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那锅粥》第17章


群臣默认不语。
祭足看大家没反应,也没办法,只好摊底派,威逼利诱:“现在只有换公子突做老大咱们才能避免灾祸!公子突现在就在我府中,大家赶紧表态!这可是原始股!散户有几个人能买着?”
群臣还是不说话。大家都明白,砸新股也要看行情。都熊市了,你非说牛市,谁信啊!再说又不是t+0操作,事情成不成不能立竿见影。入市有风险,尚主席教导我们:股票不是谁都能炒的!
沉默是一种力量。因为你不说话,没人知道你想什么。
祭足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突然一个洪亮的声音打破寂静,“我愿扶公子突即位!”众人一看,乃是副卿高渠弥。群臣发现二把手和三把手都发话了,意见还出奇地一致。莫非私下早就串通好了?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法不责众,带头大哥都有了,那就上吧!
于是,姬突在群臣帮助下做了郑国的一把手。史称郑厉公。郑昭公不做老赖,自动逃到了卫国。
谥号中带“厉”字可不是什么好评价。简单的类比就是和“周厉王”差不多无道。
其实篡位本身也没怎么着,自古谋朝篡位的比比皆是。谁说篡位的就不是好干部?最牛的皇帝唐太宗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
管你天上假神仙你争我夺、斗来斗去,地上老百姓生活美满、家庭幸福、餐餐吃肉、顿顿喝汤才是真的。
不过这个“厉”字也不冤枉。因为姬突这一篡位开启了郑国的动荡之门。
/d/
第四回 英雄驾鹤 一地鸡毛(3)
生小 说+网
(3)一次耍赖引发的战争
如今宋庄公真的帮郑厉公做了老大,该轮到郑厉公兑现承诺了。常言道,“大恩不言谢”,这只是谦虚。该谢的总还是要谢的。不过我们的姬突同志事到临头,却真舍不得给谢礼了。他转过头去问祭足:“不给行吗?”
祭足又开始出鬼主意:“有什么不可以?那时候是求人不得已,现在刚做老大就割地求荣,岂不太丢份儿了?”
宋庄公知道后,大怒:“你不给我就不要了吗?”于是反复派人去郑国要钱要地。郑厉公被催得都无奈了,只好再问祭足。
祭足继续出鬼主意:“得,给点粮食先。”
宋庄公收货后,暴怒:“娘的,光给白米饭?!现在猪肉涨价,怎么不送点?让祭足来跟我解释!”
郑厉公崩溃了,看了祭足一眼:“要不你去一趟?”
祭足刚出鬼门关,哪敢二进宫?只好再出主意:“先君在时,常和齐鲁共事,我看不妨让他们斡旋一下吧。”
郑厉公没办法,只得派人出使齐鲁,希望两国能出面调解。
使者到了鲁国面见鲁桓公。当年鲁桓公政变上台,郑庄公在祭足的建议下,大方地承认了新政权的合法性,现在也到了报答的时候,于是欣然答应去宋国找宋庄公聊聊。
使者又到齐国。哪知,齐僖公至今还对公子忽念念不忘,听说厉公赶走了昭公,恶狠狠地说:“限你3秒内消失,不然我兵发郑国,扶姬忽复位。”使者悻悻而回。
总归还算得到鲁国的帮忙,知足吧。哪知宋庄公根本不给鲁桓公面子。鲁桓公看着郑厉公期盼的眼神,不得不“三顾宋国”。 谁说刘备“三顾茅庐”只去了三次?跟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样,“三”是多的意思。不过“三个俯卧撑”到底是怎么回事就不好说了。
鲁桓公看着宋庄公,越看越不上道,实在忍无可忍,跑回郑厉公跟前,拉着他的手,看着他的眼睛,激动地说:“我说不过他,咱们打吧!”
郑厉公心想,难得有人替自己出头,连连答应。
等郑鲁两国举兵伐宋的时候,宋庄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宋庄公本来就是过来人,当年被围在长葛,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本来扶姬突登基,左手赚人情,右手拿实惠。哪知偷鸡不成蚀把米。
如今兵临城下,是战是和?当然又是主战一派,主和一派。主战的就是黑段高手南宫长万。关键的是,拥立宋庄公继位的华督同志也举手支持南宫长万。终于,宋庄公下定决心打一仗。
这回交兵,鲁国代表队的选手有公子溺、大将秦子和梁子;郑国代表队有大将原繁和檀伯。宋国除了宋庄公和华督之外,还派出种子选手南宫长万和他的儿子南宫牛,外加最佳拍档大将猛获。
三军两边列队完毕。
南宫长万遥指“万绿从中两点红”,告诉猛获那就是鲁桓公和郑厉公。“现在不立功,更待何时?”
猛获手握混铁点钢矛,只带所部兵马,冲入郑鲁军阵,一意直取上将首级。公子溺和原繁挥军迎战。猛获果然勇猛,一人战两人,全无惧色。梁子、秦子和檀伯看到猛获越战越勇,于是三人驱车同上,一下子变成了五挑一。要说“三英战吕布”,勉勉强强,如今五对一,与群殴无异。猛获果然力不能支,又被梁子一箭射中右臂,钢矛坠地,束手就擒。
郑鲁虽然赢得不光彩,毕竟实惠;宋国虽然输得很壮烈,毕竟吃亏。
南宫长万哪里肯罢休,和儿子合计一下,不能力敌只能智取。起码要把猛获救回来。那时候,“诈败”的军师技已经基本普及。南宫牛依计上阵搦战,诈败而回。果然引得原繁的偏将中计被俘。最后两军同意交质,郑将回郑,猛获回宋。可惜,这个郑将是个小配角,没打上字幕,也就没能史上留名。
两军交质后暂且罢兵。宋国赶紧找外援。听说齐僖公对郑厉公颇有意见,于是派使者星夜赶往齐国。
哪知齐僖公威胁姬突只是过把嘴瘾。齐国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干,那就是灭纪国!
.。
第五回 别忘了还有个小霸——齐僖公(1)

实际上,鲁国、纪国两家领导早都明白只有联合抗齐才有活路。齐僖公得知鲁国出动大军伐宋,自然无暇顾及纪国,于是马上招呼燕卫两国,起兵伐纪。
(1)前奏:联军vs联军
周室势微,郑起乱象,一滩浑水,正是摸鱼的好时候。
郑庄公小霸淡出观众视野之后,历史给齐僖公小霸留了个备受关注的出场机会。
齐纪之仇可以追溯到先前提到的“周夷王烹杀齐哀公”事件。
幕后主使就是纪国。
纪国故地在如今的山东寿光一带。周夷王在位时,纪国分舵和齐国分舵的舵主总闹不愉快,后来,纪舵主跑到周总舵主跟前打起了小报告,一下子把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敌我阶级矛盾。周总舵主一怒之下把齐舵主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直接扔到锅里煮了。
悲哀啊!齐哀公也因此得名。
从此齐纪结下世仇,传到齐僖公时已经是第八代。
时间可以淡忘一切,即使1937年的南京浩劫如今又有多少细节让人记忆在心呢?
其实,已隔八世的仇恨是假,灭纪扩张才是真。但是,无论真真假假,落后就要挨打,争辩无用。
宋庄公求齐僖公帮忙,齐僖公的灭纪大业筹划已久,可不想浪费时间在郑国身上,就给宋国提出一个条件:“如果你助我灭纪,我就助你伐郑。”有付出才有回报,宋庄公只能答应。郁闷的是,现在自身难保,怎么有机会帮齐国呢?
所谓傻人有傻福,宋国求齐,已经误打误撞地直中对手的要害。
实际上,鲁国、纪国两家领导早都明白只有联合抗齐才有活路。齐僖公得知鲁国出动大军伐宋,自然无暇顾及纪国,于是马上招呼燕卫两国,起兵伐纪。
赶早不如赶巧,宋国这一来,正好派上用场。
纪国被攻,慌忙派人跑到鲁桓公驾前求援。鲁桓公大惊,匆匆辞别郑厉公移兵救纪。郑厉公一心结交鲁国,于是赶上前去,决意与鲁国同行。
当时郑鲁不知齐宋有约,怎料这一走,宋庄公顿悟,原来帮忙做一回好事的确不难,于是马上派兵尾随而去。
等郑鲁到了纪国战场,发现纪国是一个人在反抗,而齐国不是一个人在进攻。
齐国左右已有燕国和卫国两个帮手。
..
第五回 别忘了还有个小霸——齐僖公(2)
?小说、网
(2)插曲:齐国的帮手们
帮齐国灭纪的燕卫两国,出手相助的原因各有不同。
燕国的“燕”读音是一声,地理位置大体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北京。
如此一来,燕人张飞跟着大哥刘备东打打,西闹闹,也算是一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