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期如梦爱如胭红》第10章


这一回,她放下了小女子的矜持柔婉,变得机智果敢。她拿了主意,抛下小姐身段,要当垆沽酒,不卑不亢。她也令他跑堂端酒。这一切她都是做给父亲看的,她是想用激将法令父亲接纳自己和司马相如的这一段感情。她是被迫无奈,当垆沽酒只为情。
一切都在她的意料当中,卓王孙终于按捺不住,深觉卓文君丢尽他的脸面。于是在旁人的劝说之下,送给了二人财物,又给二人分家资奴仆。至此,卓文君逼迫父亲与自己讲和。无奈之下,卓王孙也只能接纳了女儿别嫁司马相如的事实。这双恋人的生活也开始有了起色。司马相如的气运亦得到逆转。
不如不遇倾城色 第27节:凤兮凤兮归故乡(2)
彼时,正值汉武帝即位。汉武帝对司马相如早年追随梁王时所写的《子虚赋》赞赏有加,惊为天人。后经狗监杨得意推荐,司马相如被召京师面圣。这件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道:〃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
司马相如进京献上《上林赋》,盛撰汉天子上林苑的壮丽及汉天子。《上林赋》因大气华美,深得君心。于是,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拜司马相如为郎官,后来又再拜为中郎将。于是至此,司马相如得了大道荣归。他在长安踌躇满志,她却在成都独守空帏。
可惜此时的司马相如依旧没有逃脱男儿多薄幸的谶。盛名在外,投怀送抱的妩媚女子不少。这之于奔波在外内心劳碌的他来说,是不小的诱惑。但他内心只是踌躇,他并无弃她不顾之心。所以他来讯她意见,说有纳茂陵女子为妾的心思。他这一处的寡情只是蜻蜓点水的匆匆过场。也就不惊心,亦没有动魄的干戈。因他始终对她爱至刻骨。他只是来问。
但他这一问,将她伤得灰飞烟灭。她猛然之间看见内心的壮丽城池轰然倒塌。那是她原本最大的指望。他这一点点的背叛令她顿觉天昏地暗,满目凄凉。这一个她夜奔投生的男人,却说着想娶别的女子的话。他,是要将她毁灭么?她端目凝视他那一封十三字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独独少了一个〃亿〃字。她如此聪慧明朗,哪里会不晓得意思。她能作出的回应,唯有含泪颤颤执笔书,写下痴绝字句换一场肝肠寸断。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
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是为《怨郎诗》。又作《白头吟》:〃皑如山上雪,皎若云中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并随诗附《诀别书》呈递司马相如,曰:〃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不如不遇倾城色 第28节:凤兮凤兮归故乡(3)
后来,司马相如得书信,阅毕,内心顿时情意翻涌,往昔佳人红袖添香时的温情再一次覆没了他疏离的心。再不提纳妾之事。他到底还是爱她至深的,唯有这女子,能令他再三陷落。传说到了这里,也就差不多了。最终的一切是团和圆满,风清月朗。
四川邛崃文君井旁有一副对联,字字珠玑,陈述着那段流连又绵融的情事,纪念着那个明媚如蔷薇的女子。一切都周全。
君不见豪富王孙,货殖传中添得几行香史;
停车弄故迹,问何处美人芳草,空留断井斜阳;
天涯知己本难逢;
最堪怜,绿绮传情,白头兴怨。
我亦是倦游司马,临邛道上惹来多少闲愁;
把酒倚栏杆,叹当年名士风流,消尽茂林秋雨;
从古文章憎命达;
再休说,长门卖赋,封禅遗书。
山月不知心里事 第29节:结发夫妻爱不移(1)
【倾谈三】
山月不知心里事00
结发夫妻爱不移——公孙丑·苏武
都说结发夫妻的情意是人间至深至重的一种。
人若有前世今生,那必定要花去几生几世的酝酿铺叙,方能修得一世同床共枕眠,结发为夫妻。这样的情意怎能不深、不重、不牵挂、不纠缠。
古时人们十分重视礼仪。男子二十弱冠之礼,女子十五及笄之礼,婚嫁之夕男女左右共髻束发之礼,都是十分重要的仪式。旧时女子订婚后便要将发绾成髻,待婚夜由新郎解下。《仪礼·土昏礼》载:〃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即是此意。是为结发夫妻之始。
结发仪式亦有衍变。宋人孟元老于《东京梦华录·娶妇》中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讲的即是夫妻婚夜结发以誓同心。所谓〃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虽是仪式,透着情长。
结发之义重,非两三言能诉。它不仅是古人的婚俗,更是夫妻信义,彼此忠贞的象征。在古诗词当中,结发也成为一种代替夫妻深重情意的意象,表达得简洁,更有力量。那一句承转千世的〃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几度柔断人肝肠。清辞温良,情词厚暖。总被人反复地提及。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这是西汉名将苏武的《留别妻》诗的首两句。苏武本是汉武帝时中郎将。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在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之后,匈奴撤退到大沙漠以北,与汉和好。但这安宁是表面,双方未交战的几年当中,匈奴一再请求议和,于是汉朝派出使者回访,却常常一去无归,被匈奴扣留。汉朝亦将部分匈奴使者扣留。
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再次提出议和,并释放汉朝被扣留使者以表诚意。于是,汉武帝再次派出议和使者,率使团出使匈奴。此人即是中郎将苏武。临行前,苏武作诗与妻道别,写下一首《留别妻》,感动千世后人。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嫣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别为此生。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作下此诗时,苏武深觉男子大展宏图之时却留恋儿女情长并无光彩,自比〃征夫〃,处处流露出对爱妻的不舍。只是心中感伤难耐。因那前路漫漫,杳杳无可预计。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唯恐这一别,就是不见。那夜,他与她端坐房内,相看无语凝噎。
夜深时,她兀自走过窗台,依在帘旁。神情当中哀伤满满。每一回蹙眉、哀叹,都令苏武痛楚难当。这夜,处处都是凄婉,唯独当空一轮亮烈明月,折给夫妻二人一些明光。他们就这么沉默不语,兀自思想。他们深知,离了彼此,这日子,将过得清瘦至骨瘦嶙峋。
那首《留别妻》,是他含泪执笔摁进纸里的诗。字字都是绵长情意。他令世人明白,男人的硬气当中亦有绵密的温柔百转。她自然也懂得他的心,于是这一夜,她与他在日月之下横下了决心,立下了誓言。誓言是开在舌尖的莲花,你我都应该对它持有饱满恒久的敬重之心。爱中人更当如此。
苏武的妻子相传是公孙敖孀居的女儿,名叫公孙丑。她在他离去之后,手里紧紧握着他留下的这一纸字墨。仿佛握着一段从容绵密刻骨铭心不能割舍的往事。就这样,她一天一天将日子过掉。清淡如水,唯有思念。铅华褪尽,孤灯映壁,她险些在寂寞当中溺死。她不知他这一去就是十九年,再相见已是一双白发人。
话说这一边,苏武也不曾料到自己一去不能回,独自甘苦十九年。苏武在带领使团来到匈奴之后,谈判本已顺畅,岂料半途出了意外。匈奴内部发生了谋反的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