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缩短,兼顾便利,一也;现在的战线,也未尝不短。接近宜昌,补充迅速,二也;此说似乎有理。敌军补充军实,反因远而不便,反客为主,我得乘其弊而攻之,三也。由渝至万,一苇可杭,也未见得补充不便。有此三利,所以我主张退守。〃卢将军还漏说一利,我为补说曰:容易逃到湘北,四也。袁祖铭怒道:〃你怕战时,便可先退。〃袁祖铭尚以谓拒周西成时事乎?可惜现在局势不同了。卢金山也怒道:〃我好意到这里助你,如何这样无礼?〃须不道是奉吴帅之命而来。众人忙都劝解,只有邓锡侯默然,一句话也不说。刘湘问他为什么不说话?邓锡侯道:〃今日的局面,并非口舌争胜的时候,要战则战,要守则守,何必多说!〃独不说退,已见其不赞成卢之主张。刘湘大笑。笑得奇怪。众人都觉奇怪,忙问他为什么大笑?邓锡侯未知亦问否?刘湘道:〃我现在想了一个三全之计,所以欢喜得大笑。〃卢金山问怎样一个三全之计?想是要战者战,要守者守,要退者退乎?刘湘道:〃我今全依了各位主张,战、守、退,三者并用,所以称做三全之计。〃陈国栋怀疑道:〃怎样三者可以并用?〃果然可疑。刘湘道:〃一味死守,固然一时也未至失机,但是假使敌军再有增加,便难应付,不如以战为守。一件事当两件看。趁着李伯阶、胡若愚等没有来攻,拚力齐出,去攻熊军的北路,一路若败,则中南两路阵势摇动,奋力冲击,必然可破。熊军若败,则其余各路,俱不足虑了。此是战胜于守。如果战败,便不待胡、李两路来攻,可疾忙退守夔、万,此言战不胜,守不住,再退。岂非全依了各位主张?〃其实只是战耳,守尚不用也,更何况于退,所谓全依了各位主张,不过敷衍之语而已,然因此而各军不致意见相左,则敷衍之功正不可没。袁祖铭道:〃这战略很好,我们就何妨依此而行。〃众人俱各无话。议定,当即分遣部队,以卢金山守铜元局,陈国栋防守后方,邓锡侯牵制住中南两路熊军,只要死守,不要进攻。只要守得住,便是胜算矣。袁祖铭为前锋,杨森、刘湘为左右翼,以全力突攻北路赖心辉。分拨既定,便悄悄出动。
赖心辉正因战事不能立刻得手,有些焦躁,在那里努力督促部下进攻,肉搏了几次,黔军渐有不能支持之势。赖心辉正然高兴,忽觉敌兵炮火突然猛烈起来,一声呼杀,便有大队敢死战士,向前冲击,如狂潮怒马,势不可当。赖心辉仗着战胜余威,哪里放在心上,当时亲自督阵,传令奋勇回击。机关枪的子弹,密如雨点一般。黔军冲锋队,便象潮水般倒了下来,袁祖铭大怒,亲自上前领队,士兵见了主将如此,个个奋勇,赖心辉也拚死抵抗,双方死战多时,不分胜负。忽然两旁炮响,杨森、刘湘两路军队,一齐在斜刺里冲杀过来。熊军的阵线,几被突破。赖心辉大惊,急急分兵抵御,一面差急足向熊克武求援。熊克武的军队还不曾到,右侧的阵线,已被刘湘突破,向北包抄过来。赖心辉只得下令退却。刘湘见熊军已败,心中大喜,急教杨森、袁祖铭追击,自己移兵向南,来攻熊军中路的侧面。刘湘确能用兵,其卒能击败熊氏,非偶然也。
却说杨森、袁祖铭正在追击赖心辉,忽然探马飞报,后方东北角有敌人来攻。杨森、袁祖铭不知是何处军队,心中大为惊疑,急由杨森率兵迎战,原来是顺庆李伯阶的军队来袭。双方前锋接触,便开起火来。袁祖铭因后方发生战事,不敢再追,便将阵线的正面移向西北,和杨森成犄角之势。赖心辉乘势反攻,双方又死战起来。同时熊克武见正面敌军的火线忽弱,知道兵力已减,防线单薄,便传令急攻,希望一战突破敌人阵线。谁知邓锡侯死不肯退,冲了十多次锋,终于不能攻破。邓锡侯亦颇难得。熊克武正在疑讶,忽然赖心辉的警报传来,方知刘湘之计,急教石青阳守住阵地,自己带了两团人,来救北路。恰好刘湘来袭击侧面,两人撞个正着,炮火隆隆的又冲突起来。铜元局的周西成,听得西北方面的枪炮声甚密,知道正在激战,便也竭力扑攻。六处战事,都非常激烈,炮声如雷,几乎震破了重庆人民的耳膜。如此激战了三昼夜,尚且胜负未分。南面浮图关一方面,因邓锡侯的兵力较弱,但懋辛进攻甚猛,渐觉不支,邓锡侯着急,急教陈国栋指挥中路,自己赶到浮图关督战。双方激战愈烈,但懋辛见不得手,正在焦灼,忽报后方有大队滇军,前来助战,知道胡若愚已来,大喜,急忙差人迎接。两人见了面,胡若愚问起战事,但懋辛便把久攻不下的情形告诉了他。胡若愚道:〃我现带着精锐万余人在此,料此重庆城不难攻破,贵部久战辛苦,可稍稍休息,让敝军上前攻击。〃但懋辛称谢。胡若愚即令滇军上前冲击,邓锡侯指挥的部队,都属久战的疲卒,如何当得住生力的滇军。战了半日,便支持不住,滇军渐渐进逼。邓锡侯大败,放弃了阵地,急急退走。这时卢金山已被周西成击败,失了铜元局,南面的战事,已完全失败。西北各路军队,得了这不祥消息,如何还能作战?一齐渐有瓦解之势。刘湘已无力再战,便通知各军,放弃重庆,此方是不得已而退,果然全依了各位战守退的主张,一笑。自己急急退往垫江。在长寿东北。同时袁祖铭也退往长寿,在重庆东北。邓锡侯、陈国栋也率领残兵,退往邻水去了。杨森和卢金山,各率了自己的残部,先跟袁祖铭退到长寿,住了一日,恐怕熊军来追,正图再退万县,不料守忠州、酆都的赵荣华,听说重庆失利,早已退往夔、万,好将军。却被贺龙袭取了酆都。杨森、卢金山因此不敢沿江退走,只好绕垫江梁山小路投奔万县,真是好将军。一面电呈吴佩孚告急。正是:
争雄西土成春梦,好向东君乞救兵。
未知吴佩孚如何应付,且看下回分解。
武人多反复,非其本性然也,为物欲所蔽,利害所诱,虽欲贞一其志,而有所不能焉。是以反复变化,朝从乎秦而暮合乎晋,虽本人亦惟被造化播弄颠倒于利害物欲之中,而不能自知其何以至是,滋可悯也。抑武人固善反复,而惟四川之武人,则为尤甚。如邓锡侯,本逐杨森者也,而至此乃为杨森所用,刘湘,始与刘成勋相暱者也,终乃助杨而攻刘,而其后来之变化反复,虽川中之人,亦有莫知其所以然者。总而言之,为物欲利害所蔽,弗克自拔而已,政见主义云乎哉?爱国保民云乎哉?
第一百四十八回
朱耀华乘虚袭长沙 鲁涤平议和诛袁植
却说吴佩孚自决定武力统一的政策以后,没有一天不想贯彻他的主张。初时因见杨森入川,颇能制胜,心中甚喜,不料如今一败涂地,又来求救,不禁转喜为恼,问帐下谋士张其锽道:〃杨森这厮,真是不堪造就,我如此帮他的忙,却仍旧不够熊克武的一击,这般无用的人,有甚么用处?只索由他去罢。〃吴秀才发急了。张其锽道:〃我们既然助他在先,现在他失败了,又毫不在意,一些不顾念他,未免使别人寒心;二则怕他无路可走,降了熊克武,未免为虎添翼,增加敌人的力量;三则旁人或许要疑心我们无力援助,在大局上也有妨碍。如今之计,惟有作速令王汝勤入川援助,免得熊克武的势力,更为膨胀。〃吴佩孚道:〃你的意思虽不错,计划却错了。他败一次,我们派一次援兵,这不是他被我们利用,倒是我被他利用了。他利用你,你也利用他,如今的世界,本是一利用的世界。如今我只嘱咐王汝勤,紧守鄂西,不准熊克武的川军,越雷池一步便得咧。〃不肯多用力量,以疲自己,确是好计较。张其锽道:〃大帅难道对于川战,也和湘战一般的不顾问吗?〃吴佩孚笑道:〃岂有不问之理?湖南一方面,你还不曾知道,我已派马济任两湖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去代葛应龙管理入湘北军吗?〃张其锽道:〃既然如此,大帅何不再派王汝勤到四川去?〃吴佩孚道:〃川、湘的情形不同,川省僻在一隅,非用兵必争之地,湖南居鄂、粤之中,我们如得了湖南,进可以窥取两粤,退一步说,也足以保持武汉,倘然湖南为南方所得,则全局震动矣。〃此湖南所以常为南北大战之战场欤?湖南地势之重要,湖南人民之不幸也。张其锽道:〃如此说,大帅对于川战,真个完全不管了。〃吴佩孚笑道:〃川亦重地,哪有不管之理?张先生未知吴将军野心乎?野心未戢,岂有不管之理哉?我目下只教王
小说推荐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英国史演义
- 翰海波涛汹涌,英人崛起西洋,艰难创业出名王,多少贤臣良将 曾号日不落国,转瞬天畔斜阳,一篇演义话沧桑,权作渔歌樵唱—调寄《西江月 话说人类文明,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倏忽已然6000 余载 那文明大舞台上,可说是好戏连台,重头名角依次亮相,小丑龙套穿插其间,数百个民族和国家,今日你鼎盛富强,明日他发达兴
- 最新章:-英国史演义-第73章
-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
- 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港“五月花号”泊靠海湾,木制帆船,粗麻缆绳。岸边木屋散落,室内木床、木桌。屋外菜地葱绿,篱笆整齐有序,锄头、木铲落于地旁。小山坡上耸立着一块大墓碑,铭刻所有死者姓名,四周缀满野花。印第安人雕像站立一旁,活生生一幅开发美洲之图像。是年1620 年,正是中国明光宗泰昌元年 有人云“美国
- 最新章:-美国史演义-第62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作者:董郁青/濯缨子【由文《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书小引 民国二十五年(1936)季春 下浣濯缨子董郁青 记于斗斋久电灯光下《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重刊序一 1923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看到天津《益世报,很喜欢看它的副刊《益智粽。记得最清楚的是《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那时正写到慈禧病重时,向李连英问及光绪情
- 最新章:第584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