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军事史 作者:刘庆》第1章


更多TXT好书,敬请登录。。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内容提要本书叙述了以拜占庭帝国为中心的西方战争舞台和以中国中原王朝为中心的东方战争舞台在中世纪时期的发展变化情况。拜占庭帝国在军事制度、战略战术和作战指挥诸方面都继承了古罗马的传统,军事实力一度十分强大。但在与波斯和阿拉伯帝国的长期斗争中逐渐衰弱。代之而起的是欧洲各封建国军事力量。中国在此期间几度分裂,但最终都通过战争走向统一。随着在军事力量在大漠草原上崛起及其远征亚欧大陆,东、西方战争舞台长期隔绝的状况得到改变。中国发明的火药、火器被传入西方,使整个世界从此开始跨入火器时代的门槛。
一、中世纪的世界形势与战略格局476年,历史悠久的罗马帝国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被手下的日耳曼族将军奥多亚克废黜。这个世界性的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崩溃和封建制社会的开始,也使一些昔日鲜为人知的、社会形态落后的游牧、半游牧民族登上文明历史的舞台,在长期的民族融合和斗争过程中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东方,强大的中国历代中原王朝虽然一次又一次进行统一战争,但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大规模内迁仍持续不断,在宋代更形成了宋、辽(金)、西夏鼎立的局面。随着当时世界上各种政治势力的消长和分化组合,其战略格局也呈现出不同于古代的新变化,围绕着中国诸中原王朝和拜占庭帝国,分别形成了东西两大战争舞台。1。以拜占庭为中心的西方战争舞台疆域辽阔的古罗马帝国崩溃以后,众多民族和政治势力都曾在它的废墟上显示过自己的力量。但持续时间长、统治地域广、影响范围大的主要有3支力量:一是自诩为古典罗马文明继承者的拜占庭帝国(亦称东罗马帝国)。它以原希腊殖民城市拜占庭(后更名为君士坦丁堡)为首都,拥有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及埃及等地。在野心勃勃的统治者查士丁尼在位期间,一度将领土向西扩展,先后灭亡了汪达尔、东哥特等国。它从364年东西罗马帝国正式分立时起,到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时为止,存在了1000余年。其间几经兴衰变迁,却都顽强地维持下来,这与其具有较完善的军事组织体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无关系。二是阿拉伯帝国。8世纪至9世纪,随着拜占庭和萨珊波斯帝国的衰落,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思想指导下,建立起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东起帕米尔高原及印度河,西迄直布罗陀海峡的庞大帝国。它历经伍麦叶王朝、阿拔斯王朝、法帖梅王朝,直到最后一个麦木鲁克王朝时,仍占领着埃及和叙利亚,控制着圣城麦加,并成为阻遏蒙古西进的坚强力量。三是西欧各国。从3世纪开始,许多落后的日耳曼部落不断越过莱茵河,多瑙河边界,迁入古罗马帝国境内。罗马帝国灭亡后,便在这里定居下来,先后建立了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勃艮第以及法兰克、不列颠岛上的盎格鲁萨克逊等一系列国家。在其后漫长的历史过程里,正是以法兰克王国为中心,孕育出以基督教为主体的西欧封建文明。由于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横亘欧亚非三洲交界之处,阻挡了阿拉伯帝国征服叙利亚、埃及,进入西欧的道路,也阻挡了西欧各国封建骑士进攻耶路撒冷和地中海中部沿岸地区的必经之路,中世纪许多战争都是围绕着拜占庭帝国来进行的。在东方,强大的阿拉伯骑兵充分发挥其英勇善战、不畏艰苦、行动迅速、补给方便的特点,积极开拓疆土。634年,阿拉伯哈里发艾卜·伯克尔派兵进攻叙利亚,企图夺回伊斯兰教圣地之一的耶路撒冷。在其后的艾只那代因和雅穆克河战役中,拜占庭军队先后大败,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叙利亚全境被征服。462年,阿拉伯军队又逐走驻埃及的拜占庭军队,占领全埃及。在阿拉伯伍麦叶王朝时期,强大的阿拉伯海军甚至每年都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外水面,只是依靠着名的“希腊火”这一新式武器和海军的浴血奋战,才将阿拉伯战舰击退。717年,阿拉伯海军遭到暴风雨袭击,1800艘战舰几乎全部沉没。从此阿拉伯海上力量一蹶不振,其从水路进攻拜占庭的势头受到遏制。在西方,西哥特曾为重新夺回被查士丁尼所夺取的西班牙地区斗争多年。日耳曼和斯拉夫人的入侵,也使拜占庭帝国丢掉了意大利北部和巴尔干半岛。11世纪,西欧封建骑士以收复圣地为名发动了着名的“十字军东征”,他们也没有忘记侵略和掠夺自己的“基督教兄弟”。在第4次东征(1202—1204)时,骑士们掉转进攻矛头,占领了君士坦丁堡,肆意抢劫珍宝钱财,并在征服拜占庭大片领土的基础上,建立起拉丁帝国。但无论是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还是西欧诸国的自身统治都极不巩固,需要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镇压内部叛乱和民众反抗上面,军事实力随之不断衰落,自然无力彻底消灭对方。只是当13世纪蒙古旋风横扫亚欧大陆时,这一僵滞不变的战略格局才被打破。2。以中国唐宋王朝为中心的东方战争舞台同西方世界一样,5世纪以后中国历代王朝也面临着游牧民族大举内迁的问题,突厥、回鹘、吐蕃、契丹、女真等民族的兴衰,都给唐、宋等中原王朝带来严峻的考验,而内地分裂与统一的战争、农民起义战争也此伏彼起,接连不断。唐代实行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府兵制度,由中央政权控制的武装力量在数量上有所扩大,战斗力有所提高。加上唐太宗实行文德与武备并重的民族政策,对表示臣服的边疆民族,实行羁縻、和亲政策;对侵扰不止的突厥人,采取积极防御、适时出击给予彻底打击的方针,保障了唐朝西部和北部边疆的安全。面对强大的唐朝军事力量,突厥民族的一部分接受唐朝的封爵,成为中央政权统辖下的少数民族地方割据政权;一部分迁往中亚,与阿拉伯人建立的中亚各国混战争夺。宋朝建立以后,崛起于大漠草原的契丹、党项人和来自白山黑水的女真人构成了对中原王朝的直接威胁。契丹人所建立的辽朝占领了燕云地区的大片土地,使宋朝失去依据长城防御体系抗击北方牧游民族侵扰的可能性。党项武装力量在西北边疆的不断蚕食进攻,也耗费了宋朝巨额军费,牵制了其相当一部分兵力。但最为致命的却是女真铁骑挟灭辽之余威,大规模南下,攻破宋都汴梁(今开封),灭亡北宋。此后,赵构在江南重建南宋政权,女真人占领黄河流域以为金朝根基,中国历史上再一次出现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这一历史时期,朝鲜半岛由分裂走向统一,新罗和高丽先后两次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朝鲜半岛所发生的战争,不少是内部分裂与统一的战争,也出现过隋唐攻打高句丽的军事行动。这些战争时间并不持久,东亚地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了和平的局面。3。蒙古力量的崛起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在漫长的古代和中世纪前、中期历史上,东、西两大战争舞台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如果说有的话,也是一种间接的影响。如北匈奴被东汉击败后,举族西迁,经乌孙、康居等地,终于在4世纪出现在黑海北岸,不断向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发动进攻。在与隋朝、唐朝军事力量斗争中失败的突厥人,亦掉头向西发展。公元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进入巴格达,掌握了阿拉伯血统的阿拔斯王朝的大权,使哈里发成为十足的傀儡。只是当13世纪蒙古军事力量从漠北草原崛起以后,这种东西隔绝的现象才被最终打破。1206年,铁木真经过多年的混战之后,统一了蒙古诸部落。他被推举为成吉思汗,拥有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抵阴山的广袤土地,并组建起包括70余万骑兵和部落民众的强大武装。1218年,蒙军在灭亡金朝一时不能如愿的情况下,开始向西扩张。成吉思汗先后灭亡西辽、花刺子模,攻入俄罗斯各地。成吉思汗死后,由拔都担任统帅的蒙古西征军再次出发,攻克梁赞、弗拉基米尔、基辅,进入波兰、匈牙利境内。其中一支蒙古军还越过多瑙河,抵达维也纳城下。由旭烈兀率领的一支蒙古军队也是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攻克巴格达、大马士革,直抵巴勒斯坦海岸。在东方,蒙古军亦先后灭亡西夏、金和南宋,建立元朝。后又派兵渡海入侵朝鲜、日本、缅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