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海2 作者:南派三叔》第4章


梁湾从杭州出发,回到北京的时候,正是午饭的时间。
她的疲倦已经到了极限,但是她还是在车里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强打精神。她迅速地约了一个人,这个机会很难得,如果她不能准时到达的话,估计这件事情还会拖上十天半个月。
手机被她紧紧地握着,手里的汗几乎把屏幕都浸湿了。
出租车拐了几个弯,终于开到了她的目的地——北京市档案馆的分馆。
她下了车,就看到了她约的人已经焦急地等在外面。
这是她的初恋男友,是个书呆子。他当时在大学里学的是图书管理系,所以找了档案馆的工作。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俩最后分手了。但是梁湾对这个男人的印象非常好,因为这个男人看上去老实、可靠,而且似乎这个男人为她可以做出很多不计后果的事情。但是对梁湾来说,还是无法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这次来找他帮忙,她也有点于心不忍,因为她知道这个忙背后所承担的风险是什么。
下了车之后,两个人见面还是有些尴尬。梁湾想表现出一点矜持,朝他笑了笑,说了声“好久不见”。
对方却紧张地看了看四周,问她道:“你要这些东西用来干什么?”
梁湾说道:“我也是受人所托,挺重要的一件事情,谢谢你能帮我,回头我请你吃饭。”
她的初恋男友看了看她,把手里的号码和钥匙递给她说道:“吃饭就不用了。记住,晚上八点之前你一定要出来,我只能保你到八点。所有的号码和那些东西全部在里面,东西是不能带出来的。你进去之后,手机也会被收走,你只能靠自己。”
梁湾点头,问他道:“如果他们发现你拿了这个钥匙,你会有什么惩罚?”
这年轻人笑了笑说道:“无论是什么后果我都会承担的,快去吧。如果对你那么重要。”
梁湾听了心里一阵感动,想上前去拥抱一下这个昔日的恋人,但他却警惕地往后退了一步。梁湾有些尴尬,对方说道:“我现在已经有女朋友了,你快去吧。”
梁湾点了点头,心中有一丝难言的感觉。等她踏上楼梯转头看的时候,她的初恋男友已经消失了。当梁湾走进档案馆的时候,所有的尴尬情绪都已经消失了。她心中的紧张开始占据她所有的情绪,脑中只想着当年的那个晚上,在那个病房,那个奇怪的病人跟她说的那句话。
第4章 封存的档案
梁湾明目张胆地寻找着档案馆的房间号,因为她知道这里的监控已经被她初恋男友关了。所以她可以一路勇往直前地走着,一直走到走廊最深处的门口。这并不是走廊的尽头,而是被一道巨大的铁锁拦住。
梁湾用钥匙打开了铁门,走了进去。就看到走廊两边各有两道房门,她看了看手里的钥匙,这四道房门的钥匙全部在钥匙串上面,就是说她要看的东西全部在这四道门里,需要她自己去找。她只有七个小时,她必须在这七个小时里找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她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找到第一个人名。
那是之前她看到的那些图纸上的一个名字,一个小孩子的名字,填在绘图员那一栏的后面。
这个孩子姓霍,叫霍中枢。
她开始在书架上翻找,这一排书架上全是姓霍的人名,书架的题头能看到很小的标签,写着中国华北1978年首批少年班。
梁湾的调查思路很简单,这批绘图的孩子只有十几岁,在中国的那个年代,十几岁可以使用专业技能的,只有当时李政道提议成立的少年班。
这批小孩子,从1978年第一届开始,1979年和1980年的两届,都有可能是那张图纸上的人,但是当时少年班人数有限,只有利用权力调出档案,才能很容易查到。
可以想象,当时这些孩子都是军备资源,虽然最后少年班的发展并不是沿着这条道路前进的,可是最早的少年班的孩子们中的天赋异禀者,进入军方的不在少数。
科技发展和军事从来就是不分家的。
梁湾的思路是正确的,她在1980年中科的档案中,看到了霍中枢的档案。
13岁上的大学。
随即梁湾在霍中枢的档案中,看到了最后的失踪注释。
13岁那年没有来学校报到,人口失踪。
梁湾看了看霍中枢的班级,然后顺着这个时间去找。果然如她所料,霍中枢上大学的那一年,在全国各地,有很多考上少年班的孩子都没有去学校报到。这些人,在档案里,全部都是失踪不见。
梁湾知道他们去了哪里,他们就是在那一年,开始去学习绘制她看到的那些图纸。
不过,建筑绘图是工科类的专业,少年班一般的专业不会集中在工科。这些孩子的天赋很多都是在数学等理科范畴。
只有在数学和音乐领域才有真正的天才。
她看了看这些孩子报考的专业,不由咬了咬下唇。基本上都是特种工程类的专业。建筑系。
如果不是通过她初恋男友的关系,在外延是绝对查不到这个系的资料的。
为什么要这些孩子?
梁湾找了一个用来够书架上沿的台阶,坐了下来,努力整理自己的思考方向。
她不用去推理分析,这个她出去之后有的是时间,她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在她四周的书架上,但她必须找到方向。
她又看了看他们的专业,这个专业的名字太笼统了,她决定往这个方面入手。于是她开始在档案中翻动,希望能找到这些孩子的成绩单,这些天才少年在高中的时候,就会有老师为他们准备特制的课程。有了成绩单,就能知道,这些孩子为什么被选中,和其他少年班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可惜没有,她找不到一份和这些孩子平日学习课程有关的资料。
唯一的线索,是她在一个人的档案袋里,发现了一个处分的记录。
这个处分的记录,写着原因是损害课本,这本课本的名字叫做:青铜冶炼。
在高中的时候,学青铜冶炼。
中国当时已经穷到这份儿上了,连铁都用不起,开始用青铜这种三层楼都盖不起来的合金?
还是说,这只是什么选修课,用来完善知识结构或者说让这些天才少年消磨多余智慧的课程。
如果志愿是冶金专业,倒是有可能有这种课程,当然,后来梁湾去调查之后,发现自己太乐观了,青铜冶炼只是一种知识,很难复杂到形成一本专门的课的程度。
这个孩子把这本书烧毁,并试图烧掉自己的课桌,被处分扣了道德分,原因写的是对班上一个女同学拒绝他求爱的报复。这种桥段倒是哪个年代都有。
她把“青铜冶炼”几个字默默地记了下来,她希望这不是内部教材,她可以在出版资料体系里找到这本书。
梁湾当时对她所查到的东西完全没有概念,不清楚到底指向什么,后面的五个小时,她没有找到这本课本的出版资料,也没有再找到任何方向。
两个小时的丰收和五个小时的一无所获,她带着无尽的疑惑离开了档案馆。
她的初恋没有出来送她,她脑子里带着疑问。她并不知道这些信息的关键,一直到她之后和黎簇聊起来,这些线索才逐渐被拼凑,显现出了这个工程背后巨大的可能性。
梁湾回到家之后,睡了十几个小时。她知道接下来她会比较被动,所有的资料、推论,都在她的脑子里。但是现在充其量,她只能用这些东西去编个故事。
手表的倒计时在不停地跳动,她焦急地等待那个男人的指令,然而一连四五天,都没有任何电话。
她也没有干闲着,一直在查阅各种资料,却一无所获,倒是对于青铜冶炼本身,有了不少认识。
她发现青铜首先是红铜冶炼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其实有三种不同的青铜:
1.锡青铜。成分主要是铜、锡。
2.铅青铜。成分主要是铜、铅。
3.铜、锡、铅三元青铜。成分主要是铜、锡、铅。
各地矿石成分的不同形成青铜器的不同,青铜的特性也有差异。
冶炼青铜可能源自对于孔雀石的冶炼,古代的炼丹方士对于孔雀石的药性有详细的记载,当时在使用孔雀石入药的时候,冶炼出了铜水。她还在各种资料中,看到了昆吾的资料:在山海经里,昆吾是一座铜山,上面是青铜冶炼的发源地。在周穆王西行的时候,身上也带着一把叫做昆吾的神剑。昆吾山上还出一种奇怪的狐狸类的生物,有九个脑袋和九条尾巴。
总之,所有的资料有好看和好玩的,但是无一对现在的建筑,特别是沙漠中的建筑有帮助。只有一种叫做铝青铜的铜铝合金,在能源装置里有着抗腐蚀的功效,但是它只是叫青铜,和真正的青铜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