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十年祭》第2章


王:咱们家的人都不爱惜书,国外的教授们看完了书,那书还是雪白雪白的。
艾:他说你们家的家训是不学文科,他后来还是转到这上面来了。
宋:他从小爱看书,爱讲故事。他看一本书以后,能给他们小孩讲故事,从头到尾讲下来。
艾:看小波的书,觉得你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给他念《青铜骑士》。你看过他给《青铜时代》写的序吗?说小时候,我哥哥给我念《青铜骑士》。
王:我确实给他念过《青铜骑士》,那都是真事。普希金的《青铜骑士》,那时候我能背相当多的段落,2/3都能背下来。我当时给他背了一段。
艾:他说比较起来,还有一位先生译的《青铜骑士》就不够好,有东北二人转的调子。
王:那也是我跟他讲过的。讲过的话有一些我忘了,不过看到他写的东西,我能回忆起来。我好像跟他讲过,就是不同的译者,高下,云泥一样。诗是很难翻译的。
艾:那你那时候喜欢文学是受了什么影响?看书是家里的书还是别人的书,借的书?
王:有家里的书,也有借的书。小波和我一样,只要见了书就没命了。小波看书时像根木头,你喊他,他听不见,你要踢他一脚。
艾:可是那时候也没有什么好看的书。
王:怎么没有好看的书,我父亲的书架,他的书房里,大概得有两千本书。他藏书比较多。
(。。)txt电子书下载
宋:卖了七麻袋。
艾:是吗?什么时候卖的?“文革”的时候?
宋:“文革”,“文化大革命”啊。
王:“文革”以前,当然都是现代文学的东西。你看现在市面上,介绍的东西,英法的居多,美国现代文学的东西,中国人可能比美国人知道得多。他们到美国去跟人交流,中国人看过的东西,美国人也没看过。或者是很早很早的。在“文化革命”以前,西方的古典的作品,介绍得很多啊。所以,我们那时候,也看了一些。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成长岁月/艾晓明(2)
宋:他爸爸,虽然是搞逻辑的,实际上也很喜欢文学。他爸爸的文笔挺好的。一个早晨起来,六七千字的文章就写出来了。
艾:写论文吧。
王:小波像我爸爸。我爸爸从小也有相当的文学天才。过去他读私塾,四书五经,旧学功底很好。小波还有一个地方也像他,就是会写东西,不会做活。
艾:我今天听沈原说,你爸爸给他们上哲学课,学生说这个老师上课特开心。
宋:他爸爸讲课,学生都很喜欢。
王:那时候我爸爸已经有病了,他有脑血栓。其实他早年就是以写文章见长的。
宋?:念了9年私塾,上小学就是把英文、数学都补上去。后来就上师范。
王:后来当八路军,也是当的笔杆子。
宋:也做过政治工作,但主要是搞教育,他能讲。看问题也透。而且有点超前。所以到哪儿,下级、同事都对他特别好,但是对领导,他就不会了。看见别人有缺点,他也敢讲。
艾:你父亲挨整是哪一年?1952年是吧?
王:1952年。那时快“三反”“五反”了。妈妈你把李新写的那个东西给她看看。
艾?:哦,《炎黄春秋》1992年5月总第6期。李新的《追思逻辑学家王方名》。
王:我爸爸太天真,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其实很多青年加入共产党以后,很快就意识到,不能当理想主义者。可是我爸爸始终认为,应该有共产主义理想,应该很高尚、很纯洁。所以他在地方工作可以,因为那时上下级、同志之间关系都比较简单。他1950年调到中央###工作,后来他就倒霉了。
宋:你可以看李新写的那段。
艾:在这里,李新写的:“王方名把他受冤屈的经过和我讲得很详细。1952年‘三反’时,王方名给高教部领导提了许多意见,引起了许多领导对他的极度不满。恰在此时,四川转来了王方名家乡农会控告王方名包庇地主家庭,并附有王方名给他父亲的信。高教部领导如获至宝,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王方名当做阶级异己分子开除党籍。按党章规定,开除党员要经过支部,但‘三反’期间谁还顾到什么党章呢?由党组书记钱俊瑞签名呈报,经‘三反’运动副主任刘景范批示,再送中央组织部部长安子文批准,这个铁案就铸成了。”
王:后来1979年以后恢复党籍。因为当时是经安子文批的,所以一直扯皮,扯到了钱俊瑞他们那儿。经过了“文化大革命”,他们也挨整,就理解了。后来恢复了党籍。
艾:李新写了,说:“安子文看了钱俊瑞的报告后,二话不说,就在报告上写下了他的意见,说他从前的批示有错误,应予撤销。”他承认,过去的官僚主义太严重了。你父亲平反你们帮忙了没有?帮他写材料、递材料?
王:我们帮什么忙?这都是高干层才能处理的事。特别是他的老朋友李新帮的忙。
艾:李新当时的职务高吗?
王:他原来是人大校长吴玉章的秘书。
宋:人大的教务长,后来是历史研究所所长。
艾:你父亲挨整后就不在###了?
王:他开始在人大附中教书,后来调到人大哲学系。
艾:后来老人家看到他的文章了,是怎么看到的?
(。。)txt电子书下载
王:老人家?什么老人家?
艾:毛泽东啊。国内就这么说的。
王:他呢,一直对苏联人很不忿,觉得苏联人跑到中国来颐指气使的,他当然想从苏联人那儿找点毛病。
宋:他爸爸开逻辑课,对当时使用的苏联逻辑学教材,提出问题。一连写了几篇文章,发表在人大的《教学与研究》上。毛主席发现了,在1957年4月11日接见了他,谈了形式逻辑理论等问题,还留他吃了中饭。
艾:你看过刘心武的文章吧,说你爸爸“文革”时被批斗了一回,小波看见了,笑了一下,你爸爸老不饶他。
王:批斗,我不知道。他可能是受批斗过,但是,他,绝对保密,不让我们知道。
成长岁月/艾晓明(3)
宋:那天,人大,“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把所有的教研室主任以上的人集中起来,集中了几十个人,都给他戴上个高帽,排个队,在学校里走一圈。后来,也关过牛棚,关了几个月。
王:我倒是看见过爸爸一次。在一个教室里面。没有批斗他,他就是和一大伙人一块儿站在那儿。然后,别人都唱一个什么革命歌曲,他的嘴一张一合的,看那样子特别傻。我爸爸,他一定觉得特别无聊,也特别不自在。但没办法。
艾:那时你是个中学生,一零一中学是不是也搞得挺厉害的?
宋:小平在家没怎么参加,他在家搞无线电。
王:我爸爸是什么啊,阶级异己分子,我还想参加“文化革命”,红卫兵?
宋?:他爸爸1935年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为这个,被开除学籍,还遭国民党追捕。后来到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当队长。1939年调到抗大任教员,副教导员、总支书记等。他从延安转战到山东,我是1941年到胶东抗大学习,这么认识他的。那时环境很艰苦,他带病工作,被评为模范党员干部。1942年他得了肺病,大吐血,他非常坚强,死里逃生。他长期带病工作,怎么会是阶级异己分子?
艾:他那时给高教部提意见,都提了些什么意见?
宋:51年、52年,教育改革,大的院系调整,对高等学校知识分子搞思想改造。他被派去当支部书记。一些知识分子,对教育改革提些意见。这个老头,他也是个知识分子,觉得人家提的意见还是对的,回到###来汇报的时候,他就替这些人反映情况。但是那时候有些人,思想还是很狭隘,觉得你这个人,替知识分子说话。他也不服,争,拍桌子打板凳地争。争了半天,不能解决,就给毛主席写信,给周总理写信。这些信,都被转回原单位。人家抓到这个信,当然觉得你这个人反党。他自己觉得坚持真理,主持正义。党的教育,这个老头,就是那么个个性。小波出生前两个月,他爸爸挨整,对全家是个沉重打击。他在胎里,受到刺激,这对他的发育肯定有影响。
王:他这么早去世,可能跟这个也有关系。我们3个男孩,我跟晨光比较像。他跟我们不太像。他就是在胎里受了刺激,造成体质上差异。过去,我们3个人一起出去玩,他特别容易累。一会儿就累了。你看过车尔尼雪夫斯基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