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穷对话录:我的新东方人生咨询》第36章


以圆满实现。
国内优秀青年其实也很多,沙玫为什么不找一个好男子把自己嫁出去做个有钱人的太太?也许是中国这个阴盛阳衰的社会,惩罚了她的优秀和高傲?与沙玫同龄的男性公民,都是生在三年自然灾害前后、长在十年浩劫之中的不幸年代产物。四肢不残缺就是魁梧,人格不卑劣就算伟大。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和她班配的男人也许有,但沙玫至今没有找到。起来!不愿被抛弃的男人,迎接沙玫的挑战!
沙玫缺少爱情生活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实际上是她自己的爱情观。男女相逢,云雨巫山,最后分不开了,于是结婚吧,这是人类繁殖的历史。因此,婚姻只能从裹着爱情的头盖里慢慢掀起来。而绝不能成为爱情的幕布:要看爱情戏剧先打开婚姻幕布。想要爱情吗?先和我结婚!这简直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包办婚姻!沙玫这样的女孩子,把爱情和性爱当作结婚的附件而不是主机,吓跑了许多潜在的婚姻驾驶员。
结果沙玫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年龄越大,找个合适丈夫结婚的渴望越强烈,但这种渴望越强烈越不容易结婚。谁也不愿意仅仅和她亲吻一下就要把自己的一生不明不白地交给她。这个吻未免太昂贵啦。新衣不试怎知合身,爱情不试怎知是否甜蜜?但沙玫她们认为如果不结婚我干嘛给你试?让你验?男人在艳遇的梦里不断惊醒而绝望,女人从婚纱的雾中不断看破而虚妄。她为等待永恒,却永恒地等待。沙玫孤寂地等待一春又一春,叹息一声又一声。沙玫把自己当作婚姻的嫁妆,沙玫没有意识到她自己就是爱情的感知和享受主体。
她没有未婚夫意义上的男朋友已是定论,但她到底有没有性伴侣意义上男朋友?我考证下来认为答案也是否定的。在和我的对话中,沙玫总认为有人在追求她,可见她处于强烈需要男友的时期。鲁迅的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被迫害狂,总觉得有人在追杀他;沙玫其实患有轻微的被爱情狂……她总觉得有人在追求她。这两种疾病,其实都是毁灭性的。我庆幸,时隔一个世纪,中国毕竟进步啦:我们从被迫害狂,进化到了被爱狂!
沙玫平时交往的男人,其实按照中国标准也都挺不错的,但由于沙玫按照丈夫标准来找男友,这就使得人们无法和她真正交往。牛眼看人,看成牛群;沙眼看人,看成丈夫。生怕陷入她温柔陷阱的男人,就像昆虫飞离蜘蛛网一样,从此不得不逃生。
沙玫活得实在是太累太艰难了。如果有个男人,在自己叹息时分担一下肩膀上的负荷,在自己寒冷的时候捂热一下胸中的寒气,哪怕捂热了自己再让他冷冷地走人,至少也能给沙玫留下冰川世纪里温馨的回忆!使她贫穷的饮食时代,依然有丰富的男女盛宴。没有任何人禁止沙玫这样做,拒绝自己幸福人生的,是沙玫她自己。顶多,她可以抱怨这是社会给她造成的观念的禁锢。但是,这个理由已经无法说服人。中国青年,已经有了自主生活的权力,不行使这个权力,就像面对好工作不辞去那份没有前途的旧职一样,其实都是过去的时代残留的心理障碍、精神疾玻沙玫渴望婚姻,但拒绝爱情。这个拒绝完全是沙玫自己的个人选择。是她铸给自己的人生错误。像许多大龄女子一样,她们以为生命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找一个合适的男人结婚,其实这是美丽的误区。事实上沙玫最需要的,是孤独岁月里的岁寒三友……对不起,我的意思是〃一友〃已经足矣,何况三友乎?但沙玫总是南辕北辙,以为离男人越远就离男人越近;越不追求男人就越有男人来追求。人的美德,只是在接触之后才能够发现和体会。但如果实行不接触政策,怎么能实行政策来接触?婚姻和爱情,本来是人类自由的通道,但在沙玫这样的女人身上,却成为捆绑自己的囚徒困境。女性解放运动,在中国还有极其漫长的道路。
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对沙玫的生活就更加不放心。甚至对她去了美国之后,万一不幸找到一个完美的男人之后的生活产生更深的忧虑。沙玫对男人世界采取不接触政策显然已经很多年。她对男性世界很不了解!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女人的一半是男人。连自己的另一半都不知晓,沙玫怎么能够在爱情与婚姻以及西方人崇尚的性爱战场上取胜?找到完美男人,陷入深刻爱情,因为自己没有经验被对方炒鱿鱼……分手或离婚,那时候的沙玫,才叫人生的大悲哀呢!
爱情、婚姻以及性行为,是和知识、理想、前途一样重要的构成我们幸福人生的组成部分。像留学出国一样,也需要专家咨询。沙玫一个人在美国,没有我为她提供爱情和婚姻的免费咨询(这些服务,和新东方其他收费的咨询搭配提供),她还需要摸索多少年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想到这里,我就忧心忡忡,心惊胆战。
我做了一个噩梦。我梦见,肯尼迪的侄儿和沙玫约会,并且告诉沙玫她是他见过的最美的东方神秘主义性感女性。美酒加玫瑰之后,肯尼迪之侄温情脉脉送她回家,人家要上去喝杯咖啡沙玫当然就答应了。我心里为沙玫暗暗叫好偷偷为她喊加油!但五分钟之后,我看见风流倜傥的小肯尼迪捂着流血的嘴巴狼狈地逃了出来。嘴里的英语即使我醒过来还能依稀记得几句:〃if you didnt want to do it; why let me in?you think i really wanted coffee?(既然你不想和我做那个事儿,为什么让我进你的屋?你以为我真想要的是咖啡?)〃可怜的小肯尼迪!他有生以来第一次遇见了东方文化的打击,难怪美国老有人宣传中国威胁论呢!沙玫将遇到无数她无能应付、无法理解的爱情文化冲突和危机。
噩梦醒来,偶尔我会在灯下思考沙玫和她同辈们的命运。人情世故圆熟得像老奶奶似的沙玫以及她的许多同伴们,在做女人的最基本爱情技能和知识上,却像孙女一样幼稚低能。女性的下橱能力、料家能力、理财能力以及结婚能力,和英语计算机一样,都是需要学习的技巧。这个社会没有鼓励她们去学,甚至有系统地不让她们学习这些构成生活幸福的最基本的技能。这种素质的女性,即使拿到了哈佛的博士学位,又怎么能够幸福!
我亲口听一个加州理工大学毕业回来的女博士洋洋得意地告诉我:我在家里从来都不做饭,我连开水都不会烧!当时我听了立即决定从此不再鼓励人们去名牌学校留学。不会做饭的人,一般而言应该也不会做爱……至少,不会〃爱〃人。食色性也,这两个都不会的人,显然有问题。拿到加州理工博士学位,她也许能为人类文明做出重大贡献,但肯定不能为个人幸福带来美丽感受,更难以为她身边的人带来幸福人生。她为了人类而牺牲自己吗?其实根本不是。这是一种高智商的无能,一种高学历的弱智。其结果,是她自身和接近她的人们绵绵不断现实人生的烦恼和折磨。徐小平尊重人类所有选择。我不反对禁欲主义,我也不反对独身主义,我反对的,只是借奋斗之名而故意压抑和遗忘人类的美丽天性。
救命啊!
沙玫的爱情生活到底怎样,我永远不可能知道,我只祝愿甚至祈祷她幸福美满。经过如此长期残酷的奋斗,获得出国深造机会,无非是为自己过得好一点,而过得好一点的最重要指标之一,甚至是最重要的指标,是爱情与家庭生活是否美满。
沙玫,你不能舍本求末;沙玫,你不能买椟还珠!我宁可你放弃出国,也不希望你拒绝爱情。
我大叫一声,又陷入噩梦之中。
第十日:我和沙玫谈幸福
2001年夏天,沙玫赴美三年后第一次回国探亲。也是我和她告别三年后,第一次和她见面。沙玫从美国芝加哥打来国际长途,告诉我她回国的日期。我与沙玫,即将在新东方久别重逢!
这时的沙玫,早已顺利拿到了这个在一些专业上非常著名商学院的mba学位,并在芝加哥一家世界著名的能源公司工作一年有余,加上她以前在中国的经验,已经是这方面成熟的专业人士。wto即将到来,她的公司要到中国扩展可再生性能源方面的业务,她被公司内定为第一个最佳人眩这次回国,除了探望房子被她卖掉而居无定所的老父老母之外,主要是来考察中国的能源行业,看看在做出下一个重大决定之前,国内还有什么更好的机会。她在美国,认识了不少来美国考察的中国能源界大腕,许多人对〃芝加哥的沙玫〃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都鼓励她到自己的公司来发展。
〃我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