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历代非常女性全集》第20章


摇⑼蚰辍⒋罄秩煌踝印U馐狈释醵越庥枪鼗潮钢粒蕴拼樱佣彩购撼胛谒锕墓叵迪嗟泵芮校叫攀雇担痪谕尽D潜弑焕渎涞男倥鞑欢舷蚰锛腋孀矗づ诵倥ビ诔雒娓缮妫侥值煤懿挥淇欤灾劣诖笥幸淮ゼ捶⒌恼秸啤?br />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婢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礼、细心有谋、机敏爽朗、能言善辩的女子,兼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如姐妹,到了乌孙国后为她物色到一个乘龙快婿,将她嫁给了位高权重的右将军为妻。解忧和冯嫽在乌孙国特殊的地位,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力。这样解忧与冯嫽在乌孙王廷内外连成犄角之势,对乌孙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终于发兵威胁乌孙国,大言不惭地要乌孙国王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与勒索,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上书汉廷,表示愿与汉朝军队共同夹击匈奴。这年,汉朝发15万大军,与5万乌孙军队联合,打败了匈奴,擒获匈奴单于的叔父、嫂嫂、名王(亲王)和都尉等4万余人,还虏获马、牛、羊、驴、骆驼70余万头。这次重创匈奴的战役,扭转了西域的政治形势。
汉廷与乌孙国通过这次军事合作,双方进一步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彼此更加水乳交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就连她的婢女冯嫽也被称作冯夫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礼遇尊敬,而且还代表汉廷,锦车持节,宣抚西域各国。
和亲姊妹:细君和解忧(3)
可惜肥王不久之后一病不起,王位转给了匈奴公主新生的儿子泥靡,也就是匈奴公主的骨肉,原有的政治格局迅速发生激烈变化,于是解忧的势力、乌孙的强盛、汉廷与乌孙的大好关系,一夜之间付诸东流。泥靡自幼饱尝冷漠滋味,也深感解忧长期以来对他及其族人的压制,如今当了国王,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于是施展出倒行逆施、暴虐无道、为非作歹的手段,弄得鸡犬不宁,天下大乱,怨声载道,大家都称他为“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的习俗,无可奈何地第三度再嫁,并为他还生了一个儿子鸱靡。两人感情不和,解忧提倡以德治国,发展生产,改善国民的生活;狂王则实施独裁政治,挥霍无度,沉溺酒色。国内反对狂王的声浪此起彼伏。不久之后,狂王把一个反对他的兄弟杀死,乌孙国就此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
解忧迅速把这里的情况告诉汉朝廷。汉廷听到这个消息,派遣使者率兵前往乌孙国进行军事干预,并利用冯夫人能言善辩的口才,以及她对乌孙国内部情况的了解,多方疏通,上下协调,说服各方派系,揭穿匈奴人的诡计,使乌孙接受汉廷的安排: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贵靡为大国王,统治六万户;同时,为了稳住匈奴,封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为小国王,统治四万户。这样,双方分而治之,安定了一段时间。
不久,解忧所生的长子贵靡和幼子邸靡相继病死,乌孙国人都归附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奢,再加上汉朝已大不如从前强盛,不能事事为解忧撑腰,解忧的处境也大不如当年。
自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解忧意气风发踏上征途,到如今汉宣帝甘露初年,她在西域已经生活了50多年,当年是粉白玉嫩的及笄少女,此时已是满脸皱纹的老太婆。
公元前51年,解忧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思土,愿得为骸骨,葬汉地”,当时她已是古稀之年。宣帝深表同情,派人将她迎回长安,同来的还有孙子和孙女三人。汉宣帝赐给她田宅奴婢,待遇如同公主,以酬劳她为国牺牲、效命国家艰苦卓绝的精神。大约过了两年,解忧公主就与世长辞。
品读:政治联姻
政治联姻,目的多种多样,多为皇帝拉拢各友邦或是亲信大臣的一种手段,也可以是大臣之间的一种以政治为目的的婚姻。但是说到和亲,就比较单纯了,多是不同种族或者是原来的敌对国家之间一种共同谋求和平的方式,它是政治权力中的一种柔和政策,这种柔性政策历来被各个国家推崇。
伏尔泰说过:“长期以来,基督教欧洲(俄罗斯除外)可以视为一个与分为若干邦的大共和国相类似的国家。”共同的宗教基础和一些国际公法和政治原则的相同使这些国家更容易走到一起,当时已经成形稳定的国家大致有:法国、英国、西班牙、德意志帝国、德国、荷兰、瑞典、巴伐利亚、意大利、葡萄牙等。这些国家之所以联系紧密,除了面积小、交通方便之外,就是因为有如东方人的传统特色——王室联姻。互相架起联姻的桥,我国公主嫁给你国的王子,我国的王子娶你国的公主。
历史上最著名的被送上断头台的皇后,波旁王朝的末代皇帝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皇后就是作为奥地利与法国政治联姻的工具嫁入法国王宫的。路易十四生前就可以根据血统和继承法来预见他的一个孙子可以将来继承荷兰、美洲和半个意大利。欧洲国际间联姻的最后结果是,几乎每个国家的王室之间都是亲戚。比如,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三世把长女嫁给了法国的路易十三,把次女嫁给了德意志帝国的皇帝费迪南,而费迪南的儿子又娶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次女为媳,路易十四则娶菲利普四世的长女为妻……整个欧洲王室全是亲戚。
中国在古代也有王室的联姻,古代这种联姻叫“和亲”,但是历史上中国联姻通常只嫁不娶,以保持大汉血统的纯净,充分显示了中华帝国惟我独尊的中心地位。
作为汉代细君与解忧两位公主远嫁到西域乌孙国,早早地承担起这种和亲政策。然而说起远嫁异域的和亲公主,人们就想起汉代的王昭君和唐代的文成公主,历史上的文人、艺术家对她们的历史功绩都极尽渲染,从而成为中国普通老百姓十分熟悉的和亲形象,公主刘细君和公主刘解忧出塞和亲的故事,就鲜为人知。
事实上刘细君和刘解忧早在王昭君之前就开始了政治上的和亲,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就历史事实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细君和亲的余响。
细君、解忧二公主远嫁乌孙,为将西域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虽然细君并不愿意呆在乌孙国,但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她心中所记念的,只是祖国的利益和民族的团结。细君、解忧这两位女性用她们单薄的肩膀,承担起保卫国家社稷的重任。当人们缅怀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的时候,不应忘记她们的先行者的名字和功绩。
美女惊鸿:王昭君(1)
王昭君
李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颜。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四大美女中,西施流落民间后不知所踪;杨玉环激起民恨被赐死,也死无可寻之地;貂蝉只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要去寻找她只好在古书中了,惟有王昭君,她的墓还巍然坐落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这个美人不仅在古书上记载,在世人口中代代相传,也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王昭君到底以什么样的魅力深得我们如此的崇敬呢?
深宫锁美
王昭君,名培,字昭君,南郡姊归(今湖北姊归)人。晋代避司马昭之讳,改称明妃。王昭君生逢盛世,百姓丰衣足食,国家稳定富足。但秭归这个地方离城市较远,比较荒僻,也就贫穷落后。王昭君的父亲,带着两子一女,和妻子一道,以耕种山坡地为生,种些红豆、山药等杂粮维持生计,过着勉强温饱的艰苦生活,有时还要替溯江而上的船只拉纤,赚钱贴补家用。
王昭君有一个哥哥叫王新,有一个弟弟叫王飒,出力的活儿轮不到她干,王昭君除了跟着母亲娴习女红之外,也在父亲的督促下读书习字,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却美丽如出水芙蓉,又知礼节,有大家闺秀的风范。
建昭元年,汉元帝下诏征集天下美女,以补充后宫。当时王昭君年当二八,被选入宫。
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各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当时,要想得到皇帝的宠幸,巴结画工毛延寿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因素。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持的,无不运用各种渠道贿赂画工。王昭君初入宫廷,不懂这些规矩,再加上认为自己美貌,不愁皇上不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