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第9章


一点,他喜欢自己去征服一个女人,而不是被打动,被动地被女孩子追求,被自己内心里唤醒的怜悯来说服自己。但是,他当时很需要像杜璞玉这样的女孩子的安慰、鼓励和温暖。他也需要温婉的柔性的爱,他得到了。当时,他对她总是持有一种不算很好的大男子主义的态度,而她,杜璞玉,在他的面前总是显得低眉顺眼的,什么都听他的。我们是后来才知道她的身体不算好。她总是莫名其妙地发低烧,医生开始也检查不出来她得的什么病,这种病很奇怪,就是她内脏的器官不是这个有问题,就是那个又出了问题。就这么一直在治疗,等到我们大学本科毕业,他又考上了研究生,她的身体越来越差,只好退学在家了。那个时候,他才真正地爱上了她。因为,他从她和她的父母对待他的感情中,体会到了一种亲情,也从她对待他的感情中体会到了爱情。他过去缺乏这些,他的家庭从小就没有给他这些,除了母爱。所以,他也在学习期间,悉心照料杜璞玉。他读硕士研究生的钱都是她的父母亲出的。等到他硕士研究生毕业,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为博士,并且取得了丰厚的奖学金之后,他做出来了一个决定,就是在去美国读书之前和杜璞玉结婚。而这个时候,杜璞玉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我们见到她的时候,我记得她的脸色苍白,神情委顿,已经完全丧失了一个少女应有的活力,她坚决不同意结婚,而是提出来分手。“你走你的阳关道吧,我是不能和你在一起了,不能再陪你了。”她哭了,但是,她的态度很坚决。在他离开北京去美国读书前夕,杜璞玉被查出来得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的毛病,整个内脏系统被古怪的病毒不断地侵害,但是过去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耽误了很多治疗的机会。她不久就去世了。我们都参加了葬礼,他还委托我写了一篇祭悼文,他念了这篇文章之后,将它火化了。然后,他就义无反顾地去美国读博士去了。后来,他和杜璞玉的父母亲依旧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他在美国的一部分生活费,一开始也是他们提供的。他们已经把他看做是自己的儿子,或者是女婿,而他也把他们看做是父母亲。那个时候,我在国内读书,我是读国内的硕士,接下来读博士。然后,我在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教书。我是土博士,他是洋博士。土博士很多,而洋博士很少。我们都在大学里,间或联系一下,他在美国的情况我基本知道,他混得不错,书读得不错,美国几个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都曾经辅导过他。其中一个更是他的导师,这是他后来告诉我的。每年他都回来一次,一直到90年代后期,他终于回国了。这个时候,中国进入到大学迅速扩招的阶段,每年几乎都要大幅度增加招生数,学生迅速增加了,大学校园也迅速扩张了,学校也急需教师力量。他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研究条件回来了,立即被一所名牌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他进步很快,不久,就当上了经济学院的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他开始频繁地在电视上露面,成了著名经济学家,在政治上也有了很好的待遇,他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他回国的时候,还带回来一个女朋友。他有女朋友这个事情,在美国的时候就打电话告诉我了,“祝福我吧,我有女朋友了。她是谁?你一定会问的。放心,在我回国的时候,你可以看见的。现在,暂时保密!”我果然在他回来的时候看见了。梁若冰,一个看上去很强势的女人,一个有控制欲的女人。他就喜欢这样的女人,她是一个真正的骑手,假如他是一匹千里马,那么她就会很好地驾驭他。他就是这么的一个人。我还知道,他回来之后,看到北京刚刚开始了买卖商品房,他立即给杜璞玉的父母亲也买了一套房子,作为报答,“这我女朋友也是同意的。但是,她嫉妒我和他们的关系,希望我以买房子的方式回报人家之后,最好就不要来往了,而应该多去看望她的父母亲。我同意了。”他说。不过,回来没有半年,梁若冰就和他分手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也没有多说,似乎也不希望我知道。就这样,一晃就是快十年过去了,他和女律师曾莉结婚了。现在的他已经名满天下,志得意满,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这个时代的成功人士的魅力和气质,举手投足,都显示了一种他自己都无法察觉的派头:他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一个幸运儿。虽然爱他的母亲和女友杜璞玉都去世了,但是她们在天堂里一定也看见了他是那么的不凡和超拔,而她们也会为他感到无比的骄傲。
六 传道、授业、解惑变得困难了吗我向教学主楼走去。我这个学期开的课是《从〈金瓶梅〉到〈红楼梦〉——明清世情小说研究》。我走入高大巍峨的主教学楼。学生的人流汹涌,大家急急忙忙地往各个教室里钻。我上了楼梯,准备进401教室,去面对我的学生了。但是在上楼梯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转的,却是要约见那个给赵亮夫妇代孕的女孩的事情。在四楼的401教室门口,我看看距离打铃还有几分钟,就忽然觉得应该立即打一个电话给她。于是站在楼道边僻静处拨响了电话。“喂?哪位?”从她接电话的声音听上去,这个女孩子的声音细嫩,甜美,一定是一个很清秀的女孩子。我想象她那纤弱的身材和迷茫的眼神——对前途的迷茫,对大都市的恐惧,对生活的探望,都在她那双我几乎可以透过电话看见的眼睛里藏着。“我是那对儿请你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孕育孩子的夫妇的朋友,我是一位大学老师,我受男主人的委托,想找你谈谈,顺便给你带一些东西。”“您好,老师,谢谢你。可是,中介公司不允许我见到客户,我应该——”声音是怯懦的,也是游移的,显然她感到无奈和无助,不过似乎因为我是大学老师,对我立即建立了信任感,又不好拒绝我,又不很想和我见面,这种情绪在电话的声音里流动了过来,被我捕捉到了。我想,她这个时候一定非常需要安慰和鼓励,需要一点儿来自年长者的支持。我想这个事情,她甚至都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她一定是这样的。“我想和你聊聊。请你帮助他们生孩子的夫妇,他们也是大学教授和律师,人都很好,不过,男主人希望我和你见面,了解一些你的情况,再带给你一些东西,营养品,相关书籍什么的。都是你现在需要的。”她仍旧迟疑了几十秒,然后她说:“那好吧,什么时候见呢?”“今天晚上怎么样?我可以请你吃饭,把他们要我带给你的东西交给你。”她的声音不再继续游移了,因为拒绝我是很不礼貌的事情,“好,就今天晚上吧,老师。那,地点呢?”我问清楚了她住在哪里之后,就在大脑里迅速地搜索那个区域的餐馆,我想起来了,有一家胡同比萨饼店很不错,立即做出了决定去那里,并且告诉她在那家餐馆见面。我告诉她详细地点,她答应了,而且记住了餐馆的位置,我们挂了电话。我讲完了我的课,正要走出门,我的研究生沈临帖追上了我。“段老师,我把论文的初稿写完了,想请您指教指教。”说完,他就递给我一个大牛皮纸信封,“里面就是我的论文,题目叫做《〈金瓶梅〉饮食谱系》,您看看吧。”我把论文接了过来。“好,很好,你完成的时间比他们都要早。我看了之后,再和你交流。”然后,他笑了一下,走开了,瘦削的背影消失在众生喧哗的楼道里。沈临帖是一个多少有些内向的孩子,他有点儿拘谨,但是这个学生的特点就是认真,他要是喜欢做一个事情,就一定会将这个事情做彻底,比如书法,他从小就练,现在的毛笔字果然很好。我很喜欢他这一点。如今认真的人不多了。
七 比萨饼店里的谈话(1)我开着自己的汽车离开了校园,汇入到了道路上的车流里,终于把车开进了北二环内的一条胡同,把车子停在胡同里一辆白色的丰田越野车的后面,这个胡同里停车要全部靠右边,这样可以在左边留下一个让汽车通过的通道。我和那个女孩子约在了这家胡同里的一家比萨饼店里。那个店的招牌就叫做“胡同比萨”,这个名字很古怪,说明了北京的国际化程度。胡同里一般会有澡堂子,有炸酱面,有小脚老太婆,有门墩儿和大槐树,有比萨店的胡同,还真不多。我下了车,走进店里。这个店的生意一直很不错,据说是一个法国人在经营。的确,来吃饭的都是老外,一群群,一桌桌,一对对。几乎没有座位了,我于是走到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