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往事》第48章


只是过程,他的结果还是农村。
老五的身体不太好,他的体格跟老三是一样的只是淑惠调理的好,尽管这样,还是经常的小病不断,淑惠对此很忧心。
四丫劝她:“你不能这样,要是你也病了,家里谁支撑?你好好的就是他的福气。”
柳玉莲最近也是很忧心,敏禄和敏贵都要当兵,她舍不得敏禄去,可是看看家里这么多的孩子,敏富也紧该说媳妇了,房子还没有。人都相看还几个了,就是没房子,姑娘说咋的也得有住的地方吧。
四丫说:“要不就住我那间厢房,以后你们再慢慢盖。”柳玉莲觉得行,敏富倒是没说啥。她忙着给儿子打听会过日子的姑娘,敏富自个慢慢的打家具,他的木匠活学的也有七八成了,自个用不成问题。
敏禄和敏贵都走了,敏贵的年纪大了点,领兵的看他长得壮实,也就答应了,哥俩装着绿军装带着大红花一起离开了家。
敏瑜他们在街里还跑去火车站看来着,只是没看到,都很沮丧。敏瑜说:“去了也好,总归能吃饱饭,穿的比家里也好。”
敏禄去当兵的那年夏天,敏瑜考上了一所军医大学,受玉霖的影响,他也喜欢医生这个职业,还有玉霖常说的一句话:无论什么时候医生总是不可或缺的,谁都敢得罪就是不敢得罪大夫,说不定啥时候就下药药死你,前一句玉霖说的一本正经,后头的就是看着敏瑜开玩笑说的。
高考结束,敏瑜回到了齐家沟。等待着最后的审判,政审。对此敏瑜很忐忑,他的成分是地主,就是大队可以出具证明他没有过激的言行,可是省里和学校的复审,他也是没底的。
惴惴不安的等待,让敏瑜瘦了下去,不住的暗暗祈祷。四丫也每天的求着老天爷的保佑,也许老天爷真的听到了这可怜的女人的哀求,敏瑜的政审过了,敏璋的也一起通过。
翟远的出身本身就是贫农,大队并没有人难为这三个孩子,毕竟出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三个孩子都有惊无险的通过了政审,拿到了期待已久的通知书。
敏瑜的选择就是敏璋的选择,敏璋就喜欢跟在敏瑜的身边。翟远去了省会,敏瑜和敏璋则进了京城。
翟远一直都是崇尚武力,他选了军事院校,也如愿的走了。
三个人一起考了出去,让齐家沟地震了。
四丫知道儿子考上大学了,在老三坟前大哭了一场,还要放一挂小鞭,敏瑜没让,最后还是在上学走的那天,二憨放了一挂。
敏瑜回到家,就想着攒学费,他的学费还是问题,他要攒齐以后的费用。整个假期他都在刨药,带着敏璋和翟远跑遍了齐家沟附近的山,他们的付出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每个人都有百十元的分帐。
四丫把家里的布票都拿了出来,给敏瑜置办了两套全新的中山装,做了四双千层地的布鞋。
敏荃把自个的装新被褥给了他一套,又多添了个褥子。
老四给他一个行李包,拍着他的肩膀直说好,秀英塞给他二十块钱,不容他拒绝。
齐老大洗的干干净净的过来,给他拿来二十块钱,季兰香有现大洋,可是花不了,也没地方去换,他没给他。
齐老大说:“家里就这些钱,你也别说别的,当年我送你们三个上学,就是为了能出人头地,你考上了是老齐家的大事,你大爷现在就这么大的能耐,你们仨一人二十谁都不偏袒,拿着吧,好好学。”
柳玉莲也是一样的二十块,她又拿来两双布鞋,一双里添着十块钱“这是你大哥和你二哥给的,鞋是你俩嫂子做地,你别嫌弃,留着穿。我也没能耐,就这点心意,你是好孩子,别不要二娘的东西。”
敏瑜的两个姑姑也送来了东西和钱,春华秋华都是一套衣裳和二十块钱,四丫看着红了眼睛:“唉,敏瑜上学让你们破费了,这些年都是你们帮衬着才过成今个这样,这些东西我就收着了,等敏瑜出息了让他孝敬大伙儿。”这些恐怕都是家里的存项了,为了敏瑜都拿了出来。
李二媳妇送来了二十块钱,又给了一斗小米,她说:“我都不知道该送点啥,净高兴了,老三地下有知也该保佑敏瑜好好的上完大学,当个大官。”
村里人知道了也纷纷的送来了贺礼,半斗小米的,也有三块五块的给钱的,四丫让敏瑜记上,这些都是人家的心意。将来能帮的都要帮衬。
5
四丫站在村口的松树底下,看着儿子渐渐的远去,她抚摸着身边的松树。
这是那年修路的时候一个和现在的敏瑜一样大的小兵栽的,她还记着他说的话:“我老家是黄山,我家山上有迎客松,我也给你们栽一颗,这个位置正好,站在这可以看到下边的大路,这棵树也长大了。”
小兵早就离开了莲花山,当年修路的人也早就走了,只留下这棵树还站在这里,现在敏瑜也离开了。
敏荷在火车站送走了敏瑜他们,玉霖非要去送他,敏瑜不让,玉霖最终还是放心不下请了假去了。
敏瑜坐在宿舍里看敏荷塞给他的手绢包,整整的二百块:“敏瑜低头呆了一会儿扬着手绢对玉霖说:“姐夫,我姐把家里的钱都给我拿来了吧,这回你回去就真要喝西北风了。”
玉霖难得的没跟他抬杠:“你在外头不容易,没亲没靠地,多带点钱好。”
敏瑜红了眼圈,紧抿着嘴,没做声。玉霖拍拍他的肩膀:“咋着,是不是看着我要喝西北风你特高兴。”
敏瑜红着眼睛叫了声:“姐夫。”
敏荷省吃俭用的攒钱,都是为了他上学,粮食从家里带,吃菜自个园子种,平时肉都不舍得买,小罴馋的看见肉就两眼放光,一切都是为了他。
玉霖走了,敏瑜觉得心里发闷,摊开一本医书,闭着眼睛默默的背着,这是他心情不好时常用的方法,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偶是很良善地人,要登科就得三人同时地,嘿嘿。
、憨二憨敏荃珠胎再结 犟敏富好事将近
敏瑜走了,村里恢复了以往的节奏,农民依然终日劳作在田间,阶级斗争依然如火如荼。
四丫依旧继续自己的生活,敏荷修完产假就走了,小罴送去上小学,他立志要成为舅舅一样的人。
四丫的任务是看着眼前这个到处爬的胖小子,敏荃的儿子。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模式一直在延续着传帮带,老子传给儿子,老子帮着儿子,然后是老子给儿子带儿子。
除非你是无老可依,如果有尽管靠上去,老人负责解决你的一切后顾之忧,哪怕是你在花钱在某女身上做运动,你老子也会这样说;我儿子在为华夏民族的传承做贡献,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的溺爱。
二憨的儿子之所以让四丫带是有原因的,十个月的小家伙长的圆润,看不出像谁,只有一双眼睛颇得敏荃的神韵,一眨眼,一努嘴,一副小可怜的模样,任你如何强悍的的心都化成了水。
孩子还小,却看得出来谁可以欺负,谁是不会妥协的。敏荃不惯着他,四丫却是拒绝不了这个胖嘟嘟孩子的哀求的眼神,二憨是始终都站在媳妇这边的。孩子就见天的赖在四丫身上。二憨乐的孩子不在身边,抓紧一切时间给小立生造出个未来的弟弟或妹妹。
为这,二憨不知道吃了四丫多少的眼角风,敏荃也挨了好几天的数落。
这样,立生小朋友提前结束了四丫定的为期两年的哺乳期,进入到吃米糊糊的的时代。
四丫掏了小米,轧成面,上锅蒸了,再炒熟,吃的时候少放一点糖,开水冲就行了。立生小朋友很喜欢这个新食物,每次都吃的挺欢实,吃完了就像是长了胡子。
敏菊下街给敏荷看孩子去了,敏荃反映的厉害,十个月大的孩子就扔给了四丫。
四丫天天的看孩子做饭,一天也不得闲,二憨要下地,四丫想起来就数落敏荃几句,嗔着他们待孩子不好,早早的有了二胎。
四丫是个不爱串门的人,这回看孩子倒是有空串门了,她抱着立生去了柳玉莲屋。
柳玉莲正生气,四丫看着奇怪,问站在门口气哼哼的敏富。
敏富二十三了,长得和他爸一样的高壮,浓密的头发剪的寸头,浓眉大眼的看着精神,此时正在生气。
四丫说:“你们娘俩这是咋的了。”
柳玉莲接过四丫怀里的孩子:“唉,你说,这叫个啥事呀,这不是今个找坎下的孟嫂子给老四看了个人,都说好了今天来相看,谁知道那闺女进院听说咱家是地主,扭头就走了。”
四丫说:“咋这样,不是说好了的?”
敏富在旁边瓮声瓮气的说:“走就走了,她在门口还骂人。”
四丫说:“骂啥着?”
敏富气的直喘粗气:“那女的说:我家是贫下中农,现在都在搞阶级斗争,我咋能嫁给个地主崽子。你听听三婶,这样的也要看,白给我都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