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第38章


睢<钣鹈挥蟹从Γ对鲈偃闷鹋骞业挠瘾i,暗示项羽。
为什么范增要举起玉玦呢?玦者,决也!范增是想让项羽速下决断。
这时候的项羽,其实心里很痛苦,他下不了手。
项羽下不了手,并非是心软——他一次性坑杀秦兵二十万,连眼睛都不眨一下,这岂是心软之人?
他下不了手,只是因为:他无法想象一个没有人承认自己拉风的世界,无法接受一个没有人让自己倍有面子的世界。
范增的建议和要求,违背了项羽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除非让他三观尽毁,否则他是不会改变的。
看项羽这个怪模样,范增大为恼火,立即起身走了出去。
范增找来项羽的部将项庄,对他说:“你家老大项羽,心不够狠,不肯杀刘邦。但如果刘邦活着,你们这些人就死定了,迟早都会沦为刘邦的俘虏。当断不断,必遭其乱,你现在进去,给大家敬酒,敬酒后就请求舞剑助兴,乘人不备之机,突然杀掉刘邦。快去吧,这是你们为数不多的机会了。”
项庄显然是钦服范增的人,他立即闯进酒会,先敬酒,再得到项羽的许可,就舞起剑来。他一边舞,一边向刘邦身边靠拢,准备一剑劈死刘邦。这时候刘邦的线人项伯立即冲了出来,也拔剑上前,和项庄玩起了双人舞,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项庄,让项庄无法下手。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就在华丽双人舞之中,迅速流行开来。
为什么输不起
鸿门宴上,剑拔弩张,杀气腾腾。张良感觉到危险,就悄悄地出来,到营门口去找樊哙。樊哙问:“现在情形怎么样了?”
张良说:“此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樊哙急了,说:“这太紧急了,让我进去,和沛公生死与共。”
樊哙立即带剑持盾,向军门冲去,门前的士兵上前阻拦,被樊哙用盾牌一撞,就听扑棱棱骨碌碌,孱弱的士兵,被樊哙撞得满地乱滚——这个满地乱滚的士兵,如果不是韩信也是韩信的同事。因为目前韩信在项羽大营,就是负责把门站岗工作的——冲进酒会,樊哙掀开帷帐,站在那里对项羽怒目而视。
项羽见了樊哙,竟然不认识,挺身按剑问:“这人是哪个呀?”
项羽竟然不认识樊哙,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早在项梁渡江,杀掉第二任楚王景驹之后,刘邦就投奔了项梁,此后与项羽联手合兵,血屠城阳,转战定陶,还一起在雍丘杀掉了李斯的大儿子李由。樊哙是刘邦的第一亲信,麾下第一猛将,而项羽竟然不认识他,这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项羽从未仔细研究过刘邦,对刘邦缺乏足够的兴趣。
此前项羽不了解刘邦,倒也罢了,毕竟让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去了解五十一岁的老头,这太难为项羽了。可现在刘邦已经首入关中,证明了其人不可小视,而且项羽先是作出攻打刘邦的决定,现在又拿不定主意了。对一个自己准备攻击的人,以及考虑放弃攻击的人,却没有丝毫的了解——项羽不知道他要攻打的是什么人,也不知道自己放弃攻打的是什么人。总之他的大脑是一片空白,完全是凭本能行事,没有丝毫考虑。
其实樊哙也不是思考者,但相比于项羽,樊哙有个好处,他知道有人脑子比他更清楚,并愿意听明白人的话。
这个脑子清楚的明白人,当然就是张良了。他替樊哙回答:“是沛公随车的卫士樊哙。”
项羽说:“好,赐他一杯酒。”
项羽的手下人使坏,故意拿过一斗酒。
汉代的一斗,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两斤。不过汉代的酒是绿色食品,纯粮食酿造,度数不是太高。但两斤酒喝下去,对一般人来说,仍是个严峻的考验。
可问题是,樊哙是市井杀狗匠出身,最喜欢玩的就是敞着怀,露出胸前打卷的胸毛,端起洗脚盆咕嘟咕嘟地灌酒。纯爷们儿,真汉子,要的就是这个风格。这两斤酒,正合了他的心思。但他不是头脑简单的粗汉,喝酒前先向项羽伏地拜谢,然后站起来,先礼后酒,一饮而尽。
樊哙这一手,立即把项羽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就说:“赏给他条猪腿。”
项羽手下仍然是恶作剧,给樊哙拿过来一条没煮过的生猪腿。樊哙只好假装猪腿已经煮熟,把盾牌放平当案板,拿刀切下一片生猪肉,吃了起来。
樊哙的格调,果然是项羽喜欢的,他又问:“壮士还能再喝吗?”
于是樊哙趁机放下嚼不动的生猪肉,站起来发表演说,说道:“我死都不避,难道还怕一杯酒吗?那秦王虎狼之心,杀人唯恐不够多,惩罚人唯恐不够狠,所以天下英雄群起叛之。怀王与将领们约定,先入关者,王也。现在沛公已经攻破了秦国,进入咸阳,却不敢拿咸阳城中的一草一木,屯军灞上,等待将军的到来。如此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爵的赏赐,而你却因为小人的挑唆,想杀有功之人。这是灭亡了的暴秦才会干的事,我个人觉得将军这么个做法不合适。”
这番话说出来,我们顿时惊讶于樊哙的政策水平。这个表面上粗莽的家伙,实则精明诡诈无比。他瞪着两个真诚的眼珠子,站在那里公开撒谎,连脸都不红。
樊哙有这么一番说辞,应该是来项羽大营之前,刘邦张良召大家开过一个小会,在会议上统一了口径。首入关中,分毫不取,屯军灞上,以待将军,这是精心推敲过后的关键词。此来项营的几个人,都已经把腹稿背得烂熟。
连一个杀狗的都比项羽精猾,遇到这么一群撒谎连草稿都不打的混世油子,项羽又怎么可能赢?
为什么连个杀狗的樊哙都能够算计项羽,而项羽却毫无所察呢?
这就叫以有心,算无心,算死人不偿命。
归根到底还是年龄,刘邦这边有个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团队,而项羽却没有丝毫的团队意识,尽管他率领着四十万之众,但他仍然形单影只,独自行走在寂寞的路上。他从未想过把身边的人组织起来,这是他在刘邦面前必然吃瘪的根本原因。
再来比较刘邦和项羽两人,刘邦的特点是百败不挠,不怕吃败仗,不怕被追杀,失败对他几乎没什么影响。而项羽则不然,项羽只能一仗仗地赢下去,却输不起,为什么呢?
因为刘邦是凭了自己的能力走到高位的。不管遭受多少次失败,只要人还活着,他的能力就在,位置就在。而项羽之所以输不起,是因为他登临权力极峰,完全是个误会——这个误会取决于钜鹿一战,他赢了这场关键的战役,从此就形成了巨大的慑服力。但是他不具有主宰天下的能力,主宰天下就意味着以少驭多,以一驭众,这时候靠的只能是脑子,耍脾气撂挑子可不行。
输不起的人,只是因为你的位置高于你的能力一旦被打下去,就再也没有可能爬上来。
简单说来就是,项羽是典型的战斗型人物,动手打架是他的最爱。但玩起心眼来,连个杀狗匠樊哙都玩不过,又如何跟刘邦玩?
但现在的鸿门宴,正在向着战斗模式的方向转变,所以刘邦当机立断,决定离开这里。
项羽是个原始人
眼见饭局越来越凶险,刘邦就站了起来,假装上厕所,叫上樊哙,出来商量说:“如果咱们现在就跑,项羽他不乐意怎么办?”
樊哙说:“此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能逃回去就算咱们赢了,还顾及什么礼节?”
于是刘邦把张良叫过来,说:“情况危险,我走先,你断后……那什么,从鸿门到灞上,是四十里地的路程,我从小路逃回去,大概有二十里地。你先不要进去,估计我逃回营里之后,你再进去跟项羽打招呼。”
让领导先走,这就是刘邦的鲜明管理风格了。
留下张良一个人,应该是没有危险的,有线人项伯在,谅项羽拿张良也没办法。
然后刘邦独自上马,沿骊山下的小路一径狂奔,樊哙、夏侯婴、靳疆及纪信四人,各自手持刀剑盾牌,跟在刘邦的马屁股后面飞跑——不敢取回自己的马匹,生恐惊动项羽,到时候想走也走不了。估计刘邦已经逃回了大营,张良拿着礼物,这才进去辞谢。
张良说:“沛公不胜酒力,怕酒后失态,不敢当面辞谢。他让小臣张良,恭恭敬敬地奉上白璧一双,献给将军你。玉斗一双,献给亚父范增足下。”
项羽问:“咦,沛公现在在哪里?”
张良回答:“听说大王有意要责怪他,所以就一个人先回去了,估计现在已经回到了军中。”
项羽就没再做声,接过了礼物,放在自己的座位边上。其实他现在脑子很乱,他不是太明白范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