馒头,硬如铁、厚如砖的挂炉锅盔,才体会这些干粮在胃里,那确实难以克化的过程,便钦服了鲁迅的论断。吃了一肚子这样的食物,在牛车上长途颠簸,老先生要是不得胃下垂病,或胃黏膜脱落症才怪呢!
病因的时代性,地域性,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精神状态下,人类生活习惯所形成的必然结果。孔夫子那个时代,容易得消化系统的病,因为食物粗粝,制作简陋,连皮带壳,极难吸收,故而胃肠受损。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日子好过,胃口大开,摄取食物大大超过营养需要,结果,肝有脂肪,尿中有糖,一时间,富贵病又成了时髦。至于与我年纪相仿的当代文人,十有###,不是高血压,就是冠心病,不言而喻,20世纪里的政治运动,那年复一年的诚惶诚恐,那岁复一岁的惴惴不安,恐怕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真是什么时代生什么病,胃病固然要命,心血管病则更要命,这一点,我又不禁羡慕孔夫子的幸运了。
但是,二位圣人的求职过程,相当不顺。“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陈梁”(《史记》),四处碰壁,状况颇糟。其所以如此,道理很简单,大时代变了。用现在的话说,社会转型期,儒家的乌托邦主义,民贵君轻的理想主义,克己复礼的完美主义,已经是“昨夜星辰昨夜风”,陈旧了,过时了,不吃香了。胶柱鼓瑟,不知变通之道,焉有不落伍的。
那些更务实,更功利的人君,宁肯接受采用惩罚手段的,不顾人民死活的,不讲道义公正的,乃至于为达到目的而无所不用其极的“法家”统治术。也就是在“批林批孔”时抬举的那些名公,他们一上台,道路以目,刑及三族,株连网及,不论无辜,马上就将老百姓弄得哑口无言,连屁也不敢放一个。人君(尤其像梁襄王这样不似人君者)觉睡得安稳,立刻赏给他们“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史记》)的优厚待遇,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了。
看到这些,孟夫子连自杀的念头都有过的。所以,砖画像上的孟夫子,脸很长,像犯了痔疮似的,一脑门子官司。但是,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应该感谢孟子这个“不似人君”的论断,这等于是一把尺子,可以用来丈量数千年封建社会中那些皇帝,或不是皇帝的皇帝,够不够格?如果老百姓有了这一份敢于抬起头来丈量皇上的勇气,实在是了不起的精神解放。
但是,话说回来,毫无民主可言的封建社会中,有这点勇气,或者,没有这点勇气,能改变“不似人君”者的一根毫毛吗?
这里,就得以沙陀人李存勖(885—926)为例了。
他在没有当皇帝之前,倒也没有多少可挑剔的地方,一坐上龙椅,就不是那东西了。欧阳修的《新五代史》,对这个“不似人君”的后唐庄宗,有一段精彩的记载。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二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不可!’因格其命。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这样一个戏子皇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的惟一。
在中国,皇帝有表演欲者很多,而且,很多皇帝都是非常好的演员。别看坐在龙椅上,像模像样,人五人六。一下朝,晋惠帝是个白痴,隋炀帝是个色鬼,东昏侯是个
小说推荐
- 李国文历史散文合集 作者:李国文
- 李国文 我们知道《永乐大典》1408年成书,全书22877卷,装订成11095册,由两千多名写手抄成,合计3.7亿个汉字,是清代《四库全书》问世前的一部史无前例的类书,也是体现国力的宏大浩瀚的文化壮举。可惜,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大部分被焚毁,未烧掉的也被劫掠一空。现在,存世约800余册,散在世界各
- 最新章:第56章
- 观史论事品人李国文说唐
- 观史论事品人:李国文说唐 作者:李国文唐朝的天空(1)这应该是上个世纪70年代,或者还要早一点,两位国外学者谈起中国的事了 日本创价学会的会长池田大作,在一次聚会上,与英国的历史学家汤因比,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华夏文明。这位日本作家、政治和宗教活动家,忽发奇想,问这位专门研究东西方文明发展、交流、碰撞、
- 最新章:第28章
- 中国人的历史误读
- 送你一付历史解毒剂 历史研究在真正意义上是一种为政治生活进行的教育和训练…最有益的,或者说惟一的,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回忆起他人的灾难—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波利比奥斯《通史“赵州桥本是鲁班修”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世世代
- 最新章:第59章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前言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无上,惟我独尊。从轩辕黄帝到辛亥革命一声吼,推翻帝制,将“帝王“皇帝”扫入历史垃圾堆,前后约5000年,中国共出了300多位帝王 其间到了秦始皇建立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以后,感到称王
- 最新章:第137章
- 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无上,惟我独尊。从轩辕黄帝到辛亥革命一声吼,推翻帝制,将"帝王"皇帝"扫入历史垃圾堆,前后约5000年,中国共出了300多位帝王 前言 在古代,帝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等,权力至高
- 最新章:第127章
- 中国文学史
-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前 言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
- 最新章:第318章
- 张文木: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 历史就像是大国兴衰更替的链条,一环扣一环,有始无终,兴亡无常。而今 日之中国就是这条链环中的一个环节。中国正在崛起,而正在崛起的国家有的最 终成长为世界性的大国,也有的行百里而半九十,功败垂成。因此,研究大国崛 起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正在向现代化转型的中国发展,是有益的。先从国家与 财富的关系谈起
- 最新章:第11章
- 中国历史文选
- 目?录:绪论1.甲骨文?2.金文3《尚书?4《诗》5《春秋》与《左传》6《国语》7《世本》8《战国策》9《史记》10《汉书》11《后汉书?12《三国志》与《三国志注》13《晋书》14《宋书》15《魏书》16《世说新语》17《水经注》18《洛阳伽蓝记?绪论: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育专业
- 最新章:第39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