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第60章


张勇成立了专门机构,他任组长,关中锋任副组长,组织部、纪委、公、检、法五个单位的一把手为成员,抽调三十名工作人员开始调查。上访组织者得知这个动静后给张勇打了电话,表示感谢张书记对他们的要求的重视,同时又要求快刀斩乱麻,不要夜长梦多,甚至于出师未捷身先死,他们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轰轰烈烈的过程。
事实上这些被辞退的原乡镇干部没有在农村扎根,他们都在小河区做事,有的在《歧北日报》当记者,消息异常灵通,听说今天所有的领导干部要为民工子弟学校开学剪彩,就通知大伙再一次上访,让小河区的这桩陈年积案在老干部群体中散布开来,让全社会都知道小河区还有如此巨大的腐败窝案,让陈彬等自食其果,让王军从县长宝座上滚下来,滚到监狱里去。
刘扬略微考虑了一下,对常委们说:“一同到小河区区委去,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解决。”刘扬看了看不远处大腹便便、官步矫健、正谈笑风生的陈彬,冲田野一笑:“一场新的战役开始了。”田野也笑了一下:“一场恶战啊!”
二百多人聚在门口,人可以出进,但车不得通行。刘扬平和地走进去,问:“区上正在查,你们这是干什么?你们也是当过干部的,怎么不理解区委工作的程序性?”
一个中年男子首先站了出来,说:“刘书记,你要理解我们的心情。我们还是守法的,如果胡闹,我们今天就去朝阳学校了;我们没有去,我们在这里等张书记。我们看到了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就放下手中的事,到这个我们本不愿意再多看一眼的地方搞这种事。清除我们雷厉风行,清除有背景的官娘子为啥就这么难?这还是小河特色、歧北特色。这么长时间了,一个都没有清除出来,张书记给我们的承诺呢?我们心里不平衡。我们好多人把青春留给了乡政府,为党工作了,现在中年了,却被扫地出门!”
诉说者哽咽了,泪水夺眶而出:“我跟张孝娃是一个工地的小工,二十年,人家现在是何等人物,我是个啥东西!好在这个人心地善良,收留了我,我才有了一口饭吃。刘书记你看看,我们这二百人当中大多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一不会电脑,二不懂外语,三不会开车,四没有技术,只有一点做人和做点小事的经验,我们的出路在哪里?而那些百屁不懂百事不干的官娘子、官太太,成天在马路上乱转,在商场里购物,在温泉里游泳,却能够拿到财政工资。这是社会主义吗?”
刘扬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温和地说:“我们大家到里面去。我们市委常委全都到了,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我承诺,一个月内把你们举报的这些升天的鸡犬全都清除出来,公布于众,让社会监督。另外还要查是谁帮她们走到这一步的?是谁给她们国家干部的身份?是谁给她们官做的?这些人要交给司法机关依法处置。凡是在市内任职的,我们市委绝对不会徇私枉法;如果官比我还大,就请上级组织处置。你们看怎么样?”
好多人点头称道,开始向里面走。刘扬问张勇:“一个都没有查出来吗?”
“都已经查实了,这些人最近都在活动,已经有省领导给我打电话了。”张勇说。
刘扬眉头一紧:“管这么宽吗?这位省级爷爷是为谁说情的?”
“为王军老婆。”
刘扬苦笑了一下,说:“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一个街头混混竟然当了共产党的县长,还能通天啊!王军现在在哪里?”刘扬问王凌。
“在河曲。”王凌说。
“不是请你们纪委把他请到歧北市来吗?”刘扬瞪眼看王凌。
“来了又走了。”王凌说。
“再请回来。”刘扬对王凌低声说。
在办公楼前的空地上,刘扬大声说:“上访的同志站一边,区上的同志站一边,我们的常委站一边。”站好后刘扬说:“可以行动了,小河区的工作组现在就行动,把已经查实的这些人集中在一个地方,一边办开除公职手续,一边让其交代问题。不管牵扯到谁,都传唤,都审理,法律怎么规定就怎么办,不用请示。市纪委现在就通知河曲县县长王军到市上来协助小河区的工作,叫他马上动身。”
刘扬看田野、王凌:“两位老兄有什么意见?”
“小河区要全力以赴,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漏掉一个害群之马,把这些无视国家法律和群众利益的不法分子一网打尽。”田野说。
王凌挥动起粗壮的右臂,对张勇说:“我会竭尽全力支持你们,快刀斩乱麻,要狠下心抓,不妨开车轮战。”
杨哲有点尴尬,双手背在身后听刘扬的最终指示。
“你们满意吧。”刘扬把脸面转向上访者一边。
“谢谢刘书记!我们回去了。”带头的那位声称在张孝娃建筑公司打工的中年人说。
“不用谢我们,我们市委要用实际行动感谢你们。待这项工作结束后,我们市委要召开一次反腐倡廉表彰大会,给你们一定的物质奖励。你们走吧,你们放心,我们会在《歧北日报》上一个不漏地公布处置结果,包括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置,请大家拭目以待,也请各位继续监督。”
上访者和常委们同时走出小河区大门,认识不认识,分开时还握了握手。不少常委叹息一声,有人还感叹,说是谁害了这些人,落到今天这地步。也有人说谁也没有害他们,是他们自己不争气,十几二十年,光想着国家转正他们,不看看形势发展,不思进取学知识上大学,今天才知道自己啥也不会;现在就有这么一大批人,除了会当干部,会耍嘴皮子,啥也不会。如果不是刘书记这么做,再过几年他们再年长几岁,再从政府大院走出来,他们的境况会更差。
刘扬没有再说话,一个人走在最前面,沿街由东向西而行。在恒通商贸大厦门前的一个阅报栏前,一群老人在高声议论市委给马路环卫工人加薪的事,一个声音,都在赞扬刘扬,说这个年轻人是给老百姓给穷苦人办事的好人。刘扬听到心里也高兴,他走到报栏前,看到当天日报头版头条特号大标题写“我市环卫工人月薪增至900元”,心里又生出一种快慰感。这是他提议,市委市政府所有领导同志传阅同意后决定的,原定从七月份补起,刘扬觉得一个这么大的城市,不在乎这么一笔小钱,就跟田野通气,从今年元月补起。今天见报,两区六县一片叫好声,没有人说这个加薪不对。
刘扬主动跟老人们打招呼,说我就是刘扬,很少跟群众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现在就提给我听。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挥起拐杖说:“刘书记你说得不对,什么叫跟群众在一起?心里装着群众、想着群众,心跟群众贴在一起,就是跟群众在一起。那些人在一起心不在一起的、口是心非的领导,不管他说得天花乱坠,我们心里明镜似的。你到歧北来四个多月,时时刻刻想着我们老百姓的事、我们歧北长远发展的事,所有有良心的人都看到了,感觉到了,我们感激得很哩。省委给我们派了一个好同志、好书记。听说你明年又要走,有这回事吗?”刘扬握住老人的手,笑着说:“椅子还没有坐热,往哪里走啊?不会走的。”“就是嘛,刚来就要走,我想也是传言。”刘扬问:“老伯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说一说吧!”老人说:“没有。我们想到的你已经做了,或者正在做,我们没有想到的你做了。我们高兴得很哩。”
王凌插话进来:“老人家具体说说什么是你们想要市委做的!”
“比如抓干部作风,二十年了,过一段时间就要整顿作风,但什么时候见过成效?现在你们不明确提抓作风建设,抓干部,大大小小几十个干部抓进去了,不用说,所有干部的作风一下子就变了,大不一样了。这就是我们所要看到的。原来那个姓王的,说得比唱得还好听,就是不干事,尽用了些跟他一样耍嘴皮子做官样文章的东西。主席说了,政治路线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刘书记抓干部抓到根子上去了。”王凌啤酒肚一挺,双手握住老人的手,说:“谢谢大家关心我们!谢谢!”“不用谢我们,我们歧北的老百姓要谢你们呢。”老人说。
这是多少年来歧北市委常委第一次如此悠闲自在地走在大街上,走进人群当中,主动倾听百姓意见。
树荫下坐着的穿着“再就业”环卫工作服的三位女工人听到这是市委书记跟老人们闲聊,小跑步过来。刘扬首先伸出双手,握住最前面的一位,十分亲切地说:“你们很辛苦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