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话西汉文景之治 作者:史杰鹏》第20章


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体内就发现大量血吸虫卵),北方人根本过不惯。只怕住不到两年,就会因水土不服,染上瘴疠挂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有一种心理上的愤懑。你想想,他们都是为汉朝天下立过汗马功劳的骁将,当他们在马上斩将搴旗的时候,贾谊只怕还是他老爸身上没有成熟的一粒精子呢。他们怎么会服气?所以当即纷纷表示,贾谊的建议完全是瞎搞。骂得最凶的四个人是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以周勃为首的数百个功臣联名上书道:“这个洛阳小子年纪轻轻,仗着读过几本书,有张文凭就自以为是,竟然插手国政。我们认为这家伙想篡党夺权,请陛下明鉴。”言下之意就是,贾谊这小子这么乱搞,已经引起我们大伙的公愤了,皇帝您就看着办罢。 
有周勃出头撑腰,其他列侯也因此都装聋作哑,或者编造理由搪塞,总之是不肯奉行。文帝一看没辙了,自己才即位一年,地位不太稳固,硬搞恐怕会出乱子,所以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且,因为丞相陈平又病亡,按照功劳和威望的排名,周勃应该重新继任相位。文帝心里虽然不愿意,但又怕周勃等人有想法,只好重新拜周勃为丞相,很快,刘恒又把周勃重新拜为丞相,以慰抚显然有些不满的功臣们。 
让列侯回封地这件事就暂时搁置了,接下来的大半年,刘恒也并没有闲着。不久贾谊再次上书,强调东方诸侯王的叛乱可能性,请求文帝削藩,同时封自己的亲生儿子为诸侯,以捍卫长安。还自告奋勇要率领属国攻打匈奴,用绳子系住匈奴单于的脖子献于朝廷。文帝觉得贾谊书生气十足,对他攻打匈奴的建议一笑置之,但是认为他提出的封自己儿子为诸侯王的建议非常好。于是当即下诏,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分别为代王、太原王、梁王,这三国的国土都在天下险峻处,而且离长安很近,原先的代国国都在中都(今山西平遥),现在分为代国和太原国两个国家,前者的国都在代(今河北蔚县),后者的国都在晋阳(今山西太原),梁国的国都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基本上对长安形成了拱卫的架势,任何来自东方、北方的威胁必须得经过这三个王国,才能危及长安。景帝时期,吴楚七国之乱,七国军队就是在梁国的拼死抵挡下,没有前进一步,为汉朝的大规模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这样的安排可以看出,刘恒一直保持着对东方同姓诸侯国的警惕,虽然他能当上皇帝完全是拜了这些诸侯王所赐。 
也许觉得不好意思,刘恒在这次分封三个儿子之前,首先下了一道诏书,诏书上说:“当初赵幽王被吕后逼死,我很难过,之前我已经封了他的太子刘遂为赵王,我认为刘遂的弟弟辟强以及齐悼惠王的儿子朱虚侯刘章、东牟侯刘兴居有功,也可以封王。” 
接着他就分封了刘辟强为河间王,刘章为城阳王,刘兴居为济北王。 
刘辟强倒没什么,刘章和刘兴居心里则很不高兴,因为在剿灭吕氏的政变中,周勃等一干功臣们是答应事成后封刘章为赵王(吕禄的封国),封刘兴居为梁王(吕产的封国)的,刘恒因为听说刘章和刘兴居曾经想拥立他们的哥哥齐王刘襄为皇帝,心里很不满,所以一直没有兑现功臣们的诺言,这次要封自己的儿子为王,才敷衍了事地先分封了刘章和刘兴居。城阳和济北不过是一个郡,比刘章、刘兴居当初期望的差得老远,谁碰到这种情况会心里好受?由此可见,刘恒虽然本性仁慈,但并不大度。这也难怪,任何人面临皇位这个诱惑,恐怕都大度不起来。 
小章:第八集
接下来刘恒消停了一阵,抓了几件实事。首先废除了“诽谤妖言”之罪,给予老百姓一定的言论自由。接着又给郡太守颁发了虎符,虎符铜铸,分为两半,右半留在长安,左半赐给太守,如果皇帝要发兵,必须派遣使者带着右半虎符到郡,和太守手中的左半虎符合上才可以。这个举措很重要,避免了太守擅自发兵造反的可能,也标志着刘恒的地位进一步稳固了。 
在这年的年底,刘恒还专门下诏书,声称免去老百姓这年的一半田租。接着就到了十月新年,过完新年,刘恒紧接着又下了一道诏书,重提“列侯之国”的旧事,再次敦促列侯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而且这次他是来真格的,因为他首先免去了周勃的丞相职位,在诏书里,他说得很冠冕堂皇: 
以前我曾经下诏,让各位列侯回自己的封地,列侯们都找出种种借口,不肯奉诏。丞相周勃,是我最器重的人才,我看就让他老人家为大家作个表率,先回到自己的封地去罢。 
十二月,刘恒果断地让颍阴侯灌婴接替了周勃的职位。周勃灰溜溜地回到自己的封地绛国,当富家翁去了。 
当然,刘恒在办这件事的时候,同时也采取了安抚的策略,把受周勃等人嫉恨的贾谊也同时贬到了长沙,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汉代初年,诸侯国的太傅比郡国的太守地位高,显然比贾谊原先担任的二千石太中大夫要高,贾谊算是升官。但是,长沙地势卑湿,经济不发达,一般人谁也不愿去,怕染上瘟疫早死,所以实际上还是贬官。事实上贾谊自己非常忧伤,在长沙写了两部文学作品《哀屈原赋》和《鵩鸟赋》,抒发自己的落寞心境。 
贾谊写赋发牢骚,那是他自己的事,在国家机器的暴力面前,文人笔杆的力量是苍白的,所以鲁迅说,就连骨瘦如柴的李贺也不肯老老实实地坐在家里写诗,而幻想“见买若耶溪水剑”,学点杀人越货的武艺;而在专制帝王面前,再忠心的臣子也不过是一枚旗子,关键时候就会被无情地剔除,这行为有个美名:丢卒保帅,只不过帝王们自己永远不会做卒子。何况比起他身后的晁错来说,贾谊的命算是好多了,他不过是换了个地方做官,而晁错因为他的忠心,连命都没保住,被他冷酷的主子从腰部斩为了两截。 
有了周勃带头,其他的列侯们都乖乖回到了封地中。在西汉文帝三年的十一月,从长安到天下郡国的干道上,华贵的轩车、辎车相望于道,排成长龙,每日都有列侯在长亭和京城的朋友们洒泪告别。与此同时,齐王的舅舅驷钧和淮南王的舅舅赵兼,也分别无可奈何地离开在齐国、淮南国的都城,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封地靖郭和周阳。虽然他们现在郁郁不乐,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他们是件好事。后来淮南王刘长因为谋反被杀,赵兼就因为不住在淮南国而没有遭到牵连。 
小章:第九集
搞定了以上的事之后,还没等刘恒来得及喘息。北方又出问题了。 
原来匈奴右贤王带着他的骑兵,侵扰汉朝的边境北地郡(治所在今天的甘肃庆阳西北)位于黄河南部的地方,刘恒思前想后,决定亲征,于是率领人马驾幸甘泉宫(西汉有名的离宫,在今陕西淳化县北),同时派遣丞相灌婴攻击匈奴,右贤王见汉兵势大,也不想恋战,带着抢掠的物品退回了匈奴大漠。但是这次匈奴的入侵让刘恒有点害怕,他命令大肆征发士卒,交给卫将军管辖,加强长安的防卫力量。他自己意犹未尽,又率领军队顺便到自己的“龙兴之地”,也就是原先代国的太原郡,现在独立的太原国巡行,并亲切接见了自己以前在代国的官属,赐给了他们很多财物。和刘邦当年回到家乡丰、沛一样,刘恒也给太原国的每户人家都按照一定比例赏赐了牛酒,还免除了现在国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和自己以前当代王时的国都中都(今山西平遥)百姓三年的租税。这相当于翻版的“高祖还乡”了,刘恒这次在太原郡游玩了十多天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由此慨叹,富贵而不回故乡,如锦衣夜行。当年项羽称霸的时候,别人劝他定都关中咸阳,他不肯,极力要把国都定在老家彭城(广义的老家,项羽是下相人,和彭城一样,下相以前也是楚国国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是遭到了别人的嘲笑:“从前听说楚国人是戴着冠冕的猕猴,得了点小小的富贵生怕别人不知道,要窜上跳下地炫耀,今日一见,果然不虚。”项羽还为此大怒,杀了那个讽刺他的人。其实项羽并没有错,每个人都有在别人面前显摆的欲望。如果富贵了而不想别人知道,那仅仅有一个原因:怕露富招来杀身之祸。但这种情况只会出现在当今的一些小老板身上,皇帝他老人家护卫如云,谁能绑架他?项羽错就错在,他忘了显摆的方式并不一定要在家乡,那样反而会没有神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