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那锅粥》第11章


疾皇窍爰湍芗摹>退阕猿剖郎献蠲裰鞯拿拦膊焕狻>菟?。11之后,白宫的对外开放日缩减为一年一次,不过总统办公室是万万去不了的。当然作为世界上唯一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官邸,相比其他国家还是不错的。
且说颍考叔只好借着献宝的机会见了庄公。估计宝贝还不错,庄公不仅赐宴,还同席。吃着吃着,庄公发现这个颍考叔只吃菜,不吃肉。
素食主义者?
颍考叔回答说:“我的母亲只吃过我的东西,没有吃过大王赐的。所以想带回去给母亲大人吃。”
庄公感慨万分,不禁说了句:“你还有母亲可以给,我连母亲都没有啊。”
颍考叔假装不知道,庄公就把来龙去脉说了一遍,越说越伤心。其实庄公早就后悔了,只是碍于自己那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冲动是魔鬼。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庄公本来就是好面儿要强的人,一言既出,就什么马也难追了。
谁知,颍考叔却平静地说:“这有何难?只需掘地见泉,泉上建一个小屋,先把母亲接入,然后您再进屋,不就可以做到黄泉上相见了吗?”
庄公大喜,让颍考叔全权安排,最终掘地见母,如愿以偿。
“黄泉路”上相见的那一幕还是让人感动不已的。
庄公跪地,说:“孩儿不孝,母亲大人恕罪。”
姜氏大哭,说:“不怪我儿,都是为母的错。”
最后母子携手同归,一路百姓鼓掌。
百善孝为先,善之善也!
其实在那封郑庄公给卫桓公的回信中,之所以求他收留公孙滑,也是为了照顾老太太对孙子的感情。不然按照公子吕的意思“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一百个公孙滑都死了。
颍考叔就是因为这个功劳才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小队长变成了大将军,跟公孙阏(音同烟)同掌兵权。不过他是万万想不到自己最后竟然死在这个同事手里。这是后话。
也正是因为颍考叔是个孝子,才会有“君臣之礼,比于母子!只能暂且忍耐”这样的想法。可是按照郑庄公的脾气,颍考叔的“忍耐说”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高渠弥的“变天说”就太过激进了。
还是祭足想出了个创意十足的歪主意:“我们可以去割周地的庄稼。要是天子怪罪下来我们可以说自己遭了灾,没办法才出此下策。这样,又出气又不至于一下子闹得太僵。”
庄公说:“此计甚妙,就这么办。”
于是庄公派祭足去抢天子的粮食。还先后两次,次次满载而归。
周桓王知道后勃然大怒,咬牙切齿道:“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要不是大臣力劝,说不定就真的起兵问罪了。
所以说祭足的创意是不错,不过也是侥幸成功。也不想想这个周桓王是新君登位,新领导最烦手下的人挑战权威,所以才有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传统。
就这样,郑庄公和周桓王这对冤家的梁子是越结越深了。
第三回 小霸王,其乐无穷啊(3)
(/小|说|网)
(3)郑齐俩小霸结盟
郑庄公在家里把检讨书、思想总结都写好了,结果迟迟没看到周桓王有什么反应。
正在纳闷的时候,齐国有使臣来访。
第一代齐侯就是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子牙建国时,因其赫赫武功和耿耿忠心,被赐予一道上谕——“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雷同于一柄尚方宝剑,昏君未必敢动,谗臣肯定能杀。齐国就凭姜太公留下来的政治优势,在东周初期实现了“庄僖小霸”。
齐庄公和齐僖公是父子俩。齐庄公在位长达64年,比康熙都长。齐僖公也够长,总计在位33年,现在给郑庄公写信的便是他。这次他派遣使臣来郑,是相约石门一会。
石门是山东的一个地名。
对于东方大国齐国的来访,郑庄公自然高兴万分。看来这些年果然没白忙活,越来越有老大的样子了。郑庄公欣然答应石门之约。虽然谈不上“远交近攻”,但是多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强,何况还是个有权有势的朋友。
不久,齐郑两国共赴石门,宾主双方举行了热情友好的会谈。
齐僖公对郑庄公处理“叔段反政府事件”采取的果断措施表示赞赏,并表示会坚决支持“一个郑国”的政策。同时,欢迎郑国人民前往齐国旅游观光,投资兴业。
郑庄公则对齐僖公的真诚邀请表示感谢,并邀请齐僖公访问郑国。
齐僖公表示,会认真考虑郑庄公的邀请,并在方便的时候访问郑国。
两国随后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就此,郑庄公和齐僖公俩小霸握手结盟。
光结盟还不够。
齐僖公知道郑庄公的大儿子世子忽还没有订婚,所以想把小女儿,也就是后来的文姜嫁给他。郑庄公觉得可行,毕竟能与齐国这样的大国联姻,对郑国、对世子忽都是好事。不过世子忽这位男同志志气很大,反复强调:“大丈夫行事,怎么能仰仗婚姻!我要靠自己。”
联姻之事只能作罢。
这次联姻失败,从政治上讲确实失策,但从家庭生活来讲,倒十分万幸。因为这个文姜可不是什么大家闺秀。这是后话。
郑齐一结盟,剑拔弩张的郑国有了强力外援,而地处东海之远的齐国也终于有机会插手中原事务了。
。。
第三回 小霸王,其乐无穷啊(4)
(4)东周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郑国东门之役
郑庄公访齐回郑不久,突然接到卫国使臣递来的卫桓公病逝的讣告。
讣告上写的是自然死亡,但是庄公不信。再三逼问下,卫国使臣只好交待。原来在得知平王死桓王立之后,卫桓公决定让弟弟州吁摄政,自己去周室探望。哪知州吁伙同石碏之子石厚,摆下送行酒,刺杀卫桓公。
刀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
事发之前,石碏早已辞官回家,朝中大臣见状又敢怒不敢言。
郑庄公一声叹息:“看来州吁要和我们打仗了。”
群臣不解。
庄公说:“转移国内矛盾。”
事实证明,庄公的预见性很高,没多久州吁果然领着卫军打过来了。不过庄公没有猜到卫国竟然还拉来了宋国、鲁国、陈国、蔡国,组成了五国联军。
州吁篡位之后,国内人心不稳。那就打个胜仗立立威吧。想到郑国原来为了公孙滑曾经兵临城下。既然卫国受过郑国的气,那就打郑国了。不过州吁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的斤两,于是找来最佳拍档石厚。
石厚说:“郑国有齐国做帮手,我们也可以拉宋鲁陈蔡入伙。”
州吁说:“陈蔡小国,呼之即来。宋鲁大国,不给面子怎么办?”
石厚说:“大王放心。鲁国现在是公子翚说了算,此人贪财,给钱就出兵。至于宋国,原来的宋宣公死后把位子传给了弟弟宋穆公,宋穆公为了报答大哥,死前又把位子传给了宣公的儿子与夷,自己的儿子公子冯逃到了郑国。与夷就是现在的宋国老大,他一直都担心公子冯会回来抢位子,所以说服他出兵也不难。只要派遣一个能言善辩之人即可。”
石厚推荐一人,姓宁名翊(音同易),前往公关。果然说动宋君。就这样,一切按照石厚分析,五国都出兵,把郑国的东门围得水泄不通。
自周东迁以来,这还是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也是第一次郑国保卫战。郑国大臣没见过那么大的场面,战前讨论会上乱成一锅粥。混乱中,只见郑庄公微微一笑:“陈蔡和我无怨无仇,鲁国公子翚向来拿钱不办事,宋国也就为了公子冯,四国无非跟风而已。大家不要怕,只有卫国一个敌手,况且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于是郑庄公和大家开始讨论战略战术,命令得力干将公子吕出城迎战卫军,只准输不准赢,将卫军引到城下即可,到时候埋伏一出,四面一围,打个防守反击,卫军必败。卫军败了,其他国家也就撤兵回国了。
同时,郑庄公把公子冯从新郑搬到长葛,然后告诉宋殇公,也就是与夷,意思是公子冯在长葛,要人自己去打,别凑热闹打东门。果然宋军转而去围长葛。可怜公子冯,就这样成了诱饵,也算是报答了郑国收留之恩。
陈蔡鲁一看宋国军队拔营而去,以为撤军了,心想这宋国也太不仗义,跑了也不叫兄弟一声。后来才知道宋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