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的意思,该守哪里?〃赖心辉道:〃成都为我们根据地方,要守,非守成都不可。〃自为之计则得矣,其如大局何?熊克武道:〃派哪个负责坚守?〃刘成勋、赖心辉齐声答应,情愿负责。不愿参加前敌,果中刘湘之计。熊克武道:〃哪个担任前敌?〃一面说,一面注视刘、赖。刘、赖低头默然,半晌不说。但懋辛奋然而起道:〃前敌的事情交给我罢。〃不得不担任,亦地位使然。熊克武嗟叹点头道:〃很好,我自己也帮着你。〃无聊语,亦冷落可怜。
散会后,刘、赖辞去。熊克武谓但懋辛道:〃他们两人变了心了,我们不先设法破敌,打一个大胜仗,决不能挽回他们两人的心肠咧。〃洞达世故之言。但懋辛默然太息,一言不发。颓丧如画。熊克武怕他灰心,忙又安慰他道:〃你也不用太着急了。胜败兵家之常,我兵稍挫,尚有可为,眼前兵力,至少还有一万多人,更兼刘、赖、胡若愚。等,虽然不肯作战,有他们摆个空架子,敌军究竟也不能不分兵防守。可和我们对敌的,也不过一两万人,我们正可用计胜他。〃熊君到底不弱。但懋辛忙道:〃你已想出了好计策吗?请问怎样破敌?〃心急之至。熊克武笑道:〃你别忙!妙计在此。〃说着,悄悄对他说道:〃如此如此,好么?〃但懋辛大喜道:〃好计好计。刘湘便能用兵,也不怕他不着我们的道儿。〃当下传令调集各路军队,一齐撤退,扬言放弃各地,死守成都,集中兵力,缩短战线,以备反攻。
这消息传入刘湘那边,急忙召集袁祖铭、杨森、邓锡侯等人商议。杨森笑道:〃熊克武素称善能用兵,这种战略,真比儿戏还不如了。〃刘湘笑道:〃子惠兄何以见得?〃笑得妙,笑其不能知熊克武也。杨森道:〃现在的战局,是敌人在我军围攻之中,倘能扩大战线,还可支持,倘然局处一隅,岂非束手待擒?〃别人早比你先知道了。刘湘又笑道:〃那么,据子惠兄的意思,该当如何应付?〃索性故意再问一句,妙甚。杨森道:〃据兄弟的意见,可急派大队尾追,围攻成都,不出半月,定可攻下,全省战局可定了。〃刘湘笑对袁、邓诸人道:〃各位的意见如何?〃还不说破,妙甚。袁祖铭道:〃熊氏素善战守,这次退守成都,恐怕还有别的计较,以弟所见,宁可把细些,不要冒昧前进,反而中了他的狡计。〃也只知道一半。刘湘又看着邓锡侯,想启口问时,邓锡侯早已起立说道:〃老熊不是好相识,宁可仔细些好。〃刘湘大笑道:〃以我之见,还是即刻进兵为上策。〃奇极奇极。袁祖铭惊讶道:〃兄怎么也这样说?〃我也为之吃惊。杨森道:〃果然如你们这般胆小,省局何时可定,不但示人不武,而且何面见玉帅呢?〃老杨可谓知恩报恩。袁祖铭怒道:〃怎么说我胆小?你既然胆大,就去试试看罢。〃杨森也怒道:〃你料我不敢去吗?看我攻破成都,生擒熊克武给你看。〃慢些说大话。刘湘见他们动气,连忙解劝道:〃好好!算了罢。说说笑话,怎么就动了气?老实说一句罢,料事是袁君不错,战略还得要依子惠。〃邓锡侯道:〃这是何说?〃刘湘笑道:〃这是显而易见的。熊克武素称知兵,如何肯出此下策?我料他号称退守成都,暗地必然是把大军集中潼川,等我们去攻成都,却绕我们背后,袭我后路,使我们首尾不能呼应,必然大败,他却好乘势袭占重庆。熊克武之计,在刘湘口中说出。我们现在表面上只装做不知,径向成都进攻,到了半路,却分出大队,去袭潼川,敌军不提防我去袭,必然一鼓可破,这便叫做将计就计,诸公以为何如?〃袁祖铭、杨森等都大服。议定之后,袁祖铭和杨森各带本部军队,向成都进攻,暗地却派邓锡侯替出他们两人,星夜袭攻潼川。
熊克武在潼川听说杨、袁领兵攻打成都,暗暗得计,正待打点出兵,去袭他后路,不料半夜中间,忽然侦探飞报,杨森、袁祖铭领着大队来攻,不觉大惊,急忙下紧急集合令,出城迎敌,走不上三五里路,前锋已经接触。熊军一则不曾防备,军心慌乱,二则屡败之余,军心不固,战到天明,杨、袁大队用全力压迫,熊军抵当不住,大败而走。杨、袁乘势追击,熊军慌不择路,抛枪弃械,四散奔逃。熊克武急急逃回成都,和刘、赖商议抵敌之策,正待集合反攻,忽然东北面枪炮声大作,杨、袁大军已经追到。熊克武急令赖心辉出城迎战,赖心辉虽则不甚愿意,又不好意思不往,军心如此,焉得不败?怏怏的领兵出城,只战了两三个钟头,便抵御不住,败进城来。刘成勋便建议放弃成都,熊克武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一声,传令各军一齐退出成都。但懋辛在路上向熊克武建议道:〃刘湘和杨、袁等,都在前方,东南后路空虚,我军不如径袭重庆,以为根据之地。敌军倘然大队回救,我军以逸待劳,可操胜算。〃熊克武寻思除此以外,已无别计,便率领各军,径向重庆前进。
刚到中途,忽然前面一彪军队拦住,原来是邓锡侯奉了刘湘的命令,在此堵截。熊克武大怒,传令猛扑。两军开火激战了半日,邓军先占好了地势,熊军进攻不易,更兼远来辛苦,不能久战,邓军乘势冲击,又复大败而退,到了中途扎驻,熊克武请刘、赖、但、石、陈诸人到自己营中,向众作别道:〃克武本图为国家宣劳,为人民立功,平定全川,响应中山,不料事与愿违,累遭败北,此皆我不能将兵之罪,决不能说是诸位不善作战之罪。现在大势已去,决难挽回,与其死战以困川民,不如暂时降顺以待时机。克武一息尚存,不忘国家,总有卷土重来之日。现在请把各军军权,交还诸位,望诸位善自图之!〃其词不亢不随,颇见身分。众人听了这话,都觉十分感慨,竭力安慰。熊克武笑而不言。众人散后,次日早晨,正待出发,熊克武早已率所部军队退入黔边去了。盖熊氏此时,早已料定刘、赖不能一致行动矣。
刘成勋道:〃锦帆熊克武字。已经单独行动,我们此后应当如何?〃赖心辉道:〃此时除了依锦帆的话,暂时降顺,也无第二个方法了。〃但懋辛默然无语。良久,方握着赖心辉的手道:〃我们也分别了吧。〃奇绝。赖心辉惊讶道:〃这是什么缘故?〃但懋辛道:〃兄等都可与敌军讲和,惟有我决不能和敌人合作,而且有我在此,和议决不成功,反害了诸公的大事,我也只有追踪熊公,率军入黔,以图再举的一策,其余更无别议了。〃刘、赖再三挽留,但懋辛都不肯听,第二天便也率部退走,追会熊克武的军队去了。
刘成勋和赖心辉只得派人与刘湘去议和,刘湘大喜,当即允准,一面和袁祖铭等连名电致洛阳,报告战事经过情形。吴佩孚见川战已定,四川全省已入掌握,十分高兴,论功行赏,拟定刘存厚为四川督理,刘存厚有何功劳?不过以其资格较老,与自己又接近耳。田颂尧为帮办,邓锡侯为省长,刘湘为川藏边防督防,袁祖铭为川滇边防督防,杨森为川东护军使,写好名单,送到北京内阁。内阁见是吴帅拟定的,自然没有话说,当时便在阁议席下通过。不料杨森自谓功不可当,早以省长自居,纷纷调换全省行政人员,一面发电报告情形。曹锟恐怕此令一下,又要发生纠纷,便把命令搁了下来,不曾发表。吴佩孚苦心经营,牺牲多少军械军粮,杀害多少无辜人民,所得的一点战功,还是一个了而不了的局面,这却按下不提。
却说川中用兵之日,正闽、赣交哄之时,上回书中曾说孙传芳顿兵延平,蔡成勋连电告急,因作者只有一支笔,难写双方事,所以搁到如今,现在就趁着四川战事结果,抽出一点空闲来,向读者报告一番。原来孙传芳素以机变著名,自从得了福建地盘以后,积极训练军队,补充军实,一年以来,势力日见强大,数日以前,把军队集中延平,一时布满了疑云。也有说他谋浙的,也有说他侵赣的,累得浙江调兵遣将,忙乱非常。蔡成勋发电求救,神魂无主;就是福建的人民,也不知他葫芦内卖什么药。那王永泉也是个阴谋专家,见了他这种举动,十分猜疑,他的兄弟王永彝也再四嘱咐王永泉小心。这天王永泉正在公馆中和一班姨太们调笑取乐,忽然孙传芳微服来访,王永泉不知何故,吃了一惊,急忙整一整衣服,出去迎将进来,同到会客室里坐下。孙传芳笑问在公馆中乐否?王永泉笑道:〃彼此心照不宣。〃孙传芳也大笑,因把座位移近一步,低声说道:〃弟已决定本月二十七日十三年二月。出发?
小说推荐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 翰海波涛汹涌,英人崛起西洋,艰难创业出名王,多少贤臣良将 曾号日不落国,转瞬天畔斜阳,一篇演义话沧桑,权作渔歌樵唱—调寄《西江月 话说人类文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倏忽已然6000 余载 那文明大舞台上,可说是好戏连台,重头名角依次亮相,小丑龙套穿插其间,数百个民族和国家,今日你鼎盛富强,明日他发达兴
- 最新章:-英国史演义-第73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泊靠海湾,木制帆船,粗麻缆绳。岸边木屋散落,室内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葱绿,篱笆整齐有序,锄头、木铲落于地旁。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墓碑,铭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缀满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开发美洲之图像。是年1620 年,正是中国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国
- 最新章:-美国史演义-第62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作者:董郁青/濯缨子【由文《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书小引 民国二十五年(1936)季春 下浣濯缨子董郁青 记于斗斋久电灯光下《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重刊序一 1923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看到天津《益世报,很喜欢看它的副刊《益智粽。记得最清楚的是《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那时正写到慈禧病重时,向李连英问及光绪情
- 最新章:第584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