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原始》第260章



在众人一致叫好声中,华曦将此驹赐给了百战。谢过族长的恩赐后,百战在众人的鼓噪、起哄声中给此驹起了一个威震八荒**的威名——“血红”。(额,本来想叫来福或者旺财,后来还是觉得借用下血大的威名好了。)
战场上尸骸的清理工作,华曦让族人挖起几个大深坑埋了。然后,把缴获的马匹,刀剑等战利品收集整理后,立即出发了。
百战、华丰、华勇站在一处山丘上,望着坡下凄凉、血腥的战场。
尸骸横七竖八地躺满了方圆三里地的草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难闻的腥味,残破的旗帜和武器丢弃的到处都是,有的还插在死去勇士的尸体上。间杂有一些野花在风中摇曳,伴随着山丘上摇晃的小树,呼呼的山风,好象大自然也在为这些死去的灵魂哀叹、惋惜!
良久,当满目疮痍的战场逐渐回复荒凉,只留下遍野血迹、断棒残矛的时候,华丰在二人背后喊道:“勇,战,走吧!没有什么好看的,总有一天,我们也会和他们一样死去!”
百战收回了目光,策马追了上去。随即,华勇也拨转了马首,追了上来。
纪通氏族部队的大帐内——
纪通看上去有四十多岁,但实际年龄已经是六十有六的花甲之龄了。他满脸的茂密得有如针扎的钢须,一双犀利的眼睛炯炯有神,身体与年轻人相比丝毫不显得老弱,依然雄风不减。
自从上次率领部落大军攻打盟重关失利后,纪通就一直隐约在氏族部落里。虽然木肯、风姯印等首领失利回来时,自己到过部落城寨奚落对头一番。但,比起以往着实是低调了许多。事关大首领风诰以及他的叔父风哲等人,开始对自己日益强大的纪通氏族产生了的隔膜和防范。
就说前不久从与中华人交锋中,部落开始正式组建骑兵的事情上,自己就因为与有虎部落的莫哈凭借地处大草原的地利之便,硬是顶住了大首领和其他各氏族首领的强大压力,将大半马匹置于自己二族。从这件事开始,葛天氏族就开始将暗地压制自己氏族发展变为台面上的遏制。各氏族首领对自己的脸色态度,也明显发生了一个变化,不再像以往那般买自己的帐了。
此刻,他正坐在大帐内,一个人闷闷的喝着马奶。他不喜欢和自己的部下在一起大吵大闹,他觉得那样心烦,影响自己的情绪。说白了,就是有一些孤僻。通常,一个能力卓越于大众之人,性格和行为总是有些孤僻和古怪。就好比我的偶像iverson一般,总会让旁人费解、捉摸不透。
通常,这个刚从愚昧蛮荒时代中走出来的人,性格都是格外的豪放不拘,热情奔放的。类似于像纪通,甚至死去多时的艾则孜这般性格之人,那是少之又少。但无可否认,一个迥异于旁人的人,总是有他与众不同的能力。而这一类人,大部分都是各氏族部落的首领、长老、巫师一类。
第235章 葛天氏族的渊源
葛天氏大部落的最高权力宝座,纪通无时无刻不惦挂着。在几十年前,自己与大多数氏族首领一样,对大首领亦是十分尊敬爱戴的,只是在一件事后,自己对这个葛天氏族产生了歧视和抵触的心理。说起这件事,必须从葛天氏人的由来说起:
葛天氏的先祖也是燧人氏北方的支脉,是大伏羲氏族的一个较大的部落。其族人主要居住在洛水东南。
风诰的祖父风侍是葛天氏部落的一个杰出的人物,十九岁时就当选为葛天氏部落的大酋长。因政绩突出,二十五岁时被伏羲女娲政权的六十任帝罗秦看中,便把他召入帝都任执政大臣。罗秦执政的早期还算不错,社会稳定,人民康乐。到了晚期,因风侍的政绩突出,二十五岁时被罗秦看中,他重用葛天氏大酋长风侍为执政大臣。罗秦对他十分信任,很快便把朝中的实权交给了他。
风侍利用帝罗秦对他的信任和执掌朝政的方便条件,广交朝中大臣和各部落的大酋长,大肆扩张自己的政治势力,结党营私,不久便控制了整个朝政,完全架空了有巢氏二任帝罗秦。风侍逐渐不把帝罗秦放在眼里,朝中的大小事情都由他自己说了算。
当然,有巢氏二任帝罗秦并不糊涂,他觉察到风侍的政治野心后,企图削减他的权力,但为时已晚。为了壮大自身实力的风侍,与本族中长老商议过后,加入了女娲氏族政权一方。朝中的大臣们都纷纷站在了风侍一边,罗秦的话根本无人理睬。帝罗秦晚年时准备把帝位传给他族中的外甥时,风侍坚决反对。他认为:有巢氏的后人没有一个是出类拔萃的,根本不具备执掌天下的资格。建议帝罗秦推举其他部落有才能的人为帝位继承人。言外之意就是推举他自己。帝罗秦心里十分明了,虽然他已经看出来了风侍的野心,无奈此时大权旁落,想抗争也晚了。他已经无力回天,只好消极对抗,索性不推荐任何人为帝位继承人。就这样,罗秦晚年在朝政上失势,即受风侍等大臣的排挤,又遭受本部落族民的谴责,心理上倍受压抑,最终得了抑郁症,病情逐渐加重,病死于泌阳的宫中。(当然,这宫只是对罗琴身份地位的一个对应称呼,并非后世那种琼楼玉宇。)
而纪通氏族,则是当年力劝罗秦阻止风侍入朝为臣的氏族。首领纪通也为此与葛天氏族结下了仇恨。只因二十年前的一场浩大惨烈的部落之战,共工氏族将阻隔江河的不周山拦腰截断导致江河逆流,洪水泛滥,大地遍布疮痍,纪通无奈之下唯有跟随帝风侍南下迁徙到了如今这块土地之上。
留居在古昆仑山、祁连山、不周山及秦安大地湾一带的少典氏和有蟜氏,砸洪涝过去逐渐兴旺起来。他们迁徙到秦岭的常羊山一带,重建观天祭祀中心,也逐步发展和繁衍了“炎黄氏族”。而后来的炎黄二帝以及兵主蚩尤,亦是在此基础上先后建立起了炎帝政权和黄帝政权,以及蚩尤的九黎氏族政权。
原本,纪通对风侍只有愤怒和鄙夷,但绝无轻视之意。因此,在这风侍还在位的日子里,纪通一直兢兢业业,不敢对葛天氏族稍有差池。不过,这种敬畏很快就在风侍死后逐渐消失,而且随着即位人选付出水面,纪通潜伏多年的愤怒和野心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说起葛天氏族大部落,虽然现在实力与以前在泌阳时减弱了不少。但毋庸质疑的是,一个将近七万人口的氏族部落联盟,在任何一片土地上都是一个强大的存在。从渊源正统上来说,也是伏羲女娲氏族政权的延续。因此,大首领一位几乎是每个氏族首领都十分渴望坐上的宝座。
不过,众望所归的纪通并没有得到帝风侍的垂青,只因当年的那场事件促使风侍在位执政时,吸取了有巢氏二任帝罗秦的教训,把执政权牢牢地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在晚年时,风侍推荐自己的外甥,也就是侄子风诰为帝位继承人。
这风诰在治理、打仗、民生等事项没有一样行的。但他却有两样可以让他更获得祖父风侍的垂青——乐器和阴谋。
风诰爱好音乐,他从小就喜欢听虫鸣鸟叫,喜欢听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几乎就是个为音乐而生的天才。因此,晚年无子的风侍特别喜欢他,便把他召入帝都葛寨,留在他身边陪伴他。风侍年老时,有意要把帝位传给外甥风诰,便让他协助自己管理朝政。待他熟悉政务后,便正式向天神和氏族臣民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也许有人会问,这天子的选拔太容易了吧,仅仅是精通音乐就可以继承帝位,是不是有点匪夷所思?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那时候确立帝位继承人,基本上都是执政帝王一个人说了算,所谓推荐不过是一种形式。而执政的帝王(或者叫大首领,均是同一意思。真正皇帝的称谓,大家都知道是嬴政开始的。)选拔接班人,全凭着个人的喜好,说谁行谁就行,外边的人根本就不知情。
不过,若果说风诰仅是如此便从风侍的手中获得了帝位,那就未免太过草率了。要知道这风侍可是一个老滑头,脑袋并不糊涂,在临死前还一直紧紧抓住大权。不过,风诰的阴谋手段却是在风侍晚年才体现出来的。
风侍还有一个侄女叫峙龙,才华出众,本也是葛天氏部落大酋长的热门人选。侄子风骞,英勇善战,战功卓著。在葛天氏族部落举族迁徙来到南方的初期,四下征战,也为部落征服了许多野蛮人部落和土地。在当时情况下,无论如何这大酋长的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