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其腹:正念既来,则心平气和,此时,精神内守,外欲不生,身心放松,呼吸自然。以后天之气,炼液化精,炼精化炁,炼炁化神,待到精足、炁满、神全, 则小腹如孕妇一般,这才是真正的“实其腹”。弥勒佛的海肚,不是吃出来的,那是修炼有成的象征。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的不是精足、炁满、神全,而是山珍海 味,美酒佳肴。两种不同的追求,必然造就两种不同的命运。
弱其志:削弱自我主观意志,一切顺其自然。只有淡化主观意志,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心灵的作用,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同样,只有最 大限度地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社会才能发展进步。未体道之人,总是个人英雄主义占上风,缺乏法治观念。然而自我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遵循客观规律,以 法治国,才能取得无所不为的业绩。人类历史表明,是历史造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创造了历史。信奉个人英雄主义就是“有为”。
强其骨: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骨骼的强弱,是由精气决定的。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莫不与精气的盛衰有关。所以,道德功是以固精养气为第一要义。精气充盈,骨骼必健。骨骼强健,则肌肉丰满,而骨强体健,是开启精神天堂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
常使民无知无欲:这并非是圣人的愚民政策,而是体道的根本措施和开发潜在智慧、修养自我品德的最佳方式。“无知无欲”,是精神已经进入道境,处于直觉 思维状态,此时此刻,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而自我外在表现却是“无知无欲”的平静状态。“常使民无知无欲”,就是使民“常回家看看”,自我精神只有经常 沐浴在美妙的心灵家园里,才能认识自己,从而陶冶情操,升华自我。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这是说,能够经常进入“无知无欲”状态的人,都已经具备了超越常人的智慧和功能,那些局限于自我,平时善于投机取巧、玩弄心计、耍 小聪明的“智者”,在他们面前,如同小巫见大巫,自然不敢胡作非为;有道者“无知无欲”,方有大智大慧,这自然会启示并促使那些“智者”自觉自愿地从“敢 为”转向“不敢为”。
为无为,则无不治。
只有清静“无为”,才能取得无所不治的成果。自我“无为”,朴“无不治”;统治者“无为”,法“无不治”。治身之道,在于朴治;治国之道,在于法治。
本章的主题是“为无为,则无不治”。体现了老子关于有为、无为的辩证思想。崇尚人治的统治者“尚贤”、“贵难得之货”、“见可欲”,诱之以权力、金钱、美色,致使天下人争权、图利、贪欲,结果是社会混乱,天下纷争。只有施行无为之治,才能实现天下大治。
.。
04章 不言之教
(//小|//说//网)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冲:通“盅”,虚的意思。道的境界是心灵的世界,它的空虚,是相对于自我世界而言,是不为人的外观所感觉到的。渊,形容道境深远,找不到边际。
道的境界是虚幻的,但它虚而有物,它的无穷妙用对于得道之士来说,是永远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心灵在道的世界里自由翱翔是最快乐的,也最能满足人的天性。在浩瀚无际的道境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的本原。
挫其锐,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锐:自我锐气。纷:不切合实际的纷纷之想。尘:指现象世界,相对于本质世界。
畅游于道的美妙境界里,彻悟了人生真谛,获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种不可一世的自我锐气被挫消了,一切与我无益的纷纷之想得以解除;原先那种狂喜、愤 怒、悲观、傲慢等情绪化的目光,得以和心灵之光充分调和,取而代之的是不卑不亢、温和慈祥的目光。以合乎道的观点来看待世间的美丑、善恶、荣辱、贵贱,这 时的人才是清醒的、觉悟的。“不言之教”的功用体现于此。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湛,是说道的境界非常清晰、明澈。似或存:好象有人存在。
既然道的境界是灵明清澈的,如果有人存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而不能说好象有人存在;既然说好象有人存在,就和“湛兮”二字相矛盾。其实,这里的“似 或存”是一种猜疑的说法,意思是说:大自然实在是奥妙无穷,它有着至诚不移的规律性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好象有人在背后主宰着宇宙。这就象今天人们怀疑上帝 的存在一样:如果说没有上帝的存在,那么日月星辰的运转,四时的交相更替等现象,怎会这样有规律性呢?“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这是似问实答,是说孕 育世界万物的是隐而不显的道,而不是上帝。因为道是永恒的,它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从而否定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说法。
本章旨在说明不言之教的巨大功用。自我只有亲历道境,不为现象世界所羁绊,才能获得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道是虚幻的,又是客观存在的,正是它的虚,才可充实人们的心田。有了充实的心田,就可以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把握了世界的本质规律,就能把握自己的命运。
05章 众生平等
(//小|//说//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刍狗:古人用谷草扎成的用以祭祀天地神灵的狗。刍狗虽结草而成,但祭祀的人却视其有魂灵而装饰打扮并侍奉它们,以求福于天地神灵。待大礼已毕,刍狗的魂灵升入天堂,它也就还原为纸草了,或者以火焚之,或者任人践踏。
圣人以百姓为刍狗,实质上是视百姓若神灵,从而敬重他们,保护他们,服务于他们,目的是为了国泰民安。倘若有人灵魂丧失,做出有害于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事情,就会遭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唾弃,下场如同丧失了灵魂的刍狗。
万物虽为天地所生,但无一物为天地所偏爱。天地统治万物利用的是至诚不移的自然规律,万物的生长发育,只能遵循这一规律,否则就会受到严惩。圣人效法 天地,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违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严惩。圣人是由人民推举产生的,是人民的代言人,是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在圣人的心 目中,只能存有法的观念,而不能存有“仁”的观念。有了“仁”的观念,就会以自我为中心,用权力代替法律,这样一来,法律就会失去威严,社会就会滋生罪 恶,百姓就要遭殃,这才是统治者最大的不仁。
“不仁”是老子的法治思想。仁是目的,不仁是措施,唯有不仁,才能至仁。天地至仁,用至诚不移的自然法则来体现;圣人至仁,用完善的社会法律来体现。另外,“天地不仁”是万物平等的思想,“圣人不仁”则是人人平等的思想。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橐籥:用手操作的鼓风工具,即风箱。
天地之间,风霜雨雪,电闪雷鸣,皆为天地二气激发涤荡所致,万物生生不息,无不依赖此气。如果把天地比作一个大风箱,那么人体就是一个小风箱。风箱的 作用在于使炉火更旺。如果用风箱的原理来治身,则生命会更富有激情,生命力会更强。具体要求是“虚”和“守中”,反对“躁动”和“多言”。虚,贵在心意不 动,目的在于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即“不屈”。虚并非形不动,而是反对躁动,躁动则“火”灭。
多言,喻鼓风的次数。“多言数穷”,是就鼓风的速度和风箱的效果而言,速度太快反而起不到预期的效果。“不如守中”,是说既要发挥风箱的作用,又要始终把握火候,当武则武,当文则文,“无过而无不及”,以“不屈”、不“出”、不“穷”为度。
就治国而言,这一节要求统治者要虚怀若谷,不可妄言妄动,炫耀自我威风,应始终把握法律这一火候,以至公之治实现至仁之德。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道中真炁不脱,才能成为化生大道的母体。化生大道母体的门户,就是天根和地根。任其真息往来,缠缠绵绵,若有若无,不?
小说推荐
- 道德经
- 作者:老子道德经注释前 言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
- 最新章:第34章
- 穿入异世的道德经
- 简介:两千五百年前老子倒骑青牛西出函谷关题下道德经一篇就此飘然而去两千五百年后一青年顾一凌穿越至天玄大陆附身在一丹田破碎的少年身上于仙墟之中获得老子留下的道德经一本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之旅你修阴阳我修道德经你找机缘我修道德经你嗑丹药我修道德经你作弊开挂我还是修道德经一生万物圣魔亘古不恒大道至简万变不出
- 最新章:第113章
- 老子道德经(分类诠释)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老子《道德经》分类释译 前言 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是一部思想深奥、内涵丰富的哲学著作,它贯穿历史数千年,流传至今,对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珍贵
- 最新章:第64章
- 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
- 文案书灵界《论语》和《道德经》是逼格十足的大佬21世纪,孔论和李道却摇身一变,成了啥都不懂的小可怜为了重拾尊严,跟上时代的脚步,享受现代的便利,两人决定互相扶持,共同进步数月后孔论换上一身潮牌,短发墨镜,模仿年轻人一边走路一边低头看手机,结果技艺不精来了个平地摔李道犯懒,把自己原来的那身古装改了改,
- 最新章:第77章
- 道德经 全文及译文
- ,前 言 生小 说+网老子的《道德经》一书,仅五千余言,但她文约义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历来被人们称为“哲理诗。她不仅深刻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人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道德经》一书越来越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自韩非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仅国内的《道德经》译注本就
- 最新章:第37章
- 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
- 梦的解析 作者:弗洛伊德[全书完]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代表作 它能通过对梦的分析 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 让我们对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个人不一定要让别人全面的认识你 但自己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真实的需要 此书能帮助你 开始看此书时可能会经常做梦 但不是恶梦.弗氏原序(第一版)第01章 一九
- 最新章:第115章
- 佛经解说
- —白云娑婆苦,身世一浮萍。蚊蚋睫中争小利,蜗牛角上窃虚名—点气难平。人我盛,日认长无明。地狱尽头成队入,西方无个肯修行,空死复空生。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时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说明佛教的经沦,浩如烟海,文理艰深难懂,
- 最新章:第204章
- 诗经解读
- 《诗经解读》作者:孙良申【完结】出 版 社: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701ISBN:9787221084972所属分类:图书 文学 诗歌词曲前言让文化经典开启生命的智慧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知识总量差不多十年就增加一倍,而阅读调查显示青少年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上网的时间越来
- 最新章:第52章
- 金刚经讲解
- 作者:慧律法师这部《金刚经讲解》是根据台湾慧律大法师于文殊讲堂的讲经录像转录整理而来,标题名称是编者所加,为便弘扬故《金刚经讲解》的转录工作是由一方师兄一人担当,一方师兄把大量的业余时间奉献在逐字逐句敲字记录的工作上的这种热情另人敬佩,在此特别感谢。后期校订工作则由虚空之风君力担大任,把经典原文、大
- 最新章:第4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