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那锅粥》第5章


周武王姬发建国后4年就死了,即位的周成王和周康王在忠臣能士的帮助下,守业成功。创业难守业更难,之后的周昭王南征荆楚,结果兵败汉水,周室由盛转衰。而荆楚日渐势大,几百年后终于创立楚国霸权。南边打不过就打北边吧。随后周穆王两次起兵征伐北方的犬戎,收获不小。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个少数民族之后却成为周王朝的噩梦。
周穆王是个传奇人物。在位55年,还登上昆仑和西王母共进烛光晚餐。真是大有十全老人的感觉!可惜跟2700多年之后的清帝乾隆一样,享受的是自己,受苦的是儿子和孙子们。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免费的晚餐。明星陪吃饭是要给钱的,何况是西王母!
周穆王的打架斗殴、吃喝玩乐最后清空了周王朝的国库。到了儿子周共王的时候,只能用国都边上的土地奖赏诸侯大臣,就差拆房子、卖老婆了。地方诸侯的势力反而越来越充盈。
之后的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也是“巧男难为无米之炊”。
周朝的危机终于在周厉王身上爆发了。周厉王的成名归功于公元前841年的国人暴动。其实,暴动是次要的,“公元前841年”才是主要的。
“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
因为西学东渐,西方独大,这种明显带有宗教色彩、甚至殖民色彩的纪元方式成了世界通用,跟英语一个待遇。这可不是我危言耸听,岂不闻满清入关之后的《明史》冤案么?都说是文字狱,又是什么文字可堪成“狱”呢?就是因为老庄家在书里用了前朝年号做纪元。
满清史官哆哆嗦嗦地记下“七十个人头落地,二百多人受牵连”。哆嗦的不是因为冤魂太多,而是担心昧着良心瞒报了死亡人数会不会被冤魂索命。还有就是,即使写了这么少,会不会哪天“上不悦”,引火烧身。毕竟自己连打工的都不如,只是一个奴才。
在血淋淋的历史面前,谁能说纪元方式不重要呢?
民国初期,除了公元之外,我国还用过一段时间“黄帝纪元”,但最终还是销声匿迹。按黄帝纪元,北京奥运会的2008年就是黄帝纪元4706年。
新中国的纪元方式是在建国前几天的政协会议上鼓掌通过的(那时还没有人代会)。从此规定我国“使用公元纪元”。毕竟全世界都通用了,大势所趋,你不用也不行。不过现在日本还是天皇的年号纪元和公历纪元并存,比如2008年,是日本的“平成20年”。
也许西方传教士看到满地球的人都在说“公元”、过圣诞,一定是激动万分。殊不知中国人过圣诞节只图开心,连“诞”的是何方神圣都不关心。如果传教士们收到“生蛋快乐”的祝福短信,估计会吐出血来。
公元不公,西元罢了。中国人只要还有这份娱乐心在,那么崖山之后还是有汉的。
巧的是,公历元年正好是中国西汉的汉元帝元年。当年的年号就是“元始”,一元初始,新时代开始的意思。
在国人暴动的共和元年之前,历史记录往往只有人物、地点、事情,时间却很模糊。
虽然有天干地支,也有农历。记录上最多告诉你:“甲子年三月小王子尿床了。”
拜托,六十年一个甲子,甲子年多了去了。要是算错一个时间就错60年。接着算要是一错再错,那就错上加错,最后错无可错了。何况很多记录连 “岁在甲子”、“阳春三月”都没有写。那就只能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或者“在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n次方年以前……”了。慢慢地现实终于就成了传说。所以女生们要注意了,做人要有时间观念,约会不要迟到。
可喜可贺的是,国人暴动的当年终于被定为“共和元年”,以后的记录也采用编年体形式。那时,史官大致记载,共和元年,国人暴动,厉王出走,周召行政。之后,史官们每次记录都写上“共和某年”。虽然王朝更替,也会写上“共和某年改元为某某”,然后开始新的计算。
简单说,如果一直不改元,当史官写到“共和2849年”的时候,抬头一看,台历正好是2008年。那我们就可以把2008减去2849,得出…841,追溯出“共和元年”等于“西元前841年”。
从此,我国的历史不再是传说,而是在确切的年代发生的真实事情。
国人的暴动源于周厉王的残暴。虽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不足为奇。但这次的暴动还是相当出彩的。
第一回 西周的前尘往事(2)
。网
周厉王那时就大搞专利制度,表示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
那条河是我的,要钓鱼?交钱;
那座山是我的,要登山?交钱;
老百姓心中郁闷了,上网发个帖子发泄就会被抓,从此只能潜水。路上见面就更不敢说话了,只能“道路以目”。
这个挤挤眉毛:“哥们,吃了吗?”
那个弄弄眼睛:“吃个屁,钱都套牢了。”
有大臣劝厉王,做人要厚道,做事不要太绝,出来混迟早要还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厉王不听,心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保护专利都错了吗?”
人的想法总是很好的。但是别忘了,说到底,系统是你装的,但是电脑不是你买的。用你这个系统要收专利费,我用“番茄花园”不行吗?终于京城百姓上街游行了。和平的游行竟被一小撮破坏分子利用,最后演变为暴力夺权。
格式化开始。
暴动后,厉王撒腿就跑,连儿子都没顾上。逃跑就要六亲不认,何况那些只能算第十族的门徒学生。周厉王就成了逃跑者模范和祖师,人称“范跑跑”。
当初周朝的首都在镐京,差不多就是今天的西安。“范跑跑”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千里黄河,一直跑到了山西临汾的霍县。现在霍县已经撤县建市,叫霍州市了。当时却因为境内有条河叫彘水,所以叫做“彘”。“彘”就是猪的意思。这里没有丝毫贬义。猪是女娲娘娘造的神兽,资格比人还老。汉武大帝小名就叫彘。而且在大汉朝,这附近还出了一个少年英杰——霍去病。
不过,厉王逃跑后心灰意冷。他没有接受任何采访,也没有写文章辩解自己为什么先跑。
2849年后,又一个“范跑跑”横空出世。
那一刻,他仿佛厉王的灵魂附体;
那一刻,他继承了厉王的优良传统;
那一刻,他就是一个人在跑。
不同的是,他很开心,他很骄傲。他接受了采访,他辩解了,他说自己才是“真实”的人。
祖师爷厉王爬起来说:“徒儿啊,人可以无耻,但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当厉王的儿子靖孤零零地被遗弃在王宫的时候,当他听说群众找不到厉王,就想找厉王儿子出气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悲惨最无辜的人了。但是几个时辰之后,最悲惨最无辜的人却成了召公虎的儿子。
之前劝说厉王做人要老实的大臣就是召公虎。在群情激愤的压力之下,召公虎竟然把自己的亲生儿子装作厉王的儿子交给了暴民。
历史虽然没有交代“虎子”的结局,自然也好不到哪去。而臣下为了君主把自己的孩子交出去替死的“事例”在今后的历史中比比皆是。本想写“事迹”,但是于心不忍,只能写“事例”二字。再过244年,发生在河北邢台的“赵氏孤儿”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事发之后,召公和另一个大臣周公一起出来收拾烂摊子,暂时代替天子行政,有点“摄政王”的意思,史称“周召共和”。
“周召共和”中的这个周公已经很了不起了。不过,他不是会解梦的那位。如果弗洛伊德搞错偶像没关系,咱们炎黄子孙就不能拜错神了。何况著名的周公应该是全中国男人的偶像。因为春宵云雨之事,自古都叫“行周公之礼”。
解梦和教礼的那个周公是武王姬发的同母之弟,文王姬昌“儿子连”中的佼佼者,名叫姬旦(不许笑,严肃点,看书呢)。他助武王伐纣,分封在周地(在周朝分到了周地,可见地位不同一般),是为周公,也可以说是第一代周公。
先前说过,天妒英才,武王在位4年就死了,儿子成王尚年幼。周公旦倒是很合适老大这个位置,但是当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