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我来自未来》第238章


也倏乇抑档穆唐保峁?5年4月9号美国内战结束,15号丫就被活活打死。美国政治家们心惊胆战,只得继续沿用金本位,66年国会就在国际银行寡头们的操纵下,通过《紧缩法案》,宣布召回林肯发行的全部绿票。
接着说说日本,日本这次死的最多,吃得苦头最大,可谓是教训深刻,但日本人向来有个长处,愿意学习,历史上无论是全盘汉化还是全盘西化,总之是拿来主义,从没历史文化上的包袱,原因很简单,丫也根本没自己的文化可言,国内一切文化全是舶来品,和舶来后在国内发展出的变种。丫又是个小国,千年受气的包子,自然也发展不出天朝上国那种固步自封的骄狂。
在中国吃了一顿不可谓不残酷的暴力吊打之后,天皇明治在和内阁商议了整整三天后,决定单方面向中国的临时政府要求和谈,并希望和临时政府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明治的想法很务实,特么的英法俄美都不是中国对手,可见这个东亚老牌领袖的家底有多厚!自己一个刚开始近代化的国家,又距离中国如此之近,现在跳的越欢,将来肯定挨整的几率就越大。
明治觉得,日本比不得鬼畜的西方列强,非但国力不如列强,地理距离上又受限,根本逃不了。况且日本近代受西方的气不比中国少,对于西方列强,日本一方面卑躬屈膝的顶礼膜拜和学习,一方面又心怀怨恨,总想着找回场子。
日本国内也一直有那么一派人,由于历史和地理位置的关系,始终主张和中国携手一起抵抗西方列强的鬼畜侵略。如今被姚梵一番暴打之后,这派人非但不怨恨,反而欣喜若狂,奔走相告。仿佛上海战役里死的全是西方人,里面没有日本人似的。一时之间,尊华攘夷的呼声又高了起来,姚梵在国内发行的书籍和文章,居然也被这些如饥似渴的希望强国的亲华派搞进了日本,由于中日文化上的障碍极小,日本知识分子都认识汉字,一时间立刻大肆刊印!尊崇不已!在亲华派看来,姚梵简直是中国千年来少有的雄主。
明治最终决定派出全权代表,会同驻华公使与中国方面和谈,希望能够得到和平与友好,从而得到从中国学习现代工业科学的机会。
明治这段时间见过很多中国货,感觉大开眼界,叹为观止之下,发现无论是手表、保温瓶、自行车、染料、各色各纹的优质棉布,哪怕是钢笔这样的小东西,没有一样日本造的出来。日本国内的兰学派也傻了眼,这些工业品连欧美都造不出,更别说他们这些学习西方皮毛的兰学分子了。
内阁在充分讨论后认为,中国北方的姚梵政府毫无疑问将把中国改朝换代,这个新政府的军事实力如此恐怖,日本除非倾全国之力,否则很难在陆上有任何胜算。
一战歼灭五国联军的两万之众,毫无疑问!这样的消息在19世纪的影响力好像一颗重磅炸弹,不但深深地震惊和恐吓了对华参战的五个国家,随着消息的扩散,其深刻的思想意义和政治意义也在迅速地扩散。
这是一个全球识字率都不高的年代,读书识字在很多国家就算是知识分子了,在得知中国革命军奋战全歼五国联军的惊人消息之后,无数受压迫的民族和国家,尤其是受到西方殖民统治的地区,那里的知识分子纷纷向中国投来惊艳与好奇的目光,在震惊的同时,希望尽可能多的了解这个处在遥远东方的国家。
第227章 发钞
欠的一章下周发,增加些下周点击量:《…………
227发钞
西安,左宗棠也得知了革命军一战歼灭五国联军的消息,连日里喜不自胜,每每对部下言:“中华复兴,指日可待。”
当姚梵再一次派人捎来书信,左宗棠终于答应,尽快与姚梵派出的西路军完成西北防务的交接,自己交出兵权,去北京与姚梵一晤。
左宗棠在回信中请求姚梵,务必令新到营官善待三湘健儿“不堪用者可悉数遣返”。
眼见得天下尽在掌握,姚梵开始颁布一系列新法,其中就有婚姻法和教育法赫然在列。
此时的中央政府已经初具规模,各种后世的部委机关建制一一成立并充实,借助无线电报的力量,政令以前所未有的高速传达向各个行政区。
北京的中央临时政府也在筹划着建国的方案,一片忙碌中,姚梵根本无法脱身。
目前的临时政府中,军队清一色为姚梵的嫡系部队,各地方政府的第一书记也都是军中出生,基层政府则是由人民选出的农会代表和军转干部组成。
旧的满清政权官员在经过几轮的筛查之后,确认没有贪腐劣迹而余下的实在不多,这些大浪淘沙般剩下的旧官员大都是进士举人的出身,靠着过人的学习能力从科举中脱颖而出,又没有背#景无法出任实缺,只好担任没什么油水的京官,
这些人中,凡是年富力强有培养前途的,在接受了目前设在原太学官邸的中央党校的速成培训之后,被姚梵挑选出来安插在中央政府各级机关中担任文职,为各部委一把手担任秘书,处理日益增加的案牍文书和文件的起草斟酌。
因为起家的速度太快,姚梵目前手里的干部不多,因此极为倚重中央党校的造血功能,同时姚梵设立了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依旧是借用皇家园林的清华园作为场地,复制般的取名清华大学,任命了从国外紧急召回的容闳担任校长。
容闳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又是官派留美学生的倡导者和负责人之一,姚梵以为,命他来操办大学是再合适不过了。
在中央政府财政工作会议上,姚梵给与会的各路干部们算了一笔账:“中国目前耕地面积大约12亿亩,北方种植春小麦、冬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南方种植双季的水稻,年粮食产量估计3600亿斤,全面土改之后,政府征收15%的公粮,约540亿斤,粗略按照小麦出粉率80%和稻谷出米率65%来计,大约可以得360亿斤精粮。
按照以往年份的精粮均价50文计,可得18000亿文,就按2000文一两银子的高价银来算,折银大约有9亿两!”
听姚梵粗略算了一遍后,现任财政部部长王贵振奋地道:“正是这样,即便不算工商税、海关税、比起满清四五千万两的财政收入来说,增加了大约18倍!仅仅是国家体制的一个转变,就能让国力增强这么多,革命的意义毋庸置疑!”
李鸿章作为政协主席,被姚梵邀请参加了财政工作会议,他自从剃了辫子之后,选择了向后梳成大包头的头发始终用桂花油抹得锃亮。听说有这样多的财税收入,也开口赞道:“此皆革命政府之伟力哉,若是加上海关税,接下来再开征工商税,还有其余矿税河捐,加起来岂不是要有10亿两!国力增加20倍,国家还有什么洋务办不得!中国复兴大业,定自姚主席始!”
会场里立刻有干部激动地挥拳高呼:“姚主席万岁!中华党万岁!”
一时间欢呼的口号声响成一片,与会的十几名干部们纷纷鼓掌、点头附和。
姚梵面对大家的兴奋,也鼓了一会掌,接着示意大家安静,冷静地道:“按照四两银子兑换一英镑,这不过是两亿五千万英镑,大家知道吗,就在去年,英国财政收入突破了20亿英镑,几乎是我们的十倍。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满清政府永远不可能战胜英国了吧,那个大清国根本就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府,那种腐朽没落的制度继续存在下去,只会让中国与世界强国的差距越来越大,甚至会很快被日本这样的后起国家超越,日本去年的财政收入已经接近了3000万两白银,随着日本的洋务运动发展,工商业迅速起飞,给他二十年,他可以很轻松超过满清,那时候,中国必将遭遇一场灾难。”
干部们静静的听着姚梵的讲话,即便心中有那么些不以为然,但也立刻打消了念头,现在他们对于姚梵的崇拜,已经到了极点,对于姚梵的话没有丝毫的怀疑,在他们眼中,姚梵是伟大的战略家,是不可超越的神祉。
姚梵喝口水润了润嗓子,继续道:“随着政府财政收入骤然增加了20倍,中央政府的直接投资必然猛增,可是中国国内的白银数量却丝毫未变,货币流通量势必要极度吃紧,白银的国内价格一定会暴涨,粮食价格必然大跌,农民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害,市场上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假如我们的市场处于开放状态,那么这种极度通缩对于海外资本来说,简直就是一场趁机捡便宜的大采购。
对于经济工作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可容忍的!
同志们,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体现,而无论是金本位或者银本位的货币发行制度,都是一种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